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利锥末
 
囊中颖
 
囊中锥
 
囊未出
 
囊透锥
 
囊锥
 
收毛
 
敛颖
 
毛遂
 
毛遂颖脱
 
毛遂锥
 
颖囊
  
颖露囊锥
 
脱颖人
 
脱颖出
 
处囊中
 
处囊锥
  
重毛遂
 
锥出囊
 
锥在囊
 
锥难自荐
 
露囊锥

相关人物
毛遂
 
赵胜(平原君)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6~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三]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五]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例句

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刘禹锡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白璧赠穰苴,黄金奉毛遂。 张昌宗 少年行

明时公道还堪信,莫遣锥锋久在囊。 李咸用 赠陈望尧

毛君能颖脱,二国且同盟。 李白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楼览古书怀

毛遂登门虽异赏,韩非入传滥齐名。 李端 卧病闻吉中孚拜官寄元秘书昆季

善知应触类,各藉颖脱手。 杜甫 上水遣怀

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陈王抗表日,毛遂请行秋。 窦常 求自试

虽非倚天剑,亦是囊中锥。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

公子求贤未识真,欲将毛遂比常伦。 高拯 及第后赠试官

典故 
相关人物
何进
 
毛遂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600~
琳前为何进主簿。进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而反释其利器,更徵于他。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祇为乱阶。」进不纳其言,竟以取祸。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四十七〈魏·嵇康〉~32~
有弘达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方而不制。廉而不割。超世独步。怀玉被褐。交不苟合。仕不期达。常以为忠信笃敬。直道而行之。可以居九夷。游八蛮。浮沧海。践河源。甲兵不足忌。猛兽不为患。是以机心不存。泊然纯素。从容纵肆。遗忘好恶。以天道为一指。不识品物之细故也。然而大道既隐。智巧滋繁。世俗胶加。人情万端。利之所在。若鸟之追鸾。富为积蠹。贵为聚怨。动者多累。静者鲜患。尔乃思中之隐士。乐川上之执竿也。于是远念长想。超然自失。郢人既没。谁为吾质。圣人吾不得见。冀闻之于数术。乃适太史贞父之庐而访之曰。吾有所疑。愿子卜之。贞父乃危坐操蓍。拂几陈。曰。君何以命之。先生曰。吾宁发愤陈诚。谠言帝庭。不屈王公乎。将卑懦委随。承旨倚靡。为面从乎。宁恺悌弘覆。施而不德乎。将进趣世利。苟容偷合乎。宁隐居行义。推至诚乎。将崇饰矫诬。养虚名乎。宁斥逐凶佞。守正不倾。明否臧乎。将傲倪滑稽。挟智任术。为智囊乎。宁与王乔赤松为侣乎。将进伊挚而友尚父乎。宁隐鳞藏彩。若渊中之龙乎。宁舒翼扬声。若云閒之鸿乎。宁外化其形。内隐其情。屈身随时。陆沈无名。虽在人閒。实处冥冥乎。将激昂为清。锐思为精。行与世异。心与俗并。所在必闻。恒营营乎。宁寥落閒放。无所矜尚。彼我为一。不争不让。游心皓素。忽然坐忘。追羲农而不及。行中路而惆怅乎。将慷慨以为壮。感慨以为亮。上干万乘。下淩将相。尊严其容。高自矫抗。常如失职。怀恨怏怏乎。宁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娈美色乎。将苦身竭力。剪除荆棘。山居谷饮。倚岩而息乎。宁如伯奋仲堪。二八为偶。排摈共鲧。令失所乎。将如箕山之夫。颍水之父。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乎。宁如泰伯之隐德让而不扬乎。将如季札之显节义。慕为子臧乎。宁如老聃之清净微妙。守抱一乎。将如庄周之齐物变化。洞达而放逸乎。宁如夷吾之不束缚。而终在霸功乎。将如鲁连之轻世肆志。高谈从容乎。宁如市南子之神勇内固。山渊其志乎。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此谁得谁失。何凶何吉。时移俗易。好贵慕名。臧文不让位于柳季。公孙不归美于董生。贾谊一当于明主。绛灌作色而扬声。况今千龙驰。万骥徂征。纷纭交竞。逝若流星。敢不惟思谋于老成哉。太史贞父曰。吾闻至人不相。达人不卜。若先生者。文明在中。见素表璞。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夫如是。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南溟。
典故 
野人毛遂

相关人物
毛遂
 
赵胜(平原君)


旧题汉·葛洪《西京杂记》卷六
昔鲁有两曾参,赵有两毛遂。南曾参杀人见捕,人以告北曾参母。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例句

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还须是孟尝。 张祜 江上旅泊呈杜员外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 李白 系浔阳上崔相涣三首

典故
相关人物
毛遂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8~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简释

三寸舌:指能言善辩、能以言语胜人。唐于渍《南越谣》:“三寸陆贾舌,万里汉山川。”


例句

三寸陆贾舌,万里汉山川。 于濆 南越谣

典故
相关人物
毛遂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7~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赵孝成王九年,秦围赵都邯郸,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于门客中选文武具备之二十人为从。得十九人,毛遂乃自荐同往。平原君与楚议而不决。毛遂按剑而上,陈说救赵击秦之利害,楚乃定约,发兵救赵。平原君谓其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以之为上客。
《国语辞典》:毛遂  拼音:máo suì
人名。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平原君的食客,初无表现,后自荐随平原君至楚,与楚王定约立功。
《國語辭典》:毛遂自荐(毛遂自薦)  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
战国时,秦兵围攻赵国,平原君至楚求救,其门下食客毛遂自荐前往,并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后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也作「毛遂自荐」。
《漢語大詞典》:毛遂堕井(毛遂墮井)
西京杂记卷六:“ 赵 有两 毛遂 ……野人 毛遂 坠井而死,客以告 平原君 , 平原君 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 毛遂 ,非 平原君 客也。”后用为传闻不实之典。 唐 李白 《系寻阳上崔相涣》之二:“ 毛遂 不堕井, 曾参 寧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分類:传闻不实
《國語辭典》:锥处囊中(錐處囊中)  拼音:zhuī chǔ náng zhōng
把锥子放在口袋中,锥尖很快就会显露出来。语本《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夫贤士之处士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后以锥处囊中比喻有才智的人不会被长久埋没,很快就会显露头角。
《漢語大詞典》:赵从(趙從)
指 毛遂 以利害说服 楚王 与 赵 合纵抗 秦 。从,通“ 纵 ”。 明 吴承恩 《答西玄公启》:“ 赵 从立定,九鼎轻於片言。”
《漢語大詞典》:耀颖(耀穎,燿穎)
谓显扬出众的才华。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赠》诗:“耀颖上京,发迹扶桑。” 唐 权德舆 《赠太师贞武张公遗爱碑铭》:“乔枝戛云以直上,雄剑发匣而耀颖。”
燿穎:战国 时代, 赵国 平原君 门客 毛遂 ,在 平原君 选备人物使 楚 时,自赞自荐,并以囊锥为喻,说如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已颖脱而出。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后以“燿颖”谓显露才华。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虽恃 平原 养士之懿,愧无 毛遂 燿颖之才。”
《漢語大詞典》:利颖(利穎)
(1).指锥子锐利的尖端。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摆囊看利颖,开頷出明珠。”
(2).指尖芒。 唐 薛能 《蜀州郑史君寄乌觜茶因以赠答八韵》:“拒碾乾声细,撑封利颖斜。”
《國語辭典》:颖脱(穎脫)  拼音:yǐng tuō
椎处囊中,尖端必冒脱而出。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能的人遇有机会即可显露本领。《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得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也作「脱颖」。
《國語辭典》:颖脱而出(穎脫而出)  拼音:yǐng tuō ér chū
锥尖透过囊袋显露出来。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华的人得到机会而崭露头角。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也作「脱颖而出」。
《漢語大詞典》:透颖锥(透穎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 之围 邯郸 , 赵 使 平原君 求救,合从於 楚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门下有 毛遂 者,前,自赞於 平原君 曰:‘ 遂 闻君将合从於 楚 ,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 遂 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 曰:‘先生处 胜 之门下几年於此矣?’ 毛遂 曰:‘三年於此矣。’ 平原君 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 胜 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 胜 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 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 遂 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以“透颖锥”喻不甘困顿的非凡志向。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漢語大詞典》:虎跃龙骧(虎躍龍驤)
形容威武雄壮。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赞·诸葛武侯》:“惟 忠武公 ,千载一人。综覈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驤,天下震恐。”京剧《将相和》第七场:“ 蒙敖 (唱)好似虎跃与龙骧。”
《國語辭典》:龙骧虎步(龍驤虎步)  拼音:lóng xiāng hǔ bù
骧,马昂首疾驰。龙骧虎步比喻气概威武的样子。《后汉书。卷六九。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旌麾所指,威棱无外,龙骧虎步,并集建业。」
分類:威武雄壮
《國語辭典》:三寸舌  拼音:sān cùn shé
形容能言善道,擅长辞令的口才。《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之舌」。
《國語辭典》:因人成事  拼音:yīn rén chéng shì
本身没有能力,依靠他人的力量完成事情。《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宋。苏轼 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虽为国督奸,常怀此志,而因人成事,岂足言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