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16,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徐林(稚山 砚山居士 )
李蘩(清叔、元昭 桃溪先生 )
洪适(景伯、温伯、景温 盘洲 文惠 造 )
潘好谦(伯益 矫斋 )
谢伋(景思 药寮居士 )
释从瑾(雪庵 郑 )
释智策(别称 涂毒策 智策 涂毒、涂毒岩主 陈 )
陆淞(子逸 云溪 )
富元衡(公权 洛阳愚叟 )
曾敏行(达臣 浮云居士、独醒道人、归愚老人 )
李占(知来 云巢子 )
童宗说(梦弼 南城先生 )
赵令衿(超然居士 表之 安定郡王 )
赵善应(彦远、庆公 幸庵 )
邵博(公济 西山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和州历阳人,徙居苏州吴县,字稚山,号砚山居士。徐师回孙。徽宗宣和三年进士。时其姨夫王黼柄国用事,不肯附丽。高宗绍兴初上书言事,召对改官。累迁太府少卿。为江西转运副使,因劾秦桧亲党,贬兴化军。后复入,历任刑部、户部侍郎,孝宗隆兴初改吏部侍郎。官至龙图阁学士。工书,以篆名家。生平慕郑樵,每闻其言论,必手录之。卒年八十余。
全宋文·卷三九八一
徐林,字稚山,自号砚山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徙居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少有特操,登宣和三年进士。历官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太府少卿、户部侍郎。绍兴末知信、温州,时年七十馀。隆兴初为吏部侍郎,论符离之役为非计,出知平江府,旋乞致仕。再以给事中召,累官龙图阁学士。卒年八十馀。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八,《吴郡志》卷二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7—1177 【介绍】: 宋崇庆府晋原人,字清叔,一字元昭,号桃溪先生。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任隆州判官,摄绵州,救荒有卓绩。后知兴元府,安抚利州东路,访知和籴害民,为奏免之。累迁仓部郎中。孝宗淳熙间,与制置使范成大计,改四川和籴为官籴。使川民脱重负。官至太府少卿。有《桃溪集》。
全宋诗
李蘩(一一一七~一一七七),字清叔,一字元昭(《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自号桃溪先生,崇庆晋源(今四川崇庆)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历安仁县主簿,知眉山县,摄通判邛州,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权主管四川茶马,知兴元府,以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除太府少卿,致仕。孝宗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卒,年六十一。有《桃溪集》一百卷,已佚。事见《鹤山集》卷七八《朝奉大夫太府少卿四川总领财赋累赠通议大夫李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四七五七
李蘩(一一一八——一一七八),字清叔,一字元昭,自号桃溪先生,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州)人。登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为隆州判官,摄绵州,历知永康军、利州、兴元府。淳熙初,擢提点成都路刑狱,徙仓部员外郎,总领四川财赋,升郎中,累官太府少卿。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一。蘩长吏治,恤民瘼,所至罢苛条,举荒政,济人甚众,梁、洋间至绘蘩像而祠之,其得民心如此。又学有源委,著述繁富,可考者有《桃溪集》百卷及《经语提要》、《春秋集解》、《战国新书》、《荒政录》等二十馀种。见《宋史》卷三九八本传,《鹤山大全集》卷七八《四川总领财赋李公墓志铭》,《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7—1184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景伯,号盘洲。洪皓长子。以荫补修职郎。高宗绍兴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以父忤秦桧,出通判台州。桧死,起知荆门军、徽州,寻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首言役法不均之弊。孝宗时历司农少卿、翰林学士兼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官至同中书门平章事,兼枢密使。居相位三月罢去,提举宫观。卒谥文惠。好收藏金石拓本,并据以證史传之误。有《隶释》、《隶续》、《盘洲文集》等。
全宋诗
洪适(一一一七~一一八四),字景伯,号盘洲。初名造,字温伯,一字景温,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皓子,与弟遵、迈皆知名于时。初以皓出使恩,补修职郎,调严州录事参军。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中博学宏词科,为敕令所删定官,改秘书正字。明年,因皓忤秦桧出为饶州通判,适亦出为台州通判。后皓谪英州,适亦免官,往来于英奉父。二十七年,知荆门军,历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为太常少卿兼权直学士院,寻除中书舍人,为贺生辰使使金。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迁翰林学士,累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二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寻起知绍兴府,未几再奉祠。淳熙十一年卒,年六十八,谥文惠。有《盘洲文集》八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宋许及之《洪公行状》,《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洪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刊本为底本(其中诗十卷)。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泾县洪氏道光二十九年刻本(简称洪本)。集中诗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卷,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二卷。
词学图录
洪适(1117-1184) 字景伯。鄱阳人。洪皓长子。有《盘洲集》、《盘洲乐章》。
全宋文·卷四七○六
洪适(一一一七——一一八四),字景伯,号盘洲,初名造,字温伯,一字景温,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皓长子。绍兴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除敕令所删定官,改秘书省正字,历台州通判,知荆门军、徽州,升尚书户部郎中,迁司农少卿。隆兴二年,除中书舍人。乾道元年,迁翰林学士,同年历升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未几以灾异乞退,奉祠。寻起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再奉祠,家居十六年,淳熙十一年卒,年六十八,谥文惠。适幼敏悟,有文名,喜著述,又好收藏金石拓本,参證史传,考覈颇精,著有《隶释》(存)、《隶续》(存)、《盘洲集》等。《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潘好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7—1175 【介绍】: 宋处州松阳人,字伯益,号矫斋。历官丽水尉,终通判绍兴府。嗜文史,尤尚理学,尝遣其子师事吕祖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蔡州上蔡人,字景思,号药寮居士。谢良佐从孙。官至太常少卿。高宗绍兴初侍父寓居黄岩。有《药寮丛稿》、《四六谈麈》。
全宋诗
谢伋,字景思,号药寮居士,上蔡(今属河南)人。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为大宗正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一)。四年,兼权太常少卿(同上书卷六六)。二十五年,知处州(同上书卷一七○)。二十七年,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同上书卷一七八)。有《四六谈麈》两卷、《药寮丛稿》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 谢伋诗,据《天台绩集别编》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四一九八
谢伋,字景思,自号药寮居士,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克家子。绍兴初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三年以工部员外郎为祠部员外郎兼权太常少卿。二十五年知处州。二十七年提举两浙路茶盐公事。著有《四六谈麈》二卷(存一卷)、《药寮丛稿》二十卷。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一、七五、一七○、一七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宋史》卷二○六、二○八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从瑾(一一一七~一二○○),号雪庵,俗姓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住四明天童寺。宁宗庆元六年卒,年八十四。为南岳下十七世,心闻昙贲禅师法嗣。有《颂古集》一卷,收入《续藏经》。《增集续传灯录》卷一有传。今录诗四十一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智策(一一一七~一一九二),号涂毒,俗姓陈,天台(今属浙江)人。年十六,依护国楚光落发。后谒国清寂室光、万寿大圆、云岩天游。历住黄岩普泽、天台太平、吉州祥符、越州等慈及大能仁。孝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诏居临安径山。光宗绍熙三年七月卒,年七十六。为南岳下十五世,泐潭典牛天游禅师法嗣。事见《攻愧集》卷一一○《径山涂毒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智策号涂毒。天台陈氏子也。生而聪敏卓迈群儿。不乐世华潜思寥廓。幼依护国楚光落发。授以僧仪。一钵萧然研穷三藏。首造国清寂室光公洒然有省。次往明州谒万寿大圆禅师。问甚处来。曰天台。圆曰。曾见智者么。曰即今亦不少圆曰。因甚在汝脚跟下。曰当面蹉过。圆曰。尚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也。一日辞圆门送之拊其背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策敬诺。欲往豫章参典牛游和尚。道由云居。风因雪塞路无客进履。越四十二日午闻板声豁然大悟。及造典牛之门牛独指策曰。何处见神见鬼来。曰云居闻板声来。牛曰。是甚么。曰打破虚空全无柄靶。牛曰。向上事未在。曰东家暗坐西家斯骂。牛曰。崭然超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后奉旨住双径。大弘典牛之道。四方学者鳞布猬集。将示寂时为文以祭。自危坐倾听至云尚飨为之一笑。后两日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泊然而逝。塔全身于寺东冈之麓。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策。天台陈氏子。自号涂毒岩主。英敏颖异。风骨巉巉。有出尘之姿。年十六祝发。习经律。理诣昭彻。迥出流辈。十九造国清。谒寂室光。洒然有省。寂室许之。谓老于丛林者。不能过也。育王无示。万寿大圆。皆一时大名德。无不肯可。大圆曰。策上人可谓不耘而秀。不扶而直者。辞去大圆。门送之拊师背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师颔之。往豫章谒典牛。道由云居。风雪塞路。坐阅四十二日。午初板声铿然。豁尔大悟。典牛印之曰。崭然超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使真净而在。见子亦当下拜。典牛。机辩峻峭。莫有婴其锋者。师与之平章今古。泉涌风驶。闻者为之齰愕。别典牛。庵淮西乌崖之下。及大圆移大沩。请居第一座。尝上方丈问讯。见大圆俛首不语。师问曰。何瞀闷乃尔。大圆曰。期子济济多众。如雪峰沩山之流。而谈天者。谓子无后。子意如何。师曰。参学唯恐无本。苟有本。对泥像说法。亦高出诸方。大圆叹曰。吾子器识过人。玄酒太羹。非常流所能知味也。东归。又分座于国清。此庵元方住护国。谓师曰。公来归。三峰景元。即收卷波澜矣。出世住黄岩普泽。为典牛烧香。历应台之太平。吉之祥苻。越之等慈。及大能仁。所至道价兴行。旋自护国华藏。来住径山。而师已老矣。力行祖道。众至千馀。将化。召门人嘱后事。仍曰。尔辈。盍以文祭我。师整襟危坐而听。至尚飨为之盱衡一笑。越二日。泊然而逝。世寿七十六。坐六十夏。门人塔全身于东冈之麓。师性刚简。居处语嘿肃如也。尤不喜泛交。善则慕之。否则虽亲䁥。亦绝不与通。说法度人。光明俊伟。倾动一时。望师而归者。云涌涛奔。希获一亲謦欬。以为至幸。诚末世津梁。不可多得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五
涂毒禅师。名智策。祖籍天台陈氏。幼入塾强记。父携游桐柏宫策。见古石相。问曰。此为谁。其父曰。周之义士伯夷叔齐也。策低首。良久曰。审如是。则人世富贵不足取矣。父奇之。又过护国寺。遍观僧寮佛舍。恍忆前因。坚求脱白。父亦不阻其志。遂为大僧。首谒国清光。光指见万寿圆。圆曰。甚处来。策对曰。天台。曰。见智者大师么。策曰。即今亦不少。曰。因甚在你脚跟下。策曰。当面蹉过。圆曰。上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款之不可。闻云岩游老人退居武宁。策趋求依。道经云居。阻雪月馀。偶闻板声大悟。不俟霁。达武宁。适游庭坐。乃指策曰。何处见神见鬼来。策曰。打破虚空。全无把柄。游摇手曰。未在。策曰。东家暗坐。西家厮骂。游大喜曰。他日起家。一麟足矣。于是亲侍。久之辞应双径。游谓策曰。阐扬一代时教。必须福与慧齐。汝福不逮慧。吾为汝忧。策对曰。惟愁己眼不明。己眼若明。即独对圣僧吃饭。何歉焉。游以为贤。既而果策一人大唱黄龙之道。盖游初为儒生。不屑贡籍。弃名。出成都。道遇黄山谷。山谷见游风骨不凡。乃同舟下江陵。竟染衣匡庐。而投机于湛堂准。准之师真净文。文师黄龙南。是南为游之四世祖也。游年九十三。退休武宁。扁曰典牛。典牛之户。无冗履閒。和牧牛颂。寄张无尽居士。其颂曰。两角指天。四蹄踏地。拽断鼻绳。牧甚屎屁。无尽发笑曰。狂翁故态也。策主丛席。其拈提大类湛堂。操重坚劲。又似黄龙。故黄龙三关之旨。至策为之一新。尝举教中道。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虽然恁么正是捕得老鼠。打破油瓮。怀禅师道。汝眼在甚么处。虽则识破释迦老子。争柰拈䭔舐指。径山则不然。色见声求也不妨。百花影里绣鸳鸯。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又曰。一见便见。犹隔铁围。玄沙老汉脑后痛锥名高。岂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庆元庚申秋。上堂抚法座曰。此床子我不复临矣。汝等当以文祭我。明日沐浴。更衣端坐。命供头设祭。弟子如命。鞠躬拜跪。宣其文。策倾听。至尚飨。为之一笑。遂引声曰。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竟化。 赞曰。眇视报缘。独尊道眼。盛衰之迹。何足浼焉。此盖中峰赞公生平之略也。或怪公大泄典牛之气。门士如云。全不肯诺。岂王刀有异耶。抑精金跃冶乎。虽然不肯诺中即肯诺矣。末法觅人肯诺。起自雌黄。哀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智策,字涂毒,天台陈氏子。生而聪敏,卓迈群儿,不乐世华,潜思寥廓。幼依护国楚光落发,授以僧仪,一钵萧然,研穷三藏。首造国清寂室光公,洒然有省。次往明州,谒万寿大圆禅师,问:“甚处来?”曰:“天台。”圆曰:“曾见智者么?”曰:“即今亦不少。”圆曰:“因甚在汝脚跟下?”曰:“当面蹉过。”圆曰:“尚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也。”一日,辞圆出门,送之,拊其背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策敬诺。欲往豫章参典牛游,道由云居,因风雪塞涂,无客进履。越四十二日午,闻板声,豁然大悟。及造典牛之门,牛独指策曰:“何处见神见鬼来?”策曰:“云居闻板声来。”牛曰:“是甚么?”曰:“打破虚空,全无柄靶。”牛曰:“向上事未在。”曰:“东家暗坐,西家厮骂。”牛曰:“崭然起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后住双径,大宏典牛之道,四方学者鳞布猬集。将示寂时,为文以祭,自危坐倾听,至云尚飨,为之一笑。后两日,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泊然而逝,塔全身于寺东冈之麓。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陆淞,字子逸,号云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游长兄。以祖恩补通仕郎。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由江东安抚司准备差遣召校绍兴府所上陆宰家藏书(《嘉泰会稽志》卷一六《求遗书》)。二十二年,知天台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历工部郎中,知辰州。事见于北山《陆游年谱》引《山阴陆氏族谱》。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公权。富严曾孙。徽宗宣和六年进士。调随县主簿。因张浚荐,充宫教。高宗绍兴中官至工部郎中。守节清慎,名所居为“知止堂”。善仿苏轼书法,尤工柳叶篆。卒年八十六。
全宋文·卷四○七五
富元衡,字公权,号洛阳愚叟,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幼入太学,有声场屋。登宣和六年进士第,调随县簿。建炎初,为襄阳招抚司机宜,迁左承务郎、婺州州学教授,再迁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大宗正丞。绍兴十一年,以宣教郎知江阴军。后历知兴国军、袁州,迁湖南常平,改利州路提刑,再移湖北,除工部郎中。乾道元年,引年请致仕,除直秘阁奉祠。年八十六卒,官至朝散大夫。喜书,仿东坡体能逼真,尤善柳叶篆。见《重修琴川志》卷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七,《宋史翼》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8—1175 【介绍】: 宋吉州吉水人,字达臣,号浮云居士,又号独醒道人、归愚老人。少嗜经史,善持论。年二十得疾,弃举子业,专意学问。工字画。有《独醒杂志》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占(一一一八~一一七一),字知来,号云巢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石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历广都簿,永州尉,成都府路提刑司干办,摄渠州学官,知郪县。孝宗乾道七年卒,年五十四。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见《方舟集》卷一七《云巢子墓志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童宗说,字梦弼,南城(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官袁州教授。著有《旴江志》、《柳文音注》,已佚。事见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六、清同治《南城县志》卷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南城人,字梦弼,号南城先生。眉宇秀整,操尚拔俗,为袁州教授。有《柳文音注》。
全宋文·卷四七五八
童宗说,字梦弼,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绍兴二十一年第进士,绍兴间为袁州州学教授。著有《旴江志》十卷、《宜春志》十卷及《柳文音释》。见《直斋书录解题》卷八,《郡斋读书附志》卷下,雍正《江西通志》卷五○、八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8 【介绍】: 宋宗室,号超然居士。赵德昭玄孙。徽宗大观二年中舍选。钦宗初为军器少监,言事忤旨,夺官。高宗绍兴间,以都官员外郎召,因请留张浚复罢。后知泉州,坐谤讪秦桧入狱,桧欲置之死,诬与张浚、李光等谋逆,会桧死,得免。复爵,授明州观察使,加庆远军承宣使。
全宋诗
赵令衿(?~一一五八),字表之(《鸡肋编》卷下),号超然居士(《攻愧集》卷五六《清芬堂记》),太祖五世孙。中徽宗大观二年(一一○八)舍选。钦宗靖康初为军器少监,言事忤旨罢。高宗绍兴中除通判德安府,迁知泉州。归寓三衢,因观秦桧家庙记口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句,为桧构陷下狱。桧死复爵。二十八年卒。《宋史》卷二四四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三八七八
赵令衿(?——一一五八),字表之,号超然居士,宗室。博学能文,中大观二年舍选。靖康初为军械少监,言事忤旨,夺官。绍兴七年以都官员外郎召。张浚罢,请对留浚,复罢。除德安府通判,迁知泉州。忤秦桧,以诬赃私下狱,又论谤讪不逊,追一官勒停,桧死复爵。二十六年,授明州观察使,袭封安定郡王。二十八年卒。见《攻愧集》卷五六《清芬堂记》,《鸡肋编》卷下,《宋史》卷二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8—1177 【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彦远。赵汝愚父。官至修武郎、江西兵马都监。性纯孝,母病尝刺血和药以进。
全宋诗
赵善应(一一一八~一一七七),字彦远,又字庆公,号幸庵。太宗七世孙,汝愚父。高宗建炎间补承信郎,历监秀州崇德、饶州馀干、安仁景德镇酒税,官至江南西路兵马都监。孝宗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事见《朱文公文集》卷九二《赵君彦远墓碣铭》。《宋史》卷三九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8 【介绍】: 宋洛阳人,字公济。邵伯温次子。高宗绍兴八年赐同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校书郎,知果州。绍兴二十二年,以左朝散大夫知眉州。有《西山集》、《邵氏闻见后录》。
全宋诗
邵博(?~一一五八),字公济,号西山,洛阳(今属河南)人。伯温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赵鼎荐赐同进士出身。九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二),出知果州。二十二年在知眉州任被诬过恶,降三官(同上书卷一六三)。二十八年,卒于犍为县(同上书卷一七九)。有《西山集》五十七卷(《宋史》卷二○八),已佚,有《邵氏闻见后录》传世。《宋史翼》卷一○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四○五四
邵博(?——一一五八),字公济,号西山,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伯温次子。徽宗时为幕吏。绍兴八年,由主管仙源县太极观赐同进士出身,次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人论其过,出知果州。十二年,权发遣资州军州事。历嘉州提点刑狱,知黎州。绍兴二十二年以左朝散大夫知眉州。时直徽猷阁程敦厚废还里居,衔其以事来辄不答,乃为匿名书讦其过恶,捕送成都司理狱,虽疏决得出,仍坐降三官。绍兴二十八年卒于犍为县。著有《西山集》五十七卷、《闻见后录》三十卷(存)。见本书所载其文及《闻见后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二、一六三、一七九,《宋史·艺文志》七,《宋史翼》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