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720,分1782页显示  上一页  231  232  233  234  235  237  238  239  24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陈赓(子飏 默轩 )
黄师参(子鲁 鲁庵 )
何洪(梅境 )
姚镛(希声 雪蓬、敬庵、雪篷 )
张侃(直夫 拙轩 )
梁该(如佳、博甫 石峰 )
范应铃(旗叟、旂叟 清敏 西堂 )
陈起(宗之、彦木 芸居、陈道人 别称 陈解元 )
高似孙(续古 疏寮 )
黄敏德(存庵 )
严羽(仪卿、丹丘、丹邱 沧浪逋客 )
冯去非(可迁 深居 )
史弥坚(固叔、开叔 忠宣 沧洲 )
孙德之(道子 太白山人 )
幸元龙(震甫、震父 松垣 清节 )

人物简介

元诗选
赓字子飏,□□人。金河东山西道行中书省参议。北渡后,与弟庚隐居不出,以诗倡酬,学者宗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0—1274 【介绍】: 金元间临晋人,字子飏,号默轩。金末监蓝田子午酒,迁陕盐场管勾。入元荐为帅府经历,累官河东两路宣慰司参议,所至有惠政。为文雄健雅丽,务极其意,尤工行草书。
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五
陈赓,字子飏,官河东山西道行中书省参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闽清人,字子鲁,号鲁庵。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官国子学正,添差通判南剑州。工词。
全宋诗
黄师参,字子鲁,号鲁庵,闽清(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调赣州教授(《宋诗拾遗》卷一六)。官终国子正,南剑州通判。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二。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严州淳安人,号梅境。第进士。宁宗庆元间知新淦县,为政崇尚礼教。邑境大疫,置惠民局,敦请良医以治之。又置养济院,收民之无依者。
全宋诗
何洪,号梅境,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知浦城县。事见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七、嘉靖《建宁府志》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府嵊县人,字希声,号雪蓬,一号敬庵。宁宗嘉定十年进士。为吉州判官。理宗绍定中以平乱功擢守赣州,忤帅臣,贬衡阳。有《雪蓬集》。
全宋诗
姚镛(一一九一~?)(生年据集中《继周圹记》“余年将四十而鳏”推定),字希声,一字敬庵,号雪蓬,剡溪(今浙江嵊州)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剡录》卷一进士登科题名)。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为吉州判官。六年,以平寇功知赣州(清《江西通志》卷四六),因忤帅臣贬衡阳。嘉熙元年(一二三七)始离贬所。景定五年(一二六四)掌教黄岩县学。有《雪蓬稿》。事见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明万历《黄岩县志》卷四。 姚镛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雪蓬稿》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七六八八
姚镛(一一九二——?),字希声,号敬庵,又号雪蓬,绍兴府嵊县(今浙江嵊县)人。嘉定十年进士。绍定元年为吉州判官,六年以平寇功擢知赣州,忤帅臣,贬衡阳。有《雪蓬集》。见《鹤林玉露》卷六,《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宋诗纪事》卷六二。
宋登科记考
字希声、敬庵,号雪篷。绍兴府嵊县(今浙江绍兴嵊州)人。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扬州人,寓居吴兴,字直夫。张岩子。历官上虞丞。父以谄媚权奸,为世诟病,侃独志趣萧散,浮沈末僚。与赵师秀、周文璞等游,皆恬静不争之士。为诗清隽圆转,时有闲淡之致。有《拙轩集》。
全宋诗
张侃,字直夫,号拙轩,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徙家扬州,高宗绍兴末渡江居湖州(今属浙江)。岩子。据集中诗文,知其于宁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监常州奔牛酒税,调上虞丞。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知句容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有《拙轩集》、《拙轩初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拙轩集》六卷,其中诗四卷。 张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四三
张侃(又写作「侃」),字直夫,号拙轩,扬州(今江苏扬州)人,渡江居湖州。岩子。嘉定中监常州奔牛镇酒税。宝庆二年知句容县,迁上虞丞。见本集及《句容王瑞图并题记》(《金石萃编》卷一五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梁该,字如佳,号石峰,东莞(今属广东)人。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知醴陵县,通判钦州。民国《东莞县志》卷五四有传。
全粤诗·卷二九
梁该,字如佳,一字博甫,号石峰。东莞人。梁文奎从子。长于记问,人称“书笥”。宋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历官醴陵县令、钦州通判,皆有德政。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一二、清郭文炳康熙二十八年《东莞县志》卷一二有传。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四二三
梁该,广州东莞(今广东东莞)人,嘉定七年进士。绍定二年知醴陵县,后迁钦州通判。见《广东文徵》卷五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兴丰城人,字旗叟。宁宗开禧元年进士。调永兴尉,知崇仁县,皆有嘉声。为广西提点刑狱,奏免丁钱。召为金部郎官,入言朝政,语多谠直。后出为湖南转运判官兼安抚事。官终大理少卿,卒谥清敏。有《西堂集》、《对越集》。
全宋诗
范应铃,字旂叟,号西堂,丰城(今属江西)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历知永新、崇仁县,通判抚州、蕲州,知吉州、广西、浙东提刑。官至大理少卿。有《西堂集》,已佚。事见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宋史》卷四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二○
范应铃,字旂叟,号西堂,隆兴府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开禧元年举进士,调永新尉、衡州录事,改知崇仁县。历抚州、蕲州通判,知吉州,广西提刑,金部郎官,迁尚左郎官。寻为浙东提刑,改直秘阁、江西提举常平。迁军器监,授直宝谟阁、湖南转运判官兼安抚司,直焕章阁,擢大理少卿,卒,谥清敏。《宋史》卷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钱塘人,字宗之,一字彦木,号芸居,又号陈道人,或称陈解元。约孝宗淳熙年间至理宗淳祐末年在世。开书肆于临安睦亲坊,其所刊称“临安陈道人家开雕”。乃所谓行都坊本,又谓书棚本。世所传宋善本,多其所刻。能诗。理宗宝庆、绍定间,与士夫抗颜列席,名满朝野。江湖诗人皆与之善。宝庆初刊行《江湖集》,以所收诗忤权相史弥远被流放,《江湖集》被毁板,诏禁作诗。弥远卒,禁解,续刻《江湖集》前集、后集、续集及《中兴江湖集》等,南宋“江湖诗派”以此得名。有《芸居乙稿》。
全宋诗
陈起,字宗之,号陈道人,亦号芸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开书肆于钱塘睦亲坊,与江湖诗人善,编刊有《江湖集》。理宗宝庆初,史弥远当政,视集中诗有谤讪,因起大狱,劈《江湖集》版,起亦流配,且诏禁士大夫作诗。史死后方得赦,重操旧业。今存《芸居乙稿》一卷。事见《梅涧诗话》、《瀛奎律髓》卷二○、四二。 陈起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集》本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1 【介绍】: 宋绍兴馀姚人,字续古,号疏寮。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历校书郎、会稽主簿、处州守。为官贪酷,谄事韩侂胄,为人所不齿。其读书以奥僻为博,作文以怪涩为奇。有《疏寮小集》、《剡录》、《史略》、《子略》、《骚略》、《纬略》、《蟹略》、《砚笺》、《唐乐曲谱》、《唐科名记》等。
全宋诗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高似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疏寮小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为第一卷。以辑自《四库全书》本《蟹略》、《百川学海》本《骚略》之诗,为第二卷。《后村诗话》、《天台续集别编》等书所录之诗及断句,编为第三卷。
全宋文·卷六六四七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文虎子。少有俊声,登淳熙十一年进士,为会稽县主簿。历官校书郎,著作佐郎,徽州通判,后为礼部侍郎、知处州,以中大夫提举崇禧观。卒赠通议大夫。似孙博雅好古,著有《剡录》、《史略》、《子略》、《纬略》、《骚略》、《疏寮集》、《文苑英华纂要》等,今多存。见《宋史翼》卷二九,《南宋馆阁录》卷八,《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敏德,号存庵。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知句容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由福建提举市舶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九)。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四○八
黄敏德,号存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十四年以承议郎知句容县。开禧初官福建提举市舶,寻以臣僚言「贪饕鄙猥」,罢与祠禄。见《句容金石记》卷五,《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九,《宋诗纪事》卷五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与严仁、严参并有才名,时称“三严”。精于论诗,推崇盛唐,反对宋诗散文化、议论化,对苏轼、黄庭坚及江湖派诗风均表不满。创以禅喻诗之说,强调“妙悟”与“兴趣”,对后代诗论颇有影响。有《沧浪集》、《沧浪诗话》。
全宋诗
严羽(一一九二?~一二四五?),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一生隐居不仕,曾浪迹江、楚等地,为戴复古所奖重。以《沧浪诗话》著称于世。诗多散逸,邑人李南叙收录其诗及诗话为《沧浪吟》,度宗咸淳间黄公绍序而传之。另有评点《李太白诗集》二十二卷行世。事见本集,参王士博《严羽的生平》(载《文学遗产》一九八五年第四期),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四有传。 严羽诗,以《适园丛书·沧浪严先生吟卷》为底本。校以明正德丙子林俊序本(简称林序本)、正德庚辰尹嗣忠刻本(简称尹本)、正德胡重器覆刻本(简称胡本)、怡兰堂藏夏大夏重校本(简称夏校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明嘉靖清省堂本、清鲍廷博据元本手校本(简称鲍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严羽,字丹邱,一字仪卿,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与戴复古游,属江湖诗人。崇盛唐,主妙悟,倡兴趣。有《沧浪诗话》,存词二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终身不仕,隐居乡里。绍定三年避乱至江楚,五年返乡,与邵武军学教授戴复古多所唱酬。继游吴越,多感时伤乱之作。羽为南宋著名诗论家,著有《沧浪诗话》、《沧浪诗集》。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朱霞《严羽传》(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沧浪诗话校笺》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2—? 【介绍】: 宋南康都昌人,字可迁,号深居。冯椅子。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尝干办淮东转运司。宝祐四年,召为宗学谕。时左谏议大夫丁大全专恣用事,三学诸生伏阙上书,均被贬逐。诏立石三学以为禁戒,去非独不肯书名碑下。未几,以言罢归。卒年八十余。有《易象通义》、《洪范补传》。
全宋诗
冯去非,字可迁,号深居,都昌(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进士,为淮东转运司干办(明隆庆《仪真县志》卷四),以忤使者意罢。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召为宗学谕。丁大全为左谏议大夫,三学诸生叩阍言不可,被劾入狱,去非亦为调护。大全入相,罢归。卒年八十馀(《桐江集》卷四《跋冯深居诗》)。《宋史》卷四二五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九
冯去非,字可迁,号深居,都昌(今江西都昌)人,椅子。淳祐元年进士。干办淮东转运司,谒告去官。宝祐四年,召为宗学谕,时丁大全擅权,去非不与苟合,罢归。年八十馀卒。见《宋史》卷四二五本传,《桐江集》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固叔,一字开叔。史浩幼子。尝从杨简学。以军器监为临安尹。兄史弥远入相,以嫌出为潭州、湖南安抚使,平湖寇罗孟传。守建宁,行义仓法,有政绩。以兄久在相位,数劝归不听,遂食祠禄于家。卒谥忠宣。
全宋诗
史弥坚(?~一二三二),字固(《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四作开)叔,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浩幼子。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为两浙路转运判官兼权知临安府。三年,除权兵部侍郎。兄弥远入相,以嫌出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历知建宁、镇江府。理宗绍定五年卒(《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五)。《延祐四明志》卷五有传。
全宋文·卷六七○○
史弥坚(?——一二三二),字固叔(一作开叔),号沧洲,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史浩幼子。开禧中知临安府,权兵部侍郎。嘉定初,韩侂胄败,兄弥远入相,以嫌出知潭州、湖南安抚使。移知建宁府,行义仓法。六年,知镇江府,荐刘宰于朝。以兄久居相位,数劝其归,不听,遂食祠禄于家十有六年。绍定五年卒,谥忠宣。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南宋书》卷三二,《南宋制抚年表》。
孙德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六九四
孙德之(一一九二——?),字道子,号太白山人,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登嘉熙二年进士第,又中宏词科。历国子博士,出为建宁通判,擢秘书监丞。以国事不可为,遂绝意仕进,筑太白山斋,潜心著述。作有《续大事纪》及文集《太白山斋稿》等数百卷。见所撰《谷溪散人刘德甫墓铭》,《南宋馆阁续录》卷八,《敬乡录》卷一四,《金华先达传》卷九及明代裔孙孙学《太白山斋遗稿后序》(《太白山斋遗稿》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 【介绍】: 宋筠州高安人,字震甫,号松垣。宁宗庆元间进士。通判郢州,忤史弥远,被劾致仕。理宗绍定四年京师灾,元龙上奏论弥远罪,愿戮其首、籍其家,以谢天下,然后断己首。卒谥清节。有《松垣集》。
全宋诗
幸元龙(?~一二三二),字震甫,号松垣,高安(今属江西)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调湘阴簿。历京邑尉,知当阳县,通判郢州。以忤时相致仕。理宗绍定五年卒。有《桂岩集》、《松垣集》,已佚。事见清道光《靖安县志》卷八,明嘉靖《瑞州府志》卷八有传。
全宋文·卷六九三一
幸元龙(一一六九——一二三二),字震父,号松垣,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居家十馀年,出为京山县丞,调随州州学教授。宁宗末为当阳令,迁朝奉郎、通判郢州。理宗宝庆二年,上书论国是,忤权贵,为京湖制置使陈赅奏劾,勒令致仕。绍定四年,又上书劾宰相史弥远,乞戮其首,籍其家。明年卒。著有《松垣文集》。事迹见本集诸文及《万姓统谱》卷八七,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七一,《宋史翼》卷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