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720,分1782页显示  上一页  250  251  252  253  254  256  257  258  25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赵与訔(中父 菊坡 )
释正因( 霹雳 )
陈僩(子宽 月塘 )
章琰(子美 立庵 )
黄震(东发 文洁先生 于越 )
何侁(双童 )
吕鲲(龙山居士 )
周琪(觉如 )
季苾(菊岩 )
应𢖟(之道 葺芷、翁洲、茸芷 文敏 )
方岳(元善 菊田 )
方蒙仲(澄孙 蒙仲 乌山 )
施清臣(东洲 别称 赤城散吏 真卿、真清 )
朱承祖(省斋 )
朱祀孙(杞材 南山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与訔(一二一三~一二六五),字中父,居安吉州(今浙江湖州)。孟頫父。以荫补官,初调饶州司户参军,兼浙西提刑司干办,知萧山县。理宗淳祐八年(一二四八),通判临安府。十年,知嘉兴府。宝祐元年(一二五三),知平江府。景定五年(一二六四),以两浙运使兼知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四九)。咸淳元年卒,年五十三。事见《松雪斋集》卷八《先侍郎阡表》。
全宋文·卷八○九二
赵与訔(一二一三——一二六五),字中父,号菊坡,居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秦王德芳九世孙,希戭子,孟頫父。以荫补饶州司户参军,历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知萧山县,通判临安府,知嘉兴府。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咸淳元年卒,年五十三。见赵孟頫《松雪斋集》卷八《先侍郎阡表》、卷九《吴兴郡赵公碑》,《宋史》卷一九《宗室世系表》。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正因。杭仁和金浦人。姓俞氏。宋嘉定六年生。出胎紫胞琼质。如莲华捧足状。颔下黑子。出数毫盈寸。童年。能先事而知。凡事不学自解。年十五为人已疾。御菑辄验。从季父守常。出家于殊胜寺。精修苦学。胁不至席者三年。每欢局于闻见。儗出游参请。时笑翁堪禅师。道价倾动丛林。师往育王礼焉。翁始阳拒之。命坐下板阅月。一夕闻霹雳声。忽通身汗流。快爽如脱壳。拊掌大笑曰。如是如是。亟入见翁。翁肯之。俾侍左右。因自号曰霹雳。初主徽州黄山之祥符。宋秀王诸孙。蚤所赏识。治精蓝霅水上延之。或又以建康之保宁请。皆不就。寻以父丧。归金浦。迎母入寺中。以孝养终其天年。师受知穆陵最深。赐师号紫衣。宗藩戚畹。下逮闾巷信善。靡不皈依。以为真佛子也。杭既归元。民生理未定。师为粥食饿者。日以千计。每岁佛欢喜日。设无遮会。普资冥福。世祖寻访江南人物。御史中丞崔某言。杭州殊胜寺因长老。有异德。聘不能致。诏侍臣。强起至京。引见说法。称旨。退就集贤院。锡赉优厚。越五年。告老还山。宣授圆明通应禅师。诏公卿大夫名师宿德。设祖道都门外送之。以荣其归。师在京时。当丁亥秋潦。饥民视昨逾甚。杭父老。盻盻然觊师言还。而未得请。飞书勉其徒。悉出衣钵之资。为续艰食。赖全活者甚众。既还山。进诸弟子语之曰。吾老矣。山门营葺缺如。倾囊侧囷。非所靳。将鸠工度料。其相与亟图之。众翕乐以听。各尽其力。不数年。殊胜为之焕然。未几示疾。勉弟子以道曰。吾二十七日去矣。至期端坐而寂。塔全身于后圃。世寿八十五。僧腊六十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僩,字子宽,号月塘(《诗渊》)。理宗淳祐三年(一二四三)为安溪尉(明嘉靖《安溪县志》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宁国太平人,徙润州,字子美,号立庵。理宗宝庆二年进士。历溧阳尉、镇江通判,所至有治声。拜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寻出任江西安抚使、知江州,以忤丁大全罢官。
全宋诗
章琰,字子美,号立庵,润州(今江苏镇江)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授溧阳尉。端平二年(一二三五),为润州南厅通判(清乾隆《镇江府志》卷三七)。知常州(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中)。累官太府少卿、殿中侍御史。事见《至顺镇江志》卷一八。
全宋文·卷七七八四
章琰,字子美,号立庵,润州(治今江苏镇江)人,尧子。宝庆二年进士,授溧阳尉,历太府少卿、殿中侍御史兼侍讲。后出知江州。累迁至右文殿修撰。见《至顺镇江志》卷一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1280 【介绍】: 宋庆元府慈溪人,字东发。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度宗时,为史馆检阅,与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进言指陈时弊,出通判广德军,寻移绍兴府,知抚州,有善政。改提点刑狱,移浙东提举常平,摧抑豪强,赈抚饥民,为贵富所怨。学宗周敦颐、二程、朱熹。卒后私谥文洁先生。有《古今纪要》、《黄氏日抄》。
全宋文·卷八○二九
黄震(一二一三——一二八○),字东发,号于越,庆元府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年四十四登宝祐四年进士第,调吴县尉。景定元年摄华亭县,复摄长洲县,皆有政声。辟主管浙东提举常平帐司文字,改辟提领镇江转般仓分司。擢史馆检阅,与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出通判广德军,改绍兴府。咸淳七年知抚州,推行荒政,民赖以安。升提举江西常平仓司,恤孤赡贫,全活者众。改提点江西刑狱,决滞狱,清民讼,致豪贵怨,以谗言劾去,奉云台祠。贾似道罢相,以宗正寺簿召。移浙东提举常平,升直宝章阁。宋将亡,归宝幢山中。宋亡,饿而卒,年六十八。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震为人清介自守,尊朱子学,轻讲说,重践履,所著有《古今纪要》十九卷(存)、《古今纪要逸编》一卷(存)、《戊辰修史传》一卷(存)、《黄氏日钞》九十七卷(存)。
何侁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九六四
何侁,号双童,理宗时人。见所撰《周易神应六亲百章海底眼序》。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鲲号龙山居士,雁门人。 〖案:鲲叙双溪醉隐集在甲辰年,时金已亡十年。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九八八
周琪,号觉如,理宗时人,著有《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二十卷(存)。
季苾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二○五
季苾,号菊岩,理宗时人。见元蒋正子《山房随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应𢖟,字之道,号葺芷(《大德昌国州图志》卷六),又号翁洲(《纯德汇编》卷七上),庆元府昌国(今浙江舟山)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为临江军教授,入为国子学录,累迁著作郎,以言罢。理宗淳祐二年(一二四二),为宗正寺丞兼权礼部郎官,出知台州。召兼礼部郎官、崇政殿说书,进翰林学士兼中书舍人。九年(一二四九),拜参知政事。出知平江府,宝祐三年(一二五五)罢,寻卒。《宋史》卷四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七○九
应𢖟,字之道,号茸芷,庆元府昌国(今浙江定海)人。嘉定十六年进士,为临江军教授,历迁秘书郎。淳祐初,擢宗正寺丞,坐斥,差知台州。后复起,以起居舍人权兵、吏二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拜翰林学士,兼中书舍人。八年,授同知枢密院事。九年,拜参知政事。乞归,以资政殿学士知平江府、提举洞霄宫。卒赠魏国公,谥文敏。见《宋史》卷四二○本传,《宋元学案》卷七三,《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宁海人,字元善,号菊田。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有《深雪偶谈》。
全宋诗
方岳,字元善,号菊田,宁海(今属浙江)人。理宗时隐居不仕。有《深雪偶谈》一卷。《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4—1261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澄孙,字蒙仲,以字行。方大东子。理宗淳祐七年进士。历邵武军教授,泉州通判。知邵武军,表倡儒术,请立樵川书院,以广教学,治以最闻。官至秘书丞。始以文字见知于贾似道。及似道相,独求外补。有《女教》、《通鉴表微》、《洞斋集》。
全宋诗
方蒙仲(一二一四~一二六一),名澄孙,以字行,号乌山,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寄居兴化(今福建仙游东北)。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三二),调邵武军教授。历通判泉州,召为秘书丞。不附贾似道,景定初出知邵武军(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二年卒,年四十八。有《絅锦小稿》,已佚。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六《方秘书蒙仲墓志铭》、《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秘书方蒙仲先生澄孙》。 方蒙仲诗,据《永乐大典》、《诗渊》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八○九三
方澄孙(一二一四——一二六一),字蒙仲,号乌山,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大东子。淳祐七年进士。历知邵武军,宝祐中知泉州。官至秘书丞。景定二年九月卒,年四十八。著有《絅锦集》、《乌山小稿》、《通鉴表微》等。见刘克庄《方秘书蒙仲墓志铭》(《后村大全集》卷一六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号东洲。理宗淳祐间人,自称赤城散吏。有《几上语》、《枕上语》。
全宋诗
施清臣,字真卿(《诗渊》册四页二七六九),号东洲,自称赤城散吏。理宗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知临安府。三年,为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吴都文粹续集》卷四《吴县学记》,卷三一《建吴井冽泉亭记》)。有《东洲几上语》《东洲枕上语》各一卷。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七○一五
施清臣,号东洲,字真清,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康年子。淳祐二年知临安府,三年官朝散大夫、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著有《东洲几上语》(存)、《东洲枕上语》(存)。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五之二五及所撰《吴县学记》,《诗渊》第四册第二七六九页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承祖,号省斋。宁宗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曾游鹤林寺(清《江苏通志稿·金石一五》)。
全宋文·卷八一二三
朱承祖,理宗时人,尝任通判漳州军州事。有《易摭卦总论》十卷。见《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道光《福建通志》卷九三。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一二三
朱祀孙(一二一四——一二八○),字杞材,号南山,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淳祐四年进士,宝祐中,历太府寺簿、知泸州、潼川路安抚。景定四年,授太府卿,知静江府、广西经略使。咸淳六年,权兵部尚书、四川安抚制置,总领夔路转运、知重庆府。十年,任京湖、四川宣抚使兼知江陵府。德祐元年四月,元兵攻江陵,以城降。除名,籍其家。至元十七年卒,年六十七。著有《南山遗集》。见《桐江续集》卷三二《宣抚朱参政南山遗集序》,《宋史》卷四四至四七,《宋史新编》卷一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