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13,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7  258  259  26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郝天挺(继先 新斋 文定 )
释英辩(普觉 赵 )
陈庚(南金 月桥 )
刘友益(水窗 )
刘赓(熙载 唯斋 )
叶林(儒藻、去文、元文 本山 世称 高行先生 )
张炎(叔夏 玉田、乐笑翁、张春水 )
汪庭桂(秋芳 存耕 )
白珽(廷玉 湛渊、栖霞山人 )
郑传之(希圣 稻田翁 )
高克恭(彦敬 房山 文简 )
僧盘谷(丽水 益重 )
刘因(樵庵、静修、雷溪真隐 梦吉、梦骥 文靖 )
卫宗武(淇父 九山 )
夹谷之奇(士常 书稳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7—1313 【介绍】: 元太原人,字继先,号新斋。郝和尚拔都子。师事元好问。世祖召见,俾执文字,备宿卫。累拜中书左丞,与宰相论事,有不合,辄面斥之。成宗崩,武宗即位,天挺有定策功。仁宗临御,召天挺等革尚书省之弊。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政化大行。卒谥文定。有《云南实录》。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继先,号新斋,出于都尔本族,居安肃州。以勋臣子备宿卫,除云南行省参议,累迁中书右丞,出为江西、河南二行省右丞。召拜御史中丞,寻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卒赠中书平章政事、柱国、冀国公,谥文定。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英辩号普觉。俗姓赵。垂髫为驱乌沙弥。弱冠受具戒。年二十有五得传于柏林潭法师之学。未三䆊出世于秦州景福寺。其道大震声驰四表。摧伏异见树正法幢。辩之资性真纯如玉含璞。不加雕绘人爱重之。至于悍卒武夫亦能敬其为无佛世之佛也。每得衬币悉以创梵刹食僧伽施贫乏。元世祖闻其高风降旨旌异。至延祐元年六月庚戌无疾辞众坐寂。焕异景于易箦之夕。标于迹于火葬之馀。塔于普觉寺之后。阅世六十有八。腊六十有一。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英辩。姓赵氏。七岁从师具戒。二十五。依柏林潭公习教。为慈恩宗主。所至以传持为务。师为性。真纯如美玉含璞。虽不加雕绘。而人自爱重之。至于悍卒。武夫亦能敬。其人谓。无佛之世。足为佛也。每得钱弊。悉以创佛祠。食守道之侣。故君子高其风。而从化者众。年六十有八。以延祐元年六月。终于景福寺焕异景。于易箦之夕。标奇迹。于火葬之馀。塔于普觉寺之后。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英辩,号普觉,俗姓赵。垂髫为驱乌沙弥,弱冠受具戒,年二十有五,得学于柏林潭,才三䆊,出世于秦州景福寺,其道大震,声驰四表,推伏异见,树正法幢。英辩资性真纯,如玉含璞,不加雕绘,人爱重之。至于悍卒武夫,亦能展敬,以为无佛世之佛也。每得衬币,悉刱梵刹,食僧伽,施贫乏。元世祖闻其高风,降旨旌异。至延祐元年六月庚戌,无疾辞众坐寂,塔于普觉寺后,年六十有八,腊六十有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庚(一二四七~一三一五),字南金,东莞(今属广东)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领乡荐。六年、九年二科连冠乙榜。入经略刘应龙幕。宋亡,隐居东湖家塾,邑人尊称月桥先生。元延祐二年卒,年六十九。事见《宋东莞遗民录》卷下补遗郭应木《宋乡进士月桥陈公墓志铭》。今录诗四首。
全粤诗·卷四八
陈庚(一二四七 — 一三一五),字南金,号月桥。东莞人。陈应辰之裔孙。少时从师李春叟。宋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以《书经》举乡贡。六年、九年二科,连冠乙榜。南省罢归,绝意仕途,肆力诗律古文,所作明畅沉蔚,有欧曾风。经略刘应龙奇其才,辟置幕府。未几,以世乱归隐邑中东湖家塾,究心道德性命之学,学者多师之,与南海区仕衡并称一时。宋亡,与赵必王象往还,结为儿女姻亲。年六十九卒。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有传,元摄东莞令郭应木为作墓志铭。今存诗四首。
刘友益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32 【介绍】: 宋吉州永新人,号水窗。家贫力学,博贯经传子史、天文地理、律历象数。宋亡,筑室山间,研精覃思三十年,著成《通鉴纲目书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8 【介绍】: 元洺水人,字熙载,号唯斋。刘肃孙。幼有文名,师事王磐。世祖至元中,荐授国史院编修,迁应奉翰林文字,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累官翰林承旨,加光禄大夫。卒官。赓久典文翰,当时大制作多出其手,以耆年宿德,为朝廷所推重。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熙载,洺水人。至元中用荐为国史编修官应奉翰林寻补外至大中累进礼部尚书侍御史历皇庆延祐三拜翰林学士承旨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叶林(一二四八~一三○六),字儒藻,一字去文,号本山,人称高行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与邓牧隐大涤山冲天观。元成宗大德十年卒,年五十九。事见元《洞霄图志》卷五。今录诗六首。
元诗纪事
林字儒藻,一字元文,【一作「去文」。】 号本山,钱唐人。生宋末,隐大涤山冲天观。大德间卒。众称高行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0 【介绍】: 宋临安人,祖籍秦州成纪,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镃曾孙。幼承家学。宋亡,潜迹不仕,纵游浙东西及江南,曾至元大都,旋返,落拓以终。与周密交厚。工词,多写亡国之痛。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春水词得名,人因号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词源》、《乐府指迷》。
全宋诗
张炎(一二四八~一三二○),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成纪,居临安(今属浙江)。俊裔孙。宋亡不仕,纵游浙东西以终,元仁宗延祐七年卒。平生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因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事见《山中白云词》卷首、冯沅君《张玉田先生年谱》(《双玉丛书》)。
词学图录
张炎(1248-1314) 字叔夏,号玉田、乐笑翁。先世成纪(天水)人,寓居临安。张俊后裔,张枢子。与周密、王沂孙为词友。有《词源》、《山中白云词》(一名《玉田词》)。
汪庭桂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1 【介绍】: 宋元间婺州人,字秋芳,号存耕。举进士第,授紫阳书院山长,积官广德军司户参军。善骑射,熟《孙子兵法》。宋亡不仕。后荐授本省左司郎中,以终养父母辞。晚构楼西山麓以自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8 【介绍】: 宋元间钱塘人,字廷玉,号湛渊,又号栖霞山人。少颖敏,博通经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学正,摄行教授事,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仕至儒学副提举。诗文一主于理,刘辰翁称其诗逼陶、韦,书逼颜、柳。有《湛渊集》。
元诗选
珽字廷玉,钱唐人。八岁能赋诗,长,习为科举业,轰然有声场屋间。宋亡后,客授藏书之家,昼翻夜诵,灯坠花穴帽不知也。丞相伯颜、程承旨钜夫、刘中丞伯宣前后交荐,辞不赴,李文简公衎力起之。授太平路儒学正,未几摄行教授事,寻转常州路教授,升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秩满,署淮东盐仓太使,谢事,养疴海陵。再迁兰溪州判官,致仕。结庐西湖之金沙滩,有泉自天竺来,及门而汇,榜之曰湛渊,因以自号。晚归老栖霞,又号栖霞山人。以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所居多竹,先是一竿上岐为二,人皆异之,赋《双竹杖》诗,未几而殁。廷玉有二子,盖先兆也。所著曰《湛渊集》。剡源戴帅初评其诗,甚似渡江陈去非,而尝讳言去非。其赋《铜浮沤》一篇,尤清驯可念。紫阳方万里称其冠绝古人,有英雄大丈夫气。庐陵刘会孟谓其不为雕刻苛碎,苍然者不惟极尘外之趣,兼有云山韶濩之音。皆确论也。
全宋诗
白珽(一二四八~一三二八),字廷玉,号湛渊、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入太学。度宗咸淳中以诗著,与同邑仇远合称仇白。宋亡,以教授生徒为业。后以荐为太平路学正,历常州路教授、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以兰溪州判官致仕。元文宗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有《湛渊集》八卷,已佚。清杭州沈崧町辑为一卷。事见本集附录明宋濂《湛渊先生白公墓志铭》。 白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廷玉,钱塘人。以荐授官累迁江浙儒学副提举历兰溪州判官致仕自号栖霞山人有湛渊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传之,字希圣,号稻田翁,吴(今江苏吴县)人。端宗景炎三年(一二七八)有诗。事见《诗苑众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10 【介绍】: 元大同人,居燕京,其先西域人,字彦敬,号房山。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提刑按察司判官,锄治强梗,侪类慑服。官至刑部尚书。善画墨竹,造诣精绝。
元诗选
克恭,字彦敬,其先西域人,后居燕之房山。初仕为省郎,出为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大德初,为御史,官至刑部侍郎卒,追赠刑部尚书,谥文简。彦敬好作墨竹,画山水,初用二米法。写林峦烟雨,晚更出入董北苑。每不轻于著笔,遇酒酣兴发,或好友在前,杂取缣楮,研墨挥毫,乘快为之,神施鬼设,不可端倪。赵松雪诗有「国朝名笔谁第一?尚书醉后妙无敌」之句。卒后购其遗墨者,一纸率千百缗。自号「房山老人」,因皆称曰高房山。为诗不尚钩棘,自得天趣。柳道传尝谓高公画入能品,故其诗神超韵胜,如王摩诘在辋川、李伯时泊皖口舟中,思与境会,脱口成章,自有一种奇秀之气。其画中题句如:「木落秋宇空,天寒远山静。」「峭寒留剩雪,暮影入浓云。」「云气外无出路,水声中有人家。」「冷光湿翠相抟处,曾向庐山月下来。」「青山万叠云无屋,中有仙人问月台。」具有妙思,故并录之。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房山,官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海盐人,号丽水。志气超迈,博览经史。工诗。喜山水之乐。受聘至杭州慧因寺讲《华严经》,众倾伏,名益重。晚居松郡,年七十余,无疾端坐而寂。有《游山诗集》。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盘谷号丽水。海盐人。师貌不扬而志气超迈。博览经史性耽山水之乐。至元中游五台峨眉伏牛少室名山胜地。尝云。足迹半天下。诗名满世间。时附马高丽沈王闻师德望。具书聘讲华严大意于杭之慧因寺。师展四无碍辩七众倾伏。王大悦师声价益重。后至松郡搆精舍。勤修净业日课弥陀佛号。年七十馀无疾预告以时。端坐而寂。有游山诗集三卷行世。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盘谷,号丽水,海盐人。状貌特殊,而志气超迈,博览经史,复假山水以怡禅性。至元中,游五台、莪眉、伏牛、少室诸名胜,每止其地,时发高吟。人尝谓其足迹半天下,诗名满世间,谷芺谢之。时附马高丽沈王闻其德望,具书聘讲《华严》大意于杭之慧因寺,乃展四无碍辩,七众倾伏,王大悦而声价益重。后至松郡搆精舍,勤脩净业,日课弥陀佛号。年七十馀,无疾,预告以时,端坐而寂。有《游山诗集》三卷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293 【介绍】: 元保定容城人,字梦吉,初名骃,字梦骥,号静修。学宗程朱,而兼采陆九渊之说。家居教授,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学行荐于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辞归。有《静修文集》。
元诗选
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将生之夕。其父梦神人以马载一儿至其家,曰:「善养之,」故名之曰骃,字梦骥,后乃改今名字焉。天资绝人,日记千百言,六岁能诗。长而深究于周、程、朱、吕之学,杜门深居,不为苟合,公卿使者过之,避不与相见,人或以为傲,弗恤也。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尝游郎山雷溪间,号雷溪真隐。(又号樵庵。)至元十九年,徵拜右赞善大夫,以母疾请归。二十八年,召为集贤学士,固辞不起。越二年卒,年四十有五。延祐中,追赠翰林学士,容城郡公,谥文靖。当世庙初,姚文献公枢、许文正公衡、杨文献公果、商文定公挺辈布列台省,号称盛治。既而诸公相继告老,中朝贤士大夫多属意于静修,丞相不忽木尤力荐之,卒未竟其用。许文正公之应召也,道过静修,静修谓之曰:「公一聘而起,毋乃太速乎?」文正曰:「不如此,则道不行。」及静修不就集贤之命,人或问之,乃曰:「不如此,则道不尊。」世祖闻之,叹曰:「古有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所著有《四书精要》三十卷,诗五卷,名《丁亥集》,手所选定,尝自讽咏,取他文焚之。今所传文集十馀卷,又续集、遗诗、拾遗共若干卷,皆刊行于世。其论诗曰:「魏、晋而降,诗学日盛,曹、刘、陶、谢其至者也。隋、唐而降,诗学日变,变而得正,李、杜、韩其至者也。周、宋而降,诗学日弱,弱而后强,欧、苏、黄其至者也。」静修诗才超卓,多豪迈不羁之气。流派师承,于斯言见之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9 【介绍】: 宋嘉兴华亭人,字淇父,号九山。理宗淳祐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归,以诗文自娱。宋亡不仕。有《秋声集》。
全宋诗
卫宗武(?~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理宗淳祐间曾为朝官,出知常州。未几,“自毗陵投绂归垂三十载”(本集卷五《刘药庄诗集序》)。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年逾八十。有《秋声集》,都为退居后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至元甲午重九日张之翰序。 卫宗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馆臣漏辑诗三首,附于卷末。
全宋诗
九山人,姓名未详,寓杭州(今属浙江)。月泉吟社第五十五名。事见《月泉吟社诗》。
全宋文·卷八一四八
卫宗武(?——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淳祐中历官尚书郎。开庆元年以奉议郎、监尚书六部门出知常州。终通议大夫。罢归,閒居三十馀年,以诗文自娱。入元不仕,至元二十六年卒。著有《秋声集》。见《秋声集》卷首张之翰序,《重修毗陵志》卷八,《东维子集》卷二六《尚絅先生墓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9 【介绍】: 元女真人,居滕州,字士常、号书稳。初为济宁教授。元军攻宋,授行省左右司都事。至元十九年,召为吏部郎中,立陟降澄汰之法,著为令式。官终吏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