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720,分1782页显示  上一页  266  267  268  269  270  272  273  274  27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汪宗臣(公辅 紫岩 )
王应凤(仲仪 默斋 )
胡三省(身之、元鲁 梅涧 )
郑协(南谷 )
陈仁玉(惠公、德公、德翰 碧栖 )
陈天祥(吉甫 缑山 文忠 )
饶应龙(翔夫 瑶山 )
麦里(答剌罕 )
冷应澄(公定 觉斋 )
刘郁(文季 士中 归愚 )
廉希宪(忻都 善甫 野云 文正 )
戴良齐(彦肃 泉溪 )
杨镇(子仁 中斋 )
汪深(万顷 主静 )
祝泌(子泾 观物老人 )
汪宗臣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0—1330 【介绍】: 宋元间徽州婺源人,字公辅,号紫岩。性端方,好读书。宋度宗咸淳间,两中亚选。入元不仕。有《紫岩集》。
全宋诗
汪宗臣(一二三九~一三三○),字公辅,号紫岩,婺源(今属江西)人。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六年两中亚选。宋亡不仕。元文宗至顺元年卒,年九十二。有《紫岩集》,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七《紫岩先生汪公宗臣行状》。今录诗十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仲仪,号默斋。王应麟弟。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开庆元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淮西制置司参议官,以文天祥荐,除太常博士。与兄相与讲学,至忘寝食,为文根柢左氏、班、马。有《默斋稿》及《订正三辅黄图》等。
全宋诗
王应凤(一二三○~一二七五),字仲仪,号默斋,鄞(今浙江宁波)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二十七。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中博学宏辞科,除军器监丞,改浙西制置司参议官。召为太常博士,入都而卒,年四十六。有《默斋稿》,已佚。事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二、《万姓统谱》卷四四。
全宋文·卷八二○五
王应凤(一二二三——?),字仲仪,号默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应麟弟,与其兄同日生。兄弟二人讲学不少怠,至忘寝食,为文本于左氏、班、马。宝祐四年登进士第,监通州狼山税,改仪真文学掾。开庆四年中博学宏辞科,由架阁迁主管淮南机宜文字,迁浙西安抚制置司参议官。召为太常博士,入朝即卒。著有《默斋稿》及订正《三辅黄图》诸书。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宋史》卷四三八《王应麟传》,《宋史新编》卷一六七,《宋元学案》卷八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一二八,《宋史翼》卷一六,《宋元学案补遗》卷八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0—1302 【介绍】: 宋元间台州宁海人,字身之,又字元鲁,号梅涧。博学能文,尤笃于史学。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以贾似道辟从军芜湖,仕至朝奉郎。宋亡,隐居不仕。所撰《资治通鉴音注》原名《资治通鉴广注》,稿件在南宋亡国时佚失。后发愤重撰,于至元二十二年完成。内容多寓兴亡之感。另有《通鉴释文辩误》。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协,号南谷。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为广东转运使(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仙居人,字惠公,号碧栖。理宗开庆元年赐同进士出身。历官军器监丞、秘书郎、直秘阁,迁浙东提刑,兼知衢州。有《菌谱》。
全宋诗
陈仁玉,字德公,一字德翰,号碧栖,仙居(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为常州文学。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赐同进士出身,除浙东提刑兼知衢州。景定元年(一二六○),迁浙东安抚使。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知台州,兵败,隐黄岩海中石塘山。清光绪《仙居志》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七九三一
陈仁玉,字德公,号碧栖,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人。宝祐中官迪功郎、史馆检阅文字。开庆元年赐同进士出身,历官军器监丞,秘书郎、直秘阁,迁浙东提刑、兼知衢州。著有《菌谱》。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宋诗纪事》卷六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0—1316 【介绍】: 元赵州宁晋人,字吉甫,号缑山。陈祐弟。中统三年,被征为千户。旋退居偃师南山,躬耕读书,遂通经史。至元十一年,起家从仕郎,从军渡江,为郢复州等处招讨使经历。十三年,兴国军骚乱,天祥权知该州军事。解除禁令,招抚流亡,平定山寨。又止行省欲尽杀鄂州城中南人。二十一年拜监察御史。次年,上疏极言右丞卢世荣奸恶,世荣遂伏诛。擢吏部郎中。二十三年,除治书侍御史,忤桑哥系狱,遇赦得释。元贞元年,任山东西道廉访使。大德间迁河北河南廉访使,升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力言用兵西南之非。官至中书右丞。卒谥文忠。
饶应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崇仁人,字翔夫,号瑶山。饶应子弟。理宗端平二年进士。除监察御史,有风节。迁显谟阁直学士、浙东安抚,创万年仓以惠饥民。后致仕归。有《诗文类编》、《史讨》、《尽心录》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蒙古彻兀台氏,号答剌罕。袭千户。从定宗略定钦察、阿速、斡鲁思诸国。从宪宗攻宋,皆有功。世祖即位,诸王霍忽叛。麦里率所部击之,夺其所掠诸部民以还。寻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兴分宁人,字公定,号觉斋。理宗宝庆二年进士。历静江府司录参军,以治狱平恕称。景定初累知德庆府,奏罢配盐法及乞用楮券折银纲等五事,以纾民力。升转运使,劾守令贪横不法者。擢知广州,主管广东南路经略安抚司公事,马步军都总官。元兵围襄、樊,日缮器械,蓄裕财粟,以备仓卒,后果赖其用。卒于家。
全宋诗
冷应澄,字公定,号觉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进士,调庐陵主簿。迁静江府司录参军。景定元年(一二六○),知德庆府,移知广州兼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事见清道光《义宁州志》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六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九三四
冷应徵,字公定,号觉斋,隆兴府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宝庆元年进士,调庐陵主簿。寻为静江府司录参军,知万载县,通判道州,迁登闻鼓检院,知德庆府,升广东路转运使。迁直宝章阁、知广州。后卒于家。见《宋史》卷四一六本传,《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浑源州人,字文季,又名士中,号归愚。刘祁弟。世祖中统初,辟充左右司都事,出尹新河,召拜监察御史。能文,工书翰。卒年六十一。著有《西使记》,载宪宗九年常德奉使西域旭烈兀军中,往返道途之所见。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官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1—1280 【介绍】: 元畏兀儿人,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布鲁海牙子。幼魁伟,举止异凡儿。稍长,笃好经史,年十九,入侍忽必烈于藩邸,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目为“廉孟子”,由是知名。宪宗四年,为忽必烈京兆分地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九年,从攻宋鄂州,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宪宗死,劝忽必烈北归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阴谋叛乱。旋以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进攻。进中书平章政事,综核名实,裁抑侥幸。论事帝前,无所顾忌,尝言阿合马奸,史天泽被谗,力为之辨。至元七年,忤罢相。十一年,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取宋江陵,帝令希宪行省荆南。至镇,禁剽掠,录用宋朝官吏,发仓粟赈饥,兴学校,选教官。十四年,因病召还。卒谥文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黄岩人,字彦肃,号泉溪。理宗嘉熙二年进士。累官秘书少监。以古文鸣,精于性理之学。有《中说辨妄》、《通鉴前纪》、《曾子遗书》、《论语外书》、《孔子年谱》、《七十子说》等。
全宋诗
戴良齐,字彦肃,号泉溪,黄岩(今属浙江)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郎,兼史馆校勘。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为军器少监(《南宋馆阁续录》卷八)。明万历《黄岩县志》卷五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九九二
戴良齐,字彦肃,号泉溪,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嘉熙二年进士,历太常寺簿、著作佐郎,至秘书少监。精性理之学,著有《中说辨妄》、《通鉴前纪》、《曾子遗书》、《论语外书》等。见刘克庄拟除官制(《后村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二、六三),《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元学案》卷六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严陵人,字子仁,号中斋。尚理宗女周汉国公主。官至庆远军节度使。喜观图史,书学张即之。善画,尤工墨竹,凡画皆赋诗其上,卷轴印记,清致异常。
全宋诗
杨镇,字子仁,自号中斋,严陵(今浙江桐庐西南)人。宁宗杨后侄孙。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尚理宗女,授左领军卫将军、驸马都尉。工书善画。事见《图绘宝鉴》卷四、《宋史》卷二四八《公主传》。
汪深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1—1304 【介绍】: 宋元间徽州休宁人,字万顷,号主静。八岁涉猎经史。时新安儒宿皆宗朱熹,唯其独崇陆九渊之说。年未二十,游真、扬二州,讲学平山堂。宋理宗景定中,授安吉教谕。朝臣有欲荐于太学,以所崇非朱学而止。以贾似道擅政,辞归。元成宗大德间卒。
祝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德兴人,字子泾。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饶州路三司提干。年老乞休,御书“观物楼”扁额赐之,遂自称“观物老人”。宋亡,元世祖诏征不起。尝传邵雍“皇极”之学于廖应淮。有《皇极经世书钤》。
全宋文·卷八○二三
祝泌,字子泾,晚号观物老人,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传邵雍皇极之学于廖应淮。举进士,淳祐中为提领所干办公事,以承直郎充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司干办公事。著有《皇极经世书钤》、《观物篇解》、《皇极经世解起数诀》、《六壬大占》(以上并存)等。至元十六年,元世祖徵之不起,其甥傅立以其书上之。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观物篇解》提要,《宋史翼》卷三五,光绪《江西通志》卷二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