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16,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386  387  388  389  390  392  393  394  39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吴伟(次翁 小仙、士英、鲁天、浙派 )
张子麟(元瑞 恒山 )
张瑭(廷玉 毅斋 )
张瓛(孔圭 慎庵 )
张萱(德晖 颐拙 )
彭泽(济物 幸庵 襄毅 )
徐联(武章、成章 畏斋 )
李宗准(仲匀 慵斋 )
李珵(玉辉 荔圃 )
杨廷和(介夫 石斋 文忠 )
燕忠(良臣 西溪 )
王文钦(宗尧 笔峰 )
王琼(德华 晋溪、双溪老人 )
王鸿儒(懋学 文庄 凝斋 )
胡澧(伯钟、百钟 节庵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9—1508 【介绍】: 明湖广江夏人,字次翁,号小仙,又号士英、鲁天。工画,成化二十二年被征至京,授锦衣卫镇抚。好饮酒,一日醉中奉命作松泉图,墨翻汗纸,即信手涂成,帝叹为仙笔。弘治间授锦衣百户,赐“画状元”印章。后归金陵,中酒卒。
词学图录
吴伟(1459-1508)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江夏(今武汉)人,流寓金陵。画院待诏。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图章。自幼收养于钱昕家,伴其子读书。二十后至金陵,书画之名渐起。精山水,最长于白描人物。时与杜堇、沈周、郭翊齐名。孝宗喜马、夏画风,而画院戴进、吴伟均承继马、夏,成一时风尚,号为浙派。传其法者蒋嵩、张路、宋臣、蒋贵、宋澄春、王仪等称"江夏派"。其后吴派既盛,浙派渐归澌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槁城人,字元瑞,号恒山。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历山西参政、河南布政使,官至刑部尚书。性柔软,无特操,颇通诸嬖佞,与时浮沉。嘉靖初致仕,又二十余年而卒,年八十八。
维基
张子麟(1459年—1546年),字元瑞(或符瑞),号恒山,直隶藁城人。官至刑部尚书。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进士,初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升寺副、寺正,凡居大理寺十年。出任河南汝宁府知府,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月升山西右参政,正德二年(1507年)闰正月升河南右布政使,六月升本司左布政,三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兼赞理军务,改任提督南京粮储右副都御史,四年七月刘瑾以子麟同乡,擢升刑部右侍郎,六年八月升本部左侍郎,七年(1512年)十二月官至刑部尚书,他在刑部效力四十多年,处理过大量案件,包括有朱宸濠、刘瑾、朱宁、江彬等人,依法处决。嘉靖二年(1523年)四月御史沈灼称其在刑部时,谄媚钱宁,被夺职闲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9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廷玉,号毅斋。正统四年进士。十四年,瓦剌犯边,帝亲征,瑭三疏谏阻,为王振所阻,不报。从征,死于土木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9 【介绍】: 明福建蒲城人,字孔圭,号慎庵。成化十六年举人。任赣州府推官,前后平反死囚四十余人。升同知,致仕。有《锦江杂咏》。
张萱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9—1527 【介绍】: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维基
张萱(1459年—1527年),字德晖,号颐拙,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民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应天乡试第一百十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会试第一百九十三名,三甲第七十九名进士。初授鄱阳知县,三年秩满,调浙江嵊县,正德五年(1510年)改政和县,七年升茶陵州知州,以母忧去职。十二年(1517年)起补潞州,擢湖广佥事,兼署长沙、宝庆二府,嘉靖元年(1522年)升本省参议,督理粮储。以忤巡抚意,引疾致仕。既归,怡情泉壑,谢迹城府,构一亭曰“颐拙”,日课二子诸孙其中。居五年以疾卒,时嘉靖丁亥三月,得年六十有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兰州人,字济物,号幸庵。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势豪杀人,泽处以死。中贵祈免,不听。正德初,历浙江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使,所至以威猛称。再迁为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镇压刘六、刘七、赵燧等起事。始至,申明军法,将校畏缩当死,自此大小数十战,无不得胜。进右都御史。总督川陕诸军,镇压廖麻子、喻思俸等。进左都御史。经略哈密,以与王琼忤,又得罪钱宁,遂因经略不当被斥为民。世宗即位,起兵部尚书。未几,因前经略哈密事被劾夺职。隆庆初,复官。谥襄毅。
维基
彭泽(1459年—1529年),字济物,号幸庵,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临洮府兰州(今甘肃省兰州市)人,军事将领。官至兵部尚书。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出为直隶徽州府知府,任内赏识礼遇生员唐皋,后来唐皋考中状元。正德初年,改任真定府知府,为政严明。升任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均已威猛而著称。升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改右副都御史、保定巡抚。当时刘惠、赵燧在河南叛乱,命彭泽与咸宁伯仇钺进剿,连续数十次战役后,平定。后晋升为右都御史、太子少保,荫子锦衣世百户。替代洪钟总督川、陕诸军,讨伐四川廖麻子、喻思俸叛军。平定后,不久,内江、荣昌贼乱再起,之后他转移征讨,平定后升任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其再三请求归还后,得到批准;但未离开时,恰逢土鲁番佔据哈密,逮捕忠顺王速檀拜牙郎离去,并索要金币。总制邓璋、甘肃巡抚赵鉴等上报,请求派遣大臣经略。大学士杨廷和等一同举荐彭泽。彭泽因为久居战场早已生厌,请求归乡引病辞职,并推举邓璋、咸宁侯仇钺可继任。明武宗下诏书慰问勉励,方才赴任陕甘总督。为抵达后事平,遂归还处理都察院事。当初,兵部尚书一职位缺,廷臣举荐彭泽,但王琼得到,且私下诋毁彭泽。言官多弹劾王琼,于是两人有矛盾。彭泽又时常辱骂钱宁,王琼告诉钱宁,但钱未听信。王琼于是邀请彭泽喝酒,并在屏间藏匿钱宁,挑拨彭泽喝醉并辱骂,使得钱宁听到。当时恰逢蒙古入侵宣府,廷臣商议以许泰率领部队进攻,彭泽总制东西两边军务。诏书刚下,罢免许泰,又不命彭泽总制,唯独派遣提督率领两个游击部队六千人,意以困住彭泽。彭泽于是上奏派遣成国公朱辅,恰逢蒙古撤军,彭泽归还梳理都察院事。当初写亦虎仙私下与土鲁蕃酋速檀满速儿勾结,而彭泽最初不知而派遣。满速儿以城印来归降,留下速檀拜牙郎等人。写亦虎仙再次出使并私通满速儿,准备进占肃州。当时,彭泽已经离开,赵鉴也离去,李昆担任甘肃巡抚,他顾虑有变,在甘州扣留人质,并驱逐写亦虎仙出关。满速儿听后大怒,再次进占哈密,并分兵进攻沙洲,亲自率万余骑兵进犯嘉峪关。游击芮宁与参将蒋存礼抵御,芮宁率领七百部队在沙子坝遇到敌军,后兵败阵亡。满速儿遂屠城杀掠。明武宗再次诏彭泽提督三边军务。恰逢副使陈九畴称因为逮捕使者而使得内应绝,于是再次请求和议。于是撤销彭泽出兵,彭泽乞求归乡。此后,王琼追论嘉峪关战败,而钱宁从中参与,而大学士梁储等坚持反对,于是事方止。王琼仍然坚持追论彭泽事,李昆、陈九畴一同被逮捕追论。彭泽被贬为民、李昆被罢免官位,陈九畴除名。明世宗继任后,钱宁事败,王琼亦得罪。御史杨秉中请求召回彭泽,随即起用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侍经筵、奉敕提督团营军务。李昆、陈九畴两人亦恢复官职。嘉靖元年(1522年),彭泽对军队官员进行改制,淘汰锦衣卫所等官员,从而招致大量积怨。言官交相弹劾,仍然加少保,赐敕乘传归。当时锦衣百户王邦奇亦诋毁彭泽,称哈密之事,是因为彭泽贿赂土鲁番求和而导致,言语涉及杨廷和、陈九畴等。因此张璁、桂萼遂逮捕陈九畴戍边。而彭泽亦被夺职为民,家居郁郁而卒。隆庆初年,恢复官职,谥襄毅。
徐联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9—? 【介绍】: 明江西南丰人,字武章。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历河南按察佥事。嘉靖时,官陕西布政司右参议。时张彩当权,有欲取官帑为彩造私第者,严拒之。官至陕西按察副使。有《畏斋稿》。
维基
徐联(1459年—1515年),字成章,号畏斋,江西南丰县人,长淮卫官籍。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二十九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会试第三十六名,三甲第三名进士。拜南京大理寺左评事,历九载,转左寺副,寻迁右寺正。十八年升河南按察佥事、整饬信阳兵备,以母丧去位。正德四年(1509年)服阕,复授前职,升陕西布政司右参议,再升按察副使、肃州兵备,六年得喑疾,遂乞致仕。居五年,卒于家,时正德乙亥九月九日,年五十有七。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仲匀,号慵斋,能文章,善书画。成庙乙巳,登第。尝以书状官赴京,见驿馆画屏不佳,以笔涂抹殆尽。驿官招通事怪诘之。通事曰:书状能书画,必以不满其意而然也。驿官悟而首肯之。回程至其处,张新妆素屏二坐,宗准一书一画,俱臻其妙,观者叹赏。戊午,谪北界。路经高山驿,书李师中孤忠自许众不与一律于壁上而去。监司以闻,燕山以为有怨意,逮鞠杀之。洪贵达救解不得。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六三
李珵,字玉辉。东莞人。明孝宗弘治二年(一四八九)举人。署洛容教谕,不耐束缚,挂冠去。躬耕如故,于陇畔植荔枝数株,自号荔圃。与同志杨廷礼、王季明、方柳斋数辈吟咏其间。年八十卒。清宣统《东莞县志》卷五七、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〇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9—1529 【介绍】: 明四川新都人,字介夫,号石斋。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检讨。性沈静详审,为文简畅,好考究掌故边事民情,弘治时侍皇太子讲读。正德二年以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八年,为首辅。时武宗耽于游乐,宦官恣横不法,廷和虽有所谏而不能裁禁。武宗卒,无子,廷和请立武宗堂弟厚熜,并以遗诏尽罢一切弊政,中外大悦。及议世宗生父母礼仪,与帝意不合,乞休归。后竟削职为民。隆庆初复职,追谥文忠。有《杨文忠公三录》。
明诗纪事·丙签·卷七
廷和字介夫,新都人。成化戊戌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历修撰、侍读、中允、春坊大学士、少詹、詹事,入东阁典诰敕,迁南吏部侍郎,进南户部尚书。召还,除户部尚书,进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改吏部,屡加少保、太子太保、少傅、太子太傅、少师、太子太师,进武英殿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华盖殿,以议礼削职为民。隆庆初复官。赠太保,谥文忠。有《石斋集》八卷。
维基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 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中期重臣、内阁首辅。杨廷和早年登进士,入翰林,参与修撰《明宪宗实录》、《大明会典》。正德年间,进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明武宗后期担任内阁首辅,加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与刘瑾、江彬等宦官宠臣势力对抗,并逐步清除武宗时期政弊。武宗驾崩后无嗣,杨廷和与内阁大臣依宗法《皇明祖训》立兴献王世子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并出台了一系列政弊改革方略。嘉靖初年,杨廷和与其子杨慎在大礼议事件中,因极力反对明世宗追尊生父,被迫致仕归乡。
燕忠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燕忠(1459年—1515年),字良臣,号西溪,顺天府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进士,授常州府推官,丁内艰归。起改宁国府,谳狱多有平反。擢福建道御史,父丧丁忧。十一年服除,改浙江道,十三年巡按陜西。十五年迁陕西按察司副使,整饬环庆兵备,正德元年(1506年)升陕西苑马寺卿,三年擢陕西按察使,五年累官陕西左布政使,正德六年(1511年)二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同年冬改大理寺卿。正德十年(1515年)卒,年五十七。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六三
王文钦,字宗尧,号笔峰。保昌(今广东南雄)人。明孝宗弘治二年(一四八九)举人,六赴会试不第。授浙江松阳知县,以忤上官罢归。家居三十馀年,以诗文自娱。年九十卒。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〇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9—1532 【介绍】: 明山西太原人,字德华,号晋溪。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工部主事,进郎中。出治漕河,以干练称。正德初官户部侍郎,进尚书。有心计,善钩校,熟悉故牍条例,对收支状况了如指掌。十年,进兵部尚书。为人善结纳,厚事钱宁、江彬,故所请常能得准。世宗立,被劾,以“交结近侍”罪谪戍绥德。嘉靖六年,再起。次年,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陕西三边军务,加强边备,西陲安靖。卒官。有《晋溪奏议》、《漕河图志》等。
维基
王琼(1459年—1532年),字德华,号晋溪,别署双溪老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人。明朝中期重臣,成化甲辰进士,曾官吏部、兵部、户部尚书。王琼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特别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的五年中,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王琼多有政绩。治理漕河(运河)三年,“敏练著称”;此外“任人唯贤”,任用王守仁平定朱宸濠叛乱;另外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自嘉靖七年至十年的四年中,从延绥到宁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关外,王琼出任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使西北“边境益靖”。王琼的家族定居于汾东柳林(今太原市刘家堡)。王琼的伯父名王永寿,曾在天顺年间官至南京工部尚书,父亲王永亨,成化年间任隆庆州知州,始建新第于县城东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南阳人,字懋学。少颖悟,读书过目不忘,为府史佐书,知府段容思见而奇之,使为诸生,教以经术,蔚为大儒。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累擢为山西副使,武宗时迁南京户部尚书。为人清正,学务穷理致用。有《凝斋笔语》。
明诗纪事·丙签·卷九
鸿儒字懋学,南阳人。成化丁未进士,授南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山西佥事,进副使,谢病归,起国子祭酒,再起南户部侍郎,改吏部,进南户部尚书。卒谥文庄。有凝斋集》九卷。 田按:尚书以名德重,颇称好事,尝犹《陈后山集》,镂版行之。诗亦清俊不凡。
维基
王鸿儒(1459年—1519年),字懋学,号凝斋,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王鸿渐之兄。王鸿儒年幼好学,但家贫,担任府书佐理。南阳府知府段坚爱其才能,留在署中并亲自教导。后遣入学校为诸生,成化十九年乡试中举第一(解元)。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登丁未科进士,弘治二年(1489年)授南京户部主事,七年升员外郎,催舟于淮安,督税于凤阳,九年升山西提学佥事,十五年升副使,仍督学政。其在任九年时间,山西士风甚盛。明孝宗曾对刘大夏称:「藩臬中若王鸿儒,他日可大用也。」弘治十八年(1505年),王鸿儒借病请求致仕。正德时,刘瑾擅政,收召名流。正德四年,起用为国子监祭酒,后因父丧丁忧。七年(1512年)再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十年改南京吏部右侍郎,转左侍郎。正德十四年(1519年),升南京户部尚书。朱宸濠谋反,命其督军饷,七月坐船至安陆,因背生疽病去世,年六十一,谥文庄。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六三
胡澧,字伯钟,号节庵。南海(今属广东佛山)人,附籍英德。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以病免。武宗正德五年(一五一〇)起补工部,迁郎中。以督治济宁河道有功,擢叙州知府,转四川松潘副使。以忤权贵,弃官归。游西樵山,与霍韬论理学,甚相投契。大同兵变,韬荐澧,并进澧所制箭。诏徵赴京,命兵部传其技法,拟授佥都御史,开府西北,命未下而澧卒。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
维基
胡澧(1459年—?),字百钟,广东韶州府英德县民籍南海县人。广东乡试第七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第一百九十三名,二甲第六十九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