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216,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页
裴廷裕(字 膺馀 号 下水船 )
王毂(字 虚中 号 临沂子 )
赵光裔(号 贤相 )
释宁师(世称 宁入冥和尚 秦王 号 入冥和尚 )
僧无作(字 不用 号 逍遥子 司马 )
李建勋(字 致尧 号 钟山公 靖 )
杨凝式(字 景度 号 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癸巳人、杨虚白、关西老农 世称 杨少师、杨风子 )
翁承赞(字 文尧、文饶 号 狎鸥翁 行第 十九 琅琊王、闽王 )
张永进(号 三楚渔人 别称 老臣 )
倪可福(号 诸倪冈 )
僧惟劲(别称 头陀 号 宝闻大师云、三生藏 )
僧智佺( 张 号 杰然者、归政 )
僧诚慧( 李 法雨大师 号 国师 法雨 )
李嗣本( 张 号 威信可汗 )
其它辞典(续上)
崔道融(号 东瓯散人 )裴廷裕(字 膺馀 号 下水船 )
王毂(字 虚中 号 临沂子 )
赵光裔(号 贤相 )
释宁师(世称 宁入冥和尚 秦王 号 入冥和尚 )
僧无作(字 不用 号 逍遥子 司马 )
李建勋(字 致尧 号 钟山公 靖 )
杨凝式(字 景度 号 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癸巳人、杨虚白、关西老农 世称 杨少师、杨风子 )
翁承赞(字 文尧、文饶 号 狎鸥翁 行第 十九 琅琊王、闽王 )
张永进(号 三楚渔人 别称 老臣 )
倪可福(号 诸倪冈 )
僧惟劲(别称 头陀 号 宝闻大师云、三生藏 )
僧智佺( 张 号 杰然者、归政 )
僧诚慧( 李 法雨大师 号 国师 法雨 )
李嗣本( 张 号 威信可汗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荆州人,自号东瓯散人。唐时以征辟为永嘉令,累迁右补阙。唐末耻仕梁王朱温,避地入闽。有《东浮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7? 自号“东瓯散人”,荆州(今属湖北)人。唐末避乱,与母迁至永嘉隐居。昭宗时,出为永嘉县令。后避乱入闽,以右补阙召,未赴,卒于闽中。生平见黄滔《祭崔补阙道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九。道融禀性高奇,工绝句。其《铜雀妓》、《春闺》等诗,语意妙甚,尤为人所称道。辛文房称为晚唐之出类拔萃者。《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申唐诗》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录其《东浮集》9卷(原10卷,500余篇),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唐诗汇评
崔道融(?-907),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博陵(今河北安平)。黄巢起义时,避地东浮,隐居温州仙岩山,自号东瓯散人。征为永嘉令。后入闽,依王审知,征为右补阙,未行,病卒。道融工诗,与方干、司空图唱和,又与黄滔友善。乾宁二年(895),曾自编诗文为《东浮集》九卷,又撰四言诗六十九篇,述中唐以前事实,一事为一篇,编为三卷,名曰《申唐诗》,均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道融)工绝句,语意妙甚,如《铜雀妓》云:“歌咽新翻曲,香销旧赐衣。陵园风雨暗,不见六龙归。”《春闺》云:“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满泥。佳人持锦字,无雁寄征西。”《寄人》云:“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寒食夜》云:“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大家寒食夜,独贮远乡情”等,尚众。谁谓晚唐间,忽有此作,使古人复生,亦不多让,可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矣。人悉推服其风情雅度,犹恨出处未能梗概之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膺馀。僖宗中和二年进士。昭宗乾宁中,在内庭,文书敏捷,号下水船。历迁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右补阙。后贬湖南。有《东观奏记》。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7? 字膺馀,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僖宗中和二年(882)登进士第。昭宗大顺时累官右补阙兼史馆修撰,奉诏与柳玭等修《宣宗实录》,逾年而修例未成,遂独撰成《东观奏记》一书。乾宁中为翰林学士,历司封郎中知制诰,迁左散骑常侍。后梁初,贬湖南,卒。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二》、《唐摭言》卷一三、《唐诗纪事》卷六一。廷裕文思敏捷,时人号为“下水船”。《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东观奏记》3卷,今存。《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廷裕字膺馀。昭宗时官翰林学士。守尚书司封郎中知制诰。迁左散骑常侍。梁初贬湖南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袁州宜春人,字虚中,自号临沂子。为人尚节气,轻财重义,为乡里所称。应进士举,久困场屋。至昭宗乾宁五年方登第。历国子博士,后以郎官致仕。以歌诗擅名,尤工乐府。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虚中,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自号临沂子。为人尚节气,轻财重义,为乡里所称誉。初久困场屋,昭宗乾宁五年(898)登进士第。历国子博士,后以郎官致仕。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七〇、《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毂以歌诗擅名,尤长乐府。辛文房称其“辞多寄寓比兴之作,无不知名”(《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王毂诗集》3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则记《王毂集》1卷。《唐才子传》尚谓其撰《前代忠臣临老不变图》1卷、《观光集》1卷等,今皆佚。《全唐诗》存诗18首,其中《秋》、《燕》、《牡丹》三首又作王睿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京兆奉天人。赵隐子。唐僖宗光启三年进士。昭宗乾宁中,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后梁太祖命刘隐为清海、静海节度,以光裔为官告使,隐遂留之不遣,奏为节度副使。刘䶮称帝,遂仕南汉。乾亨元年,为兵部尚书,改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秉钧二十余年,号为贤相。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岐阳人。宁姓也。时习呼其姓。而亡其名。昭宗初年。宁尝于所居寺暴卒。三日而苏。众惊问之。乃曰。我入冥矣。始见吏坐曹。如世官府。遽谓我曰。和尚有寿而无禄柰何。即捡其籍曰。有乾荷叶三石耳。命隶导之历揽。于是至一所。其门榜曰李克用。宁窥之。见一眇目黑龙。锁铁柱上。次一所曰朱全忠。见青毛白额虎。方锁系。而前有血肉狼藉。如啖物状。次曰王建。见一白兔。卧金床上。次曰李茂贞。见数女侍。一王者冠冕坐。至杨行密则阴蔽莫之睹矣。因以问导者。导者曰。汝将来之主也。馀处皆黯然深窅。不知所往。遂还。而吏乃使归。且戒之曰。但多转诵功德经。宁询何经为功德经。曰金刚般若是也。事传岐帅。恶其惑众听。禁之甚严。后卒验无小异。时世称宁入冥和尚。竟食荷叶。以寿终于所止云。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宁师者。岐阳人也。亡其名。时以姓呼之耳。往来无恒止出处如常僧。昭宗即位初年。居山寺中。忽暴终安卧。体暖忽忽如烂寝焉。僧徒环守不敢殡敛。三日而苏。众惊奔问之曰。我为冥司追摄。初见一判官。云和尚寿在而无禄。乃召吏语之与检覆。吏曰。只有乾荷叶三石。因令注于簿。又命一人引之巡历观游。去乃入一门见数殿。各有榜于是徙步至一殿署云李克用。于牖间。窥有一黑龙眇一目。中立铁柱连锁絷维之。次一殿署曰朱全忠。乃青鞟白额虎锁系如初而前有食啖人血狼藉之状。次署曰王建。黄金床上卧一白兔焉。次署曰李茂贞。具冠冕如王者。左右数侍女焉。次署曰杨行密。窗牖痹黑不能细瞻。问使者曰。此诸怪状者何邪。曰将来王者也。旁厢数殿望之黯黯。使者不容引去还至本所。判官厅事谓使者曰。好送师回。但多转念功德经。宁问曰。孰是功德经曰。金刚般若是欤。此经冥间济拔功力无比。及乎稣醒。四顾久之。乃述前事。闻者骇然遂闻于官。后岐帅怪宏迂而妄。都不之信。厥后茂贞果封秦王。李克用枉滥杀戮号独眼龙也。朱氏革于唐命。残害安忍傅翼择肉。非虎而何。蜀王建属兔阻兵自固。天祐丁卯僣伪号以金饰床也。诸皆符合。宁自此每断中。唯荷叶汤而已。其诸食馔逆口不餐。秦陇之人往往请宁入冥预言吉凶。更无蹉跌。或请斋争办净池嫩荷。号为入冥和尚。终于岐下。 系曰。入冥之说与梦略同。穆王将化人欢宴。秦穆得上帝剪鹑。形在人间神游上界。前言既发后事必然。是知六候八徵谅非虚也。宁师入冥。与后唐马珣见天符下以潞王为天子无异。宁所见殿中物象题榜终符其述。谓之为梦想。梦想有徵。谓之为神游。神游不谬。将知觉梦惟一。明昧有殊。如摄论云。如梦等觉时一切处唯有识也。有若古莽国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为实以觉为妄。若然者觉之所为为梦之先兆也。而取实于梦中。真实也。梦觉反用其犹一欤。宁师非妄者。果梁革唐命。二李王杨皆与天子抗衡。诸殿远望者得非馀割据群雄偏霸者乎。所食荷叶与隋僧法庆同。故幽冥等录中康何德次李山龙入冥而返说事。皆验焉经云犹如睡梦人知一切诸物有身不移本处是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姑苏人,俗姓司马,字不用,号逍遥子。年弱冠出家,后隐会稽四明山。钱镠召而不出。涉猎孔、老,博通玄学。工诗,善草隶。卒年五十六。有《六时礼佛文注》及诗歌。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不用,号逍遥子,俗姓司马,苏州(今属江苏)人。幼出家。精通佛典,兼涉儒道之学。从学于雪峰义存,得其禅旨。昭宗时,居洪州10年。后居会稽四明山,与孙合等为林下之游。吴越王钱镠礼请之,乃托病归山。后梁太祖开平中卒,年56。《宋高僧传》卷三〇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不用。姓司马氏。姑苏人。父宛丘县尉。母戴。方妊时。梦异沙门称姓徐。住持流水寺。苦从求寄宿。父亦梦。于盘中书字。殊得意。欲献之天子。旦则各诧所梦。母因自指其腹。谓父曰。果生男。其必归之流水寺乎。盖其家去寺不甚远也。及生岐嶷可爱。性介洁。恶荤膻物。四岁教之诵习。能强识。父滋喜其类己也。且将图婚。以待其成。母不可。竟出家。如前志。年满受具戒。讲通经论。俄弃去。后入闽。依雪峰存公。得禅要。未几。卢陵檀越。挽居三顾山之云亭院。豫章之南平院。皆固辞。时钟氏据洪井。作客十年。终莫晤会。卒游会稽。考槃四明山中。吴越钱氏。闻其名。遣使召之。略上谒遽别。仍以诗谢曰。云鹤性孤单。争堪名利关。衔恩虽入国。辞病却归山。乐安孙合。方逸老奉化。素慢缁侣。诣作则谈笑终日。进士扬弇亦倾盖。开平中示灭。春秋五十六。作平生不入尼寺。不谒公门。不脩名刺。不趋时利。有草隶字式。诸经礼忏文。注道安六时礼佛文。并所述诗歌行世。自号逍遥子。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无作。字不用。姓司马氏。姑苏人也。父陈宛丘县尉。母戴氏。始妊时梦异沙门称姓徐住持流水寺欲寄此安居。言讫跏趺而坐。其父同夜梦于盘中书一字甚称心。自言可以进上天子。至明各说所梦。母曰。意其腹中必沙门也。矢之曰。如生儿放于流水寺出家。及生果岐嶷可爱。且恶荤膻之气。年迨四岁母自教诵习。利金易砺记忆无遗。厥父欲其应童子举业。渐见风范和润。且恒有出尘之意。俄尔父偷窥姚氏之女且美容仪。酷欲取之。母切忌之。因曰或舍是子出家宽汝所取。父乃许之。送入流水寺中。才及月馀姚民仳离。时谓此女是善知识。为作之出家增上缘矣。年二十受具足法。相次讲通删补律钞。法华上生等经百法论。一性五性宗教励精寻究。孔老书篇无不猎涉。后参其玄学于雪峰存禅师。深入堂奥。至庐陵三顾山。檀越造云亭院。豫章创南平院请作住持。皆拂衣而去。前进士唐禀。作藏经碑。述作公避请之由。居洪井十载。且未识洪师钟氏之面。乃游会稽四明。因有终焉之志。吴越武肃王钱氏。仰重召略出四明。因便归山。盖谢病也。有诗杼意呈王。王亦不留。诗云。云鹤性孤单。争堪名利关。衔恩虽入国。辞病却归山。时奉化乐安孙合退居啸傲不交缁伍。唯接作交谈终日。进士杨弇亦慕为林下之游。以梁开平中卒于四明。春秋五十六。初作善草隶笔迹酋健。人多摹写成法。述诸色礼忏文数十本。注道安六时礼佛文一卷并诗歌。并行于代。作不入尼寺不谒公门。不修名刺不趋时利。自号逍遥子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2 【介绍】: 五代时广陵人,字致尧。李德诚子,徐温婿。少好学,能属文,尤工诗。初为徐知询幕僚。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谋。南唐建国后,拜中书侍郎,加同平章事,加左仆射,监修国史。辅政五年,升元中放还私第。李璟时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入拜司空,以司徒致仕。乃营亭榭于钟山,适意泉石,赐号钟山公。卒谥靖。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3?—952 字致尧,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为升州巡官,后任李昪金陵副使。南唐建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升元五年(941)罢相,未几复入相。中主立,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后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保大十年(952)卒,谥靖。生平见马令《南唐书》及陆游《南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〇。建勋能属文,尤工诗。其诗多七律,颇多题咏纪游之作。僧文莹谓“其为诗,少犹浮靡,晚年方造平淡”(《玉壶清话》卷一〇)。辛文房亦称其“琢炼颇工,调既平妥,终少惊人之句”(《唐才子传》)。《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李建勋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则记为20卷。《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句4联。唐诗汇评
李建勋(?-952),字致尧,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仕吴,为金陵巡官。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谋。及昪即位,拜相,升元五年(941)方罢,在相位最久。中主立,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后召拜司空,乃营亭榭于钟山。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卒。建勋少好学,工诗文,有《李建勋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李建勋字致尧,陇西人。工诗能文,其诗少犹浮靡,晚岁清淡平易,为南唐李昪、李璟所重。补诗一首并诗句二。
作品评论
《玉壶清话》
(建勋)为诗,少犹浮靡,晚年方造平淡。唐才子传
(建勋)能文赋诗,琢炼颇工,调既平妥,终少惊人之句也。《唐诗品》
晚唐诸子,不选格调,专事情景,“诗中觅画”之说盖出于此,遂使浑厚鸿明之气,萧然谢绝。建勋诗,每联必设景象,盖工写之极,流而为俳,亦不自知也。《诗薮•杂编》
今五代诗集传者,仅建勋一家而已。集中佳句颇多,虽晚唐卑下格,然模写情事殊工。《载酒园诗话又编》
李建勋诗格最弱,然情致迷离,故亦能动人。如《残牡丹》诗……气骨安在?却有倚门人流目送盼之致,虽庄士雅人所卑,亦为轻俊佻达者喜。又如《闲出书怀》曰:“断酒只携僧共去,看山从听马行迟。”《春雪》曰:“全移暖律何方去?似误新莺昨日来。”《梅花寄所亲》曰:“云鬓自沾飘处粉,玉鞭谁指出墙枝。”《春水》曰:“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语皆纤冶,能眩人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3—954 【介绍】: 五代时华阴人,字景度,号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等。杨涉子。幼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唐天祐进士,授秘书郎,直史馆。后历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以心疾致仕。长于歌诗,善于笔札,尤工行草,得欧阳询、颜真卿笔法。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上,题纪殆遍,时人以其纵诞,有杨疯子之号。有《步虚词》等。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3—954 字景度,自号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性狂傲纵诞,人称杨风子。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哀帝天祐二年(905)登进士第,释褐度支巡官,迁秘书郎。后梁开平时,任殿中侍御史,礼部、考功两员外郎。后唐时,累迁中书舍人,历右散骑常侍,工、礼、户、兵四部侍郎。又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显德元年(954),任左仆射、太子太保。是年冬卒。生平见《五代史补》卷一,新、旧《五代史》本传,《宣和书谱》卷一九。凝式博览经籍,能文工书,大为时辈所推。尤长于歌诗,遇山水胜景则流连赏咏。诗“多杂以诙谐”(《旧五代史》本传)。“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句,人称“清丽可喜”。《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3,《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八
凝式字景度。华阴人。昭宗朝举进士。再迁秘书郎。梁开平中累迁考功员外郎。后唐同光初历给事中史馆修撰。明宗即位。拜中书舍人。长兴中历右常侍工户二部侍郎。清泰初迁兵部侍郎。晋天福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开运中除太子少保。分司于洛。汉乾祐中历少傅少师。周广顺中以右仆射致仕。显德初改左仆射。又改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太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五代时莆田人,字文尧,一作福清人,字文饶,号狎鸥翁。唐昭宗乾宁三年进士,又擢弘词科。初为京兆府参军。天祐中以右拾遗受诏册王审知为闽王。后梁太祖开平中复为闽王册礼副使。寻擢福建盐铁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后依审知,遂为闽相,卒。工诗,有《昼锦》、《弘词》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文尧,排行十九,自号狎鸥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昭宗乾宁三年(896)登进士第。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任京兆府参军。光化三年(900),授右拾遗。天祐元年(904)为册礼使,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后拜谏议大夫。后梁开平三年(909),封王审知为闽王,承赞复为册礼副使。寻擢右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留相闽。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三、《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卷九五。承赞工诗,尤以《题槐》、《访建阳马驿僧亚齐》诗著名。辛文房称其诗“高妙”(《唐才子传》卷一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翁承赞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全唐诗续拾》补6首。唐诗汇评
翁承赞,生卒年不详,字文尧,晚年自号狎鸥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乾宁三年(896)登进士第,又擢宏词科,任京先府参军。天祐元年,昭宗册福州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琅琊郡王,承赞以右拾遗为册礼使。返命,迁户部员外郎、谏议大夫。后梁开平三年,梁太祖册封王审知为闽王,以承赞为册礼副使。寻官守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遂依王审知,审知以为相。卒。能诗,与黄滔友善。有《翁承赞诗》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承赞工诗,体貌甚伟,且诙谐,名动公侯……尝奉使来福州,见友僧亚齐,赠诗云:“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见亚齐。一轴新诗剑潭北,十年旧识华山西。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应笑乘轺青琐客,此时无暇听猿啼。”他诗高妙你是。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号三楚渔人。唐末人。事西汉金山国国主张奉,自称为老臣。哀帝天祐二年(905)作长篇歌行《白雀歌》以颂张奉。事迹及歌皆见敦煌遗书伯二五九四、伯二八六四,《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唐哀帝天祐三年,高季兴权荆南留后,可福时为驾前指挥使。会朗州雷彦恭屡犯荆南,梁王朱温遣可福率兵五千人戍之。兵退,季兴爱其勇,使隶麾下为亲校,且以女妻其子。所向克敌,迁都指挥使,以功名终。赐田于江陵东三十里,子孙聚居,号曰诸倪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福州长溪人。节操精苦,时称头陀。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名刹,遍访名师。昭宗光化中入南岳,马殷奏请赐紫。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卒于南岳。撰《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不存。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一说永泰(今属福建)人。唐代僧人。节操精苦,时谓“头陀”。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丛林,遍访名师。昭宗光化中入南岳,楚王马殷奏请赐紫,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卒于南岳。撰有《续宝林传》4卷、《南岳高僧传》。《祖堂集》卷一一、《宋高僧传》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有传,后二书存诗偈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福州长溪人。操行精苦。奉养尤俭素。人以头陀称之。登雪峰即领指。无底滞。乾化中。住岳之慈报寺。一日诣三生藏。见灯镜光影涉入。叹曰。先达圣人具不思议智慧方便。而使华严法界。主伴互融之指。昭示目前。又岂区区世间小巧。所能为哉。后有于道观中。设此器者。劲作颂五章非之。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劲笔。开平中楚王马氏奏赐紫衣。号宝闻大师云。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惟劲。福州长溪人也。节操精苦奉养栖约。破纳拥身衣无缯纩。号头陀焉。初参雪峰便探渊府。乾化中入岳住报慈东藏。亦号三生藏。中见法藏禅师鉴灯。顿了如是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因叹曰。先达圣人具此不思议智慧方便。非小智之所能。又岳道观中亦设此灯。往因废教时窃移入仙坛也。有游岳才人达士留题颇多。劲乃叹曰。卢橘夏熟宁期植在于神都。舜韶齐闻不觉顿忘于肉味。嗟其无识不究本端。盗王氏之青毡以为旧物。认岭南之孔雀以作家禽。后世安知。于今区别。乃作五字颂。颂五章。览者知其理事相融灯有所属。属在乎互相涉入光影含容显华严性悔。主伴交光非道家之器用也。楚王马氏奏赐紫署宝闻大师。梁开平中也。劲续宝林传盖录贞元已后禅门祖祖相继源脉者也。别著南岳高僧传。未知卷数。亦一代禅宗达士文采可观。后终于岳中也。 系曰。物涉疑似难辄区分。劲公志鉴灯若遗物重获归家也。后之人必不敢攘物归家也。故曰。前事不忘后世之元龟也。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宝闻大师惟劲。福州人也。素持苦行。不衣缯纩。惟坏衲度寒暑。时谓头陀焉。初参雪峰。深入渊奥。复问法玄沙之席。心印符会。一日谓鉴上座曰。闻汝注楞严经。是否。曰不敢。师曰。二文殊如何注。曰请师鉴。师乃扬袂而去。唐光化中。入南岳。住三生藏。藏中有镜灯一座。华严第三祖贤首大师所制也。师睹之。顿悟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佛佛罗光之像。因叹曰。此先哲奇功。非具不思议善权之智。何以创焉。乃著五字颂五章。览者悟理事相融。后终南岳。师著述。有宝林传四卷。纪贞元后。禅门继踵源流。又制七言觉地颂。广明诸教缘起。又著南岳高僧传。皆流传于世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958 【介绍】: 五代时僧。铜台永济人。九岁于临清王舍城寺出家。受戒后,往滑州明福寺,从彦晖学,为一门之冠。寻住汴京万岁百法院,化行河淮间,前后饭僧三十万。晚住魏府观音院。魏帅陈思让笃志归依,表荐赐紫,署号归政。晚年颇学欧王书体。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张姓。邺之永济人。九岁获事师于临清王舍城寺。暨受具戒。克勤佛事。诵经之暇。礼拜旋绕。必昼三夜三。不少废。已而本师遣从滑台明福寺晖公。听习未期月。顿领玄要。晖公之门。畴昔号为杰然者。数十辈。皆出其下。于是徇睢阳之请。法泽霶霈矣。久之汴都信士舍宅。筑万岁百法院致居之。随赴诸檀。所得衬施。前后斋僧三十万。天雄军戴张郭三氏。以观音院召。抑其衰莫疲薾之时乎。佺于百法尤淹贯。登座辩给。初不临文。每览大藏。以辅知见。讽诵诚悫。当深夜无人声。或闻户外。弹指赞叹者。魏帅陈君思让笃志归向。表荐得紫衣归政大师号。显德五年。年八十有三矣。忽命弟子奉晏等。造木舆曰。必以西方礼。阇维我。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尔而逝。塔其遗骨焉。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智佺。姓张氏。铜台永济人也。九岁于邺都临清王舍城寺事师。暨受具戒身器挺然八尺面色玉如。行步若舒雁。言音如扣钟。人望之凛然。佥曰。美丈夫也。恒诵诸经昼三夜三礼佛无阙。本师知其法器。遣往滑台。抵明福寺就晖师讲肆。期月顿见诸法体用。喜不自任。时晖之门生炮勇炰干者数十员。皆出佺之下。徇睢阳人请讲。未久又今东京。遇信士舍宅为万岁百法院。由此洛京陈许徐宿维青琴台咸乐请其敷演。自鸠聚檀嚫。前后饭僧三十万。天雄军戴张郭三家。同建观音院命居之。佺敏利之性天资。初终讲百法论可百许遍。登法座多不临文。悬述辩给。后三过览大藏经以辅见知。其诵讽经咒也。尝闻户外阒然有弹指声者。感鬼神赞叹欤。魏帅陈君思让。笃志归依。表荐紫衣师号曰归政。殆临八十一而剋意学欧王书体。仅入能妙。或问之。曰吾习来生字耳。显德五年年八十三。呼弟子奉晏等嘱累令造木舆一所歛送阇维。至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终。奉木塔举高三丈馀。纵燎时有白鹤哀鸣紫云旋覆。收拾舍利建塔缄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灵丘人。俗姓李。初出家于五台山,能修戒律,以方术著,不远千里而至者众。后唐庄宗同光时,京师旱,迎至洛下求雨,祷祝数旬,略无征应,惧而遁去。卒年八十,赐号法雨大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李氏。蔚州灵丘人。父母尝为五台之游。共即文殊像前。祷之而生。后真容殿释法润。睹其俊秀。于是劝之出家。而落发登具焉。慧学间经论。性嗜林泉。王子寺沙门湛崇等。久餐令闻。愿挹清规。因相与请为寺主。莅事之暇。转华严经数盈百部。时克用以节度使。据并门。梁太祖。方受唐禅。干戈相寻。中原涂炭。先是克用。与慧有旧。会中流矢。创不时发。念欲见慧。以道衷曲。且托之祈福。慧至。克用躬拜。号之国师焉。庄宗即位。诏赐紫衣。仍赐号。固辞。同光三年十二月。嘱累门人廷圭曰。吾化缘已毕。请自此辞。各宜进道。理无相代。言讫入丈室。右胁而终。寿五十。腊三十。上闻哀悼。丧事遣内侍监护。赐祭三日。阇维收舍利五色。起塔。谥曰法雨。塔号慈云。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诚慧。元礼之宗盟祖派。蔚州灵丘之故邑。父母深信注意清凉。因瞻大圣之容。乃乞兴邦之子。既而有孕。遂诞贤童。才当丱年器𠏉天假。自诣台山永为佛子。时真容殿释法顺睹其俊哲。化以苦空。劝舍俗衣令披法服。暨登具足尤习毗尼。自后孤游溪谷多处林泉。有王子寺僧湛崇等。请居兹寺。慧主任之。馀暇内外典教靡舍斯须。供赡精严非不勤恪。恒转华严经数盈百部。每至卷终恳发愿曰。以我捧经之手。救彼苦恼之人。而属武皇与梁太祖日寻干戈中原未定。武皇中流矢。创痛楚难任。思忆慧师翘想焚香。痛苦乃息遥飞雁帛远达鸡园。命下重峦迎归丹阙。武皇躬拜感谢慈悲。便号国师矣。后乞归本寺。金峰显耀玉树相依。九州之珍宝皆来。百寺之楼台普建。庄宗即位诏赐紫衣。次宣师号。慧坚不受。帝复宣。厥后再朝天阙更极显荣。受恩一月却返五台。同光三年乙酉岁十二月。嘱累门人廷圭曰。吾今化缘将毕。为吾进遗表达于宸听。宜各努力理无相代。言讫入丈室右胁而终也。俗龄五十。僧腊三十。帝闻恻怆。遣高品监护丧筵。仍敕赐祭三朝。火烬五色骨存。收取舍利而起塔焉。谥曰法雨塔曰慈云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6 【介绍】: 唐末五代时雁门人。本姓张。李克用养为子,改姓名。从击居庸关,以功迁义儿军使。又从破王行瑜,迁威远军使。后累以战功迁代州刺史,振武节度使,号威信可汗。嗣本性刚烈,有节义,善战多谋;然治郡民,颇伤苛急。后契丹入代北,攻蔚州,战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