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16,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7  68  69  7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过源(道源 浩斋 )
释圆玑( 圆玑 无学老 )
林稹(丹山 )
陈丕(继先 义山 )
李之仪(端叔 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
陈烈(季慈、季甫 季甫先生 )
周贯(木雁子 )
戴蒙(正仲 无知子 蒙 )
朱长文(伯原 乐圃 世称 乐圃先生 )
苏辙(世称 颍滨翁 子由、同叔 颍滨遗老 文定 )
吕大临(与叔 程门四先生、四先生 别称 芸阁先生 )
陈敏(伯修 濯缨居士 )
倪天隐(茅冈 世称 千乘先生 )
朱氏
李山甫(明叟、公晦 龙溪钓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0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道源,号浩斋。少聪颖,笃志先儒之学。仁宗嘉祐间,召为国子监直讲,不赴卒。有《浩斋语录》,或谓后人所伪托。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圆玑(一○三六~一一一八),俗姓林,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六得度,游东吴,依天衣怀禅师。怀殁,师事黄檗南禅师,与俱迁黄龙寺。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南殁,辞去。年四十八住洪州翠岩寺,又十年住金陵圆通寺。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移住保宁寺。政和五年(一一一五),易保宁为神霄宫,即日退,庵于城南。政和八年卒,年八十三。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三。今录诗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十
禅师名圆玑。福州林氏。子生方晬而孤。舅收毓之。年十六。视瞻精彩。福清应天僧传捧见之。异焉曰。若从我游乎。玑仰视欣然。为负杖笠去归。俄试所习得度。游东吴。依天衣怀。怀殁。师事黄檗南禅师。密授记莂。玑天姿精勤。荷担丛林。不知寒暑。垦荒地为良田。莳松杉为美干。守一职。十年不易。南公称以为本色出家儿。及迁黄龙。携玑与俱。熙宁二年。南公殁。建塔毕。辞去。东林总公。命为堂中第一座。人望益峻。信之龟峰。潭之大沩。争迎致。而玑坚卧不答。宝觉禅师。欲以继黄龙法席。玑掉头掣肘径去。宝觉不强也。人问其故。对曰。先师诫我。未登五十。不可为人。玑客于归宗。时年四十八矣。佛印元公。劝之以应翠岩之命。从南昌帅谢景温师直请也。又十年。移住圆通。从金陵帅朱彦世英请也。崇宁二年。世英复守金陵。会保宁虚席。移玑自近。江淮缙绅。都会休沐。车骑填门。奕棋煮茗。如兰丛。如玉树。而玑俎豆其中。兀如枯株。然谈剧有味。睢阳许顗彦周。锐于参道。见玑作礼。玑曰。莫将闲事挂心头。彦周曰。如何是闲事。答曰。参禅学道是。于是彦周开悟。良久曰。大道甚坦夷。何用许多言句葛藤乎。玑呼侍者。理前语问之。侍者瞠而却。玑谓彦周曰。言句葛藤。又不可废也。疾学者味著文字。作偈曰。不学文章不读书。颓然终日自如愚。虽然百事不通晓。是马何曾唤作驴。政和五年。易保宁为神霄。即日退庵于城南。八年九月示微病。二十二日浴罢。说偈而逝。阅世八十有三。坐六十三夏。阇维有终不坏者二。而糁以五色舍利。塔于雨华台之左。 赞曰。玑雅自号无学老。而书偈于所居之壁。曰。无学庵中老。平生百不能。忖思多幸处。至老得为僧。宣和元年正月。 诏下。发天下僧尼。为德士女德。而玑化去。已逾年矣。夫岂苟然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稹,(明洪武《苏州府志》卷一二作林稙,《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谓《江苏志》误作林稙),号丹山(《宋诗纪事》卷七四),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茂失子。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丕,字继先,号义山,四明(今浙江宁波)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为黄岩县令(《嘉定赤城志》卷一一)。曾官秘阁修撰。事见《甬上宋元诗略》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沧州无棣人,字端叔,号姑溪居士。之纯从弟。神宗元丰年间进士。师事范纯仁。后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历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纯仁遗表及行状,编管太平州,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卒年八十余。能文,尤工尺牍,苏轼谓入刀笔三昧。有《姑溪居士集》等。
全宋诗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为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为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后以元祐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后集》为底本。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简称吴钞,藏北京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简称吴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李之仪(1038-1117) 字端叔,晚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一说乐寿(河北献县)人。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全宋文·卷二四○九
李之仪,字端叔,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人。颀子,之纯从弟。进士及第,曾任河中府万全县令、权知开封府开封县。元丰中曾入呼延幕府,为折可适所知。六年十二月以杨景略奏辟使高丽。元祐中为枢密院编修官,与苏轼兄弟游。及第几三十年,乃于元祐八年从苏轼辟,主管定州安抚司事机宜文字。绍圣四年为原州通判。元符二年,监内香药库,以苏轼荐辟,「为奸臣心腹之党」放罢。崇宁元年,提举河东常平,坐为范纯仁草《遗表》,并作《行状》,除名勒停,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久之,徙唐州。政和三年九月,以与杨姝踰滥及以杨姝所生男为己子,自管勾成都府玉局观除名勒停。卒于重和元年(是年作有《祥瑛上人字序》)以后,年八十馀。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李之仪传》,《宋史》卷三四四《李之仪传》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四九一、五一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九、六七之二六、六八之二九。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侯官人,字季慈,号季甫先生。尝以乡荐试京师不第,即罢举。仁宗时屡召不起。欧阳修举为国子直讲,不拜。哲宗元祐初,诏为本州教授,不受禄,敝衣粝食,处之裕如。稍有余,即以周济贫乏者。与陈襄、周希孟、郑穆称海浜四先生。卒年七十六。
全宋诗
陈烈,字季慈,又字季甫(《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三八),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尝试进士不第,即罢举。仁宗嘉祐三年(一○五八),因欧阳修荐,授安州司户参军,辞不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七)。后为本州教授。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以宣德郎致仕(同上书卷三七九)。二年,复教授本州。卒,年七十六。《宋史》卷四五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胶东人,自号木雁子。英宗治平及神宗熙宁间,曾往来西山,日酣饮。工诗,作诗成癖,半夜得句,辄搥门以告人。后卒于西山。
全宋诗
周贯,自号木雁子,胶东(今山东东部)人(《宋诗纪事》卷九○)。治平、熙宁时道人。事见《冷斋夜话》卷八。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戴蒙,字正仲,号无知子,杜陵(今陕西长安东北)人。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为都官郎中,知绵州(《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三)。
全宋文·卷一○五三
戴蒙,初名庄,后改名蒙,字正仲,号无知子,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庆历六年进士。元丰元年以尚书都官郎中知绵州。八年,管勾成都玉局观。见《苏轼诗集》卷二六《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王注,《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098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伯原,号乐圃。仁宗嘉祐四年进士。以足病不试吏。筑室乐圃坊,著书阅古,名动京师。哲宗元祐中,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著述甚富,六经皆有辩说。另有《吴郡图经续记》、《墨池编》、《琴台志》、《乐圃馀稿》等。
全宋诗
朱长文(一○三九~一○九八),字伯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宝晋英光集》卷七《乐圃先生墓表》),因年未及冠,吏部限年未即用。次年授许州司户参军,又因坠马伤足,遂不仕。家有旧圃,多台榭池沼竹石花木之胜,士大夫乐于往游,知州章伯望名其居处为乐圃坊,人称乐圃先生。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荐为苏州州学教授。八年,召为太学博士。绍圣四年(一○九七),迁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文字。五年,卒,年六十。有《乐圃集》百卷,北宋末毁于兵火。南宋时侄孙朱思裒集遗文,编为《吴郡乐圃朱先生馀稿》十卷(今有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朱长文诗,以明钞《吴郡乐圃朱先生馀稿》为底本。今存《乐圃馀稿》版本颇多,有杭州大学藏清周永年钞本(有李文藻校),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分别藏有清卢文弨钞校本,上海图书馆藏有吴氏拜经楼影宋钞本(有章钰校),北京图书馆藏有清康熙五十一年朱岳寿刻本(有傅增湘校),以及《四库全书》本及四库《两宋名贤小集》中之《乐圃馀稿》二卷。比勘可知,各本大多源出明抄本,多有缺误及臆改,因此除酌择有价值之异文出校或校改外,一般异文均不录。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二四
朱长文(一○三九——一○九八),字伯原,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未冠,举嘉祐四年进士,以病足不肯试吏,筑室乐圃坊,著书阅古,吴人化其贤。元祐中,授秘书省校书郎,改许州司户参军,充苏州教授。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元符元年二月卒,年六十。著有《春秋通志》二十卷、《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存)、《易经解》(存)、《墨池编》六卷(存)、《琴史》六卷(存)、《乐圃文集》百卷。事见《朱公墓志铭》(《乐圃馀稿》附),《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2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苏洵子,苏轼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复举制科。初为商州军事推官。神宗熙宁间,为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力陈青苗法不可行,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应天府签书判官等职。元丰中,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哲宗立,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改右司谏,劾新党蔡确、章惇等。累迁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绍圣中,落职知汝州,又责雷州安置。徽宗崇宁中,再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后复大中大夫致仕。卒谥文定。为文汪洋澹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兄合称三苏。有《栾城集》、《诗集传》、《春秋集传》等。
全宋诗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为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复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复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谥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为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人。轼弟。有词见《栾城遗言》。
全宋文·卷二○三七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洵子,轼弟。嘉祐二年进士,六年又举制策入四等。除商州军事推官,未赴任。英宗治平二年出任大名府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三年出为陈州教授,六年改齐州掌书记,九年签书南京判官。元丰二年受兄乌台诗案连累,贬监筠州盐酒税。七年移绩溪令。八年神宗病逝,被召还朝,擢右司谏。元祐元年擢起居郎、中书舍人。其后相继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尚书右丞、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绍圣元年哲宗亲政后,落职知汝州,贬居筠州、雷州、循州。哲宗崩,徽宗立,遇赦北归,闲居颍昌。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著有《诗集传》、《春秋集解》、《古史》、《龙川略志》、《龙川别志》、《老子解》、《栾城集》,皆传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0—1092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与叔。吕大钧弟。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通六经,尤精于《》。以门荫入仕,后登进士第。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范祖禹荐为讲官,未及用而卒。有《玉溪集》、《考古图》等。
全宋诗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时称芸阁先生,蓝田(今属陕西)人。大钧弟。学于张载、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七年,范祖禹荐其好学修身如古人,可备劝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二),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有《玉溪集》,已佚。事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八五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世称芸阁先生,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大防弟。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通六经,尤邃于礼。元祐初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七年,范祖禹荐其修身好学,行如古人,可备劝学。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著有《礼记传》十六卷(存)、《考古图》十卷(存)及《玉溪集》等。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附传。
陈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无锡人,字伯修,号濯缨居士。少孤,受业胡瑗之门。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以王安石荐,除太学正。与苏轼甚厚善。徽宗朝蔡京等专权,斥司马光等为奸党,令州县皆立党人碑,敏时守天台,将州倅所立之碑击碎,辞职而归。卒年八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睦州桐庐人,号茅冈,学者称千乘先生。博学能文。仁宗嘉祐中官县尉。又主桐庐讲席,弟子千人。有《周易口义》。
全宋诗
倪天隐,字茅冈,学者称千乘先生,桐庐(今属浙江)人。曾官县尉。师承胡瑗,仁宗嘉祐间,主讲桐庐县学(《宋史翼》卷二三)。约卒于熙宁、元丰间(《鄱阳集》卷七《送梁晦之诗序》)。
全宋文·卷一一一八
倪天隐,字茅冈,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官至县尉。博学能文,嘉祐中主讲邑校有声,学者称千乘先生。述其师胡瑗之意为《周易口义》十二卷(存)、《系辞》上、下及《说卦》三卷。见《宋史》卷三四六《彭汝砺传》,《宋史翼》卷二三,《宋元学案》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一。
朱氏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四
朱氏,真宗次子悼献太子祐之乳母,封岐国贤寿夫人。至神宗熙宁四年已百岁,犹耳目聪明。见《宋会要辑稿》后妃四之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山甫,字明叟,避高鲁王讳,以字行,更字公晦,号龙溪钓叟。南城(今属江西)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嘉祐中知建宁。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通判河州。元丰初,授西京作坊使、知澧州。累官枢密副使。事见清同治《南城县志》卷八。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八
李山甫,字明叟,以字行,更字公晦。号龙溪钓叟,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觏族子。皇祐元年进士。嘉祐中知建宁县。熙宁间官太常博士、通判河州。元丰初为西京作坊副使、知澧州。见《李直讲集》附录卷二《直讲李先生门人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七、二九八,《楚纪》卷五二,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八三,《清一统志》卷三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