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216,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80 81 82 83 下一页
叶梦得(字 少蕴 号 石林、石林居士 )
宋京(字 宏父 号 迂翁 )
释子英(号 觉印 怀 )
释居慧(号 无传 吴 )
释怀深(号 慈受 夏 )
释惟清(号 佛寿、灵源叟 惟清 字 觉天 陈 名 怀清 )
陈公辅(字 国佐 号 定庵居士 )
韩拙(字 纯全 号 琴堂 )
刘一止(字 行简 号 苕溪、太简居士 )
慕容氏
李光(字 泰发、泰定 号 转物居士、转物老人、博物居士 庄简 )
江公望(字 民表 号 钓台翁 )
王寀(字 辅道 号 南陔 )
程俱(字 致道 号 北山 )
其它辞典(续上)
僧了然( 薛 号 智涌、志涌 世称 虎溪尊者 )叶梦得(字 少蕴 号 石林、石林居士 )
宋京(字 宏父 号 迂翁 )
释子英(号 觉印 怀 )
释居慧(号 无传 吴 )
释怀深(号 慈受 夏 )
释惟清(号 佛寿、灵源叟 惟清 字 觉天 陈 名 怀清 )
陈公辅(字 国佐 号 定庵居士 )
韩拙(字 纯全 号 琴堂 )
刘一止(字 行简 号 苕溪、太简居士 )
慕容氏
李光(字 泰发、泰定 号 转物居士、转物老人、博物居士 庄简 )
江公望(字 民表 号 钓台翁 )
王寀(字 辅道 号 南陔 )
程俱(字 致道 号 北山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1 【介绍】: 宋僧。台州临海人。俗姓薛,号智涌,世称虎溪尊者。七岁出家,十六具戒,从安国惠师学天台教义。后居台州白莲寺,讲演二十余年,学者争归之。有《止观圆宗记》、《解十不二门枢要》、《虎溪前后集》等。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了然号智涌。出家郡之白莲寺。讲演天台教观二十馀年。精励后学白业潜修。日惟一餐常坐达旦。一夕梦。二龙云中交戏空际忽然化为神人。从空而降谒师。且于衣袖出一书示曰。师七日后当行西归。了然既寤知是往生之应。乃挝鼓集众。登座说法遗嘱后事。已而书偈曰。因念佛力得生乐国。凡汝诸人可不自逸。即索浴更衣。命众同声诵弥陀经。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一众皆闻天乐之音盈空。祥光烛于天表。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了然。台临海薛氏子。处胎十三月而生。十六具戒。从安国惠师。学教观得要领。尝梦坐盘石泛大海。望大士坐山上竹林间。师正立。说百偈以赞。觉忆其半。自是顿发辩才。侍安国迁白莲。未几去。谒明智。凡有所论。皆首肯之。因举住广严。师曰。吾不当负所得。卒为安国嗣。居山二十四年。学者尝五六百人。绍兴戊午。宁海建大会。有使者持牒来。曰。兜率天请师说法。师曰。此间法会未终。使曰。符不可缓。当先其次者。即毁师名而去。辛酉五月。梦两龙戏空中。一化为神人。袖出书曰。师七日当行。师唯唯。既寤。集众说法。且曰。因念佛力。得归极乐。吾徒勉之。即沐浴更衣。与众同诵阿弥陀经。至西方世界而逝。众闻天乐腾空。祥光四烛。葬东冈。锡号智涌。师平生多异迹。郡祈雨于玉溪。众苦路险。师咒龙使移之。是夜风雨大作。旦见潭在所。指夷坦处。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了然,号志涌,出家郡之白莲寺。讲演天台教观二十馀年,精励后学,白业潜修。日惟一餐,常坐达旦。一夕梦二龙云中,交戏空际,忽然化为神人,从空降谒,且于衣袖出一书示曰:“师七日后行当西归。”了然既寤,知是往生之应,乃挝鼓集众,登座说法,遗嘱后事,已而书偈曰:“因念佛力,得生乐国,凡汝诸人,可不自逸。”即索浴更衣,命众同声诵《弥陀经》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一众皆闻天乐之音盈空,祥光烛于天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8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少蕴,号石林。哲宗绍圣四年进士。为丹徒尉。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帅颍昌府,发常平粟赈民,抵制宦官杨戬等搜括,捕抑贪吏,遭废黜。高宗即位,除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中,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务及筹措军饷。官终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平生嗜学博洽,尤工于词。有《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等。全宋诗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定居吴兴弁山,家有石林园,因号石林居士。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迁翰林学士,三年,出知汝州,寻落职,提举洞霄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帅颖昌府。忤杨戬、李彦,提举鸿庆宫。钦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职,提举太平观。二年,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三年,罢归湖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绍兴元年(一○三一),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抗击金兵。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十四年,请老,提举洞霄宫。十六年,致仕(同上书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十八年,卒于湖州。叶氏家富藏书,著述繁多,《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卷,今存八卷,系帅建康时诗文)、《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等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叶梦得诗,以毛晋汲古阁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为底本,校以邓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简称影宋本)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居乌程。有《石林词》。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卜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卞山之石林谷,因自号石林居士。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大观中,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以忤童贯,降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寻落职奉祠。政和中,起知蔡州,历知颍昌府、应天府、杭州,或起或废。高宗建炎二年,复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寻除户部尚书。三年二月,拜尚书左丞。以与宰相朱胜非意见不合,执政十四日而罢,以资政殿学士归隐卞山。绍兴元年,起为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次年罢。八年,再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两镇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升资政殿大学士、观文殿学士,移知福州。十六年,拜崇信军节度使致仕。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梦得博学强记,著书三十馀种。今尚存《春秋谳》、《春秋考》、《春秋传》、《石林燕语》、《避暑录话》、《老子解》、《石林诗话》、《石林词》等十七八种。《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子英(?~一一一七),号觉印,俗姓怀,钱塘(今杭州)人。年十二从希言出家,晚住建康府保宁寺,为青原下十二世,法云秀禅师法嗣。徽宗政和七年卒。事见《虎丘山志》卷七何安中撰塔铭,《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居慧(一○七七~一一五一),号无传,俗姓吴,湖州(今属浙江)人。住湖州道场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长灵守卓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卒,年七十五。,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偈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全宋文·卷三二六三
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字慈受,俗姓夏氏,寿州六安(今安徽六安)人。少出家,后从杨岐宗大师慧勤得悟。历主名刹,末住金陵蒋山寺。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见《嘉泰传灯录》卷九,《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一。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又怀深,字慈受,姓夏氏,寿春人。生之夕,祥光满舍,文殊坚遥见之,疑火也。诘旦知邻里生儿,心异之,往访焉,且告之故曰:“如此瑞徵,宜善护之。”自后,抱儿见坚辄笑,因许出家。及长,遍游方外,请益鉴公,乃大豁,呈偈曰:“祗是旧时行履处,等閒举著便淆讹。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鉴抚掌曰:“者里岂不是活祖师意。”后终于蒋山。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清(?~一一一七),字觉天,号灵源叟,俗姓陈,武宁县(今属江西)人。住隆兴府黄龙寺。为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宝觉心禅师法嗣。徽宗政和七年卒,赐号佛寿。《禅林僧宝传》卷三○、《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今录诗十二首。全宋文·卷二七八一
惟清(?——一一一七),又名怀清,洪州武宁(今江西武宁)人,法号佛寿,又号灵源叟,俗姓陈。谒祖心禅师得法。初住舒州太平,后嗣祖心主黄龙。能文善咏,黄庭坚等师事之。后迁泐潭。政和七年卒。见《嘉泰普灯录》卷六,《禅林僧宝传》卷三○,《罗湖野录》卷一、四。禅林僧宝传·卷第三十
禅师名惟清。字觉天。号灵源叟。生南州武宁陈氏。方垂髫上学。日诵数千言。吾伊上口。有异比丘过书肆。见之。引手熟视之。大惊曰。菰蒲中有此儿耶。告其父母。听出家从之。师事戒律师。年十七为大僧。闻延恩院耆宿法安。见本色人。上谒愿留就学。安曰。汝苦海法船也。我寻常沟壑耳。岂能藏哉。黄龙宝觉心禅师。是汝之师。亟行毋后。时公至黄龙。泯泯与众作息。问答茫然。不知端倪。夜誓诸佛前曰。倘有省发。愿尽形寿。以法为檀。世世力弘大法。初阅玄沙语。倦而倚壁。起经行。步促遗履。俯取之乃大悟。以所悟告宝觉。宝觉曰。从缘入者永无退失。然新得法空者。多喜悦致散乱。令就侍者房熟寐。公风神洞冰雪。而趣识卓绝流辈。龙图徐禧德占。太史黄庭坚鲁直。皆师友之。其见宝觉。得记莂。乃公为之地。宝觉钟爱。至忘其为师。议论商略。如交友。诸方号清侍者。如赵州文远。南院守廓。张丞相商英。始奉使江西。高其为人。厚礼致。以居洪州观音。不赴。又十年淮南使者朱京世昌。请住舒州太平。乃赴。衲子争趋之。其盛不减圆通。在法云长芦时。宝觉春秋高。江西使者王桓。迁公居黄龙。不辞而往。未几宝觉殁。即移疾居昭默堂。颓然坐一室。天下想其标致。摩云昂霄。余时以法门昆弟。预闻其论。曰。今之学者。未脱生死。病在什么处。在偷心未死耳。然非其罪。为师者之罪也。如汉高帝。绐韩信而杀之。信虽曰死。其心果死乎。古之学者。言下脱生死。效在什么处。在偷心已死。然非学者自能尔。实为师者。钳锤妙密也。如梁武帝御大殿。见侯景不动声气。而景之心已枯竭。无馀矣。诸方所说。非不美丽。要之如赵昌𦘕花逼真。非真花也。其指法巧譬。类如此。闲居十五年。天下禅学者。知而亲依之可也。公卿大夫。何自而知。亦争亲近之乎。非雷非霆。而声名常在人耳。何修而臻此哉。平生至诚。恻怛于道而已。政和七年九月十八日。食罢掩房。遣呼以栖首座至。叙说决别。乃起浴更衣。以手指顶。侍者为净发讫。安坐而寂。前十日。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曰。贤劫第四尊。释迦文佛直下。第四十八世孙惟清。虽从本觉应缘出生。而了缘即空。初无自性。氏族亲里。莫得而详。但以正因一念。为所宗承。是厕释迦之远孙。其号灵源叟。据自了因。所了妙性。无名字中。示称谓耳。亦临济无位真人。傅大士之心王类矣。亦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唯證乃知。馀莫能测者欤。所以六祖问让和尚。什么处来。曰嵩山来。祖曰。什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还假修證否。曰。修證即不无。污染即不得。祖曰。即此不污染。是诸佛之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兹盖独标清净法身。以遵教外别传之宗。而拣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然非无报化大功大用。谓若解通报化。而不顿见法身。则滞污染缘。乖护念旨。理必警省耳。夫少室道行。光腾后裔。则有云门偃。奋雄音绝唱于国中。临济玄。振大用大机。于天下。皆得正传。世咸宗奉。惟清望临济。九世祖也。今宗教衰丧。其未尽绝灭者。唯二家微派。斑斑有焉。然名多愧实。顾适当危寄。而朝露身缘。势迫晞坠。因力病释俗从真。叙如上事。以授二三子。吾委息后。当用依禀观究。即不违先圣法门。而自见深益。慎勿随末法所尚。乞空文于有位。求为铭志。张饰说。以浼吾。至嘱至嘱。因自所叙。曰无生常住真归诰。且系之以铭。铭曰。无涯湛海。瞥起一沤。亘乎百年。曷浮曷休。广莫清汉。歘生片云。有无起灭。隐显何分。了兹二者。即见实相。十世古今。始终现量。吾铭此旨。昭示汝曹。泥多佛大。水长船高。公遗言。藏骨石于海会。示生死不与众隔也。门弟子确诚克奉藏之。而增修其旧。不敢违其诫。公赐号佛寿。从枢密邓公。洵武请也。 赞曰。初灵源讣至。读其自作志铭。叹曰。何疾世(或云何疾法之弊)。自珍其道之深乎。收涕为之词曰。今年九月十有八。清净净身忽衰飒。生死鹘崙谁劈破。披露梦中根境法。无生塔成自作铭。人言无亏宁有成。一切法空尚曰座。此塔安得离色声。障云方增佛日晚。长蹉更失人天眼。但馀荷负大法心。乞与丛林照古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2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国佐。徽宗政和三年上舍及第。调平江府教授。钦宗靖康初,擢右司谏,言蔡京、朱勔罪,斥监合州税。高宗时,官至礼部侍郎。居官论事剀切,疾恶如仇。晚居乡里,著书自娱。有文集、奏议。全宋诗
陈公辅(一○七七~一一四二),字国佐,自号定庵居士(《嘉定赤城志》卷三三),临海(今属浙江)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上舍及第,调平江府教授。累迁应天府少尹,除秘书郎。钦宗靖康初,除右司谏。语触时宰,斥监台州税(同上书,《宋史》本传误为合州)。高宗即位,除左司员外郎。绍兴六年(一一三六),为左司谏。七年,迁礼部侍郎,寻知处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一、一一五)。十二年,提举江州太平观,卒(同上书卷一四七),年六十六。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二卷,已佚。《宋史》卷三七九有传。今录诗二十四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60 【介绍】: 宋湖州归安人,字行简,号苕溪。徽宗宣和三年进士。为越州教授,荐除敕令所删定官。高宗绍兴中,累迁监察御史、起居郎、浙东提刑,擢中书舍人兼侍讲,进给事中。数上书论澄清吏治、杜绝幸门,封驳不避权贵。忤秦桧等宰臣意,又极言执政植党之私,罢去。桧死,召还,因病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博学多才,为文敏捷,诗意高远。有《非有斋类稿》,后改名《苕溪集》。全宋诗
刘一止(一○八○~一一六一),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提举江州太平观。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秦桧死,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刘一止诗,以清拥万堂《苕溪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朱祖谋跋本(简称朱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二六四
刘一止(一○七八——一一六一),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登进士第,监秀州都酒务,为越州教授。建炎四年,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绍兴改元,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校书郎,迁监察御史、起居郎,以直言忤执政罢。三年,召为祠部郎,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入为秘书少监。九年,复起为起居郎,擢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封驳不避权贵。忤秦桧,罢祠。二十三年,以秘阁修撰致仕。桧死,进为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三。一止博学工诗文,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事迹见韩元吉《阁学刘公行状》(《苕溪集》卷五五),《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慕容氏(一○七八~一一四二),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人,朝议大夫赵望之妻。高宗绍兴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卒,年六十五。以二子升朝,封太宜人。事见,建康集》卷八《赵夫人慕容氏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59 【介绍】: 宋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时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后为吏部尚书。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及见桧撤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桧怀奸误国,为桧所恶。贬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后移琼州、昌化军。桧死,得复官秩。卒谥庄简。有《庄简集》。全宋诗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改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简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全宋文·卷三三○六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字泰定,号博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宣和中,累迁司封、司勋员外郎。钦宗立,擢右司谏,迁侍御史,反对割地乞和。建炎三年,知宣州,守备有方。移知临安府。绍兴初,知婺州,擢吏部尚书。寻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为吕颐浩所挤,落职提举宫观。五年,复知湖州、平江府。除礼部尚书,去知台州、温州。七年,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八年,自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以为和不可恃、备不可撤,并于高宗前面斥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为桧所恶,执政一年而罢。十一年,复谪于藤州安置。居三年,移琼州。居六年,又移昌化军。二十五年桧卒,始得内移郴州。二十八年,复官听自便。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孝宗立,追复资政殿学士,谥庄简。光尝学于刘安世,著有《读易老人详说》十卷、文集三十卷、《兵略》十卷、《神仙传》十卷。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会稽志》卷一五,《会稽续志》卷五。宋登科记考
字泰发,一字泰定,谥号庄简。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累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官左朝奉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睦州人,字民表。登进士第。徽宗建中靖国间,由太常博士拜左司谏,上疏极论时政。力言内苑蓄珍禽奇兽非初政所宜,帝悉从之。历知淮阳军、寿州。蔡京执政,编管南安军,遇赦还家卒。全宋文·卷二六一九
江公望,字民表,自号钓台翁,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人。举进士。建中靖国元年,由太常博士拜左司谏,在位极论时政得失,凡所建白,多见嘉纳,一时公卿如范纯礼辈皆称扬之。以论蔡王府狱忤上意,出知淮阳军。未几,召为左司员外郎,以直龙图阁知寿州。及蔡京为政,入元祐党籍。崇宁二年,遂除名编管南安军。遇赦还家,卒。建炎四年,追赠右谏议大夫。著有《钓台弃稿》十四卷。见《宋史》卷三四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18 【介绍】: 宋江州德安人,字辅道。王韶子。好学,工词章。登进士第。累官校书郎。好延道流谈炼丹修仙事。为徽宗所召,约某日即内殿致天神,为林灵素所陷,术不验,下大理狱弃市。全宋诗
王寀(一○七八~一一一八),字辅道,号南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韶子。登第,至校书郎。因病迷惑,好神仙道术,徽宗重和元年为林灵素所陷,下狱弃市,年四十一(《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二三)。有《南陔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十六首。全宋文·卷三三五二
王寀(一○七八——一一一八),字辅道,号南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韶子。好学,工词章,登进士第。政和中知陕州,坐与张怀素案干连,除名勒停免编管。后复官,至兵部侍郎。好延道流谈丹砂神仙事,自言天神可祈而下。徽宗召之,约某日即内殿致天神。林灵素沮格之,术不验,下大理狱弃市。时重和元年,年四十一。绍兴中追复原官。著有《南陔集》一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二七、职官六八之三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六,《东都事略》卷八二,《宋史》卷二○八及三二八本传,《宋史新编》卷八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44 【介绍】: 宋衢州开化人,字致道,号北山。以外祖邓润甫荫补吴江县主簿。徽宗宣和二年赐上舍出身。高宗建炎中为太常少卿,知秀州。绍兴初,为秘书少监,上《麟台故事》,擢中书舍人兼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除徽猷阁待制。后秦桧荐领史事,力辞不就。善为制诰。工诗文,风格典雅。有《北山小集》。全宋诗
程俱(一○七八~一一四四),字致道,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外祖荫补苏州吴江县主簿,监舒州太湖盐场,以上书论事罢。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起知泗州临淮县,官满后寓吴。因叶梦得荐为著作佐郎,未几出管勾岱岳观。宣和二年(一一二○),赐上舍上第。三年,除礼部员外郎,以病告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自太常少卿知秀州,金兵据临安,弃城退保华亭。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为秘书少监,上《麟台故事》五卷,擢中书舍人。二年,因言事为言官论弃秀州事,罢职求举江州太平观。秦桧当政,诏除集英殿修撰、徽猷阁待制,皆不赴。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小集》四十卷。事见宋程瑀《程公行状》(四部丛刊续本《北山小集》附录),《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程俱诗,以《四部丛刊》续编所收影宋抄本《北山小集》为底本,书中遇“构”、“慎”等字均空缺,注云“犯御名”,钱大昕谓当是“淳熙以前物”。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三二四
程俱(一○七八——一一四四),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浙江开化)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补苏州吴江主簿,监舒州太湖茶场,坐上书论事罢归。起知泗州临淮县,累迁将作监丞。近臣以撰述荐,迁著作佐郎。宣和二年进颂,赐上舍出身,除礼部郎,以病归。建炎中,为太常少卿,知秀州。绍兴初,召为秘书少监。进《麟台故事》,擢中书舍人兼侍讲。后以弃秀州城,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久之,除徽猷阁待制。秦桧荐领史事,除提举万寿观、实录院修撰,力辞不至。绍兴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著有《北山小集》四十卷(存)、《韩文公历官记》一卷(存)、《麟台故事》五卷(存)、《班左诲蒙》三卷,《侑坐元龟》。《宋史》卷四四五《文苑传》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