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民意  拼音:mín yì
不同的公众在某一时间内,对特定问题提出的意见。如:「民意如流水很不容易掌握。」
《国语辞典》:民意代表  拼音:mín yì dài biǎo
于立宪国家,由国民选出代议政事的人。可分为中央民意代表,如立法委员;及地方民意代表,如县市议员等。缩称为「民代」。
《国语辞典》:民意调查(民意调查)  拼音:mín yì diào chá
经过研究设计,以自填问卷、当面访问、或电话访问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并加以分析,以便了解人民对各项社会议题的意见与态度的调查方式。也作「民意测验」。
《国语辞典》:民意机构(民意机构)  拼音:mín yì jī gòu
代表民意的机关,如国民大会、省议会、县议会等。也称为「民意机关」。
《国语辞典》:民意机关(民意机关)  拼音:mín yì jī guān
代表人民心意的机构,由人民选举出来的民意代表组成。如立法院、县市议会等。如:「人民对国家政策、公共利益或其权益的维护,可向民意机关等提出请愿。」
《国语辞典》:民意向背  拼音:mín yì xiàng bèi
人民心意的拥护或反对。如:「民意向背,可以看出施政的得失。」
《国语辞典》:强奸民意(强奸民意)  拼音:qiáng jiān mín yì
在上位者或民意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民身上,成为他们的意见,扭曲民意。如:「要与民众多沟通,不宜强奸民意,才不致引起反弹。」
《国语辞典》:盖洛普民意测验(盖洛普民意测验)  拼音:gài luò pǔ mín yì cè yàn
美国盖洛普(Gallup Poll)博士于西元一九三五年成立民意测验机构,定期在报纸或杂志上发表有关政治、经济或社会的民意调查结果。由于使用方法广受各界采用,故已成为一个举世闻名,且信誉卓越的民意调查统计方式。
《國語辭典》:民意测验(民意測驗)  拼音:mín yì cè yàn
利用直接调查、访问、问卷调查或抽样调查等方式,徵询民众意见,加以统计,从而推测一般民意的测验。也作「民意调查」。
《漢語大詞典》:民思
犹民意。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息肩缠民思,灵鉴集朱光。”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皇心凭容物,民思被歌声。”
分類:民意
《漢語大詞典》:与人(與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國語辭典》:群情  拼音:qún qíng
群众的情绪。亦可指民意。如:「这批泯灭人性的歹徒作恶多端,引发群情激愤。」
《國語辭典》:民志  拼音:mín zhì
民心。《易经。履卦》:「《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礼记。大学》:「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分類:民意民心
《漢語大詞典》:衢室
(1).相传 唐尧 征询民意的处所。管子·桓公问:“ 黄帝 立明臺之议者,上观於贤也; 尧 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人也。”子华子·晏子问党:“ 尧 居於衢室之宫,垂衣而襞幅,邃如神明之居。”《宋书·临川王义庆传》:“伏惟陛下惠哲光宣,经纬明远,皇阶藻曜,风猷日昇,而犹询衢室之令典,遵明臺之叡训,降渊虑於管库,紆圣思乎版筑,故以道邈往载,德高前王。”
(2).泛指古代帝王听政之所。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尉上便宜表》:“ 太祖 文皇帝 恭己明臺之上,听政衢室之下,九官咸静,万绩惟凝。” 唐 德宗 《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芳樽满衢室,繁吹凝烟空。”
《漢語大詞典》:鼗铎(鞀鐸)
鼗鼓和木铎。古代察贤和征询民意时用。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明台衢室,盛时隆鞀鐸之悬;雅管风琴,善俗重鞧轩之採。” 清 龚自珍 《对策》:“圣怀冲挹,兼听无遗,瞻鞀鐸之在悬,许圭璋以自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