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主户
(1).指土著的原有民户。与“客户”相对。新唐书·食货志一:“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宋史·地理志一:“天下主客户:自 至道 末四百一十三万二千五百七十六, 天禧 五年,主户六百三万九千三百三十一,客户不预焉。”
(2).地主家庭。《歧路灯》第三十:“大约弄戏的人,多是些破落主户,无赖棍徒。” 姚雪垠 《长夜》三:“ 瓤子九 躺下去烧着大烟说:‘凡是到 老吴 那里当学兵的都是有钱的主户。’”原注:“主户,就是地主家庭。”
《國語辭典》:贫户(貧戶)  拼音:pín hù
贫穷的人家。《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志四》:「凡天下榷酒为钱百五十六万馀缗,而酿费居三分之一,贫户逃酤不在焉。」
《國語辭典》:义民(義民)  拼音:yì mín
崇尚信义的人。《书经。多方》:「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皇明义民鲍文卿享年五十有九之柩。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福建汀漳道老友向鼎顿首拜题。」
《國語辭典》:义士(義士)  拼音:yì shì
1.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倏降忽叛,变诈多端,百姓为之离心,义士为之切齿。」
2.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宋太宗时为避御名,改称为「信士」。《通俗编。释道》引《金石文字记》:「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漢語大詞典》:手实(手實)
唐 代民户户口和占有土地的实况记录。 唐 制每三年编造户籍一次。地方平时每年把人口及其所占田亩据实造册,再据此编成计帐,送州申报尚书省,作为全国户籍的底本。 长庆 四年, 元稹 在 同州 采取整顿赋税措施,令百姓自报,称“自通手实状”。 宋 吕惠卿 行手实法,时亦称“ 手实 ”。 宋 苏轼 《吕惠卿责授节度副使》:“手实之祸,下及鷄豚。” 宋 苏辙 《民赋叙》:“ 熙寧 中 吕惠卿 復建手实,抉私隐,崇告訐,以实贫富之等。”参阅新唐书·食货志一、 唐 元稹 《同州奏均田状》宋史·食货志上五
《國語辭典》:科差  拼音:kē chāi
古代官府按条例科派的徭役和税捐。《水浒传》第一五回:「我虽然不打得大鱼,也省了若干科差。」
《漢語大詞典》:户房
(1). 唐 宋 诸朝官署名,掌有关户部事务。新唐书·百官志一:“ 开元 中, 张説 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宋史·职官志一:“中书人吏分掌五房:曰孔目房、吏房、户房、兵礼房、刑房。”
(2). 清 代府厅州县掌民户的机构。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户房经管应徵解给、夏税秋粮、丁差徭役、杂课等项。”《清会典事例·吏部·经济额缺》:“都察院堂印房经承一人,吏房经承三人,户房经承三人。”
《漢語大詞典》:闾伍(閭伍)
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閭为族,八閭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闾、伍均为古代民户编次的单位,后以“閭伍”指平民所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臣素卑贱,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臣輒奉宣詔命,导扬恩化,復其社稷,安其閭伍,舍其赋调,弛其征役。”宋书·武帝纪中:“杂居流寓,閭伍弗修,王化所以未纯,民瘼所以犹在。”借指平民。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有人至此,实蠹大伦,每思防避,无通閭伍。”
分類:民户编次
《國語辭典》:山棚  拼音:shān péng
1.唐代东都西南山区的山民,居无定所,以射猎为生,称为「山棚」。《旧唐书。卷一二四。列传。李正己》:「数月,有山棚鬻鹿于市,贼遇而夺之,山棚走而徵其党,或引官军共围之谷中,尽获之。」《新唐书。卷一六二。列传。吕元膺》:「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趫悍善斗,号曰『山棚』。」
2.彩绘的牌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水浒传》第六六回:「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画片,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
3.舞台、戏棚。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有那等打摞台,使会能,摆山棚,博个嬴。」
《漢語大詞典》:户马(户馬)
宋 代官府派民户养马以供军用的制度。 庆历 间试行于 河北路 。 熙宁 五年, 王安石 实行新法,遂行户马法、保马法。宋史·兵志十二:“户马者, 庆历 中尝詔 河北 民户以物力养马,以备官买。 熙寧 二年, 河北 察访使 曾孝宽 以为言,始参考行之。”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弛户马、保马、宽青苗助役钱。” 金 亦有户马制。 宋 周煇 《北辕录》:“马料供于民,谓之户马。”
《漢語大詞典》:推割
宋 代考查民户物力确定赋役之法。规定民户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并过户,名推割;又定三年一查定,名推排。宋史·食货志上六:“然役起於物力,物力升降不殽,则役法公。是以 绍兴 以来,讲究推割、推排之制;凡百姓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併推割。”
《漢語大詞典》:朱钞(朱鈔)
宋 时征收粮物官方发给民户的凭据。因其盖有官方红印,故称。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县官初到,典吏必以追催畸零,试其廉贪。绢则二尺三尺,米则三升五升,累而计之,则千万数。民户虽有朱钞存照,以所输不多,亦不与较。”
《漢語大詞典》:正耗
明 清 在漕粮正税外向民户征收漕运损耗的一种附加税。 清 运往 北京 的正兑米每石征正耗米二斗五升至四斗。《清会典事例·户部·蠲赋三》:“本年应徵地丁正耗钱粮,全行蠲免。”《清会典事例·户部·蠲赋三》:“又蠲免 四川 被扰之 达县 应徵条粮正耗银一百一十餘两。”
《國語辭典》:女户(女戶)  拼音:nǚ hù
家无男丁而以妇女为户主的人家。《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单丁、女户及孤幼户,并免差役。凡无夫无子,则为女户。」
《漢語大詞典》:揽户(攬户)
(1). 宋 代以后专以承揽他人税赋输纳从中取利者。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至有经营差委者,百端巧取,先献出剩,然后累其赢餘,印打虚钞,与胥吏及揽户通同分受。” 明 何景明 《赠胡君宗器序》:“听役之者:有仓吏,有塲吏,有吏胥,有兵隶,有车人,有揽户。”
(2). 宋 代 解州 解县 、 安邑 两盐池为朝廷制盐的民户称“揽户”。又称畦户。朝廷每年向每户供给一定数量的粮和钱,而每户则向国家交一定数量的盐。见宋史·食货志下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解州 盐池……中随两邑之境分之,曰 解池 、 安邑 ,其雇於官而种盐者曰揽户。”
《漢語大詞典》:职役(職役)
(1).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 唐 白居易 《首夏病间》诗:“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羈。”《水浒传》第一一八回:“汝是 宋江 手下甚人?有何职役?今番为甚来献粮投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不懂得跑街是个甚么职役,先要问明。”
(2).古代官府分派民户充当官差并供应财物的徭役。 唐 大中 九年(公元855年)令州县作差科簿,按户等轮差。 宋 职役分四类:(1)供应官物的,如衙前;(2)督课赋税的,如里正、户长、乡书手等;(3)逐捕盗贼的,如耆长、弓手、壮丁等;(4)供官府使唤的,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 熙 时职役改为雇役,到 南宋 恢复差役。 明 时亦有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