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亚热带(亞熱帶)  拼音:yà rè dài
从气候划分的地理区域,指热带和温带间的过渡地带。气温较温带高,而比热带较有季节变化。
《漢語大詞典》:橡胶草(橡膠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气候,根部所含的胶质能制橡胶。我国 新疆 一带有野生, 东北 、 华北 、 西北 等地有栽培。
《漢語大詞典》:小气候(小氣候)
(1).由于地表面性质的不均一或人类与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 黄宗英 《大雁情·她》:“它(指杨树)树种繁多,宜旱宜涝,抗风固沙。它能渐渐改变小气候,能快快献出好木材。”
(2).比喻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环境、条件等。《人民日报》1986.11.27:“ 北京市 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敞开大门,通向世界,并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外商投资的‘小气候’,欢迎海外人士前来合作。”
《国语辞典》:盛暑祁寒  拼音:shèng shǔ qí hán
最炎热与最寒冷的季节。形容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旧五代史。卷九三。晋书。崔棁传》:「指命仆役,亦用礼节,盛暑祁寒,不使冒犯。」
《国语辞典》:四季如春  拼音:sì jì rú chūn
形容气候良好,一整年都很暖和。如:「四季如春的风景区最容易得到观光客的青睐。」
《国语辞典》:寒地训练(寒地训练)  拼音:hán dì xùn liàn
为克服寒带地区恶劣气候所实施的战斗技术训练,使部队官兵能适应于寒地作战。
《国语辞典》:寒带气候(寒带气候)  拼音:hán dài qì hòu
终年寒冷的极地地区的气候。分布在亚洲、北美大陆极圈以北等高纬度地区,可分为苔原、永冻气候二大类型。
《国语辞典》:风化作用(风化作用)  拼音:fēng huà zuò yòng
1.结晶体在空气中失去其结晶水的一部或全部,因而失去其结晶形,称为「风化作用」。
2.岩石经气候及生物等化学与物理作用而形成土壤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国语辞典》:乾燥气候(乾燥气候)  拼音:gān zào qì hòu
一地年雨量少于五百毫米,变率大,一般植物难以生长的气候。可分为乾燥草原气候及乾燥沙漠气候。
《国语辞典》:高地气候(高地气候)  拼音:gāo dì qì hòu
高原和高山地区,由于地势高,使其气候和同纬度的平地气候截然不同。其气温随高度递减,冬季冷空气易沉聚谷底,上方气温反而较高;同一高度的向阳坡温暖,背阳坡寒冷。高地气候有热带高地气候与温带高地气候两种。
《国语辞典》:极地气候(极地气候)  拼音:jí dì qì hòu
位于极圈内的低温型气候。无暖季,最高月均温也少于摄氏十度。分为苔原气候及冰冠气候两种类型。前者最高月均温在摄氏零度至十度间,全年只有一个生长季;后者终年冰雪覆地,最高月均温在冰点下,天然植物绝迹。
《国语辞典》:隧道棚栽法  拼音:suì dào péng zāi fǎ
一种突破不良气候环境的园艺栽培法。是在做好的畦上,每间隔一公尺插一支三点四公尺长的竹片或铁条,两端沿畦缘垂直插入,中央弯曲成圆拱形,顶高大约八十五公分。然后在连结牢固的棚盖上覆盖塑胶布,并在此形同隧道的设备下种植农产品。
《国语辞典》:医药气候学(医药气候学)  拼音:yī yào qì hòu xué
一种研究气候对人体健康及治疗效应所产生影响的科学。目的在研究气候对人体作用的规律性,以避免有害人体健康的气象条件,进而研究创造及利用人工气象,增强人类体质与防治疾病。
《国语辞典》:北美草原地带(北美草原地带)  拼音:běi měi cǎo yuán dì dài
位于北美中北部的中央大平原,属大陆性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牧业发达。其农业使用机械大规模经营,种植稻、豆科等作物,是美国重要的农产区。
《国语辞典》:赤道雨林气候(赤道雨林气候)  拼音:chì dào yǔ lín qì hòu
赤道横贯的区域,生长热带雨林植物的气候型态,终年高温多雨。如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也称为「热带潮湿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