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8
词典
2
分类词汇
36
共36,分3页显示
1
2
3
2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病气
狱气
五色
寒色
正气
文理
红光
形色
面色
圣容
妖气
气魄
食色
看相
无墨
《漢語大詞典》:
病气(病氣)
(1).指疾病表现于面部的气色。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齐 丞相舍人奴从朝入宫,臣 意 见之食闺门外,望其色有病气。”
(2).指病人的气息。
《
红楼梦
》
第五二回:“不叫他在这屋里,怕过了病气。”
分類:
疾病
病人
气息
面部
气色
《國語辭典》:
狱气(獄氣)
拼音:
yù qì
冤狱所造成的怨气。《北齐书。卷四五。文苑传。樊逊传》:「周官三典,弃之若吹毛;汉律九章,违之如覆手。遂使长平狱气,得酒而后消。」《新唐书。卷二二三。奸臣传上。李义府传》:「会术者杜元纪望义府第有狱气,曰:『发积钱二千万,可以厌胜。』」
分類:
刑狱
冤狱
造成
气色
怨气
《國語辭典》:
五色
拼音:
wǔ sè
本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如:「他以五色丝线绣出美丽的图案。」
分類:
五色
中医
神色
五脏
颜色
反映
面部
种气
气色
以此
正色
《國語辭典》:
五色无主(五色無主)
拼音:
wǔ sè wú zhǔ
色,神色。五色无主指脸上神色失去控制。比喻非常惊慌恐惧。《吕氏春秋。恃君览。知分》:「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总叙道德篇》:「臣见其君,五色无主,疾趋力拜,翕肩促肘,稽首膝行,以严其上者,为不相亲也。」
分類:
神色
不定
《國語辭典》:
寒色
拼音:
hán sè
1.严厉的脸色。如:「面有寒色」。
2.清寒的景象。唐。李颀〈
望秦川
〉诗:「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冬月间著炭火煨,哪愁他寒色透重衣。」
3.会令人产生收缩、寒冷等感觉的色彩。如蓝、紫、青等色。
分類:
寒冷
美术
寒气
时节
颜色
感觉
气色
景色
枯草
荒凉
原野
白色
《國語辭典》:
正气(正氣)
拼音:
zhèng qì
1.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汉书。卷九。元帝纪》:「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2.正直的气概。《淮南子。诠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后来听见这些呆事,本东自己下店,把帐一盘,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
分類:
正气
充塞
中医
正派
正常
纯阳
医学
光明正大
天地
气色
正经
东方
方直
作风
纯阴
人体
体内
纯正
气和
气候
良好
元气
风气
南方
体现
防御
浩然
抵抗
气概
再生
功能
《國語辭典》:
文理
拼音:
wén lǐ
1.文字组织的条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颂赞》:「自商已下,文理允备。」《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所以往往一本书被翻译翻了出来,白话不像白话,文理不成文理。」
2.文科、理科的合称。如:「文理补习班」。
分類:
文理
花纹
文辞
文科
礼仪
病人
逻辑学
条理
义理
和理
气色
理科
纹理
早期
文章
脉理
译名
《国语辞典》:
红光(红光)
拼音:
hóng guāng
形容气色红润。如:「他近来喜事连连,因此显得红光满面,精神十足。」
分类:
红光
气色
红润
《國語辭典》:
形色
拼音:
xíng sè
1.形体容貌。《孟子。尽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2.形态颜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又星与日月,形色同尔,但以大小为其等差。」
3.脸色表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或我财不赡,不餍所求,顿生异心,形色索漠。」
分類:
形态
样式
体表
形体
神态
气色
表情
颜色
色泽
和容
容貌
脸色
显示
《國語辭典》:
面色
拼音:
miàn sè
脸色。《文明小史》第三○回:「看他面色,又不是醉后失言的样子,不解所以然的缘故。」《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恪大惊,自乘马遍视各营,果见军士面色黄肿,各带病容。」
分類:
面色
脸上
脸
气色
《漢語大詞典》:
圣容(聖容)
皇帝的容貌和气色。 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
诗:“恢恢皇度,穆穆圣容。” 唐
郑棨
《
开天传信记
》
:“上遂詔 吴道玄 、 韦无忝 、 陈閎 ,令同製 金桥图 。圣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马, 陈閎 主之。” 宋
宋敏求
《
春明退朝录
》
卷上:“列圣神御殿,始 咸平 初。 真宗 令供奉僧 元蔼 写 太宗 圣容於 启圣院 。”
分類:
容貌
和气
气色
帝王
《國語辭典》:
妖气(妖氣)
拼音:
yāo qi
妖异迷人的气象。如:「这里妖气很重,大家小心点!」
分類:
妖气
迷信
妖异
妖邪
蛊惑
呈现
气色
《國語辭典》:
气魄(氣魄)
拼音:
qì pò
1.气概、魄力。《朱子语类。卷五二。孟子。公孙丑上之上》:「人若有气魄,方做得事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小弟二十年前,在扬州得见高老先生,那时高老先生还未曾高发,那一段非凡气魄,小弟便知道后来必是朝廷的柱石。」
2.气势、气派。唐。张魏宾〈唐故太原郡王处士墓志铭〉:「峰峦礧岿,气魄联绵。」《儒林外史》四七回:「他家虽然官员多,气魄大,但是我老头子说话,他也还信我一两句。」
3.精神气色。《聊斋志异。卷四。续黄粱》:「疏上,曾闻之,气魄悚骇,如饮冰水。」
分類:
气魄
气势
气概
心神
气派
魄力
气色
《漢語大詞典》:
食色
(1).未挨饿的气色。
《
左传·昭公十五年
》
:“围 鼓 三月, 鼓 人或请降,使其民见,﹝ 穆子 ﹞曰:‘犹有食色,姑修而城。’”
(2).饮食与美色,食欲与性欲。
《
孟子·告子上
》
:“食色,性也。” 赵岐 注:“人之甘食悦色者,人之性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
:“食色,性也;不知 子都 之姣者,无目者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
第八篇:“
《七发》
借 吴 楚 为客主,先言舆輦之损,宫室之疾,食色之害。”
分類:
饮食
挨饿
美色
气色
食欲
欲与
性欲
《國語辭典》:
看相
拼音:
kàn xiàng
1.探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懒龙说罢,先到混堂把身子洗得洁净,再来到船边看相动静。」
2.看中、觊觎。《荡寇志》第一二回:「两处的强人,时常有心看相这几处村庄。」
3.指以观察面貌而断吉凶祸福。如:「他偶尔替人看相。」
4.体面、面子。《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朕恐街市小民认的,看相不好,故来迟也。」
分類:
看相
看中
体面
窥探
女子
时观
观察
佩戴
样子
杂物
形貌
气色
骨相
相等
断定
命运
迷信
信行
《漢語大詞典》:
无墨(無墨)
(1).指气色不晦暗。
《
左传·哀公十三年
》
:“ 司马寅 反,曰:‘肉食者无墨,今 吴王 有墨,国胜乎?太子死乎?’” 杜预 注:“墨,气色下。”
(2).指不得用墨之法。 宋
郭若虚
《
图画见闻志·荆浩
》
:“﹝ 荆浩 ﹞语人曰:‘ 吴道子 画山水,有笔而无墨, 项容 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
分類:
气色
得用
用墨
晦暗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