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水口  拼音:shuǐ kǒu
1.水涌出、流入的口。《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句下晋。郭璞。注:「今河东汾阴县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为瀵。」
2.渡口,过河的地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出了门,就是水口。崔生走到船帮里,叫了一只小划子船。」
《國語辭典》:戏水(戲水)  拼音:xì shuǐ
1.河川名。源出陕西省临潼县南骊山,北流入渭水,秦末项羽入关进至戏,即此地。
2.在水中嬉戏。如:「鸳鸯戏水。」
分類:水上嬉戏
《國語辭典》:沿溯(沿泝)  拼音:yán sù
顺流或逆流。唐。独孤及 雨晴后陪王员外泛后湖得溪字诗:「沿溯任舟楫,欢言无町畦。」
《漢語大詞典》:枕水
靠近水边;偃伏水上。 宋 欧阳修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诗:“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 宋 范成大 《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诗:“麦老枕水卧,秧穉与风战。”
《漢語大詞典》:跨水
(1).指跨越水上两支点之间的距离。 唐 杜宝 《大业杂记》:“至 洛水 ,有 天津浮桥 ,跨水长一百三十步。”引申指桥梁。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临 閶门 之跨水,耸重闕而开都。”
(2).跨踞河的两岸。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小桥低跨水,危槛半依巖。”
《國語辭典》:来潮(來潮)  拼音:lái cháo
1.涨潮。后多形容如潮水般上涨。如:「心血来潮」。唐。张祜〈题天竺寺〉诗:「海明初上月,江白正来潮。」《封神演义》第三四回:「且言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閒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
2.女子月经来的时候。
《国语辞典》:桂江  拼音:guì jiāng
河川名。上游漓水以灵渠与湘水上游相通。江水清澈,两岸奇峰重叠,风景秀丽。
《漢語大詞典》:水关(水關)
(1).水上关口。 唐 杜甫 《峡口》诗之一:“开闢当天险,防隅一水关。” 仇兆鳌 注引 王洙 曰:“峡口有关,断以铁锁。” 唐 沈亚之 《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诗:“水关开夜锁,雾櫂起晨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过水关,则老柳之下,横一画橈。”
(2).特指旧时穿城壁以通城内外水的闸门。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水关:“土人曰水关,是水所从入城之关也。”《清会典事例·工部·京师城垣规制》:“﹝ 北京城 ﹞ 正阳门 东西、 崇文门 东、 宣武门 西、 朝阳门 南、 东直门 南、 德胜门 西,各设水关一。”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市河 ﹞又自 便益门 弔桥起,绕城东北。一从新城 拱宸门 水关至 挹江门 水关,出 针桥 而接 运河 。一从旧城北水关至南水关,出 嚮水桥 而东接 运河 。”
《漢語大詞典》:水雾(水霧)
(1).水上的雾气。 南朝 梁 伏挺 《行舟值早雾》诗:“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唐 白居易 《早祭风伯因怀李十一舍人》诗:“水雾重如雨,山火高於星。”
(2).像雾一样的小水点。 陆俊超 《国际友谊号》五:“正午,炎热的太阳照着飞溅的水雾,射出瑰丽的彩虹。”
《國語辭典》:船户(船戶)  拼音:chuán hù
1.以行船为业的人。也称为「船家」。
2.以舟船为居所的水上人家。
《国语辞典》:郴江  拼音:chēn jiāng
河川名。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流汇入耒水上游东江,属湘江水系。
《國語辭典》:船只(船隻)  拼音:chuán zhī
船。《三国演义》第八六回:「背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儒林外史》第四○回:「到了任,查点了运丁,看验了船只,同前任的官交代清楚。」
《漢語大詞典》:水犀军(水犀軍)
(1).披水犀甲的水军。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 谢朓 诗中佳丽地, 夫差 传里水犀军。”
(2).多借指水上劲旅。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哀姑苏:“ 王叔闰 有诗哀之云:‘天星夜坠水犀军,又见 吴 宫走鹿羣。’” 清 文廷式 《过洞庭湖》诗:“借取重湖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欲唱横 汾 追 汉武 ,已无十万水犀军。”亦省称“ 水犀 ”。 明吾邱瑞《运甓记·闻叛勤王》:“水犀十万,人人出没深渊。” 清 龚鼎孳 《樟树行》:“地近军城耀水犀,天开阿阁巢云凤。” 清 梁信芳 《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怀》诗:“水犀岂有乘墉志,一旅西来竟问津。”
《國語辭典》:海域  拼音:hǎi yù
一定范围的海洋区域。如:「他国船只在我国经济海域内作业,是违法行为。」
《國語辭典》:浮泛  拼音:fú fàn
1.乘船出游。《晋书。卷七九。列传。谢安》:「啸咏山林,浮泛江海,当此之时,萧然有陵霞之致。」
2.虚浮而不切实际。《宋史。卷三七九。列传。李稙》:「稙上书极言防江十策,……皆直指事宜,不为浮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