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筹河(籌河)
特指筹划治理 黄河 水利。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三:“不论盐铁不筹 河 ,独倚东南涕泪多。”
《國語辭典》:治水  拼音:zhì shuǐ
疏理水道,消除水患。《孟子。告子下》:「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漢語大詞典》:水衡
(1).古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 汉武帝 元鼎 二年所置,至 隋 始废。掌皇家 上林苑 ,兼管税收、铸钱。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
(2).泛指管理水利之官。后汉书·张衡传:“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 李贤 注:“水衡,官名,主水官也。” 宋 苏轼 《送王伯敭守虢》诗:“归来只作水衡卿,我欲携壶就君饮。” 明 吴本泰 《帝京篇》:“军需飞檄催,水衡仰屋嘆。” 清 魏源 《畿辅河渠议》:“故曰:与治 黄河 小异而大同,敢以质司水衡之君子。”
(3).水衡钱的简称。 清 黄遵宪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肃公祠》诗:“侧闻近者议输币,乃竭水衡倾铜山。”
(4).方言。指古代关津置于水中的衡木。
(5).井星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水衡:“天皇会通,井为水衡。”
《國語辭典》:河渠  拼音:hé qú
河水和渠道,泛指水道。史记有河渠书,专门记载水利设施等事项。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河中杨小尹赠答兼命继之〉诗:「四面诸侯瞻节制,八方通货溢河渠。」南朝宋。鲍照〈河清颂〉:「鸣禽跃鱼,涤秽河渠,至祥也。」
《國語辭典》:平水  拼音:píng shuǐ
1.流动缓慢,平静无波的河水。《老残游记》第一二回:「两边俱是平水,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结满。」
2.河川名:(1)在山西省临汾县西南。《读史方舆纪要。卷四一。山西三。平阳府》:「在府西南,源出平山,流至城西五里,汇为平湖,又西南流至襄陵城北,东入于汾,居民皆引溉田。」(2)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二。浙江四。绍兴府:「在府东南三十五公里,吴氏曰会稽县东南,又有一小江,源出大木山南,流合于剡溪。」
《分类字锦》:载名(载名)
周礼:匠人专达于川,各载其名。注谓浍直至于川,复无所注入。载其名者,识水所从出。
分类:水利
《漢語大詞典》:水监(水監)
(1).水鉴。谓以水为镜。监,通“ 鑑 ”。书·酒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 孔 传:“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
(2).古代掌管水利的官。亦指掌管水利的官署。 元 严度 《〈白虎通〉序》:“余分水监,歷 常 之 无锡 。”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三:“高阜之处,水监既不可缺,而低下之处乃谓不必置立,何不思之甚也?”
《国语辞典》:州判  拼音:zhōu pàn
职官名。清制,知州佐吏,为从七品官。职掌粮务、水利、防海、管河。
《分类字锦》:为渊(为渊)
周礼:匠人欲为渊,则句于矩。注:大曲则流转,流转则其下成渊。疏:凡川沟欲得使教渊之深,当句曲如矩,使水势到向上,句曲尺则为回,涹自然深为渊。
分类:水利
《漢語大詞典》:浚治(濬治)
疏浚。 宋 苏轼 《颜乐亭诗》序:“ 胶西 太守 孔君翰 始得其地,浚治其井,作亭於其上,命之曰 颜乐 。”宋史·河渠志三:“ 河 涸,舟不通,令河渠司自口浚治,岁以为常。” 明 宋濂 《送晋王傅李君思迪之官诗》序:“ 李君 之行,浚治其城隍,经营其宫闕,劳徠其黎庶,然后迎王就国。”
濬治:疏通河道,修治水利。 宋 叶适《东嘉开河记》:“封疆道路,城郭沟池,其修补濬治之功,此民之力所能自为也。” 清 王原《吴中吟·沟洫》:“濬治自壬子, 吴淞 流汤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疑狐穴被水,诱此人濬治云。”
《漢語大詞典》:水正
(1).古官名。五行官之一。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姓氏,封为上公,祀为贵神……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后土 。”
(2).指古代主管水利事务的官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为民师而命以民事”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冬官为水正。”
(3).五行学说谓水为主宰。《淮南子·天文训》:“故五月火正,火正而水漏;十一月水正而阴胜。” 高诱 注:“水正,水王也,故阴胜也。”
《分类字锦》:因势(因势)
周礼匠人:凡沟必因水势,防必因地势。善沟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注:漱犹齧也。郑司农云:淫读为廞,谓水淤泥土留著助之为厚。
分类:水利
《漢語大詞典》:水事
(1).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晋书·傅玄传》:“以 魏 初未留意於水事,先帝统百揆,分 河 堤为四部,并本凡五謁者,以水功至大,与农事并兴,非一人所周故也。”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昔之为国者,惟水事为重。”
(2).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分类字锦》:置闸(置闸)
续文献通考:神宗熙宁八年,候官李宏创木兰陂。陂三十二间,间各树石柱二,而置闸其中,以时纵闭。即陂之右,疏渠导水,障东流而南注者三十馀里,为大沟七,小沟无数,溉南洋上、中、下三段民田凡万馀顷,岁输军储二万七千斛。遂以旧潴水五塘给为民田,而截其三及旁田,为置人守陂之费。
分类:水利
《分类字锦》:捍海
宋史河渠志:淳熙八年,提举淮南东路常平茶盐赵伯昌言:通州楚州旧有捍海堰,东距大海,北接盐城,袤一百四十二里。自唐黜陟使李承实所建,遮护民田,屏蔽盐灶,其功甚大。历时既久,颓圯不存。至本朝天圣改元,范仲淹为泰州西溪盐官日,风潮泛溢,渰没田产,毁坏亭灶。有请于朝,调四万馀夫修筑,三旬毕功。遂使海濒沮洳潟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至今赖之。自后寖失修治,才遇风潮怒盛,即有冲决之患。自宣和、绍兴以来,屡被其害,阡陌洗荡,庐舍漂流,人畜丧亡,不可胜数。每一修筑,必请朝廷大兴工役,然后可办。望令淮东常平茶盐司,今后捍海堰如有塌损,随时修葺,务要坚固,可以经久。从之。
分类: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