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粤诗
今帾(一六一八?--一六九○),字记汝。新会人。原姓潘,名楫清,字水因。诸生。将应乡试,适以忧解。服阕,弃诸生,从天然老人受具。明桂王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为雷峰典客,后随杖住丹霞,充记室,再从老人住归宗。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老人入涅,复返雷峰。二十九年还古冈,访寻故旧,忽示微疾,端坐而逝。著有《借峰诗稿》。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杜兰亭 朝代:现当代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杜兰亭(1906-1997) 字水因。无锡人。毕业于无锡公益工商中学,从事工商。1949年后在上海房地产管理局为史料编研工作。有《饮河轩诗词稿》。
《骈字类编》:水因
传灯录我等于俗僧时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得无所有
分类:水因
《國語辭典》:水性  拼音:shuǐ xìng
1.水的特性。《后汉书。卷三○上。苏竟杨厚列传。苏竟》:「今年比卦部岁,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灭火。」《宋史。卷九二。河渠志二》:「臣等窃谓河流转徙,乃其常事;水性就下,固无一定。」
2.游泳、泅水的技能。《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仓素知水性,又在荆州住了数年,愈加惯熟;更兼力大,因此擒了庞德。」《镜花缘》第一三回:「婢子因思:『人生同一血肉之躯,他人既能熟谙水性,将身入海,我亦人身,何以不能?』因置大缸一口,内中贮水,日日伏在其中,习其水性。久而久之,竟能在水一日之久。」
3.比喻没有主见。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老夫人随邪水性,道我能言快语说合成,我说波娘七代先灵。」《西游记》第三○回:「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
4.像水一样可以随意方圆,无定性。比喻善变而用情不专。《水浒传》第八一回:「原来这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古道:『妇人水性无常。』况烟火之辈,少真多假。」
《國語辭典》:发怒(發怒)  拼音:fā nù
生气动怒。《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见先生发怒,也只得罢手。」
《國語辭典》:自流井  拼音:zì liú jǐng
井水无需人力或机械力,仅靠本身之压力即能上升至地面的水井。
《漢語大詞典》:耗涸
水因耗损而干涸。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自 汉 已来,﹝井中毒龙﹞已杀三千七百人矣,而水不曾耗涸。”
《國語辭典》:盂方水方  拼音:yú fāng shuǐ fāng
水盛在方形的容器中便呈方形。语本《荀子。君道》:「君者槃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比喻在下位的人以上位者为典范。《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
分類:水因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