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干笔(乾筆)
犹枯笔。指画法中含水墨甚少的笔法。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八章:“或干笔皴擦,或淡墨晕染,或焦墨破醒,模糊苍郁,蔚为一代画风。”
《國語辭典》:烘托  拼音:hōng tuō
从周围或旁边渲染,使主体或重点更加显明。如:「他的山水画,常用淡墨烘托出远山。」也作「烘衬」。
《國語辭典》:染渲  拼音:rǎn xuàn
一种绘画技巧。用墨或淡彩渲染作画。
《漢語大詞典》:匡庐图
中国画。五代荆浩作。绢本立轴。水墨。画面为全景山水,立式构图。中央高峰挺立,左右层峦错落,磴道沿悬崖盘旋而上。瀑布缕缕,扶摇而落。下有寒汀野水,村舍农屋。笔墨皴染兼备,滋润浑厚。
《國語辭典》:指头画(指頭畫)  拼音:zhǐ tou huà
一种绘画方法。用指头、指甲与手掌蘸墨或染料而作画。如清朝高其佩擅作此画,其侄孙高秉并著有《指头画说》。今人潘天寿晚年亦擅作此画。也称为「指画」。
《漢語大詞典》:晕渲(暈渲)
用水墨或颜色渐次浓淡烘染物象,使分出阴阳向背的绘画技法。 阿英 《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 乾隆 时期的年画,如《戏猫图》《花卉图》等,着色就起了很大的变化,繁复鲜艳,调子不再那样沉滞,还采用了晕渲的方法,不但套印,部分也兼敷彩。”
《漢語大詞典》:长江万里图
中国画。张大千作。绢本长卷。水墨设色。长近20米,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起笔,绘出浩瀚长江自都江堰铁索桥至崇明岛外汇入东海的全景。技巧上既有传统山水画的用墨之法,又有西方现代绘画的泼彩之法,形成“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新风格。
《国语辞典》:泼墨人物(泼墨人物)  拼音:pō mò rén wù
以笔蘸水墨,在画纸上渲染成浓淡不一的人物画,称为「泼墨人物」。
《国语辞典》:水墨动画影片(水墨动画影片)  拼音:shuǐ mò dòng huà yǐng piàn
运用中国水墨渲染特色绘制人物、山水的动画影片。
《漢語大詞典》:河上花图
中国画。清代朱耷作。纸本长卷。水墨。画面为河塘中嶙峋怪石间的一组盛开的荷花。用大写意画法写成,以繁复密集出之。叶面有浓有淡,叶柄有直有斜,花则或藏或露,交错掩映,充满生气。
《漢語大詞典》:河虾图
中国画。齐白石作。纸本册页。水墨。画面上前有二虾并嬉,其一拱背作跃动状,后有一虾似从纸外游入。淡墨绘躯干,浓墨点睛、脑,细笔写须、螯,简练传神,气韵生动。
《漢語大詞典》:奔马图
中国画。徐悲鸿作。纸本立轴。水墨。作者曾在抗日战争期间画过,建国后又重画。画面上一马曲蹄侧首、奋鬣扬尾,正抖擞精神向前驰骋。骏马矫健的形象象征着民族的振兴。
《漢語大詞典》:被中画腹(被中畫腹)
相传 唐 书法家 虞世南 习书颇勤,但不喜水墨临写,每于睡眠时在被中用手指画腹,揣摹笔意。新唐书·儒学传中·王绍宗:“ 吴中 陆大夫 常以余比 虞君 ,以不临写故也。闻 虞 被中画腹,与余正同。”亦作“被中画肚”。 清 纳兰性德 《原书》:“闻 虞世南 不临摹,但被中画肚。”
《漢語大詞典》:秋风纨扇图
中国画。明代唐寅作。纸本立轴。水墨。画中一位面带寂寞惆怅神色的仕女,手执纨扇徙倚园中。背景丛竹怪石。人物裙角微扬,暗示秋风萧瑟。主要用白描画法,笔墨粗细浓淡富于变化。
《漢語大詞典》:清溪渔隐图
中国画。宋代李唐作。绢本长卷。水墨。画面为浙江钱塘江一带溪山景色。绿树垂荫,茅屋缘坡,浅濑露石,清溪穿桥,芦苇丛中一渔人泊艇垂钓。章法巧妙,用阔笔长皴极为淋漓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