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淹淹
(1).气息微弱,濒于死亡。 明 徐霖 《绣襦记·得觅知音》:“我气息淹淹难调理,应做他乡鬼。” 清 阮旻锡 《还家》诗:“病妻久卧牀,淹淹迫岁暮。”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太公淹淹在牀,一日昏聵的狠,一日又觉得明白些。”
(2).引申为将尽之意。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秋景》套曲:“残暑淹淹,爽气被楼臺占。”
(3).昏昏沉沉;委靡不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慈戒》:“﹝小姐﹞淹淹春睡去了,敢在做梦也。” 明王錂《春芜记·讯病》:“想鼓尽云和人更远,愁绪相牵,似殢酒淹淹。” 明 唐寅 《和沈石田落花诗》之十一:“簇簇双攒出絸眉,淹淹独立曲栏时。”
(4).昏暗貌。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天也,每番家小生要做些儿功课,不曾拏起笔来,可又早淹淹的晚了。”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自从那云滚滚卯时初,直至日淹淹的申牌后。” 明 袁宏道 《徐州道中》诗:“何不遂长往?淹淹名利场。”
(5).水流貌。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俺只见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和着这滚滚的尸骸炼做坵塚。”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你怎知我这愁呵,似 长江 淹淹的不断流。” 明 徐复祚《投梭记·折齿》:“你看我翠鬟蓬鬆乱散,望东墙淹淹泪眼。” 清 何述稷 《苦雨》诗:“客舍淹淹雨,春愁瓮里天。”
(6).水果或植物因失去所含的水分而干瘪。《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我怕几两银子极极的花费了,两个果子淹淹了。”
《漢語大詞典》:进鲜(進鮮)
(1).谓封建时代官僚贵族向皇帝进献水果鱼虾等时鲜物品。红楼梦第七回:“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进鲜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一本作“ 送鲜 ”。
(2).谓向尊长者进献时鲜物品。《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 童奶奶 道:‘我变了几两银子,待来还老公;又寻了几个佛手柑与老公进鲜。’”
《漢語大詞典》:果酒
(1).用水果或某些野生果实酿制的酒。一般酒精含量较少,具有水果香味。
(2).果品与酒。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待月上时, 安太太 便高高兴兴领着两个媳妇圆了月,把西瓜月饼等类分赏大家,又随意给老爷备了些果酒。”
《漢語大詞典》:五果
指桃、李、杏、栗、枣五种水果。《素问·藏气法时论》:“五穀为养,五果为助。” 王冰 注:“谓桃、李、杏、栗、枣也。”灵枢经·五味:“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三国志·魏志·郑浑传:“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北史·西域传·高昌:“厥土良沃,穀麦一岁再熟,宜蚕,多五果,又饶漆。”
分類:水果
《国语辞典》:乾湿(乾湿)  拼音:gān shī
妓院中招待宾客的瓜子和水果。因是一乾一湿,所以称为「乾湿」。《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杨家娒又乱著加茶碗,又叫大姐装水烟,接著外场送进乾湿来。」
《國語辭典》:鲜果(鮮果)  拼音:xiān guǒ
新鲜的水果。《红楼梦》第五八回:「或有鲜果,甚至于荤羹腥菜,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也都可来享。」
《漢語大詞典》:雪桃
(1).揩拭桃子。《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孔子 侍坐於 哀公 ,赐之桃与黍焉。 哀公 曰:‘请食。’ 孔子 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公曰:‘黍者所以雪桃,非为食之也。’”
(2).水果名。《广群芳谱·果谱一·桃》:“十月桃,形圆,色青,肉黏核,味甘酸,十月中成熟。一名古冬桃,又名雪桃。”
《漢語大詞典》:真柑
水果名,上品蜜柑。 宋 韩彦直 橘录卷上:“真柑在品类中最贵可珍,其柯木与花实皆异凡木。木多婆娑,叶则纤长茂密,浓阴满地,花时韵特清远,逮结实颗皆圆正……一名乳柑,谓其味之似乳酪。”
分類:水果上品
《国语辞典》:果王  拼音:guǒ wáng
东南亚地区的特产水果榴梿。因果实硕大,味道特殊,被嗜食者称为「果王」。
《漢語大詞典》:柰子
柰树的果实。水果的一种。似李子而肉红,味酸甜。
《国语辞典》:盘槅(盘槅)  拼音:pán gé
装了水果的盘子。晋。左思〈娇女〉诗:「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
《國語辭典》:送鲜(送鮮)  拼音:sòng xiān
赠送有季节性的食品给人。《红楼梦》第七回:「咱们送他的,趁著他家有年下送鲜的船去,一并都交给他带了去罢。」也作「送新」。
《漢語大詞典》:装瓶
装入大口玻璃瓶,以便保存(如水果)
《国语辞典》:巴拉  拼音:bā lā
1.巴,疤的假借字。「巴拉」指疤痕。《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你当初说的是甚么话?恼杀咱将头砍吊,碗口大巴拉。」
2.桃金娘科「番石榴」的别名。模拟闽南语称此水果的语音。参见「番石榴」条。
《国语辞典》:果醋  拼音:guǒ cù
由糖分多的水果中酿造出来的食用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