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涧流
碧江
细流
通潮
眼枯
顺逆
水车
悬流
涓流
决决
暗水
同源
断流
水道
方流
《漢語大詞典》:涧流(澗流)
山间的水流。 南朝 梁 沈约 《锺山诗应西阳王教》:“八解鸣涧流,四禪隐巖曲。” 唐 卢照邻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诗:“涧流漂素沫,巖景靄朱光。”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由于泉源丰富, 鸡公山 前山上出现几条涧流。”
分類:山间水流
《漢語大詞典》:碧江
水流澄碧的江。 唐 张祜 《梦江南》诗:“尽日碧江梦, 江 南红树春。” 唐 李咸用 《庐陵九日》诗:“菊花山在碧江东,冷酒清吟兴莫穷。” 宋 朱熹 《葺居》诗之一:“丈人高卧碧江头,门掩西风万木秋。”
分類:水流澄碧
《國語辭典》:细流(細流)  拼音:xì liú
小溪。秦。李斯 上书谏逐客:「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漢語大詞典》:通潮
潮水流通。 清 王炳燮 《苏松水利考》:“盖下流通潮之处,浊沙淤滨,日积一钱之厚。” 诸宗元 《过京口有寄》诗:“婉晚风灯曾照梦,迢遥 江 水正通潮。”
《漢語大詞典》:眼枯
谓泪水流尽。 唐 杜甫 《新安吏》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宋 苏轼 《吴中田妇叹》诗:“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分類:泪水水流
《漢語大詞典》:顺逆(順逆)
(1).顺正与邪逆。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 唐 杜甫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人生半哀乐,天地有顺逆。”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交战》:“但要知兵众之强弱,须察理势之顺逆,何不反邪归正,弃暗投明。” 子虚子 《湘事记》:“ 谭延闿 更派 龙璋 领兵一标为西路巡按使, 龙 至 常 ,各营以数月未给饷,辄发官钱局银四万元分给之,晓以顺逆,兵弁大悦。”
(2).指行星的顺行与逆行。行星朝东运动称为“顺行”,朝西运动称为“逆行”。史记·天官书:“察日、月行以揆岁星顺逆。”后汉书·律历志下:“金、水承阳,先后日下,速则先日,遟而后留,留而后逆,逆与日违,违而后速,速与日竞,竞又先日,遟速顺逆,晨夕生焉。”参见“ 顺行 ”。
(3).指风向或水流与行进方向相同或相反。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南康神惠庙碑》:“久之,语曰:‘吾今修行,子行归矣,当以顺风奉送。’又曰:‘风之顺逆,亦非可私,特世人弗知之耳。’” 元 萨都剌 《高邮阻风》诗:“长风破浪我亦曾,顺逆偶尔非人能。”
《國語辭典》:顺行(順行)  拼音:shùn xíng
1.顺道而行。《国语。晋语六》:「夫以果戾顺行,民不犯也,吾虽欲攻之,其能乎?」
2.太阳系天体由西向东运动的方向。
《國語辭典》:水车(水車)  拼音:shuǐ chē
1.旧时指水神乘坐的车子。《楚辞。屈原。九歌。河伯》:「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2.农家引低处的水来灌溉田的器具。
3.运送水的车。
《漢語大詞典》:悬流(懸流)
从高处下注的水流。多指瀑布。 晋 郭璞 《江赋》:“渊客筑室於巖底,鮫人构馆於悬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潧水:“ 潧水 又南,悬流奔壑,崩注丈餘,其下积水成潭。” 唐 骆宾王 《宿山庄》诗:“林虚宿断雾,磴险掛悬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吕梁洪:“ 孔子 观澜处,称为悬流三千仞,流沫四十里者,即其地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杭嘉水路古今不同》:“ 唐 以前,自 杭 至 嘉 ,皆悬流。”
《國語辭典》:涓流  拼音:juān liú
细小的水流。《隋书。卷四八。杨素传》:「虽涓流赴海,诚心屡竭,轻尘集岳,功力盖微。」后常比喻微小的事物。
《漢語大詞典》:决决(決決)
亦作“决决”。
(1).水流貌。广雅·释训:“涓涓、决决……流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悠悠 越 障,决决 闽 海。”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明 何景明 《仲春雨霁出游》诗:“决决松上溜,潺潺石间流。”
(2).形容水流声。 唐 卢纶 《山店》诗:“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宋 苏轼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诗:“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决决水声湲,重重山色赴。”
(3).传说中的水名。山海经·北山经:“ 决决之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 河 。”广雅·释训“决决” 王念孙 疏证:“决决,水貌也,故因以为水名。”
《漢語大詞典》:暗水
伏流。潜藏不显露的水流。 唐 李百药 《送别》诗:“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 宋 苏轼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诗:“谷中暗水响瀧瀧,岭上疎星明煜煜。” 明 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 扶桑 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國語辭典》:同源  拼音:tóng yuán
1.水流来自同一源头。晋。左思〈魏都赋〉:「墱流十二,同源异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注》:「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
2.事物之来源相同。《后汉书。卷六四。吴延史卢赵列传。延笃》:「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然则利交同源,派流则异。」
《漢語大詞典》:断流(斷流)
截断水流;水流中断。晋书·苻坚载记下:“以吾之众旅,投鞭於 江 ,足断其流。” 唐 柳宗元 《晋问》:“大罟断流,脩网亘山。”京剧《龙江颂》第二场:“当地有人说, 虎头 虎头 使人愁,山高坡陡水断流。这水根本流不过去。”《人民日报》1989.4.10:“假如私情比作小溪的话,那我这个物资局长只好让它断流。”
《國語辭典》:水道  拼音:shuǐ dào
1.人工或天然的通水路线。或水深足够船只航行的航路,如大海峡、河流、海湾或海峡中水深最深、主水流流过的路线,都称为「水道」。
2.游泳池中用绳索分隔出的区间。比赛时,选手应在各自的水道中前进,若越线则犯规。
《漢語大詞典》:方流
作直角转折的水流。相传其下有玉。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玉水记方流,琁源载圆折。” 李善 注:“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也。’”因用为玉的代称。亦喻指诗文。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今更採其玄者,勒成《又玄集》三卷,记方流而目眩,閲 丽水 而神疲。”
犹周流。文子·微明:“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