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浮沤(浮漚)  拼音:fú ōu
1.水上之浮泡。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一折:「我将世事都参透,幻身躯似风中秉烛,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清。文廷式鹧鸪天。万感中年不自由〉词:「诗漫与,酒新刍,醉来世事一浮沤。」
2.比喻生命短暂或世事无常。唐。李远〈题僧院〉诗:「百年如过鸟,万事尽浮沤。」《西游记》第一一回:「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
《國語辭典》:鱼鳞(魚鱗)  拼音:yú lín
1.鱼类表皮的组织。为透明角质,由真皮变化而成,排列如覆瓦,可保护鱼身。也称为「鱼鳞儿」。
2.比喻繁密。《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遝,烟至风起。」宋。苏轼稼说送张琥〉:「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
《國語辭典》:水鸟(水鳥)  拼音:shuǐ niǎo
栖息在水中的鸟类。唐。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诗:「日晚山花当马落,天阴水鸟傍船飞。」《老残游记》第二回:「那荷叶初枯,擦得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也称为「水禽」。
《國語辭典》:沉浮  拼音:chén fú
1.随波起伏。唐。曹松 岳阳晚泊诗:「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沉浮。」
2.盛衰、消长。《淮南子。原道》:「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唐。储光羲〈渔父词〉:「静言念终始,安坐看沉浮。」
3.比喻随俗变迁、随波逐流。《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抱朴子。外篇。正郭》:「无故沉浮于波涛之间,倒屣于埃尘之中。」
4.众多。汉。扬雄 长杨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并包书林,圣风云靡,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國語辭典》:鸥波(鷗波)  拼音:ōu bō
比喻隐居的人安閒自适,像鸥鸟在水中浮游。宋。方岳〈道中连雨〉诗:「自知机事浅,或可供鸥波。」
《國語辭典》:匹练(匹練)  拼音:pǐ liàn
一匹白布。唐。无名氏《白猿传》:「日晡,有物如匹练,自他山下,透至若飞。」也作「疋练」。
《國語辭典》:飘荡(飄蕩)  拼音:piāo dàng
1.在空中随风飘动或在水面随波浮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同众下海,遭风飘荡,不知所止。」
2.流浪、飘泊。《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念备一生飘荡异乡,生不能侍奉二亲,又不能祭祀宗祖,乃大逆不孝也。」
3.飘摇动荡。《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鲍勋》:「往年龙舟飘荡,隔在南岸,圣躬蹈危,臣下破胆。」
《國語辭典》:潮汐  拼音:cháo xì
受日、月引力以及与地球互动形成的离心作用,地表海水发生周期性升降的现象。由于月球远比太阳近,故月球的引潮力反而是太阳的两倍多。
《漢語大詞典》:浮光
(1).水面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韞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明 文徵明 《岁暮雪晴山斋小诗》之九:“朝日照盂盎,浮光上虚楹。”
(2).指浮动的目光。 老舍 《蛤藻集·且说屋里》:“他的带烟气的脸上露出青筋,离离光光的眼睛放出一些浮光。”
《國語辭典》:浴日  拼音:yù rì
1.太阳倒映水中,同波上下,如浴水中。唐。杨巨源〈寄昭应王丞〉诗:「光动泉水初浴日,气蒸山腹总成春。」
2.比喻特殊的功勋。《宋史。卷三六○。赵鼎传》:「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
3.古时以日借指天子。故浴日指皇帝沐浴。唐。陈鸿《长恨传》:「浴日馀波,赐以汤沐。」
《國語辭典》:补天浴日(補天浴日)  拼音:bǔ tiān yù rì
补天,指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浴日,指羲和浴日甘渊。「补天浴日」比喻力挽危厄,功勋极大。《宋史。卷三六○。列传。赵鼎》:「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
《漢語大詞典》:湖烟(湖煙)
笼罩于湖面的雾气。诗文中常用以形容水面混茫的景象。 唐 刘禹锡 《吐绶鸟词》:“湖烟始开山日高,迎风吐綬盘花条。” 唐 韩翃 《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诗:“竹露点衣巾,湖烟溼扃钥。”
《國語辭典》:浮花  拼音:fú huā
比喻虚幻或易逝的事物。宋。赵长卿〈柳梢青。甜言软语〉词:「纷纷眼底浮花,拈弄动、几多思虑。」
《漢語大詞典》:金鳞(金鱗)
(1).金色的鱼鳞。 唐 无名氏 《隋炀帝海山记》:“ 洛水 渔者获生鲤一尾……金鳞赬尾,鲜明可爱。”
(2).常借指鱼。 唐 温庭筠 《罩鱼歌》:“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 金 蔡圭 《华亭图》诗:“钓得金鳞便归去,依然明月大江横。”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俺那时节呵,第一口把 西江 吸尽,第二口把 东海 鲸吞,第三口把 弱水 三千,摄入金鳞。” 清 孙枝蔚 《偶行市上逐步至北门外》诗:“枝头绣羽并肩立,水面金鳞啣尾行。”
(3).比喻闪烁于水面的细碎日光。 元 郭钰 《赋清溪》诗:“半篙晴日荡金鳞,一带秋烟溜寒玉。”
《國語辭典》:浮水  拼音:fú shuǐ
1.浮在水面。如:「浮水植物」。《说文解字。草部》:「苹,萍也,无根,浮水而生者。」
2.游泳、泅水。《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列传。焉耆》:「孝恪倍道兼行,夜至城下,潜遣将士浮水而渡,至晓,一时攀堞,鼓角齐震,城中大扰。」
《國語辭典》:喁喁  拼音:yóng yóng
众人向慕的样子。《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