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绵渺(綿渺)
(1).亦作“ 绵淼 ”。水面遥远广阔貌。 清 黄景仁 《甬江舟中看山甚佳》诗:“红树千行雁一声,两岸秋山入绵渺。” 清 江炳炎 《买陂塘》词:“想伊人、溯洄绵渺,梦魂频遶江涘。” 清 华伟生 《开国奇冤·追悼》:“浓烟如墨涌层霄,倚危栏海绵淼。”
(2).亦作“ 绵眇 ”。深远奥妙。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明 社既墟,遗民佚士,睠怀故都,或发绵渺之文,或效軼荡之体,咸有可观。” 缪荃孙 《〈宋元词四十家〉序》:“ 碧山 之绵眇, 梅溪 之軼丽。”
《漢語大詞典》:皱縠(皺縠)
喻指水面的微波。 宋 贺铸 《夜游宫》词:“江面波纹皱縠, 江 南岸,草和烟緑。”
分類:水面微波
《國語辭典》:水灯(水燈)  拼音:shuǐ dēng
用竹条和纸糊成尖顶的灯笼。民间于中元普渡时放在河流上,随波逐流,以普渡水鬼。
《國語辭典》:下沉  拼音:xià chén
往下陷落。如:「地基下沉」、「这艘船的船底破了一个大洞,水不断涌入,船身逐渐下沉。」
《漢語大詞典》:汐潮
海洋水面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把白天涨落的叫潮,晚上涨落的叫汐。 唐 许棠 《寄睦州陆郎中》诗:“汐潮通 越 分,部伍杂 闽 音。”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六淮潮》:“汐潮如有信,时向旧痕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二十》:“自今江之壖,海之陬, 太湖 之滨,汐潮之所鼓,茭葑之所烂,鳧雁之所息。”
《国语辞典》:河面  拼音:hé miàn
河流的水面。如:「民众自动自发,将河面上飘浮的垃圾打捞乾净。」《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此处河面虽宽,早激得波涛汹涌,幸亏本船走得甚快,尚不觉得颠播。」《老残游记》第一二回:「看见那黄河从西南上下来,到此却正是(河)的湾子,过此便向正东去了,河面不甚宽,两岸相距不到二里。」
《國語辭典》:潜泳(潛泳)  拼音:qián yǒng
为泳者潜在水底或水中的一种游泳方法。
《漢語大詞典》:起水
(1).浮水而起;露出水面。 汉 王充 论衡·乱龙:“钓者以木为鱼,丹漆其身,近之水流而击之;起水动作,鱼以为真,并来聚会。”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八:“被大浪吞没的 刘雨生 一直没起水,岸上的人都着急了。”
(2).涨水;涨潮。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浙江:“若以每月初五、二十日,此四日则下岸,其潮自此日则渐渐小矣。以初十、二十五日,其潮交泽起水,则潮渐渐大矣。”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浙江胜迹:“其交泽起水大小之度,则四时不同。”
(3).发迹;翻身。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召还》:“长梦做个高官,忽然半夜起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八:“黑脚杆子要起水,只有把土豪打倒,劣绅掀翻。”
(4).犹起岸。 张竞生 《丁未潮州黄冈革命》:“先是 孙中山 先生与 雪秋 约定四月十四日举事,令 日 人 萱野 运械至 汫洲港 等处,起水接济。”
(5).汲取水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六:“他往来照顾这六盏油灯,常常嘀咕着:‘六双灯捻像六对老龙,起油像起水似的。’”
《漢語大詞典》:三千水
三千里水面。 宋 林逋 《寄太白李山人》诗:“鯤鹏懒击三千水,龙虎闲封六一泥。”参见“ 三千九万 ”。
分類:三千水面
《漢語大詞典》:三千九万(三千九萬)
极言高远。喻飞黄腾达。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唐 黄滔 《寓题》诗:“霜雪不飞无翠竹,鲸鯢犹在有青萍。三千九万平生事,却恨《南华》説北溟。”
《國語辭典》:水泡  拼音:shuǐ pào
水因流动或外物影响而形成的小泡沫。如:「雨打在湖面上,激起无数的水花和小水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无罪无福之人,听其游行于墟墓,馀气未尽则存,馀气渐消则灭,如露珠水泡,倏有倏无。」
《國語辭典》:水疱  拼音:shuǐ pào
浆液积聚于皮肤表层下,致突起而形成半球状的疱。
《漢語大詞典》:水沤(水漚)
水面浮泡。 宋 杨万里 《水沤》:“淡日轻云雨点疏,水沤随雨起清渠。”
分類:水面
《漢語大詞典》:沆瀁
(1).水广阔貌。 晋 左思 《吴都赋》:“泓澄奫潫,澒溶沆瀁;莫测其深,莫究其广。”文选·郭璞〈江赋〉:“极望数百,沆瀁皛溔。” 李善 注:“沆瀁,广大之貌。”亦指广阔的水面。 清 钱谦益 《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赠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铭》:“譬彼骄人, 天吴 罔象,鼓舞相磓,不越沆瀁。”
(2).犹荡漾。飘荡起伏。《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飘飘可终年,沆瀁安是非?” 李善 注:“庄子曰:‘飘飘蒿下,沆瀁海上,逍遥一也。’”
(3).犹荡漾。水波微动。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吕乡筠》:“﹝老人﹞抽笛吹三声,湖上风动,波涛沆瀁,鱼鳖跳喷。”
(4).犹荡漾。随风摆动。 宋 朱熹 《秋怀》诗之二:“寂歷候虫悲,沆瀁碧草露。”
《國語辭典》:浮漂  拼音:fú piāo
不踏实。《文选。陆机。文赋》:「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
《國語辭典》:涨潮(漲潮)  拼音:zhǎng cháo
在潮汐中,海面水位上升,或该时段的通称。主要因太阳、月亮的引力作用而形成。
《漢語大詞典》:鱼鸣(魚鳴)
谓鱼浮在水面,啜水发声。是变天预兆。 明 高启 《郊墅杂赋》诗之四:“鱼鸣风欲起,牛饭月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