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属玉(屬玉)
(1).即鸀鳿。水鸟名。 唐 李宣古 《听蜀道士琴歌》:“朝雉飞,双鹤离,属玉夜啼独鶩悲。” 宋 张孝祥 《蝶恋花》词:“漠漠飞来双属玉。一片秋光,染就瀟湘緑。”
(2). 汉 宫观名。详“ 属玉观 ”。
《漢語大詞典》:属玉观(屬玉觀)
汉 宫观名。汉书·宣帝纪:“冬十二月,行幸 萯阳宫 属玉观 。”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属玉,水鸟,似鵁鶄,以名观也。”三辅黄图·宫观:“ 属玉观 在 右扶风 。”
分類:宫观
《漢語大詞典》:脊令
亦作“ 脊鴒 ”。 即鹡鸰。水鸟名。《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毛 传:“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 郑玄 笺:“雝渠,三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 宋 黄庭坚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鴈不成行。”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脊令飞鸣声不息,先急后悲何悽惻。”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班睽行雁列,原益脊鴒咨。”参见“ 鶺鴒 ”。
《國語辭典》:鹡鸰(鶺鴒)  拼音:jí líng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鸣禽类。体长约五至六寸。头黑,前额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长。因其鸣则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也称为「雪姑」。筑巢于水滨石隙间,以昆虫为食。也称为「叹脊令」、「连钱」。
《漢語大詞典》:鹳雀(鸛雀)
(1).即鹳。水鸟名。《诗·豳风·东山》“鸛鸣于垤” 三国 吴 陆玑 疏:“鸛,鸛雀也。似鸿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黑尾翅。树上作巢,大如车轮,卵如三升桮。望见人按其子令伏,径舍去。一名负釜,一名黑尻,一名背灶,一名皁裙。又泥其巢一傍为池,含水满之,取鱼置池中,稍稍以食其雏。”旧五代史·周书·齐藏珍传:“ 扬州 地实卑湿,食物例多腥腐,臣去岁在彼,人以鱓鱼馈臣者,视其盘中虬屈,一如虵虺之状,假使鸛雀有知,亦应不食,岂况於人哉!”
(2).指鹳雀楼。 清 顾炎武 《蒲州西门外铁牛唐时所造以繫浮桥者今河西徙十馀里矣》诗:“失水黿鼉没,依城 鸛雀 邻。”
《漢語大詞典》:唼喋
(1).低语。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噱社:“ 仲叔 善詼谐,在京师与 漏仲容 、 沈虎臣 、 韩求仲 辈结‘噱社’,唼喋数言,必絶缨喷饭。”
(2).踥蹀。行走貌。谓奔走钻营。 明 归有光 《再与余太史》:“所谓成就之者,非敢求上进,以与唼喋者争时取妍也。”
《漢語大詞典》:原鸰(原鴒)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孔颖达 疏:“脊令者,当居於水,今乃在於高原之上,失其常处,以喻人当居平安之世,今在於急难之中,亦失常处也……以喻兄弟既在急难而相救。”脊令,即鶺鴒,水鸟名。后以“原鴒”喻兄弟友爱,急难相助。 唐 李商隐 《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文》:“原鴒奕奕,沼雁驯驯。”
《國語辭典》:鹈鹕(鵜鶘)  拼音:tí hú
动物名。鸟纲鹈形目。体型较鹅大,色灰白带红,颌下有喉囊,可以存食,动作敏捷,是捕鱼高手。也称为「淘河」、「塘鹅」、「伽蓝鸟」。
《漢語大詞典》:白凫(白鳧)
白色的野水鸟。 唐 杜甫 《白凫行》:“君不见黄鵠高于五尺童,化为白鳧似老翁。”随园诗话卷四引 清 汪师韩 诗:“白鳧化后成衰老,黄雀飞来谢少年。”
分類:白色水鸟
《漢語大詞典》:水恶(水惡)
水鸟名。《全唐诗》卷八七二载《刘黑闼解嘲人语》:“水恶,头如鎌杓尾如凿,河里搦鱼无僻错。”参阅太平广记卷二五三引 隋 侯白 《启颜录·解嘲》
《國語辭典》:秃鹙(禿鶖)  拼音:tū qiū
1.动物名。鸟纲鹫形目。头颈皆无毛。状如鹤大,色苍灰,善与人斗,好啖蛇,性贪恶。也作「鵚鹙」。
2.后借以为讥笑秃发的人。《资治通鉴。卷一四一。齐纪七。明帝永泰元年》:「太中大夫羊阐入临,无发,号恸俯仰,帻遂脱地,帝辍哭大笑,谓左右曰:『秃鹙来呼!』」
《漢語大詞典》:寒将(寒將)
即寒蝉。《淮南子·说林训》:“鸟飞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邱,寒将翔水,各哀其所生。”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四》:“《注》:寒将,水鸟。 陶方琦 云:‘文选 谢惠连 《擣衣诗》注引 许 注:“寒螿,蝉属也。”’按当从 许 説。‘水鸟翔木’,与下句‘各哀其所生’之义不符,且上文鸟、兔、狐并言,不应於鸟之外,再言水鸟也。”参见“ 寒蝉 ”。
分類:寒蝉水鸟
《國語辭典》:寒蝉(寒蟬)  拼音:hán chán
1.动物名。一种蝉。体长寸许,胸与背皆有黑绿斑纹,翅膀透明,脉呈淡桦色,常鸣于秋季日暮时分,其声幽抑。
2.蝉至天寒则不鸣。故用来比喻遇事而不敢直言的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
《國語辭典》:唼唼  拼音:shà shà
拟声词。形容吃东西的声音。唐。温庭筠〈昆明池水战〉词:「茂陵仙去菱花老,唼唼游鱼近烟岛。」
《國語辭典》:鸧鸹(鶬鴰)  拼音:cāng guā
白顶鹤的别名。参见「白顶鹤」条。
《國語辭典》:水鸭(水鴨)  拼音:shuǐ yā
动物名。状如凫,形体略小,因生活在水中,故俗称为「水鸭」。
《漢語大詞典》:污泽(汙澤)
亦作“汚泽”。
1.积水的洼地。汉书·沟洫志:“陂障卑下,以为污泽。”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无几而地陷为污泽,因名为 邛池 。” 唐 陆龟蒙 《投龙潭》诗:“良田为巨浸,汚泽成赤地。” 宋 苏辙 《黄楼赋》:“下者为污泽,上者为沮洳。”
2.水鸟名。即鹈鹕。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夏五月,有鵜鶘鸟集 灵芝池 ,詔曰:‘此诗人所谓汚泽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昭帝 时有鵜鶘” 唐 颜师古 注:“鵜鶘即污泽也,一名淘河。”参阅尔雅·释鸟
《漢語大詞典》:方目
(1).相传仙人 偓佺 因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变方,能飞行逐走马。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偓佺》。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偓佺 以松实方目。”后多以“方目”形容眼睛呈方形,大而有神,为神仙或同类中翘楚者之特征。 汉 王粲 《游海赋》:“鱼则横尾曲头,方目偃额,大者若山陵,小者重钧石。” 宋 苏辙 《服茯苓赋》:“颜如处子,緑髮方目,神止气定,浮游自得。” 宋 苏舜钦 《先公之爱马以病寄他厩今死矣》诗:“方目照 代 夜,拳毛刷 渭 津。”
(2).方形之孔。三国志·吴志·张昭传:“﹝ 孙权 ﹞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閒不置盖,一人为御,自於中射之。”
(3).水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