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常行  拼音:cháng xíng
1.永久奉行的准则。《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曰:『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2.北平方言。一般的、普通的。如:「那家餐馆的菜太贵了,常行人家可吃不起。」
《國語辭典》:永康  拼音:yǒng kāng
地名。隶属台南市永康区,面积约四十平方公里。与新市、仁德、归仁、关庙及新化等区为邻。有纵贯铁路通过。
《漢語大詞典》:永隔
犹永别。永久分离。 汉 祢衡 《鹦鹉赋》:“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离。”隋书·元德太子昭传:“永隔存没,长分古今。”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三:“ 齐氏 指曰:‘先生居也。救心诚坚,万苦莫退,渠有凌辱,妾必得还,无忽忿容,遂令永隔。勉之,从此辞矣。’”
《漢語大詞典》:永福
永久幸福。汉书·礼乐志:“慈惠所爱,美若休德。杳杳冥冥,克绰永福。” 太平天囯 石达开 《训谕县良民各安生业勿受妖惑惊惶迁徙事》:“将四海残妖诛尽,自享永福於无穷也。”
分類:永久幸福
《漢語大詞典》:永制
永久的法度。南齐书·武帝纪:“远近诸州输钱处,竝减布直,匹准四百,依旧折半,以为永制。”北史·李彪传:“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至 孝武 时,稍復下狱。良由 孝文 行之当时,不为永制故耳。”
分類:永久法度
《國語辭典》:排定  拼音:pái dìng
安排妥当。如:「十二月分的节目单已排定。」《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姜维令军士运粮草车仗,至武城山,穿连排定,欲立起寨栅,以为屯兵之计。」
《漢語大詞典》:长绝(長絶)
永久隔绝。汉书·苏武传:“异域之人,壹别长絶。”
分類:永久隔绝
《漢語大詞典》:永式
永久的法度。晋书·良吏传·潘京:“ 京 白太守曰:‘夫太庙立,移神主,应问讯,不应贺。’遂遣 京 作文,使诣京师,以为永式。”周书·文帝纪下:“ 魏帝 以 太祖 前后所上二十四条及十二条新制,方为中兴永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上元 三年闰三月戊子敕:‘制敕施行,既为永式,比用白纸,多有虫蠹,自今已后,尚书省颁下诸司、及州下县,宜并用黄纸。’”
分類:永久法度
《國語辭典》:恒久(恆久)  拼音:héng jiǔ
持久、永久、长远。《易经。恒卦。彖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漢語大詞典》:彝教
常教,永久不变的教化。书·君奭:“无能往来,兹迪彝教。” 蔡沉 集传:“於此导迪其常教。” 明 李东阳 《户部尚书王公之南京诗序》:“夫外本内末,舍彝教而任法律,失古之意。而狥时之见,则户与刑者,非特不能相通,亦并其所专务者而失之矣。”
分類:永久教化
《漢語大詞典》:永宅
(1).长住永守。逸周书·祭公:“天之所锡, 武王 时疆土丕,维 周 之基丕,维 后稷 之受命,是永宅之。”
(2).永久安息之所,墓地。魏书·傅永传:“﹝ 傅永 ﹞远慕 杜预 ,近好 李冲 、 王肃 ,欲葬附其墓,遂买左右地数顷,遗敕子 叔伟 曰:‘此吾之永宅也。’”
《漢語大詞典》:恒长(恆長)
长远,永久。《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念郎锦裲襠,恆长不忘心。”
分類:长远永久
《国语辞典》:瑞士  拼音:ruì shì
Switzerland
国名。位于欧洲中部,为一永久中立国。参见「瑞士联邦」条。
《漢語大詞典》:鸿延(鴻延)
永久延续。《宋史·乐志九》:“垂裕鸿延,詒谋燕翼。”
分類:永久延续
《漢語大詞典》:彝化
永久的教化,经常的教化。《宋书·武帝纪中》:“所以经纬三才,澄序彝化,作范振古,垂风万叶,莫尚於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