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灵乩(靈乩)
即扶乩。旧时求神降示的一种迷信活动。 鲁迅 《花边文学·偶感》:“风水,是合于地理学的,门阀,是合于优生学的,炼丹,是合于化学的,放风筝,是合于卫生学的。‘灵乩’的合于‘科学’,亦不过其一而已。”
《漢語大詞典》:愿醮(願醮)
谓祈求神佛时许下设坛祭祀的愿心。《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一个出家人,你要便年头节尾受他的礼物,到把前日你为 李大姐 生孩儿许的愿醮,就叫他打了罢。”
《漢語大詞典》:汁献(汁獻)
即秬鬯。古代祭祀时用以求神的香酒。用黑黍和郁金草酿成。礼记·郊特牲:“汁献涚于醆酒。” 郑玄 注:“谓泲秬鬯以醆酒也。献读当为莎, 齐 语声之误也。秬鬯者,中有煮鬱,和以盎齐,摩莎泲之,出其香汁,因谓之汁莎。” 孔颖达 疏:“献,谓摩莎;涚,谓泲也。”
《漢語大詞典》:握粟出卜
《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穀。” 郑玄 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广陵 太守 琅邪 赵昱 , 徐方 名士也,以忠直见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昱 年十三,母尝病,经涉三月。 昱 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亦省作“ 握粟 ”。 清 黄宗羲 《高古处府君墓表》:“有所疑者,待君而决。君亦间应握粟之求,无不奇验。”
《国语辞典》:求福禳灾(求福禳灾)  拼音:qiú fú ráng zāi
禳,祈求消除灾祸。求福禳灾指祈求神灵降福,消除灾害。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三。武帝纪四》:「若夫神君之类精神之异,非求请所能致也,又非可以求福而禳灾矣。」
《国语辞典》:祈风祷雨(祈风祷雨)  拼音:qí fēng dǎo yǔ
因久旱而祈求神明刮风下雨。《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某素知于道人能祈风祷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祈雨以赎罪?」
《国语辞典》:乩童  拼音:jī tóng
专门替人求神占卜的人。据说在做法事时神明会附在乩童身上,以便传达神旨。
《漢語大詞典》:画蛋(畫蛋)
(1).求神问佛的一种迷信活动。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四:“接连三天,求签、问卜、算命、许愿、观花、看圆光、画蛋,什么法门都使交了,还是无影响。”
(2).画鸡蛋。学习绘画的一种基本功。 秦牧 《艺海拾贝·〈画蛋·练功〉》:“据说他( 达·芬奇 )小时候学画也是从画鸡蛋、画苹果开始的……多画蛋,那就是训练眼睛去观察形象,训练手随心所欲地表现事物,等到手眼一致,那么对任何形象都能应付自如。”
《漢語大詞典》:还香愿(還香願)
求神保佑的人实践对神许下的烧香心愿。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三折:“这老人家好苦恼也,既是还香愿的,我也做些好事。”《水浒传》第七回:“ 林冲 答道:‘恰纔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还香愿。’”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唬死了 许仙 ,寻草还阳,救活了儿夫,这才许下 金山寺 里还香愿。”亦作“ 还香了愿 ”。红楼梦第二六回:“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香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
《漢語大詞典》:还口愿(還口願)
求神保佑的人向神口头致谢。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我则见不断头客旅经商,还口愿百二十行。”
《漢語大詞典》:敝鼓丧豚(敝鼓喪豚)
击鼓宰猪而求神,徒使鼓破而猪失。谓徒劳无益。荀子·解蔽:“故伤於溼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漢語大詞典》:十保扶
古代一种求神治病的迷信活动。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偶有亲患病,俗每十人连名焚牒祈神,谓之十保扶。”
《漢語大詞典》:顺溜纸(順溜紙)
指祈求神鬼保佑顺利而烧的纸钱。《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便叫庄客拣两头肥水牛来杀了,庄内自有造下的好酒,先烧了一陌顺溜纸,便叫庄客去请这当村里三四百 史 家庄户,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齿坐下。”
《漢語大詞典》:侥灵
祈求神灵(保佑)。
《漢語大詞典》:祭财神(祭財神)
旧时向财神祭祀,以祈求神佑致富的一种习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祭财神》:“初二日,致祭财神,鞭炮甚伙,昼夜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