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死汉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家骂鬼窟里之人曰死汉。见碧岩六十一则颂古著语。
名字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罗汉之实,而昌罗汉之名者。法华经安乐行品曰:「破戒比丘,名字罗汉。」
住果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声闻乘之人,得涅槃果,安住于其果,无更进求佛道之心,谓之住果罗汉。罗汉者,声闻乘极果之名也。
住法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罗汉之一。中根之罗汉止住于所證之法不退不进者。
阿卢汉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译曰杀贼。杀害烦恼贼之义。嘉祥之观经疏下曰:「天竺三相近:阿罗诃Arhat翻应供,阿罗汉Aruhan翻无生,阿卢汉Arihan翻禁贼。」(参见:罗汉)
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Arha%n^,小乘极悟之位名。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智度论三曰:「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破,是名阿罗汉。复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又译曰应真,真人。法华文句一上曰:「阿颰经云应真,瑞应云真人。」四果之一。(参见:阿卢汉)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具足,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脱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阿罗汉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悟位谓之果。以是为对于修行之因之结果也。阿罗汉为小乘之极果。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即第四果也。谓此人断色界、无色界思惑尽,四智已圆,已出三界,已證涅槃,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四智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阿罗汉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向之一。不还之圣者,进断馀残之烦恼而向于阿罗汉果者。见俱舍论二十四。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阿罗汉具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一卷,宋法贤译。是说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德者。与增一阿含经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
思法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人名)二十七贤圣之一。六种阿罗汉之一。恐證果退转而自杀欲入无馀涅槃之罗汉也。
【三藏法数】
谓常自思惟所得之法,恐有退失,故名思法。
草里汉
【佛学大辞典】
(杂语)山野浮浪之徒。为良民之害者。碧岩十六则曰:「镜清草里汉。」
乌铎迦汉荼
【佛学大辞典】
(地名)Ut!akha%n!da,北印度健驮罗国之都城名。在信度河之北岸。玄奘自印度归,至此流失多数之经卷云。
退法阿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最钝根之罗汉,一旦證罗汉果后时逢恶缘退没自果者。
【三藏法数】
谓因遇违缘,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违缘者,涅槃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三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乐多游行,皆名违缘也。第四果,即阿罗汉。初果,即须陀洹也。)
梵汉相对钞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遍明和尚寂真著。见诸宗章疏录。未见现本。
梵汉语说集
【佛学大辞典】
(书名)百卷,遍明和尚寂真著。见诸宗章疏录下。未见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