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1,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汉武射蛟
汉武巡(又作:汉武幸南都)
三贤事汉(又作:汉相人杰)
汉相韦贤
汉阳钱
汉元
汉昭登位
汉征东
汉主思李牧
汉主新丰
汉筑
河汉洗戎兵
河汉与天通
河上公
典故(续上)
汉武爱祈祷汉武射蛟
汉武巡(又作:汉武幸南都)
三贤事汉(又作:汉相人杰)
汉相韦贤
汉阳钱
汉元
汉昭登位
汉征东
汉主思李牧
汉主新丰
汉筑
河汉洗戎兵
河汉与天通
河上公
典故
相关人物
汉武爱祈祷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十二《孝武本纪》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例句
轩皇重斋拜,汉武爱祈祷。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一本此下有先生二字)子微
典故
相关人物
汉武射蛟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六《武帝纪》
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
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
例句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九
典故
相关人物
汉武巡
汉武幸南都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十二《孝武本纪》
其明年冬(元封五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
其明年冬(元封五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
《汉书》卷六《武帝纪》
「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三国·吴韦昭注:「在南郡。」
「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三国·吴韦昭注:「在南郡。」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0~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例句
三贤事汉灭暴强,四贤镇岳宁边徼。 元稹 五弦弹
丰野光三杰,妫庭赞五臣。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
若使只凭三杰力,犹应汉鼎一毫轻。 司空图 杂题二首
汉相推人杰,殷宗伐鬼方。 张九龄 饯王尚书出边
三杰贤更穆,百僚欢且兢。 王湾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
汉主知三杰,周官统六卿。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谁谓三杰才,功业独殊伦。 贾至 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
已踵四知举,非无三杰名。 陈子良 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典故
相关人物
汉相韦贤
相关人物
韦贤
《汉书》卷七十三〈韦贤列传·韦贤〉~30~
韦贤字长孺,鲁国邹人也。……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与公卿共尊立孝宣帝。帝初即位,贤以与谋议,安宗庙,赐爵关内侯,食邑。徙为长信少府。以先帝师,甚见尊重。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时贤七十馀,为相五岁,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弟一区。丞相致仕自贤始。年八十二薨,谥曰节侯。
韦贤字长孺,鲁国邹人也。……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与公卿共尊立孝宣帝。帝初即位,贤以与谋议,安宗庙,赐爵关内侯,食邑。徙为长信少府。以先帝师,甚见尊重。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时贤七十馀,为相五岁,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弟一区。丞相致仕自贤始。年八十二薨,谥曰节侯。
典故
相关人物
一囊钱
赵壹囊
赵壹钱
汉阳钱
赵壹囊乏
赵壹囊钱
赵壹探囊
相关人物
赵壹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赵壹传》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又作刺世疾邪赋,以舒其怨愤。曰:「……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又作刺世疾邪赋,以舒其怨愤。曰:「……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郑棨《开天传信记》
上于弘农得宝符,白石篆文,成承字。识者云:乘者,四十八年,得宝之年。
上于弘农得宝符,白石篆文,成承字。识者云:乘者,四十八年,得宝之年。
《汉书》卷九《元帝纪》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繇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繇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
例句
自有汉元争翊戴,不劳商皓定敧倾。 殷文圭(宋时避讳。改殷为汤。) 观贺皇太子册命
典故
相关人物
汉昭登位
相关人物
刘弗陵(西汉昭帝)
《汉书》卷七《昭帝纪》
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赵,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语在外戚传。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骄嫚,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
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赵,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语在外戚传。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骄嫚,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
例句
汉昭登位少,周代卜年长。 姚合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
典故
相关人物
汉征东
相关人物
刘协(东汉献帝)
马腾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马超传》
「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典略》曰:「腾字寿成,马援后也。桓帝时,其父字子硕,尝为天水兰干尉。后失官,因留陇西,与羌错居。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腾少贫无产业,常从彰山中斫材木,负贩诣城市,以自供给。腾为人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灵帝末,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民王国等及氐、羌反叛。州郡募发民中有勇力者,欲讨之,腾在募中。州郡异之,署为军从事,典领部众。讨贼有功,拜军司马,后以功迁偏将军,又迁征西将军,常屯汧、陇之间。初平中,拜征东将军。」
「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典略》曰:「腾字寿成,马援后也。桓帝时,其父字子硕,尝为天水兰干尉。后失官,因留陇西,与羌错居。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腾少贫无产业,常从彰山中斫材木,负贩诣城市,以自供给。腾为人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灵帝末,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民王国等及氐、羌反叛。州郡募发民中有勇力者,欲讨之,腾在募中。州郡异之,署为军从事,典领部众。讨贼有功,拜军司马,后以功迁偏将军,又迁征西将军,常屯汧、陇之间。初平中,拜征东将军。」
例句
昔年曾逐汉征东,三授兵符百战中。 武元衡 秋日经潼关感寓
典故
相关人物
汉主思李牧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李牧
冯唐
《史记》卷一○二《冯唐列传》
上(汉文帝)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冯)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汉文帝)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冯)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例句
汉主岂劳思李牧,赵王犹是用廉颇。 雍陶 罢还边将
典故
相关人物
汉主新丰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更命郦邑曰新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括地志》云:『新丰故城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四里,汉新丰宫也。太上皇时悽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故,答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不乐。高祖乃作新丰,徙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按:前于丽邑筑城寺,徙其民实之,未改其名,太上皇崩后,命曰新丰。」
「更命郦邑曰新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括地志》云:『新丰故城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四里,汉新丰宫也。太上皇时悽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故,答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不乐。高祖乃作新丰,徙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按:前于丽邑筑城寺,徙其民实之,未改其名,太上皇崩后,命曰新丰。」
例句
汉主新丰邑,周王尚父师。 苏绾 奉和姚令公驾幸温汤喜雪应制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典故
整顿乾坤
天河洗甲兵
壮士挽天河
一生江海客
力挽天河
洗甲挽天河
河汉洗戎兵
挽银河仙浪
乾坤整顿了
银河水剪甲兵都洗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七〈洗兵马〉【案:原注。收京后作。】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捷书夜报清昼同】【捷书夕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胡儿命在破竹中】。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案:郭子仪领朔方军。屡破贼。拔卫州。进围邺城。】。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案:回纥以骁骑三千助讨安庆绪。】喂肉葡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案:山在平凉县西。】。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成王【案:广平王俶。】功大心转小,郭相【案:中书令郭子仪。】谋深古来少【郭相谋猷古来少】。司徒【案:李光弼加检校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案:王思礼迁兵部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南飞觉有安枝鸟】。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紫驾正耐烟花绕】。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鸡鸣问寝龙蛇晓】。攀龙附凤势莫当【攀龙附凤世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案:加封蜀郡、灵武元从功臣。肃宗独厚郭湜、李辅国辈。】。汝等岂知蒙帝力【汝等岂知象帝力】,时来不得誇身强。关中既留萧丞相【案:谓杜鸿渐。肃宗至平凉。鸿渐悉录军资储廥上之。上喜曰。灵武。吾之关中。卿乃萧何也。】,幕下复用张子房【案:时张镐代房琯为相。故下专言之。】。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案:谓李泌。时求归衡山。】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词人角撰清河颂】【词人解撰清河颂】【词人角撰河清颂】【案:时杨炎辈争献灵武受命、凤翔出师颂之类。】。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捷书夜报清昼同】【捷书夕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胡儿命在破竹中】。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案:郭子仪领朔方军。屡破贼。拔卫州。进围邺城。】。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案:回纥以骁骑三千助讨安庆绪。】喂肉葡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案:山在平凉县西。】。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成王【案:广平王俶。】功大心转小,郭相【案:中书令郭子仪。】谋深古来少【郭相谋猷古来少】。司徒【案:李光弼加检校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案:王思礼迁兵部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南飞觉有安枝鸟】。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紫驾正耐烟花绕】。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鸡鸣问寝龙蛇晓】。攀龙附凤势莫当【攀龙附凤世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案:加封蜀郡、灵武元从功臣。肃宗独厚郭湜、李辅国辈。】。汝等岂知蒙帝力【汝等岂知象帝力】,时来不得誇身强。关中既留萧丞相【案:谓杜鸿渐。肃宗至平凉。鸿渐悉录军资储廥上之。上喜曰。灵武。吾之关中。卿乃萧何也。】,幕下复用张子房【案:时张镐代房琯为相。故下专言之。】。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案:谓李泌。时求归衡山。】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词人角撰清河颂】【词人解撰清河颂】【词人角撰河清颂】【案:时杨炎辈争献灵武受命、凤翔出师颂之类。】。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典故
香炉照日
河汉与天通
银河一派九天垂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望庐山瀑布二首〉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庐山上与星斗连】,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庐山上与星斗连】,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晋·葛洪《神仙传》卷三《河上公》
汉文帝往见河上公,「公既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俯仰而答曰:『予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帝乃下车稽首。……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须臾云雾晦冥,天地泯合。帝甚贵之。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尽通,故神人特下教之。」
汉文帝往见河上公,「公既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俯仰而答曰:『予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帝乃下车稽首。……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须臾云雾晦冥,天地泯合。帝甚贵之。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尽通,故神人特下教之。」
《漢語大詞典》:三杰(三傑)
(1).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汉 代的 张良 、 韩信 、 萧何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近 汉高祖 擥三杰以兴帝业, 西楚 失雄俊以丧成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汉高祖项羽机会得失》:“ 汉高帝 尝与诸将论 汉 所以得天下,与 项羽 所以失天下,帝自谓能用三杰,而 项羽 不能用 范增 ,故得失异。”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 周 有十乱而国以兴, 汉 有三杰而基业以立。”
(2).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三国 蜀 的 诸葛亮 、 关羽 、 张飞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进围 成都 数十日, 璋 出降” 裴松之 注引《傅子》:“ 刘备 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诸葛亮 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张飞 、 关羽 勇而有义,皆万人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 备 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3).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唐 代的 宋璟 、 张说 、 源乾曜 。《新唐书·宋璟传》:“十七年,为尚书右丞相,而 张説 为左丞相, 源乾曜 为太子少傅,同日拜。有詔太官设饌,太常奏乐,会百官尚书省东堂。帝赋《三杰诗》自写以赐。”
(2).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三国 蜀 的 诸葛亮 、 关羽 、 张飞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进围 成都 数十日, 璋 出降” 裴松之 注引《傅子》:“ 刘备 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诸葛亮 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张飞 、 关羽 勇而有义,皆万人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 备 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3).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唐 代的 宋璟 、 张说 、 源乾曜 。《新唐书·宋璟传》:“十七年,为尚书右丞相,而 张説 为左丞相, 源乾曜 为太子少傅,同日拜。有詔太官设饌,太常奏乐,会百官尚书省东堂。帝赋《三杰诗》自写以赐。”
《漢語大詞典》:河上公
相传为 西汉 时道家。姓名不详。所传《老子注》,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可能出于六朝人的伪托。 晋 葛洪 《神仙传·河上公》:“ 河上公 者,莫知其姓字。 汉文帝 时,公结草为庵于 河 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 河上公 解《老子经》义旨,乃使齎所不决之事以问。” 唐 赵彦昭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逍遥自在 蒙 庄子 , 汉 主徒言 河上公 。”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独有所谓 河上公 章句者,盖本流俗人所为,託於神仙之説,其分章尤不当理,而 唐 宋 以来莫敢易,独 刘知几 识其非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