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松树炮(松樹炮)
一种土炮。江西民歌《松树炮》:“树林里,放上一门松树炮;看见白匪来,点着引子赶快跑;轰的一声炮响了,四个白匪应声倒。”《诗刊》1977年第11期:“秋收暴动的松树炮, 南昌 起义的‘花机关’。”
《漢語大詞典》:象山书院(象山書院)
古代书院名。故址在今 江西省 贵溪县 西南 象山 。为 南宋 陆九渊 讲学之所。
《漢語大詞典》:傒狗
南北朝 时期,对 江西 九江 、 豫章 一带人的辱骂之词。南史·胡谐之传:“ 胡谐 是何傒狗,无厌之求。”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一:“江右戏詈人曰傒。南史·胡谐之传‘是何傒狗’, 谐之 南昌 人,可证傒同奚。”
《国语辞典》:萍乡煤矿(萍乡煤矿)  拼音:píng xiāng méi kuàng
位于江西省萍乡县内的煤矿区。为中生代侏罗纪煤层,煤质挥发少而富黏性,最宜炼焦煤,是江南的重要煤矿,产烟煤、无烟煤。汉阳钢铁厂的煤即仰赖于此,今由汉冶萍公司经营。
《国语辞典》:江东子弟(江东子弟)  拼音:jiāng dōng zǐ dì
楚汉时,项羽渡江西攻刘邦时所率领的江东八千子弟。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国语辞典》:鄱阳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拼音:pó yáng hú píng yuán
地名。在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西南边境,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系鄱阳湖水系赣、抚、信、修、鄱等水冲积而成的湖滨平原。
《国语辞典》:巴陵戏(巴陵戏)  拼音:bā líng xì
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边境的剧种。是汉剧传至湖南岳阳所形成的一个支派,约有二百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湘剧影响。
《国语辞典》:潮安县(潮安县)  拼音:cháo ān xiàn
县名。位在广东省汕头市西北,濒韩江西岸,潮汕铁路始于此。产水稻、甘蔗,制糖业颇盛,也是海外侨胞进出的中心。旧名「海阳」。
《国语辞典》:陈彭年(陈彭年)  拼音:chén péng nián
人名。(西元961~1017)字永年,宋南城(今江西)人。博闻强记,为雍熙进士,附王钦若等,官至兵部侍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与丘雍等奉敕修订切韵,后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卒谥文僖。著有文集等。
《国语辞典》:黄梅调(黄梅调)  拼音:huáng méi diào
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等地区的曲调。其主要是由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谣而来,并受青阳腔的影响。
《国语辞典》:会昌县(会昌县)  拼音:huì chāng xiàn
县名。位居江西省赣江东源贡水流域。境内农产有稻、大豆、烟草、茶叶、油茶、油桐等,并出产金银花、黄栀子药材。富盐矿资源。
《国语辞典》:吉安县(吉安县)  拼音:jí ān xiàn
县名。位于江西省中部。当赣江、溶江会合处,为本省南北冲要之地。
《国语辞典》:白𣎴  拼音:bái dǔn
江西省景德镇制造瓷器所用的瓷土,产于安徽省祁门县。清。朱琰《陶说》卷一:「石产江南徽州祁门县坪里谷口二山,距窑厂二百里,开窖采取,剖之,中有黑花如鹿角菜者,土人藉溪流设轮作碓,舂细淘净,制如土砖,名曰:『白𣎴』。」
《国语辞典》:郎窑(郎窑)  拼音:láng yáo
清代著名的瓷窑。为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监烧的御窑,世人遂以其姓命名。郎窑的最大成就为恢复明中期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即著名的郎窑红。
《国语辞典》:赣语(赣语)  拼音:gàn yǔ
一种分布于江西省及湖北省东南部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故称为赣语。赣语自身的特点并不突出。语音特点为古浊塞音和塞擦音多数读为送气清音;舌尖塞擦音只有平舌,没有捲舌;声调有六个调类;入声保留〔t〕、〔k〕两促音辅音韵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