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渊(玉淵)
(1).出美玉的深渊。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驪龙蟠焉,领下有珠。”文选·左思〈吴都赋〉:“玩其磧砾而不窥玉渊者,未知驪龙之所蟠也。” 刘逵 注:“玉渊,水深之处,美玉所出也。”
(2).泛指深潭。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3).潭名。在 江西 庐山 。 宋 苏轼 《栖贤寺三峡桥》诗:“ 玉渊 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庐山纪事》: 栖贤寺 东,为 玉渊潭 ,在三峡涧中。诸水奔注,潭中惊涌喷空。潭上有白石,横亘中流,故名 玉渊 。” 清 黄鷟来 《岁暮杂感》诗之九:“石洞窈冥趋白鹿, 玉渊 澄澈隐苍龙。” 董必武 《游玉渊纪沿途所见》诗:“山境虽奇絶,农忙感不同。 玉渊 金井水,黄稻緑秧风。”
《漢語大詞典》:分宜
(1).县名。属 江西省 。 宋 雍熙 年,分 宜春 等十一乡置县,故名“分宜”。参阅太平寰宇记·袁州
(2). 明 奸相 严嵩 , 江西 分宜 人。世多以“分宜”代称之。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郑端简公 为大司寇时,知 分宜 必败,不欲以一名刺留其记室。” 清 吴学濂 《杨椒山公祠》:“阶前请铸 分宜 像,斫地行人共激昂。”
《漢語大詞典》:五老峰
江西省 庐山 东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并肩耸立,故称。峰下 九迭屏 为 李白 读书处;东南有白鹿洞书院遗址,为 朱熹 讲学处。 唐 李白 《登庐山五老峰》诗:“ 庐山 东南 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遍歷 五老峰 ,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 清 赵翼 《新春小集》诗:“一笑 五老峰 ,突起樽俎地。”亦省作“ 五老 ”。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 青草湖 中看 五老 , 白云山 上宿双林。” 康有为 《庐山谣》:“ 五老 拄杖碧云中,子孙诸峰咸侍丛。”
《漢語大詞典》:云洞(雲洞)
(1).洞名。在 江西省 上饶县 西。天欲雨时先有云出,故名。
(2).云雾缭绕之山洞。 宋 陆游 《舟中咏孟浩然〈耶溪泛舟诗〉因以其句为韵赋诗》:“古祠照沧波,老木閟云洞。”
(3).指隐逸者或仙人的居处。 唐 武则天 《唐大飨拜洛乐章·归和》:“言旋云洞兮躡烟涂,永寧中宇兮安下都。” 唐 胡传美 《武康碧落观》诗:“不逢金简扳云洞,可惜瑶臺叠蘚除。”
《漢語大詞典》:铅山(鉛山)
山名。在 江西省 铅山县 西南。旧名 桂阳山 ,又名 杨梅山 。 唐 、 五代 时产铅,故改称“铅山”。
《国语辞典》:章水  拼音:zhāng shuǐ
河川名。江西省赣江的西源,源出赣州市崇义县聂都山,其上游为池江,东北流至章贡区,与贡水合流为赣江。
《国语辞典》:巴丘  拼音:bā qiū
1.县名。三国时吴置,至隋时废置,旧城在今江西省峡江县北。
2.山名。在湖南岳阳县湘水右岸。也称为「巴陵山」。
《國語辭典》:香炉峰(香爐峰)  拼音:xiāng lú fēng
山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县西南,庐山之北。奇峰突起,状似香炉,气霭若烟,有如焚香,故称为「香炉峰」。山下有瀑布,顶有巨石,其形如人,为庐山名胜之一。也称为「石人峰」。
《國語辭典》:百花洲  拼音:bǎi huā zhōu
地名:(1)在江西省南昌县城东,曾是南宋训练水军的地方。《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四。江西二。南昌府》:「百花洲在城东东湖北,宋绍兴中,尝习水军于此。」(2)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大明湖中,为游览胜景。也称为「百花堤」。
《国语辞典》:赣江(赣江)  拼音:gàn jiāng
位于江西省境内的河川。有二源:西源为章水,源出该省崇义县聂都山;东源为贡水,源出福建省长汀县。二水在赣县北方交会,北流注入鄱阳湖。
《漢語大詞典》:谢山(謝山)
山名。在 江西省 万载县 北七十里。《袁州府志·山川》:“山因 刘宋 康乐公 谢灵运 得名。或云 谢仲初 脩真之所。” 清 方文 《呈觉浪大师》诗之三:“ 谢山 栖未隐,飞锡去江滩。”
《漢語大詞典》:鹤岭(鶴嶺)
(1).仙道所居的山岭。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临清波兮望石镜,瞻鹤岭兮睇仙庄。” 唐 李商隐 《上郑州李舍人状》:“且縈尘累,不获观光鹤岭;赞礼鹿堂,空吟有待之诗。”
(2).岭名。在 江西 南昌 西山 。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 鱼山 将 鹤岭 ,清梵两边来。” 倪璠 注:“《豫章记》曰:‘ 洪井 有 鸞冈 , 鸞冈 西有 鹤岭 , 王子乔 控鹤所经。’” 唐 张籍 《登城寄王建》诗:“闻君 鹤岭 住,西望日依依。” 宋 陆游 《送陈希周赴安福令》诗:“补吏 鹤岭 边,尊公方玉立。”
《漢語大詞典》:郁孤台(鬱孤臺)
古台名。在 江西 赣州市 西南 贺兰山 顶。因高阜郁然孤起,故名。 唐 赣州 郡守 李勉 登临北望,因改名 望阙 , 宋 曾慥 增筑二台,南为 郁孤 ,北为 望阙 。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七:“烟云縹緲 鬱孤臺 ,积翠浮空雨半开。” 宋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 鬱孤臺 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元 萨都剌 《奉次参政韵》:“ 大庾岭 头三月尽, 鬱孤臺 下几人过。”亦省称“ 鬱孤 ”。 宋 苏轼 《郁孤台》:“入境见图画, 鬱孤 如旧游。” 宋 杨万里 《送赵宽之排岸之官章贡》:“ 鬱孤 马祖 饶行乐,柿栗来禽肥过拳。”
《漢語大詞典》:浮石
(1).山名。在 东海 。《楚辞·王逸〈九思·伤时〉》:“观 浮石 兮崔嵬,陟 丹山 兮炎野。”原注:“ 东海 有 浮石之山 。”
(2).山名。在今 江西省 南康县 西,形如覆钟,水环其外。 宋 苏轼 《留题显圣寺》诗:“ 浮石 已乾霜后水, 焦坑 閒试雨前茶。”
(3).岩浆凝成的海绵状的岩石。很轻,能浮于水面,故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亦可以浮石水蜂窠化,包彤蛇黄合之,可引长三四尺,丸服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闽 有浮石,亦类羊肚,而败絮其中,置之水中则浮。”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浮石:“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乃鐘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
(4).石磬。 唐 张仲素 《玉磬赋》:“练嚮而鸣球可谐,还和而浮石非匹。”参见“ 浮磬 ”。
《漢語大詞典》:浮磬
水边一种能制磬的石头。《书·禹贡》:“ 泗 滨浮磬。” 孔颖达 疏:“石在水旁,水中见石,似若水中浮然,此石可以为磬,故谓之浮磬也。”后汉书·马融传:“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 清 赵翼 《放言》诗:“石沉有浮磬,木浮有沉水。”
分類:水边石头
《漢語大詞典》:南野
(1).南面的田野。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指 苍梧山 ,在今 湖南省 。后汉书·郅恽传:“吾足矣。初从生步 重华 於 南野 ,谓来归为 松子 。” 李贤 注:“ 南野 ,谓 苍梧 也。”
(3).亦作“ 南壄 ”。古县名。 秦 置。故城在今 江西省 南康县 西南。汉书·地理志上:“ 豫章郡 ,县十八: 南昌 …… 南壄 。”《淮南子·人间训》:“乃使 尉屠睢 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 鐔城 之岭……一军守 南野 之界。” 高诱 注:“ 南野 在 豫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