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西  拼音:sān xī
大陆地区指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甘肃中部定西地区及河西走廊的合称。
《漢語大詞典》:合皂
山名。在江西省樟树市东,周回绵亘二百馀里。道教以为七十二福地之一。
《漢語大詞典》:鹤塞(鶴塞)
地名。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艺文类聚》卷六八引 南朝 梁元帝 《迁荆州输江州节表》:“臣自拥旄 鹤塞 ,执兹龙节,幸逢银山自溢,玉烛调年。”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山临 鹤塞 ,非无 陶侃 之宾;气连牛斗,即有 张华 之剑。” 倪璠 注引《幽明录》:“ 陶公 在 寻阳 西南一塞取鱼,自谓其地曰 鹤门 。” 唐 王勃 《乾元殿颂》:“ 龙川 结祸, 鹤塞 称符。” 蒋清翊 注:“ 鹤塞 在 江州 。”
《漢語大詞典》:烟水亭(煙水亭)
古迹。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甘棠湖 上。 宋 周敦颐 子司封郎官 寿 建。取薄烟笼水之意以为名。亭久废, 清 康熙 五十九年重建。见《嘉庆一统志·九江府·古迹》
《漢語大詞典》:浔阳楼(潯陽樓)
古楼名。故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 唐 韦应物 《登郡楼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诗:“始罢 永阳 守,復卧 潯阳楼 。”《水浒传》第三九回:“我在 鄆城县 时,只听得説 江州 好座 潯阳楼 ,原来却在这里。”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多时不曾上 潯阳楼 ,今日何不去一看?”
《国语辞典》:黄檗山(黄檗山)  拼音:huáng bò shān
山名:(1)在江西省馀干县东南八十里。也称为「小卢山」。(2)在江西省宜丰县西北一百里。也称为「鹫峰山」。(3)在福建省福清县西南三十里。因山上多黄檗木,故称为「黄檗山」。
《漢語大詞典》:玉山果
即榧实。以产于 江西 玉山 而得名。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诗:“彼美 玉山 果,粲为金盘实。”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榧实
分類:江西玉山
《漢語大詞典》:青云谱(青雲譜)
即 太乙观 。在 江西省 南昌市 南郊。建于 唐 贞观 十五年(公元641年),名 天宁观 。 清 初名画家 朱耷 (别号 八大山人 )痛心 明 亡,隐居于此,扩基修建,始改今名。1959年在此建立 八大山人 纪念馆。为 南昌市 游览地之一。
《漢語大詞典》:湓浦口
湓水 流至 长江 入口处。在 江西省 九江市 西。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序:“ 元和 十年,予左迁 九江郡 司马。明年秋,送客 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漢語大詞典》:梅葛
指 梅岭 、 葛岭 ,均在今 江西省 南昌市 郊。
分類:江西南昌
《漢語大詞典》:傒语(傒語)
南朝 人讥称 江西 九江 、 豫章 一带人的语音。南史·胡谐之传:“ 谐之 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参见“ 傒音 ”。
《漢語大詞典》:傒音
南北朝 时指 江西 九江 、 豫章 一带地区的口音。南史·胡谐之传:“以 谐之 家人语傒音不正,乃遣宫内四五人,往 谐之 家教子女语。”
《漢語大詞典》:四书院(四書院)
宋 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 江西 星子 白鹿洞书院、 湖南 善化 岳麓书院、 河南 商丘 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 河南 登封 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 宋 王应麟 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鏑之阨,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閒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 嵩阳 、 岳麓 、 睢阳 及 白鹿洞 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一说指 白鹿洞 、 石鼓 (在 湖南 衡阳 )、 应天 、 岳麓 四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分類:书院江西
《漢語大詞典》:韦丹碑(韋丹碑)
韦丹 ,字 文明 。 唐 京兆 万年 人,为 江西 观察使,政事卓然,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元和 时称治民第一。 宣宗 时,乃诏观察使 纥干臮 上 丹 功状,命刻功于碑。见新唐书·循吏传·韦丹。后因以“韦丹碑”为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典故。 清 王士禛 《题施愚山〈卖船诗〉后》诗:“他年 韦丹 碑,会见留江皋。”
《国语辞典》:魏良辅(魏良辅)  拼音:wèi liáng fǔ
人名。(西元1522~1572),明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精音律,喉能转音,自制水磨腔,其音高于宋之燕乐,遂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腔,邑人梁辰鱼作《浣纱记》付之,是为昆曲之始。
《漢語大詞典》:柴城
指 柴桑 。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唐 贾岛 《寄李存穆》诗:“信来从水路,身去到 柴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