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909 【介绍】: 唐馀杭人,一说新城人,又作新登人,字昭谏,号江东生。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改今名。以诗文名于当世。不受朱温徵召。镇海军节度使钱镠辟为掌书记,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有《谗书》、《江东甲乙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3—910 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排行十五。举进士,十余年不第。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为衡阳主簿。僖宗乾符三年(876)因父殁丁忧回乡。除服又往游京师,广明中遇黄巢攻陷长安,归隐于池州梅根浦。梁太祖(朱全忠)曾以谏议召,不至。依镇海节度使钱镠,光启三年(887),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掌书记。昭宗天祐三年(906)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副使。寓于萧山,十二月病卒。生平见沈崧《罗给事墓志》(《罗氏宗谱》引),《吴越备史》卷一,《旧五代史》本传以及《五代史补》卷一、《唐诗纪事》卷六九、《唐才子传》卷九等。今人汪德振有《罗昭谏年谱》。隐善小品文,多讽世之作。其《谗书》5卷颇享盛名。诗与宗人罗虬、罗邺齐名,称江东三罗。又与杜荀鹤、陆龟蒙、吴融、郑谷等以诗往还。诗风近于元白,雄丽坦直,通俗俊爽,诗句脍炙人口,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等,至今传为口语。擅长咏史,各体中尤工七律。清洪亮吉云:“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悲凉,沉郁顿挫,实可远绍浣花(杜甫),近俪玉溪(李商隐),……迥非他人所及。”(《北江诗话》卷六)七绝亦有特色。书目记载有《江东集》、《甲乙集》及其他著作多种。今人雍文华校辑《罗隐集》(中华书局),最为完备。今人潘慧惠有《罗隐集校注》。《全唐诗》存诗11卷又1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4首,断句17。
唐诗汇评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本名横,大中、咸通中屡举进士不第,遂改名隐。与宗人罗邺、罗虬齐名,时号“三罗”。咸通末,为湖南观察使于瑰掌书记,官衡阳主簿。又为淮南李蔚从事。广明中,避乱归乡里。光启三年,镇海节度使钱镠表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节度掌书记,转司勋郎中,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使。卒。隐工诗文。咸通八年,曾自编其杂文为《谗书》,皆抗争愤激之言,词锋犀利,今存。有诗集《甲乙集》十卷,亦存。清人辑有《罗昭谏集》八卷。《全唐诗》编诗十一卷。
全唐诗补逸
罗隐字昭谏,馀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四
隐字昭谏。馀杭人。屡举不第。光启三年。吴越王钱镠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辟掌书记。天祐三年充判官。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迁发运使。是年卒。年八十馀。

作品评论

唐摭言
罗隐,梁开平中累征夕郎不起。罗衮以小天倅大秋姚公使两浙,衮以诗赠隐曰:“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隐答曰:“昆仑水色九般流,饮即神仙憩即休。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鸰原谩欲均馀力,鹤发那堪问旧游!遥望北辰当上国,羡君归棹五诸侯。”
北梦琐言
邺王罗绍威喜文学,好儒士,每命幕客作四方书檄,小不称旨,坏裂抵弃,自劈笺起草,下笔成文。又癖于七言诗。江头有罗隐,为钱镠客,绍威伸南阮之敬。隐以所著文章诗赋酬寄,绍威大倾慕之,乃目其所为诗集曰《偷江东》。今邺中人士,多有讽诵。
鉴诫录
(罗)隐常献卷于郑相公畋。郑女妙于篇什,每读隐诗,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未尝不于父前三复,似慕其才。相国或一日因隐到宅,遂留从容,命女下帘窥之。女见隐为人迂差,永不复吟隐诗矣。
旧五代史本传
(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续唐三体诗》引《西清诗话》
人才高下,各有分限。少陵、太白当险阻艰难、流离困踬,杰然出语自高。至罗隐诸人,向用偏伯之国,夸雕逞奇,虽欲高,而意未尝不卑。譬之秦武阳气慨全燕,见秦王则战掉失色;淮南王虽为神仙,谒帝犹轻其举止。此岂由素习哉!天禀自然,不可强力至也。
唐才子传
(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唐诗品汇
(隐)工诗、长于咏物。
四友斋丛说
罗隐诗虽是晚唐,如“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亦自婉畅可讽。
《诗源辨体》
律诗由盛唐变至钱、刘,由钱、刘变至柳宗元、许浑、韦庄、郑谷、李山甫、罗隐,皆自一源流出;体虽渐降,而调实相承,故为正变。
《五朝诗善鸣集》
虽曰邺、隐齐名,毕竟隐雄于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温、李俱善作骈语,故诗亦绮丽。隐之表启不减两生,诗独带粗豪气,绝句尤无韵度,酷类宋人,不知尔时何以名重至此!邺州罗绍威至自号其集为《偷江东》,青州王师范遣使赉礼市求其一篇,然犹武人。令狐滈登第,隐贺之,其父绹曰: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郑畋女频诵其诗,窥其貌寝乃已。由今视之,亦何烦尔乎?
《载酒园诗话又编》
隐亦时有警句,但不能首尾温丽。
《唐音审体》
昭谏生于有唐末造,其亡已入五代矣。今体诗气雄调响,罕与为匹。然唐人蕴藉婉约之风,至昭谏而尽;宋人浅露叫嚣之习,至昭谏而开。文章气运,于此可观世变。
戴京曾《罗昭冻集序》
罗昭谏诗,言中有响,《三百篇》后颇寓讽谏之意。或者以其语多平易而忽之,要之胜填词豪艳而无当于兴感者什佰矣。况其精邃自然处,正复不让唐之初、盛。
一瓢诗话
“三罗”其名,隐为最,虬次之,邺斯下矣。
一瓢诗话
罗昭谏为三罗之杰。调高韵响,绝非晚唐琐屑,当与韦端己同日而语。
北江诗话
七律至唐未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次则韩致尧之沉丽,司空表圣之超脱,真有念念不忘君国之思。孰云吟咏不以性情为主哉!若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
《雨村诗话》
五代自以韩偓、韦庄二家为升堂入室,然执牛耳者必推罗江东。其诗坚浑雄博,亦自老杜得来,而绝不似宋西江派之貌袭。世人称之者少,何也?皮、陆辈雕文刻镂,近乎土木偶人,少生趣矣。
三唐诗品
专裁七律,是郑都官一流,不得其源所出。伤乱情多,时见言旨,第词无蓄意,风格告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宣州宣城人。懿宗咸通七年进士。初为县小吏,昼夜苦读。工绝句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江遵,一作王遒。生卒年不详。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幼为县小吏,家贫无书,每借书于人,必昼夜苦读强记,以此工诗,而深自晦密。后辞吏役赴京应进士试,于灞浐间遇友人许棠。棠颇轻之,怒其赴试而辱之。后遵于懿宗咸通七年(866)登进士第,而棠5年后始登第。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八、《鉴诫录》卷九、《唐诗纪事》卷五九、《唐才子传》卷八。遵善为歌诗,尤善以绝句咏史。辛文房称其“拔身卑污,奋誉文苑”,并赞其《题李太尉平泉庄》、《过杨相宅》诗“俱为诗人称赏,其余警策称是”(《唐才子传》卷八)。《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王遒《咏史诗》1卷。《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作江遵,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汪遵,生卒年不详,宣州泾县(今安徽泾县)人。家贫,初为县小吏,借书于人,昼夜苦读,工为诗,人皆不觉。后辞吏就试。咸通七年(866),登进士第。有《咏史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续补遗
遵,宣城人,与许棠同乡。幼为小吏。咸通七年登进士第。流寓楚卒。王渔洋《五代诗话》作楚人。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遵初与乡人许棠友善,工为绝诗,而深自晦密……洛中有李相德裕平泉庄,佳景殊胜,李未几坐事贬朱崖。遵过题诗曰:“平泉风景好高眠,水色岚光满目前。刚欲平它不平事,至今惆怅满南边。”又《过杨相宅》诗云:“倚伏从来事不遥,无何平地起青霄。才到青霄却平地,门对古槐空寂寥。”俱为诗人称赏。其馀警策称是。
升庵诗话
“负罪将军在北朝、秦淮芳草绿迢迢。高台爱妾魂应断,始拟反迟一为招。”此咏梁将军陈伯玉之事……括书咏史如此,射雕手也。如胡曾、汪遵,不堪为奴仆矣。
《诗源辨体》
晚唐七言绝,周昙有咏史一百四十六首,胡曾一百首,孙元晏七十馀首,汪遵五十馀首……俱庸浅不足成家,兹并不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莆田人,字文江。昭宗乾宁进士。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寻迁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工诗文。有集,又编有《泉山秀句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0?—? 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困于举场20余年,至昭宗乾宁二年(895)方登进士第。光化中任四门博士。天复元年(901),以监察御史里行充王审知威武军节度推官。生平见洪迈《唐黄御史集序》、《十国春秋》本传。滔工诗善文,尤擅律赋,多“雄新隽永,称一时绝调。”(《十国春秋》本传)洪迈称“其文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唐黄御史集序》)。黄滔交游颇广,与当时著名文士罗隐、林宽、崔道融、徐寅、翁承赞等尤善,迭有唱酬。时中原板荡,文士如韩偓、王涤、崔道融辈多南奔依王审知,闽中文学之盛,可称空前,此与黄滔之援引招徕,不无关系。其诗多酬唱赠别、感慨身世,而较少反映唐末动荡崩析之社会现实。《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黄滔集》15卷,所纂《泉山秀句集》30卷。《宋史·艺文志七》则记其《编略》10卷、《莆阳黄御史集》2卷。今存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唐黄御史文集》8卷、《天壤阁丛书》本《莆阳黄御史集》10卷,后者搜辑较完备。《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黄滔,生卒年不详,字文江,莆田(今属福建)人。咸通末即应举,久不第。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授校书。光化中,任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天复元年(901),归闽,以监察御史充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推官。卒。滔工诗能文,尤长律赋。有《黄滔集》十五卷,又集唐闽人诗为《泉山秀句集》三十卷,均佚。宋人辑有《莆田黄御史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
全唐诗补逸
黄滔字文江,莆田人。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二
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人。乾宁二年进士。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天复元年受王审知辟。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

作品评论

唐音癸签
黄文江力孱韵清,妮妮如与人对语。
《闽书》
中州名士避地于闽者,若李绚、韩偓、王涤、崔道融、王标、夏侯淑、王拯、杨承休、杨赞图、王倜、归传懿辈,悉主于滔。有《泉山秀句集》及文集行世。洪迈序滔文瞻蔚典则,策扶教化;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郁郁有贞元、长庆风。
《诗学渊源》
(滔)诗类韦庄,源出齐梁,惟七言高华,气力自胜,无卑靡之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81 【介绍】: 唐长洲人,字鲁望,号江湖散人、天随子、甫里先生。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后退隐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讲论不倦。与皮日休齐名,时称皮陆。有《甫里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1? 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举进士,不第。隐居松江甫里,自称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懿宗咸通十年(869),崔璞以谏议大夫出为苏州刺史,陆以所业谒崔,得识皮日休,相与唱和。后自编其唱和诗为《松陵唱和集》。咸通后期至僖宗乾符中期,张抟为湖、苏州刺史,辟以自佐。乾符六年(879)春卧病笠泽(松江之别名),隐居著书,自编其诗文为《笠泽丛书》。约于中和初(881)疾卒。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其诗近体受温李影响,皮日休云:“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俾生参之,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松陵唱和集序》)。古体则多承韩愈一路,以铺张奇崛为主。沈德潜则以为其唱和诗“另开僻涩一体”(《唐诗别裁集》卷四)。南宋叶茵尝合《笠泽丛书》、《松陵集》编成《甫里先生文集》,常见者有《四部丛刊》本20卷。《全唐诗》存诗1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10。
唐诗汇评
陆龟蒙(?-约881),字鲁望,自号甫里先生、天随子、江湖散人,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幼聪颖,善属文,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不第。从湖、苏二州刺史张搏游,引为从事。后隐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与皮日休为友,世称“皮陆”。后以高士召,不至。与李蔚、卢携交厚,二人为相,召拜左拾遗,诏下,已卒。有《笠泽丛书》三卷、与皮日休唱和诗《松陵唱和集》十卷,今存;又《诗编》十卷、《赋》六卷,己佚。宋人辑有《甫里先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十四卷。
全唐文·卷八百
龟蒙字鲁望。苏州人。举进士一不中。从湖州刺史张搏游。为湖苏二郡佐。去居松江甫里。自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以高士召不至。李蔚卢携素与善。及当国。召拜左拾遗。诏下日卒。光化中。韦庄表赠右补阙。

作品评论

皮日休《松陵集序》
有进士陆龟蒙字鲁望者,以其业见造凡数编。其才之变,真天地之气也。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俾生参之,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
少攻歌诗,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其体裁。始则凌轹波涛,穿穴险固,四锁怪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淡而后已。
唐摭言
陆龟蒙,字鲁望,三关人也。幼而聪悟,文学之外,尤善谈笑,常体江、谢赋事,名振江左。居于姑苏,藏书万馀卷,诗篇清丽,与皮日休为唱和之友。……吴子华奠文千馀言,略云:“大风吹海,海波沧涟;涵为子文,无隅无边。长松倚雪,枯枝半折,挺为子文,直上巅绝。风下霜时,寒钟自声,发为子文,铿锵杳清。武陵深阒,川长昼白,间为子文,渺芒岑寂。豕突鲸狂,其来莫当;云沈鸟没,其去倏忽。腻若凝脂,软于无骨。霏漠漠,澹涓涓,春融冶,秋鲜妍。触即碎,潭下月;拭不灭,玉上烟。”
诗林广记
冷斋序《鲁訔注杜工部诗》云:“陆龟蒙得杜诗之赡博,尚轩然自号一家,吓世喧俗。”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唐音癸签
陆鲁望江湖自放,诗兴宜饶,而墨彩反复黯钝者,当由多学为累,苦欲以赋料入诗耳。陶潜诗胸中若不著一字者。弘景识字多,吮毫弥拙矣。参三隐君得失,可证林吟功。
《诗源辨体》
陆龟蒙、皮日休唱和多次韵之作,七言律《鼓吹》所选仅得一二可观,其他多怪恶奇丑矣。
《唐诗品汇删•七言律》
陆龟蒙另具清逸之慨,开宋人通衢也。
《唐诗别裁》
龟蒙与皮日休倡和,另开僻涩一体,不能多采。
《贞一斋诗说》
七言律古今所尚……陆鲁望自出变态,觉苍翠逼人。
《唐诗笺注》
鲁望诗最多,时有佳句,而率笔亦甚,晚唐习气如此。
《唐七律隽》
鲁望行芳品洁,为吾邑诗人之最。其《松陵倡和集》多脍炙之句,但芜音累气亦所不免,实开宋人粗□一派,故甄汰颇严,不敢阿所好也。
养一斋诗话
陆鲁望古风律体,不散漫则凑帖,佳诗甚寥寥;每览其诗,仓卒惟恐不尽。然有二绝句可喜,皮袭美不能为也。“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且将丝䋏系兰舟,醉下烟汀减去愁。江上有楼君莫上,落花随水正东流。”“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住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而人以皮、陆为晚唐高手,且谓皮、陆为唱和劲敌。
《通斋诗话》
陆甫里之风致,似较袭美为优。五言如“分野垦多蹇、连山卦少亭”、“匹夫能曲踊,万骑可横行”、“砚拔萍根洗,舟冲蓼穗撑”、“短床编翠竹,低几凭红柽”……七言如“清樽林下看香印,远岫窗中挂钵囊”、“庭前有蝶争烟蕊,帘外无人报水筒”、“繁弦似玉纷纷碎,佳使如鸿一一惊”、“登山凡著几纲屐,破浪欲乘千里船”……凡此诸联,澹冶之间,仍寓冲融之态,不似袭美一味幽奇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杜子美、韩退之,极力驰骋,排比为多,精意为文,时发深抱,然如祜树生秋,已无风采。夫其散漫渔樵,流连酒茗,天情自朗,故发语犹超。《五歌》、《二遗》,独深寄托,开后来之体。《自遣》二十咏,雅怀深致,妙有遗音。
《诗学渊源》
(龟蒙)诗与袭美同体,而琢削过之,盖效退之而未至者也。而近体或似温、李,而清丽则逊前人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字才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世人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有诗三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7? 字才江,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家贫,喜苦吟,至废寝食。僖宗乾符中,举进士不第。光启初,往游梓州。昭宗龙纪元年(889)冬,自蜀赴京应试,因误试期,复不第。大顺二年(891),裴贽知贡举,洞献诗云:“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然又落第。遂失意游蜀而卒。生平见《唐摭言》卷一〇、《北梦琐言》卷七、《唐诗纪事》卷五八、《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九。洞工诗,慕贾岛诗风,曾铸贾铜像,事之如神。又曾集贾岛及唐诸贤警句为《诗句图》,自为之序。其诗风逼似贾岛,而新奇过之,颇为吴融称许。其诗内容较窄,气格衰飒,然喜炼字句,佳句颇多。如“药杵声中捣残梦,茶铛影里煮孤灯”、“马饥餐落叶,鹤病晒残阳”等句,均为人所盛称。胡震亨亦称其《终南山二十韵》“虽学贾岛,要为自具生面,所恨刻求新异,艰僻良苦耳”(《唐音癸签》卷八)。《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洞诗》1卷,《贾岛句图》1卷,《宋史·艺文志七》则记《李洞诗集》3卷,今皆佚。《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续拾》补入5句。
唐诗汇评
李洞(?-893?),字才江,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唐宗室。屡举进士不第。广明中,僖宗奔蜀,洞亦游蜀。后还京。大顺二年(891),裴贽知贡举,洞献诗有“公道此时如不得,眧陵恸哭一生休”之句,然终未及第,人以为屈。复客游蜀,病卒,郑谷有诗哭之。洞酷慕贾岛为诗,集贯岛及唐诸人警句各五十联为《诗句图》,其诗亦类贾岛。有《李洞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唐摭言
李洞,唐诸王孙也。尝游两川,慕贾阆仙为诗,铜铸为像,事之如神。
北梦琐言
进士李洞慕贾岛,欲铸而顶戴,尝念“贾岛佛”。而其诗体又僻于贾。
《深雪偶谈》
李洞佛名阆仙,所谓瓣香之师。执而不宏,捧心过甚,空圆萧散之气,不复少有,岂作不善学柳下惠邪?
唐才子传
(洞)家贫,吟极苦,至废寝食。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载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岛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其仰慕一何如此之切也!然洞诗逼真于岛,新奇或过之。时人多诮僻涩,不贵其卓峭,唯吴融赏异。
《唐诗品》
李洞字才江,诸王孙也。诗慕贾岛,意弥僻涩,当时多不贵之。洞益自信,不能取荣时路,竟以客死。
唐音癸签
才江虽学贾岛,要为内具生面,所恨刻求新异,艰僻良苦耳。《终南》一篇,句与韵斗险,中叶来投律仅觏,恐阆翁亦未办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才江造语之精,殆有过于阆仙者……取境虽近、运思则远,真“穿天心,出月肋”而成,虽曰雕虫,亦岂易及!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才江无古诗,五、七律及绝句、长排,俱师阆仙。五言尤逼肖,一字一句,必依贾生格式,当其得意,几于绿玉楮叶。而负性孤僻,笔端峭霞,实由天授,非他人所能及。惜生也晚,不能如朱庆馀之遇水部,落拓终身,抱郁以卒。然其诚心铸像,克肖厥师,宜有阆仙神助,即亦不啻朱君之爱律格也。推为上入室,学者不得与唐末诗体同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球。唐末蜀人,世称唐隐居。好吟诗,有所得,即将稿捻为丸,投入瓢中。后卧病,投瓢于江。瓢至新渠,有识之者检得,十才二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唐球,成都(今属四川)人。性旷逸,隐于味江山。每骑青牛入市,至暮醺酣而归。世称味江山人、唐山人、唐隐居。昭宗时,王建帅蜀,召为参谋,辞不就。好吟咏,每有所得,即将稿捻为丸投大瓢中,数日后方补足成诗。后卧病,投瓢于锦江,望而祝曰:“兹文苟不沉没,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后瓢为人所得,诗遂流传。事迹散见《诗话总龟》卷四六、《竹庄诗话》卷二一、《唐诗纪事》卷五〇、《唐才子传》卷一〇。其诗多为隐逸题咏酬赠之作,孙光宪称其“诗思游历不出二百里”(《唐诗纪事》卷五〇引《北梦琐言》)。而杨慎称其《送友人归邛州》诗云:“此诗为集中第一”(《升庵诗话》卷八)。亦工写景。《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唐求集》1卷。《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唐求,生卒年不详,一作唐球,成都(今属四川)人。性疏放旷逸,不乐仕进,居灌县味江山,人称唐隐居。王建为蜀帅,召为参谋,不就。好吟诗,每诗成,即捻稿成丸纳大瓢中。后病,投瓢于江,曰:“斯文苟不沉没,得者方知吾苦心尔。”有《唐求集》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茅亭客语》
唐末蜀州青城县味江山人唐求,至性纯悫,笃好雅道,放旷疏逸,几乎方外之士也。每入市,骑一青牛,至暮醺酣而归。非其类,不与之交。或吟咏有所得,则将稿捻成为丸,内于大瓢中。二十馀年,莫知其数,亦不复吟咏。其赠送寄别人之诗,布于人口。暮年因卧病,索瓢致予江中,曰:“斯文苟不沉没于水,后之人得,方知我苦心尔。”漂至新渠江口,有识者云:“唐山人诗瓢也。”探得之,已遭漂润损坏,十得其二三,凡三十馀篇,行于世。
韵语阳秋
郑棨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唐求诗所游历不出二百里,则所谓思者,岂寻常咫尺之间所能发哉!
唐诗纪事
球有诗名,如《临池洗砚》云:“恰似有龙深处卧,被人惊起黑云生。”又有“渐寒沙上路,欲暖水边树”,亦佳句也。
唐才子传
(求)酷耽吟调,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所行览不出二百里间,无秋毫世虑之想。
《十三唐人诗•唐球诗吕潜序》
世称唐山人诗瓢,第谓隐居独善者流耳。以余观其行事,固介然节义士也……盖山人生唐末,不屈志权帅,亮节高风,可干霄汉。其之于诗,精灵炳朗,不□□□□,有如斯也。今读其诗,仅三十馀首,苍劲闲逸,犹可想见其人。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唐)隐居负性高古,诗冷峻,得贾生之骨。观其不苟传于后世,诗志可知矣。惜瓢中之诗,大半为屈正则所收,流传人间者,如食罕味,忽忽欲尽耳。特附贾氏升堂之后,以褒其志。
《东目馆诗见》
唐求字字著意,棱露不凡。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袁州(今江西宜春)人。昭宗时处士。天祐初韩偓南行过袁州时,有诗相赠。事迹据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诗考定。《全唐诗》存诗1首。
僧智江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8 【介绍】: 五代时僧。幽州三河人,俗姓单。家本富族。唐昭宗天复中往五台山梨园寺纳木叉法。精练《净名》、《上生》二典。后梁末帝龙德元年于商丘开元寺讲名数一支,精义入神。后居宋州广寿院。有《瑞应抄》。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幽州三河南管。单氏子也。家赡足伯仲皆游侠。无所成就。而江独服善好义。深慕空学。唐乾宁四年。江甫十五岁。即往盘山感化寺。求薙落为沙弥。天复三年。受具于五台之梨园寺。学通净名上生等经。梁龙德初。讲名数于商丘之开元寺。著瑞应钞。门人共传习之。唐同光初。乃居宋州之广寿院。缔构堂宇。轮奂可观。复塑弥勒释迦二尊像。十六罗汉像。缋饬殊胜。显德五年。孟秋。俄遘疾以卒。享寿七十四。方属纩时。或睹天人填拥。若迎导状。议者以为江畴昔誓生兜率之验也。吏部员外郎李铉著塔铭。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智江。俗姓单。幽州三河南管人也。本富族游侠之子。虽乘竹马厌回火宅之门。乍玩沙堆好作浮图之制。略闻竺乾之教。必淡虑凝情。若潇湘之逢故人也。唐乾宁四载。始年十五诣盘山感化寺。遂成息慈。息慈业备。天复三祀往五台山梨园寺纳木叉法。自此担簦请业择木依师。净名上生二典精练涣然冰释。心未属厌。梁龙德元年于商丘开元寺请名数一支。所谓精义入神散则繁衍。因著瑞应钞八卷。达者传之。生徒影附缮写夥多。后唐同光元年在微子之墟住院。缔搆堂宇轮奂可观。复塑慈氏释迦二尊十六罗汉像。咸加绩彩克肖圣仪。善务方办。俄遘沈痾。以周显德五年孟秋顺终。享龄七十四。当属纩时满院天人杂沓。若迎导之状。畴昔誓生睹史之昭应也。吏部员外郎李铉著塔铭云。 系曰。前人立义皆按教文。岂得好恶随情是非任见。已行前辙不覆。后车胡不谨而循之。通曰。夫创著述者有四焉。一前说极非于文茫昧。一僻见谬解领悟自乖。一乐繁嫌略。一好直怪迂。有一于此无不著述也。江公瑞应钞未经披览。闻诸道路言亦济时须。苟不济用而变革古德义章。则何异以旧防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也。
杨濛 朝代:五代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吴国国君杨行密第三子,字志龙。武义元年,封庐江郡公。时徐温秉政,濛内不能平,温恶之。及兄杨隆演卒,濛以次当立,温竟奉濛弟杨溥嗣位。改封临川王,累加昭武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乾贞六年,废为历阳公。徐知诰将谋受禅,遣人谮濛,因构罪杀之。
徐知證 朝代:五代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或896—947 【介绍】: 五代时海州朐山人。徐温第五子。历仕吴、南唐。吴时累州刺史至节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魏王。至李璟时犹见优礼,内宴辄用家人礼,起舞拜跪为寿。知證亦以叔父自处,无所让。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海州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五代吴时丞相徐温第五子。吴时历任刺史、节度使。吴让帝天祚二年(936)为奉化节度使。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封江王,三年改韩王。后又改魏王。元宗时卒,年43岁。马令《南唐书》卷八、陆游《南唐书》卷八有传。《庐山记》卷四收录徐知證在江州与幕僚同游庐山东林寺时所作联句诗1首,《全唐诗外编》收入此诗。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知證。徐温第五子。仕吴历州刺史至节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封魏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 【介绍】: 五代时吴国国君杨溥太子。乾贞二年,封江都王。大和初,立为皇太子。天祚中,纳齐王徐知诰女为妃。及南唐受禅,降封弘农郡公,领平庐军节度使,兼中书令。李昪升元四年,谒平陵还,大醉暴卒。谥曰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952 【介绍】: 五代时建安人,一作许人,字君章。后唐明宗长兴中进士,为河南府馆驿巡官,坐事夺官。投南唐,李昪用为中书舍人,草创礼仪。李璟保大初,迁御史中丞,持宪平直,以劾冯延巳降江州参军,终翰林学士。谥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1—952 字君章,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后唐明宗长兴二年(931)登进士第。二年后,坐事奔吴,累官比部员外郎、知制诰。南唐烈祖时,拜中书舍人。参定礼仪制度,为南唐一代所遵用。元宗初,除给事中、判太常卿,迁御史中丞。保大五年(947),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士参军。次年,入为卫尉卿。拜右谏议大夫,充翰林学士,权知贡举。卒谥简。有《江简公集》10卷,已佚。马令《南唐书》卷一三、陆游《南唐书》卷一〇有传,《徐公文集》卷一五收其墓志,墓志中存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文蔚字君章。建安人。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为河南府馆驿巡官。坐秦王重荣事夺官。奔吴为宣州观察巡官。历比部员外郎知制诰。南唐代吴。改主客郎中。拜中书舍人。嗣主袭位。累迁御史中丞。以请诛冯延已魏岑贬江州司户参军。召还为翰林学士。保大十年卒。年五十二。谥曰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6—962 【介绍】: 五代宋初泉州永春人。出自寒门,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颇知书,好兵法。后晋时为泉州散指挥使,结众袭杀刺史黄绍颇,迎立闽王亲族王继勋主持州府。闽国亡,劫持王继勋至南唐,自领漳、泉二州留后。南唐以泉州为清源军,授从效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在郡能知人疾苦,以勤俭养民为务。后周世宗占淮南,从效通使于周。宋初,向宋廷上表称藩,贡奉不绝。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一
从效。泉州永春人。初为散指挥使。击败朱文进之党。遂自领漳泉二州留后。南唐以泉州为清源军。授从效节度使漳泉等州观察使。未几加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进封晋江王。后遣使贡南唐。又入贡于宋。未至卒。年五十七。南唐赠太尉灵州大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980 【介绍】: 宋同州冯翊人,字庆孙。后晋末为户曹掾。历仕后汉、后周。入宋起为左补阙,掌蕲口榷货务。为西川转运副使,有善政。代归阙下,疏民利病十事称旨,太祖将大用,为侯陟所沮。太宗时加刑部郎中知大名府,转两浙西南路转运使,镇压泉州民变。徙知广州,兼转运市舶使。历官以干练闻,时称能吏。
全宋诗
杨克让(九一二~九八○),字庆孙,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历仕后汉、后周,入宋为左补阙,掌蕲口榷货务。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知果州。开宝三年(九七○)为西川转运副使,后平升州,就知州事兼水陆计度转运使事,加兵部员外郎。太宗太平兴国初,加刑部郎中、知大名府。后为两浙西南路转运使。四年(九七九)徙知广州,俄兼转运市舶使。五年卒,年六十九。《宋史》卷二七○有传。
释梦江 朝代:后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洛阳长水县杨氏子。出家隶悬泉院。诵仁王般若经。讲百法论。后唐清泰中。龙门广化请为众开演。会驾幸其寺。诏问应对称旨。即诏赐紫伽梨。辞不受。勤于训导。晚年日一食。行道礼佛。遇佛慈忍。二十馀年。如一日。周显德三年。以疾终于所居之天宫寺。缁白悲慕为建塔。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次有长水县县泉院释梦江者。姓杨氏。本邑人也。神彩洒落超拔凡态。遂愿出家恒诵仁王般若。进具后讲百法论。清泰中龙门广化寺请为众开演。遇帝幸其寺宣问。妙辩天逸悦可上心。时于御前赐紫袈裟。确乎不受。训导二十馀年。讲罢行道礼佛。日唯一食。慈忍于物。罕逢愠色。周显德三年疾终。缁素悲慕为其建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