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00,分187页显示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蔡居厚(宽夫 )
宋江(公明 )
张孝纯(永锡 安简 )
江寓(仲宏 )
沈与求(必先 龟溪 忠敏 )
翁彦国(端朝 )
胡松年(茂老 )
黄沔(朝宗 别称 江南豪士 )
郑刚中(亨仲、汉章 北山、观如 )
刘光世(平叔 扬国公 )
耿南仲(晞道、希道 )
胡唐老(俊明 定悯、忠悯 )
薛良显(贵勤 )
赵子昼(叔问 西隐老人 )
韩世忠(良臣 清凉居士 蕲王、英国公、福国公、咸安郡王、通义郡王 忠武 扬武翊运功臣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5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宽夫。蔡承禧子。第进士。累官吏部员外郎。徽宗大观初拜右正言,进右谏议大夫。极论东南兵政七弊,请选实学多闻之士充实学官、书局,重制姑息胥吏、吏强官弱之弊。改户部侍郎,被论在谏省时为宋乔年父子利用,出知秦州,又因事罢职。蔡京再相,起官历知东平府。有《蔡宽夫诗话》。
全宋诗
蔡居厚,字宽夫,临安(今属浙江)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至顺镇江志》卷一八)。徽宗大观初拜右正言,迁右谏议大夫,改户部侍郎,出知秦州,坐事罢。蔡京再相,起知沧、陈、齐三州,应天、河南二府,后徙汝州。久之,知东平府,又知青州,病不能赴,未几卒。有《蔡宽夫诗话》。《宋史》卷三五六有传。
全宋文·卷二九二○
蔡居厚(?——一一二五),字宽夫,原居临川,徙润州丹徒(今属江苏镇江)。承禧子。绍圣元年第进士,累官吏部员外郎。大观初,拜右正言,历右谏议大夫。三年,改户部侍郎,寻以集贤殿修撰出知秦州,坐失职,削职罢官。政和二年,蔡京再相,起知沧、陈、齐三州,加徽猷阁待制,为应天、河南府尹。初建神霄宫,度地污下,徙汝州。久之,知东平府,复徽猷阁待制。宣和七年十月卒。著有《诗史》二卷。见苏颂《蔡公(承禧)墓志铭》(《苏魏公集》卷五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九、仪制一一之一一,《宋史》卷二○九《艺文志》八,《宋史》卷三五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郓城人。徽宗政和间,聚众起义,活动于河北、山东一带,攻克十郡。相传结寨梁山泊。起义军所向披靡,官军不敢撄其锋。时知亳州侯蒙上书朝廷,建议赦过招降,使镇压方腊以自赎。宣和三年二月,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遂降。其事迹被编入宋人话本中流传,后施耐庵据以作《水浒传》,影响甚广。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孝纯,字永锡,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哲宗元祐间进士。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通判滨州(《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为河北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崇儒二之二五),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以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圣母庙谢雨文》),金兵陷太原时被俘。金人扶立刘豫,任为丞相。致仕,卒谥安简。事见《中州集》卷九、《南宋书》卷一三。今录诗三首。
中州集
孝纯,字永锡,滕阳人。宣和末,知太原。国兵围守踰年,人相食几尽,乃下。朝廷怜其忠,换相职,后以相齐致仕。汴京建行台,起为左丞相。踰年得请归乡里。二兄尚安健,乡人为作三老图。薨,谥安简。子公药,字元石,昌武军节度副使致仕。孙观,字彦国,世为文章家。曾孙厚之,字茂𢎞,承安二年进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张孝纯,字永锡,徐州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元祐进士。大观元年通判滨州,政和四年为河北转运判官,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为河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坚守太原,拒绝招降。靖康元年九月城破,为金所执,不能屈,遂礼之,送还乡里。建炎四年,金人立伪齐,以之为尚书右丞相,遂失晚节。绍兴九年致仕归里,卒。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书》卷一三,《宋史》卷二三《钦宗纪》。
江寓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48 【介绍】: 宋衢州开化人,字仲宏。年未冠游太学,累举不得志,归而教授弟子。后寓吴兴,以特恩试,授登仕郎为贵州推官,调金坛县尉,位虽卑而有忧民之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37 【介绍】: 宋湖州德清人,字必先,号龟溪。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明州通判。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在任知无不言,前后近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高宗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寻任参知政事。与张浚不和,出知明州。七年,迁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有《龟溪集》。
全宋诗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德清(今属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补归安尉,累迁通判明州。高宗召对,除监察御史。历兵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以议迁都事,出知台州。召还,再除侍御史,迁御史中丞,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未几奉祠。绍兴四年(一一三四),起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七年,随高宗至建康,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沈与求诗,以《四部丛刊续编》明刊《沈忠敏公龟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八五五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政和五年登进士第,累迁至明州通判。建炎三年除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知无不言,前后几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复以吏部尚书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与张浚有隙,出知明州。七年,除同知枢密院事,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见刘一止《知枢密院事沈公行状》(《苕溪集》卷三○),《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端朝。翁彦深弟。哲宗绍圣四年进士。累官御史中丞。钦宗靖康之变时,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撰文誓众,领兵入援,并贻书切责张邦昌。高宗即位,除江南东西路经制使。
全宋诗
翁彦国(?~一一二七),字端朝,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累官御史中丞。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知江宁府改知杭州。七年,提举南京鸿庆宫(《乾道临安志》卷三)。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再知杭州,改知镇江府(同上书)。金人入汴,为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充经制使。高宗建炎元年,知江宁府兼江南东西路经制使。同年七月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赠少保。清嘉庆《崇安县志》卷七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六
翁彦国(?——一一二七),字端朝,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绍圣四年进士。政和间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宣和中官至御史中丞。靖康时为徽猷阁直学士、江淮荆浙制置发运使。建炎元年五月,知江宁府兼江南东西路经制使。七月卒。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三六、食货六一之一、方域四之二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七,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宋诗纪事》卷三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7—1146 【介绍】: 宋海州怀仁人,字茂老。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徽宗政和二年以上舍生登进士第。高宗建炎间出知平江府,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除给事中,兼侍讲。使金还,拜吏部尚书。岳飞收复襄汉,令松年筹划守御事,条战舰四利。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高宗征刘豫,命松年权参知政事,专治战舰。以疾提举洞霄宫卒。性廉洁,喜宾客。所举皆一时闻人。秦桧秉政,松年至死不与通一书。
全宋诗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人。一说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平江府(同上书卷三五)。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给事中。四年,试吏部尚书,充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七三、七八、八二)。十六年卒,年六十。《宋史》卷三七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八八○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西北)人。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迁中书舍人。累章言边事,拂时相意,提举宫观。建炎四年,起复知平江府,加徽猷阁待制。绍兴二年召为中书舍人,除给事中兼侍读。迁工部、吏部尚书。四年七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以疾提举洞霄宫。十六年卒,年六十。秦桧秉政,松年独鄙之,至死不通一书,世以此高之。《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黄沔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朝宗。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徽宗甚赏识之,称其为江南豪士。官至秘阁修撰。
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黄沔,徽宗时人。按《莆阳文献传》卷二○、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八、《仙溪志》载:黄沔,字朝宗,仙游人,元符三年进士。徽宗奇其才,称之为江南豪士。历任江淮荆湖福建广南等路提举坑冶司,官至秘阁修撰。疑即此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4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亨仲,号北山。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以秦桧所荐,不敢言和议之非。后充陕西分画地界使,金欲尽取阶、成、岷、凤、秦、商六州,刚中力争不从。改四川宣抚副使,选将屯守,蠲去杂税,治理有方。桧怒其专擅,罢官,责居桂阳军,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又徙封州。有《西征道里记》、《北山集》等。
全宋诗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为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为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复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八九一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授温州军事判官。八年九月,任监察御史,同年十一月迁殿中侍御史。九年三月,充枢密行府参谋官。十一年四月,为宝文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刚中初为秦桧荐于朝,桧主和议,刚中不敢言。金归所占地,被桧遣为宣谕司参谋官;及还,除礼部侍郎、川陕宣谕使。改四川宣抚副使。治蜀有方,曾奏蠲杂征,请减成都府路对籴及宣抚司激赏钱。又屯兵营田,选将授任。秦桧怒其专擅,责桂阳军居住。绍兴十八年十一月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二十四年五月卒,年六十七。著有《北山文集》、《周易窥馀》、《经史专音》、《左氏九六编》等。见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北山文集》卷末),《宋史》卷三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42 【介绍】: 宋保安军人,字平叔。刘延庆子。以父荫补官。徽宗宣和间随父镇压方腊起义,为鄜延路兵马钤辖。使辽失律,降官。高宗建炎中金兵逼扬州,以江淮制置使领兵阻击,未战即溃。迁太尉、淮南制置使,与韩世忠、张浚平定苗傅、刘正彦兵变。为江东宣抚使,屯江州,金兵渡江三日,仍不知,遂溃。绍兴六年任江东淮西宣抚使,进屯庐州。伪齐军侵濠、寿间,弃庐州而退。七年,被劾沈酣酒色、不恤国事,罢军职。后加官少师,封扬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开封人,字晞道。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两浙、广南、荆湖、江西监司。徽宗政和二年,为太子右庶子,寻迁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在东宫十年。钦宗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擢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人来侵,力主求和,每与李纲等异议,故战守之备皆罢。出使河东,与金议割地。高宗即位,言者论其主和误国,降授别驾,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讲义》。
全宋诗
耿南仲(?~一一二九),字希道,(《宋元学案》卷九八),开封(今属河南)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宋史》卷三五二《余深传》)。历提举两浙、河北西路常平,提点广南东路、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员外郎,辟雍司业,坐事出知衢州。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为太子右庶子,改定王、嘉王侍读。俄试太子詹事,在东宫十年。钦宗即位,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力主割地求和。高宗即位,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寻责临江军居住。建炎二年十二月,降授单州别驾(《宋史》卷二五《高宗二》),南雄州安置,行至吉州卒。《宋史》卷三五二有传。今录诗十八首。
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耿南仲(?——一一二八),字晞道,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元丰五年登进士第,历提举两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改转运判官、提点广东及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两路转运副使。入为户部员外郎,罢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子、试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钦宗即位,以东宫旧臣礼重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兵南侵,坚主和议割地。高宗即位,薄其为人,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议者论其主和误国,责授单州团练副使、临江军居住。建炎二年十月,再降授单州别驾,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讲义》十卷(存)、《易明蒙》行世。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俊明。胡宿曾孙,胡世将兄。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钦宗靖康元年擢殿中侍御史。金兵再攻京师,建议拜康王为大元帅。城破,称臣于伪楚,降二官。高宗建炎三年,以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兼浙西安抚使。建康失守,溃卒戚方来犯,欲胁唐老部众犯临安,唐老不从,遇害。谥定悯,或云谥忠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瑞安人,字贵勤。徽宗崇宁二年进士。累官大宗正丞,出为江东转运使。江宁军校周德叛,良显闻变,率众与战,力不胜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42 【介绍】: 宋宗室,字叔问。赵德昭五世孙。徽宗大观元年进士。警敏强记,工书。宣和初,充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高宗建炎中试太常少卿,集《太常因革礼》八十篇。累迁徽猷阁直学士、知秀州,奉祠归。有《崇兰集》。
全宋诗
赵子昼(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问,号西隐老人,燕王德昭五世孙。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进士,授签书大名府判官。累官宪州通判。宣和初,充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迁刑部侍郎。南渡后,历太常少卿,知秀州,奉祠以归。高宗绍兴十二年卒,年五十四。有《崇兰集》二十卷,已佚,又有《肯綮录》一卷行世。事见《北山集》卷三三《赵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四七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赵子昼(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问,燕懿王之后。中大观元年进士第,为宗室第一。起家签书大名府判官厅公事。后为刑部员外郎。南渡后以驾部员外郎召,迁左司员外郎、太常寺少卿,除徽猷阁待制、枢密都承旨,迁兵部侍郎。请外补,以徽猷阁直学士知秀州,明年知平江府。力请祠,提举江州太平观,寓止衢州凡七年。绍兴十二年以疾告老,迁左中奉大夫致仕。是年卒,年五十四。著文集二十卷。见程俱《赵公墓志铭》(《北山集》卷三三),《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1 【介绍】: 宋延安人,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家贫无产业,年十八以敢勇从军。徽宗宣和二年随王渊镇压方腊。钦宗即位,迁武节大夫,以千卒败李复数万兵。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世忠率所部发平江,苗、刘败遁,追擒之,送行在诛杀。授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以八千众阻十万金兵渡江,与兀朮相持黄天荡达四十八日。绍兴初,镇压建安范汝为起事。四年,大破金人与刘豫之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六年,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余年,屡挫伪齐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世忠诋排和议,疏桧误国。后罢为醴泉观使,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时跨驴携酒,纵游西湖。岳飞冤狱,世忠独诘桧曰:“‘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
全宋诗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徽宗宣和中从王渊讨方腊。高宗即位,授平寇将军,大败金兵于黄天荡。后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平范汝为乱。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击败金兵与刘豫入侵,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十馀年金兵不犯楚。秦桧为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自此卧闲居家,自号清凉居士。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宋史》三六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词学图录
韩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著名抗金将领。秦桧迫害岳飞,举朝无敢言者,独韩世忠面诘秦桧误国,为岳飞伸张。绍兴和议后,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
全宋文·卷三九七二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延安)人,一说绥德(今陕西绥德)人。年十八从军,从禦西夏,讨方腊。宣和中官至嘉州防禦使。建炎初赴行在平苗、刘之乱。四年以浙西制置使守镇江,获黄天荡大捷。绍兴初平范汝为之反,四年大破金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为中兴武功第一。历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进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秦桧收三大将兵权,拜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岳飞冤狱成,世忠独面诘秦桧。改潭国公,封咸安郡王。久之,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见孙觌《咸安郡王致仕赠通义郡王韩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六),《宋史》卷三六四《韩世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