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994 【介绍】: 宋京兆长安人,徙家池州,字仲师。初名若水,一作若冰,字叔清。南唐时举进士不第。宋太祖开宝三年,诣阙上书,言江南可取,以求进用。令送学士院试,赐本科及第,授舒州军事推官。为向导,征江表,领池州。江南平,擢侍御史,改江南转运使。太宗朝,历京西北路转运使、荆湖转运使、河北东西路都转运使,以才干甚得时誉。为户部使,频以职事不治,出为西川转运使。李顺军攻占成都,脱逃走东川。黜知均州而卒。
全宋文·卷一○一
樊知古(九四三——九九四),原名若水(一作若冰),字叔清,太宗令改名知古,字仲师。本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家池州(治今安徽池州)。开宝中献取江南策,授舒州推官。南唐平,擢侍御史,改江南转运使。太宗朝,历京西北、荆湖、河北东西等路转运使,徵拜给事中,迁户部使。因事贬西川转运使。李顺义军破成都,离部逃东川,黜知均州而卒。《宋史》卷二七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01 【介绍】: 宋京兆万年人,字藏用。第进士。历官知乾州、陇州。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太宗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黎桓听命,拜诏尽恭。使还,迁起居舍人。至道二年,黎桓复南侵,又奉诏出使,至则桓复禀命。真宗时为右谏议大夫,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
全宋诗
李若拙(九四四~一○○一),字藏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太祖时进士。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知乾州,四年通判泰州,后又使交州。淳化二年(九九一),出为两浙转运使。五年,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真宗即位,官兵部郎中,充史馆修撰,俄知制诰。咸平二年(九九九),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宋史》卷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10 【介绍】: 宋河南人,字秉阳。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吉州。端拱中迁枢密直学士。淳化二年拜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秦州,历按诸寨,抚定羌戎,民感恩画其像祠之。至道三年,参知政事。真宗咸平初,罢政出知河阳。大中祥符中进户部尚书。卒谥恭肃。
全宋文·卷一○四
温仲舒(九四四——一○一○),字秉阳,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登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第。端拱初拜右正言。淳化二年擢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秦州,开渭南之地。连知凤翔、兴元、江陵等府。至道三年,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初,出知河阳,历知开封府、天雄军、河南府。景德中判审官院。大中祥符中官至户部尚书、判昭文馆大学士。三年卒,年六十七,谥恭肃。仲舒敏于应务,与寇准同进,人称「温、寇」。《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21 【介绍】: 宋汾州人,字希阮,号中陵子。太祖开宝八年进士第一。通判河州。太宗遣武德卒潜察远方事,嗣宗械送京师,太宗怒削其秩。至道中官至淮南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真宗咸平中,以漕运称职,就拜太常少卿,复充三司户部使,改盐铁使,建言裁节冗食。拜御史中丞。历事三朝,轻险好进,所至以严明御下,尤傲狠,务以丑言凌挫群类,曾深诋参知政事冯拯、知制诰王曾。任枢密副使,与使寇准不协。官终静难军节度。卒谥景庄。有《中陵子》。
全宋诗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太祖开宝八年(九七五)进士。补秦州司寇参军。历诸路转运使,累迁御史中丞。真宗大中祥符六(一○一三),授枢密副使。八年,求罢,知许州(《隆平集》卷一○)。以检校太尉致仕。天禧五年卒,年七十八。谥景庄。有《中陵子》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四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治今山西汾阳)人。开宝八年中进士甲科,补秦州司寇参军。太宗朝屡司漕运,历河北、京西、河东、淮南等路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真宗咸平四年,为左谏议大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召拜御史中丞。大中祥符六年,任枢密副使、检校太保,出知许州,移知河南府。天禧初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著有《中陵子》三十卷。《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07 【介绍】: 宋泽州晋城人,字永初。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通判戎州,以善政闻。真宗时,任川、峡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参预规画。召权御史中丞。出知杭、庐州,以疾久昏忘,不能治政,连徙汝、光二州。
全宋文·卷一○六
宋太初(九四六——一○○七),字永初,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历判戎州、晋州、成都府。淳化间为监察御史、京西转运副使、河东转运使。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真宗嗣位,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咸平中,任川陕四路都转运使,权御史中丞,出知庐、汝、光等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著有《简谭》三十八篇。《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袁逢吉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4 【介绍】: 宋开封鄢陵人,字延之。精于经术。太祖开宝八年擢《三传》第。为清江尉,寻除丰城令。太宗端拱初,迁国子博士、度支推官。淳化间出任西京转运使,转水部郎中。真宗咸平时为京东转运使。连知福、江、陈、襄四州。大中祥符中,以逮事太祖,拜鸿胪少卿。
雷有终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5 【介绍】: 宋同州合阳人,字道成。雷有邻弟。以荫补汉州司户参军,署莱芜尉。以揭发知监奸赃,代知监事。召为大理寺丞。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江南、岭外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事,官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调遣军备,规划战事。累拜泸州观察使、知益州,镇压王均起事。契丹南侵,以并代副都部署率兵援真宗亲征。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
全宋文·卷一三○
雷有终(九四七——一○○五),字道成,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以父德骧荫补官。太平兴国中知密州,徙淮南转运副使。后历度支、盐铁副使,领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路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义时,命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改知许州、并州。真宗立,加工部侍郎,知审刑院,授户部使。王均据蜀叛,朝廷以有终为泸州观察使,知益州,兼川、陕两路招安捉贼事。事平,加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景德初徙并代副都部署。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二年七月卒,年五十九。《宋史》卷二七八有传。
江直木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太平兴国三年(978)任判尚书刑部。
江景房 朝代:吴越至宋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江景房,字汉臣(清光绪《开化县志》卷九《人物志》),衢州常山(今属浙江)人。初仕吴越,累官侍御史。入宋,为沁水尉。事见《北山小集》卷一八《衢州常山县重建保安院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江景防,宋衢州常山人,字汉臣。五代时仕吴越为侍御史。时吴越赋税之额,加旧数倍,民皆困苦。钱俶归宋,景防当上图籍,恐宋按旧籍而定重税,遂沉图籍于河,自劾失亡状。太宗怒,谪沁水尉,遂屏居田里以卒。吴越得减税,实由景防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汉臣,常山(今属浙江)人。吴越王钱俶时官侍御。吴越纳土,随钱俶入汴京。因感民苦苛敛已久,遂沉图籍于河。宋太宗怒欲诛之,后谪为沁水尉。屏居乡里而终。《十国春秋》卷八七有传。《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江正 朝代: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南人,字元叔。五代时仕南唐李煜。宋太祖立,同樊若水献下江南之策,正为内应。归宋后仕至比部郎中。性喜藏书,尝为越州刺史,吴越藏书甚多,遂多方借本誊写,及破江南,共得遗书数万卷。晚年任安陆刺史,尽载其书以归,筑室藏之。卒后藏书悉散佚。
江□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雍熙三年(986)任江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14 【介绍】: 宋开封东明人,字损之,一字宗圣。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知彭州。真宗时累官枢密直学士。敏于吏事,所至有声。工诗,多与杨亿等人唱和。
全宋诗
刘师道(九六一~一○一四),字损之,又字宗圣,开封东明(今河南兰考)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为和州防禦推官。擢知彭州。真宗咸平初徙知润州,四年(一○○一)为三司度支副使,俄擢权三司使。后贬忠武军行军司马。景德二年(一○○五)起知复州,换秀州。大中祥符二年(一○○九)知潭州。七年卒,年五十四。工诗,多与杨亿辈酬唱。《宋史》卷三○四有传。
全宋文·卷一八三
刘师道(九六一——一○一四),字损之,一字宗圣,开封东明(今河南兰考北)人。雍熙二年登进士,初命和州防禦推官,历保宁、镇海二镇从事,知彭州,为京东转运使。咸平中,知润州,改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使。擢枢密直学士,掌三班,权三司使。坐事贬官。景德中,起知复州、秀州。大中祥符二年知潭州,迁太常少卿。复加枢密直学士,换左司郎中。七年卒,年五十四。《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5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定国。太宗淳化三年进士。真宗咸平初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建言放逋负一千余万、释系囚三千余人。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咸平四年为参知政事。景德元年契丹入侵,密请真宗赴金陵,为寇准所阻。累表罢职。判尚书都省,领修《册府元龟》,揽功委过。大中祥符中,承密旨造天书,献符瑞,以天书仪卫副使从封泰山,祀汾阴。累迁吏部尚书,加枢密使、同平章事。天禧元年加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三年罢相出判杭州。仁宗天圣元年再相。智数过人,奸邪险伪,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圭交结,时谓之“五鬼”。卒谥文穆。有《卤簿记》、《圣祖事迹》等。
全宋诗
王钦若(九六二~一○二五),字定国,新喻(今江西新馀)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文庄集》卷二八《王公行状》),为亳州防禦推官。真宗咸平三年(一○○○)擢翰林学士(《同上》)。四年,参知政事(《学士年表》),加给事中。景德元年(一○○四)判天雄军。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为枢密使、同平章事(《隆平集》卷四)。天禧元年(一○一七)拜左仆射(《东都事略》卷四九本传)。三年,出判杭州。四年,判河南府(《隆平集》),以擅去官守降分司南京。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复同平章事。二年,封冀国公。三年卒,年六十四(《文庄集》卷二九《王公墓志铭》)。谥文穆。《宋史》卷二八三有传。今录诗四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王钦若(962~1025) 北宋官员。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淳化三年(992)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参知政事、刑部侍郎、山南东道(治所湖北襄阳)节度使等职。宋真宗时期两度出为宰相,人称为“瘿相”,是主和势力代表。追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曾主持编纂《册府元龟》。《宋史·王钦若传》载王钦若出生于黄鹤楼:“父仲华,侍祖郁官鄂州。会江水暴至,徙家黄鹤楼,汉阳人望见楼上若有光景,是夕,钦若生。”
全宋文·卷一九一
王钦若(九六二——一○二五),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淳化三年进士甲科,为亳州防禦推官。召试学士院,拜右正言、知制诰,翰林学士。咸平四年参知政事。景德初,契丹南下,密请迁都金陵,为寇准所阻。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判天雄军,提举河北转运司,又以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大中祥符间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力主封泰山,祀汾阴。历礼、户、吏三部尚书,天禧元年迁枢密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出判杭州。仁宗时复拜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进司徒,封冀国公,天圣三年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曾领修《册府元龟》及道书,撰《翊圣保德真君传》二卷(存)、《先天记》三十卷、《五岳广闻》一百卷等。《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49 【介绍】: 宋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仁宗时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天圣六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卒谥文懿。
全宋诗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太宗淳化中进士,为郧乡主簿,除射洪令。迁侍御史,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真宗天禧四年(一○二○)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五年,擢枢密副使(《东都事略》卷五二本传)。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七年,以刑部尚书知江宁府。明道元年(一○三二)复拜同平章事。二年,出判河南府。宝元元年(一○三八)复拜同平章事。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傅致仕。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懿。有《应制》、《春坊》、《杂文》等文集十种,《宋史·艺文志》著录晏殊、张士逊《笑台诗》一卷,均佚。事见《文恭集》卷四○《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二十首。
全宋文·卷一九九
张士逊(九六四——一○四九),字顺之,光化军乾德(今湖北光化西北)人。淳化中举进士,调郧城主簿,迁射洪令,改襄阳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累迁尚书左丞。天圣六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知江宁府,移许州。明道初复入相,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元年再入相,时朝廷多事,以老病无所建明,为韩琦所论,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皇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31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简夫。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由彭州军事推官召为秘书省著作佐郎,预修《册府元龟》。历知虔州、广州,在广三年,以德清闻。博学强记,文风质朴,仁宗时与杨大雅并为知制诰,时称“杨陈”。官终知杭州。有《泉山集》、《西清奏议》。
全宋诗
陈从易(?~一○三一),字简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为岚、彭二州军事推官。召为秘书省著作佐郎,迁太常博士,出知邵武军、虔州。真宗乾兴元年(一○二二),为湖南转运使。仁宗天圣初,徙知荆南、广州。六年(一○二八),入为左司郎中、知制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八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九年,卒(《咸淳临安志》卷四六)。有《泉山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三○○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二七三
陈从易(九七二——一○三一),字简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端拱二年进士及第,为岚州团练推官,再调彭州军事推官。平王均乱有功,召为著作佐郎、大理寺详断官。迁太常博士,出知邵武军。预修《册府元龟》,改监察御史。迁御史,改刑部员外郎、直使馆、知虔州。天禧中,降工部员外郎。出为湖南转运使,徙知荆南,擢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天圣七年,入为左司郎中,知制诰。次年兼史馆修撰,迁左谏议大夫,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明年卒,年六十。所著有《泉山集》二十卷、《中书制稿》五卷、《西清奏议》三卷。《宋史》卷三○○有传。又见《乾道临安志》卷三,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