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80,分99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周之道(字 觉民 )
应舜臣(字 仁伯 )
范百禄(字 子功 文简 )
张次元(字 希一 )
范纯礼(字 彝叟、夷叟 恭献 )
蒋之奇(字 颖叔 文穆 )
吕惠卿(世称 护法善神 字 吉甫 )
吴几复(字 辨叔 )
徐师闵(字 圣徒 号 十老 )
李复圭(字 审言 )
马仲甫(字 子山 别称 能吏 )
王汝舟(字 公济 号 云溪翁 )
金君卿(字 正叔 )
王安礼(字 和甫 )
其它辞典(续上)
卢士宗(字 公彦 )周之道(字 觉民 )
应舜臣(字 仁伯 )
范百禄(字 子功 文简 )
张次元(字 希一 )
范纯礼(字 彝叟、夷叟 恭献 )
蒋之奇(字 颖叔 文穆 )
吕惠卿(世称 护法善神 字 吉甫 )
吴几复(字 辨叔 )
徐师闵(字 圣徒 号 十老 )
李复圭(字 审言 )
马仲甫(字 子山 别称 能吏 )
王汝舟(字 公济 号 云溪翁 )
金君卿(字 正叔 )
王安礼(字 和甫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潍州昌乐人,字公彦。举五经科登第。历审刑院详议官、提点江西刑狱。仁宗时知审刑院、通进银台司。出知青州。英宗立,召对,论知人安民之要,劝帝守祖宗法。神宗熙宁初,以礼部侍郎致仕。以儒者长于刑名之学,在刑部审刑前后十数年,主于仁恕。卒年七十一。全宋文·卷五五四
卢士宗(一○○○——一○七○),字公彦,潍州昌乐(今山东昌乐)人。举五经,历审刑院详议、编册删定官,提点江西刑狱。仁宗授天章阁侍讲,进待制,判流内铨,擢龙图阁直学士、知审刑院、通进银台司。英宗治平二年,以议仁宗神主祔庙事不合,出知青州,改忻州。熙宁初,以礼部侍郎致仕。熙宁三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士宗以儒者而长于刑名之学,故在刑部审刑,前后十数年。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宋史》卷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五四
周之道(一○三○——一一○○),字觉民,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少寒苦,刻意于学。皇祐五年进士。初主钱塘簿,移歙州祁门令,改著作佐郎知江宁县。秩满,知遂州录事参军,改通判戎州。擢知开封府录事参军,除京西路转运判官,提举江西路常平,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元祐初为大理丞,已而迁正。以母老丐外,为提点江南西路刑狱,入为刑部员外郎,升郎中。累官至尚书刑部侍郎。元符三年卒,年七十一。见《浮溪集》卷二六《通议大夫周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0—1094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子功。范镇侄。登进士第。神宗熙宁七年知谏院,反对手实法等新法。后坐事责监宿州酒税。元丰末,入为起居郎。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历刑部、吏部侍郎,为翰林学士。出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元祐七年,拜中书侍郎,次年罢知河中府,徙河南府。卒谥文简。有《诗传补注》及文集等。全宋诗
范百禄(一○三○~一○九四),字子功,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丹渊集》卷首附《文同墓志铭》),又举才识兼茂科。神宗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坐事贬监宿州酒税。元丰末,入为起居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为刑部、吏部侍郎。六年,权知开封府。八年,罢知河中、河阳、河南。绍圣元年卒,年六十五。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见《范太史集》卷四四《范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七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一六五五
范百禄(一○三○——一○九四),字子功,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兄锴之子。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历诸县簿、令。治平二年,对制策入三等,授秘书丞。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七年,召知谏院,坐治李士宁狱不实贬监宿州酒。元丰中,任淮南东路提刑、知唐州,入为司门、吏部郎中、起居郎。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历刑部、吏部侍郎,奉诏相度黄河利害。元祐五年,进翰林学士。次年,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寻复为翰林学士。七年六月,拜中书侍郎。八年,罢为资政殿学士,出知河中、河阳、河南。绍圣元年卒,年六十五。著《诗传补注》二十卷、《荣国集》五十卷、《内制集》五卷、《外制集》五卷、《奏议》十卷。见范祖禹《范公墓志铭》(《范太史集》卷四四),《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97 【介绍】: 宋常州武进人,字希一。张温之子。仁宗嘉祐初为太常寺奉礼郎。神宗即位,为卫尉寺丞,转大理寺丞,历知洛州、滁州。迁江淮荆浙福建广南提点坑冶铸钱司事,躬自巡历,务革积弊,以公廉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106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彝叟,一作夷叟。范仲淹第三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历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处之以静,民为图像奉之。哲宗时累迁给事中,反对尽废王安石新法。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务去苛政。擢尚书右丞。为王诜所诬,罢为端明殿学士,又贬静江军节度副使,徐州安置,徙单州。后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高宗绍兴初谥恭献。全宋诗
范纯礼(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历知遂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哲宗元祐中,召为光禄卿,进给事中。后改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出知亳州。徽宗立,以龙图合直学士知开封府,擢尚书右丞,罢知颍昌府。崇宁中,贬静江军节度副使,徐州安置,移单州。五年,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谧恭献。《东都事略》卷五九、《宋史》卷三一四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七○一
范纯礼(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熙宁末知遂州,元丰末,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元祐初入为吏部郎中,累迁刑部侍郎,进给事中。为苏辙等所攻,徙为刑部侍郎,转吏部,改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绍圣四年以元祐党贬蔡州居住。徽宗立,复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元符三年十一月,自礼部尚书除尚书右丞,以为不可是元丰而非元祐,次年罢知颍昌府。崇宁中,复以党禁贬徐州安置。五年卒,年七十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104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颖叔。蒋堂从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诬劾欧阳修,贬监道州酒税。熙宁中行新法,为福建转运判官,迁淮东转运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荆浙发运副使,长于理财,治漕运,以干练称,升发运使。哲宗时历知潭州、广州、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元符末,坐事责守汝州。徽宗立,除知枢密院事。崇宁初出知杭州,因议弃河、湟事夺职。卒谥文穆。有《三经集》等。全宋诗
蒋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颖叔,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英宗初,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劾欧阳修倾侧反覆,贬监道州酒税。熙宁中,历江西、河北、陕西、江、淮、荆、浙发运副使。哲宗元祐初,进天章阁待制、知潭州,改广、瀛、熙州。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知开封府,进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符末,责守汝、庆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同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出知杭州,以疾告归。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杂著百馀卷,已佚。今《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三径集》一卷,清光绪盛宣怀《春卿遗稿》中有辑本一卷。《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蒋之奇诗,以《春卿遗稿》辑本为第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其中已见《春卿遗稿》者删省)及新辑得散见各书之诗篇,合编为第二卷。全宋文·卷一七○五
蒋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颖叔,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蒋堂侄。嘉祐二年进士,治平中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劾欧阳修不实,贬监道州酒税。改监宣州税。熙宁中,为福建转运判官,历淮东、陕西等五路转运副使,擢江淮荆浙发运副使、发运使。加直龙图阁。元祐中,累迁至宝文阁待制,历知潭、广、瀛、河中、熙等州府。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改知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拜翰林学士兼侍读。坐事责守汝州、庆州。徽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拜同知枢密院,进知院事。崇宁元年,除观文殿学士、知杭州。三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穆。著有文集百馀卷及《孟子解》、《老子解》等书。《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112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吉甫。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与王安石论经义多合,遂定交。神宗熙宁初,累迁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参与制订新法。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熙宁七年,任参知政事,坚行新法。后与王安石交恶,出知陈州、延州、太原府。哲宗绍圣中,历知延安府,筑米脂诸寨以备西夏侵扰。徽宗时,因事安置宣州,移庐州。有《庄子解》及文集。全宋诗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晋江(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调真州推官。神宗熙宁初,历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熙宁七年(一○七四),为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王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十年,知延州。元丰五年(一○八二),知太原府。哲宗元祐初知扬州,寻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贬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绍圣初,起知大名、延安府。以破夏有功,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提举杭州洞霄宫(《乾道临安志》卷三)。崇宁初,以武昌军节度使知大名。五年(一一○六)知杭州。大观元年(一一○七),责授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四年,以观文殿学士为醴泉观使致仕。政和元年卒,年八十。有《东平集》一百卷,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吕参政惠卿传》,《东都事略》卷八三、《宋史》卷四七一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一七一九
吕惠卿(一○三二——一一一一),字吉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嘉祐二年进士,为真州推官。秩满入都,与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熙宁初,安石当政,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与谋,凡所建请,章奏皆出其手。擢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后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熙宁七年,安石罢相,荐为参知政事,遂叛安石。八年,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延州。元丰五年知单州,六年知太原。哲宗即位,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责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绍圣中,复资政殿大学士,知延州,加银青光禄大夫,拜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徽宗立,移知杭州,徙大名。崇宁五年,复知杭州。坐其子闻妖人言不告,责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再移庐州。政和元年卒,年八十。赠开府仪同三司。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议一百七十卷、《道德真经传》四卷(存)、《孝经传》一卷、《论语议》十卷、《庄子解》十卷等。见《吕参政惠卿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四)。《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汝州人。仁宗景祐间进士。皇祐中为太学直讲。知蓬州,有善政,秩满离任时,父老以颂歌拜送。历镇荆南。全宋诗
吴几复,字辨叔,汝州(今属河南)人。举进士。历知乾德县、国子监说书(《蔡忠惠集》卷一○《前光化军乾德县令国子监说书吴几复可大理寺丞制》)。仁宗皇祐中为太学直讲。权发遣三司度支判官(《苏魏公集》卷二九《屯田郎中权发遣三司度支判官吴几复可都官郎中制》)。嘉祐五年(一○六○),由知蓬州还朝(《舆地纪胜》卷一八八)。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为开封府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清道光《汝州全志》卷六有传。全宋文·卷六一七
吴几复,庆历中任滁州通判、屯田员外郎。至和中,官都官员外郎。熙宁五年,为权京西转运使。七年,为开封府判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四之四三,《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七九、二三五、二五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祖籍建州瓯宁,字圣徒。英宗治平初以虞部员外郎知江阴军。神宗熙宁十年以司农少卿知袁州,惠政爱民,有治绩。官至左中散大夫、普宁郡侯致仕。及退,与元绛、程师孟诸人诗酒往还,号十老。年八十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徐州丰县人,字审言。李淑子。仁宗庆历初赐进士出身。历知滑、相、泾州,历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转运使。神宗熙宁初,进直龙图阁、知庆州。以贪边功击西夏致败,谪保静军节度副使。后复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临事敏决,称健吏,然轻率躁急,无威重,独为王安石所知。全宋诗
李复圭,字审言,徐州丰县(今属江苏)人,淑子。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初通判澶州。皇祐中知滑州(《青箱杂记》卷一○)。历知相州、泾州,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转运使。神宗熙宁初知庆州,谪保静军节度副使,知光化军。五年(一○七二),权判吏部流内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八)。出知曹、蔡、沧州。十年,还为盐铁副使(同上书卷二八○)。元丰二年(一○七九)知沧州,四年,改邓州(同上书卷二九七)。卒于知荆南任上。《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无为军庐江人,字子山。马亮子。举进士。知登封县。累官天章阁待制,知瀛、秦、亳、许、扬五州,纠察在京刑狱,知通进银台司,复知扬州。所至兴利除害,时称能吏。提举崇禧观卒。全宋文·卷一三五七
马仲甫,子子山,庐江(今安徽合肥)人,亮子。举进士,知登封县,通判赵州,知台州,为度支判官。使淮南,拜天章阁待制、知瀛州、秦州。熙宁初,守亳、许、扬三州,纠察在京刑狱。知通进、银台司,复为扬州,提举崇禧观,卒。《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汝舟(一○三四~一一一二),字公济,晚号云溪翁,婺源武口(今江西婺源)人。弱冠举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神宗熙宁中知舒城县。哲宗元祐间知南剑州(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九)。八年(一○九三),知建州(《宋会要辑稿》礼三六之九),移知虔州。擢京东路转运判官,移河北、江西,徙夔州路提点刑狱。告老归。徽宗政和二年卒,年七十九。有《云溪文集》百卷(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已佚。宋赵不悔《新安志》卷七有传。今录诗八首。全宋文·卷一八三○
王汝舟(一○三四——一一一二)字公济,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皇祐五年,才冠而登第。历知舒城县、南剑州、建州、虔州。哲宗擢为京东转运判官,终夔州路提点刑狱,告老而归。凡历官十七任,皆有治迹。晚号云溪翁,卒年七十九。有文百卷,手所校书万馀卷。见《新安志》卷七,《宋会要辑稿》礼三六之九,《宋史翼》卷二○,《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浮梁人,字正叔。仁宗庆历间进士。累官知临川、江西提刑、度支郎中。治“五经”,长于《易》。有《易说》、《金氏文集》。全宋诗
金君卿,字正叔,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仁宗庆历间进士(清光绪《江西通志》卷四九、《金氏文集》富临序)。历知临川,江西转运判官、权江西提刑,入为度支郎中(《江西通志》卷八七)。嘉祐末官广东转运使。神宗熙宁尚在世,曾受朝廷奖谕(《蒙诏奖谕寄呈王介甫相公》)。哲宗元祐间,临川江明仲搜求遗稿,编成《金氏文集》十五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二卷。 金君卿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近人李之鼎辑《宋人集·金氏文集》(简称李本)、清劳氏丹铅精舍钞本(简称劳本,藏上海图书馆)。另辑得集外诗三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八二四
金君卿,字正叔,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人。庆历二年,登进士甲科,累官知临川,权江西提刑,入为度支郎中。皇祐二年,官秘书丞;五年,为太常博士。熙宁间,曾于广东任转运使。君卿治五经,尤长于《易》,尝著《易说》、《易笺》,又工诗文。事迹见《金氏文集》卷首富临序,曾巩《元丰类稿》卷四四君卿父温叟墓志铭,《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君卿《督学署内池西北题名》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109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和甫。王安石弟。仁宗嘉祐六年进士。累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涉及新法下狱,无人敢救,唯安礼从容为神宗言之,轼得救。进知制诰,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决断滞讼,勤于政事,辽使知而叹息夸异。后历尚书左丞,七年,罢知江宁府。官终知太原府。有《王魏公集》。全宋诗
王安礼(一○三四~一○九五),字和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安石弟。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六)。从河东唐介辟。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八年,迁直集贤院(同上书卷二六○),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元丰四年(一○八一),为翰林学士(同上书卷三一一),知开封府。七年,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同上书卷三四七),出知扬、青、蔡三州。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知舒州(同上书卷四五四)。七年,知宣州(同上书卷四七八)。绍圣初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卒,年六十二。有文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王魏公集》七卷,其中诗一卷。《宋史》卷三二七、《东都事略》卷七九有传。 王安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胡志敬《豫章丛书》所辑本(简称丛书本),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一七九八
王安礼(一○三五——一○九六),字和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安石弟。嘉祐进士。熙宁中为崇文院校书,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进知制诰,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苏轼下御史狱,尝言于神宗救之。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七年罢,移知江宁府。元祐中历知扬、青、蔡、舒州。绍圣初移知永兴军,徙太原府。三年九月卒,年六十二。著有《重修开封府熙宁编》十卷,《天文书》十六卷,《二仪赋》一卷,文集二十卷。事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礼四四之一七,《东都事略》卷七九,《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宋史》卷三二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