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80,分99页显示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9 下一页
江古怀(字 伯修 号 却痁 )
蔡惠如( 江柳 字 铁生 )
郭养刚(名 则江 字 民原 )
江亢虎
曹涌江(字 月洲 )
江椿(字 子愚 )
江绍杰(字 汉珊 号 季英、梦蘅 )
丁文江(字 在君 )
何金江(字 性樵 )
江庸
邢锦生(字 丽江 )
郁达夫( 文 字 达夫 号 江南一布衣、春江吊徒 )
林散之( 霖 名 以霖 字 散之 号 三痴、左耳、江上老人 )
孙锦江( 泂 )
其它辞典(续上)
田桐(字 梓琴 号 恨海、玄玄居士、江介散人 )江古怀(字 伯修 号 却痁 )
蔡惠如( 江柳 字 铁生 )
郭养刚(名 则江 字 民原 )
江亢虎
曹涌江(字 月洲 )
江椿(字 子愚 )
江绍杰(字 汉珊 号 季英、梦蘅 )
丁文江(字 在君 )
何金江(字 性樵 )
江庸
邢锦生(字 丽江 )
郁达夫( 文 字 达夫 号 江南一布衣、春江吊徒 )
林散之( 霖 名 以霖 字 散之 号 三痴、左耳、江上老人 )
孙锦江( 泂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田桐(1879-1930),字梓琴,别署恨海、玄玄居士,晚号江介散人。汉族,湖北蕲春人。曾考取秀才,后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人物简介
维基
江古怀 (1880年—1958年),字伯修,晚号却痁,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晚清名士,中国近代诗人,书法家,法学家。一生作诗千首,留有手抄诗作《却痁楼诗抄》。江古怀是清朝光绪癸卯(1903年)举人,曾留学日本,专攻司法,日本私立政法大学毕业,获最优等生称号。宣统二年(1909年)参加清廷为留学生设立的游学毕业生廷试,成绩最佳,被授予法政科进士,又领旨授翰林院编修。他是中国近代同光体诗派的重要诗人,也是陈衍开办的说诗社重要成员。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任福州法政学堂教员。辛亥革命后任福建都督府外交部秘书,福建福安、建瓯、古田等县知事。后在福州执行律师业务。1933年后任甘肃绥靖公署军法处少将处长,省政府秘书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日本傀儡政权。初任华北临时政府行政院秘书。1939年4月任维新政府司法行政部参事。1940年4月至1945年2月任汪精卫政权的监察委员。1945年2月又任汪精卫政权的立法委员。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惠如(1881~1929),名江柳,字铁生。台中牛骂头(今台中清水镇)人。少习经史,能诗文。经营米谷会社及米谷公司,又投资「协合制糖会社」、牛骂头及员林轻铁会社。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栎社」。曾任台中区长,大正四年(1915)变卖家产,携眷定居福州仓前山,经营渔业。又尝留学东京,倡议成立「台湾文社」,创刊《台湾文艺丛志》。大正八年(1919)在东京联合台湾、大陆刘日学生组织「声应会」,后又偕蔡培火、林呈禄筹组「启发会」。翌年,与林献堂重组「台湾新民会」,慷慨捐资筹办《台湾青年》。联络各地同乡,组成上海台湾青年会、北京台湾青年会。大正十年(1921)参与创立「台湾文化协会」,并担任理事。翌年担任《台湾》杂志董事。大正十二年(1923)因「治警事件」入狱。翌年七月三日举办「无力者大会」时,不慎失足受伤。晚年因中风引发脑疾,病逝台北。著有《铁生诗草》〖参考《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2。〗。(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维基
郭养刚(1889年—?年),又名则江,字民原,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宣统三年进士,郭曾炘次子。其妻沈佩芳(婉君),是沈葆桢曾孙女。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江亢虎(1883-1954),出生于江西弋阳一个仕宦之家,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中国社会党创始人,无政府主义者,他标榜自己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鼻祖",但却是中国"社会主义研究"的第一人,是毛泽东提及过的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者。他曾蒙孙中山先生赏识,却又卖身投靠日本侵略者,以文化大汉奸的身份终其一生。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月洲,清末民初人,能诗。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江椿,字子愚(1886-1960),四川双流人。清末赴京朝考,取录拔贡,留吏部供职。入民国先后任《国民公报》主笔、四川省政府顾问、川康绥靖公署顾问等职,解放后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著有《萸轩诗钞》、《冬青阁诗选》、《小红箫谱》、《听秋词》等。
人物简介
维基
江绍杰(1877年—1932年)字汉珊,号季英,一号梦蘅,安徽宁国府旌德人。江绍杰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进士。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历任吏部学治馆教习,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江苏高等检察厅检察长,苏州府知府。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历任江苏苏州民政长,江苏高等审判厅厅长,政治会议议员,参议院议员。1914年任肃政厅肃政史。1925年3月至7月,任安徽芜湖道道尹。同年10月,调任安徽安庆道道尹,1927年去职。
人物简介
维基
丁文江(1887年3月20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苏泰兴黄桥镇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丁家是当地乡绅,祖父没有功名。一直到15岁,丁都还受著传统教育。1901年,龙研仙到泰兴做知县在本地招考,他看中了丁文江,决定送他出洋留学。1902年秋,留学日本,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刊物撰文。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他收到吴稚晖的来信,讲到在苏格兰念书环境好,不受政治事务打扰,费用又便宜,所以他和李祖鸿、庄文亚决定转赴英国,研究动物学和地质学。暮春,他们三人搭乘一艘德国轮船前往欧洲,途经槟榔屿时还曾拜访客居于此的康有为。到了爱丁堡,他们的资费已经花光,见到吴稚晖后,吴和经济状况最差庄文亚到格拉斯哥半工半读。他们在船上遇到了一位在中国行医的传教士,他建议丁和李到他的家乡司堡尔丁念中学。1906年,他进入了剑桥大学,1907年春转入格拉斯哥大学。1911年,获得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位。5月,返国从法属印度支那下船转乘火车到云南、贵州进行考察。8月,返回江苏老家,参加满清政府学部游学毕业生考试,获得「格致科进士」名衔。同时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1912年冬,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在工商部矿政司下设地质科。次年2月,赴北京任工商部地质科科长,这时中国并无矿业人才,北大地质系应考人数也很少,几近废系。地质科中只有丁文江和章鸿钊两人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他们延揽在北京外国专家到地质科工作。这年矿政司开办地质研究所,丁文江、章鸿钊和北大地质系的索尔格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12月,赴山西、云南等地进行地质矿藏调查。1914年,翁文灏接替索尔格任教。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恢复地质系,地质科也更名为“地质调查所”。1919年2月,偕梁启超去欧洲考察。五四运动时他也无可避免地参与了进去,结识了陶孟和、胡适、梁启超等人。1920年,他和蔡元培聘请李四光和葛利普莱到北大任教。1921年,辞去地质调查所的工作由翁文灏接任,他前往热河担任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同乡刘厚生为董事。他一直负担著家庭经济的重担,而且科学工作的阻挠不断,这都影响了他的转向,虽然他离开了学界,但仍保持著很大的影响力。1922年,参与发起中国地质学会,任副会长;主编《中国古生物志》和政治评论刊物《努力》。1923年发表《玄学与科学》论文,与张君劢开展了科学与玄学的论战。1925年秋,丁辞去了经理的职务,投奔孙传芳幕下。1926年5月5日,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经过谈判,于8月1日代表江苏省政府与外国驻上海领团签订《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丁文江出任总办是他政治活动的重新开始,也是对五卅惨案的回应。但是这个选择,也引发不少争议。当时还在欧洲求学的傅斯年曾经因此向友人疾呼:「丁文江该杀!」。10月,孙传芳的部下浙江省长夏超哗变,丁文江也参与了平叛。12月31日,他辞掉上海的职务,在北京隐退,后因张作霖的敌视搬到大连居住。次年,搬回北京,3月,前往广西考察。12月,重返地质调查所。1929年到1930年夏,他到西南考察。1931年秋,任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这年日本侵佔东北,受政治局势驱使,1932年,为《独立评论》撰文。同年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1933年与翁文灏、曾世英合编《中华民国新地图》以及《中国分省新图》。6月,离开上海前往华盛顿参会,后到欧洲访问,9月到苏联旅行。1934年6月应蔡元培之请,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36年,他在湖南勘探煤矿。时值冬季,但是煤矿坑内湿热,丁文江坚持亲自下坑探查,出坑时全身衣服湿透,到旅馆时把门窗紧闭,使用壁炉。第二天他没有起床,才发现是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紧急叫医生急救,施以心肺复苏术。本来昏迷的情形有好转,甚至一度在他坚持下,下床行走。不料后来却因为心肺复苏术实施时压断肋骨,导致发炎,突然病情直转而下而病逝。挚友傅斯年闻讯第一个从北京赶去看护。1月5日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按其遗嘱,葬于岳麓山。
人物简介
清州搜玉
何金江,字性樵。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江庸,生于1878年,卒于1960年。福建长汀人,前清奖授举人,曾任京师法政学堂教务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政法大学校长。抗战时在重庆任国民参政会团主席,49年参与国共和谈。著有《刑法理由书》、《淡荡阁诗稿》。1953年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60年任馆长。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邢锦生,字丽江,四川成都人,与方鹤斋、刘咸荥同时,多唱和,以诗画著称,而不详生卒。另据盛世英诗注,知其曾祖邢申甫为成都知县。著有《天香室诗卷》。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5年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郁达夫一生著述甚富。1928年起,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其后还有《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游记》、《閒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以及《达夫所译短篇集》等。词学图录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别署江南一布衣、春江吊徒。浙江富阳人。曾任教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后被日军杀害。有《郁达夫诗词钞》。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林散之(1898-1989)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林家坂人。六岁入塾,少时师从乌江禀生范柳堂、范培开、卜集进士张立庵学翌诗文书法,32岁赴上海师从黄宾虹学画两年,后归江上草堂教书为生。37岁孤身作万里游,得画稿800余幅、诗近200首。解放后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后受聘于省国画院。有“当代草圣”和“诗书画三绝”之称。著有《江上诗存》。词学图录
林散之(1898-1989) 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安徽和县人,生于江苏江浦。三岁即喜写画,五岁能对物写生,六岁入塾至十三岁七年间读毕文史经典,习作文、属对、诗词。一九三三年,遵黄黄宾虹嘱“师古人,更要师造化”, 费时八个月,历经苏、皖、鲁、晋、豫、陕、川、鄂九省,游嵩山、华山、终南山、太白山、峨嵋山、庐山、混江、三峡等名胜,行程一万六千余里,得画稿八百余幅,诗二百首。建国初当选安徽省第一届人民大会代表,曾任江浦县(时属安徽,现为南京浦口区)农田委员会副主任、江浦县副县长。六十年代初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有《江上诗存》等。
人物简介
维基
孙锦江(?—1939年),后改名孙泂,浙江省台州府黄岩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22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后历任江西进贤县、万年县、乐平县、永新县、贵溪县知县,浙江宁海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