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26,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泰和汤
探汤
汤饼客
汤征
汤左相
务光让天下
徯帝情
禹汤
禹汤罪己
翟汤隐德
张汤
致君尧汤
词典
金汤
汤汤
禹汤
典故

《说郛》卷七十三
宋。邵雍《无名公传》:喜饮酒,尝命之曰泰和汤。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季氏》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宋·邢炳疏:「人之探试热汤,其去之必速,以喻见恶事去之疾也。」

例句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柳宗元 夏夜苦热登西楼

中原初纵燎,下国竟探汤。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探汤无所益,何况纩与缣。 韩愈 苦寒

典故
汤饼客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列传上·玄宗王皇后〉~3490~
玄宗皇后王氏,同州下邽人。……始,后以爱弛,不自安。承间泣曰:「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帝悯然动容。阿忠,后呼其父仁皎云。

例句

引箸举汤饼,祝词天麒麟。 刘禹锡 送张盥赴举诗

典故
汤征

相关人物
商汤


《孟子》卷二《梁惠王下》
「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

例句

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 袁朗 赋饮马长城窟

典故
汤左相

相关人物
伊尹(名挚,又名阿衡)


《史记》卷三《殷本纪》
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

例句

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 张继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一作韩翃诗。题下有巡边二字)

典故
务光让天下
 
务光逃名

相关人物
商汤
 
务光


《庄子》杂篇·卷九下《让王》
汤又让瞀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瞀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沈于庐水。

例句

善卷让天子,务光亦逃名。 李白 雉子斑(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

典故
徯帝情

相关人物


《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旧题汉·孔安国传:「汤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例句

凤辇幸秦久,周人徯帝情。 钱起 送蒋尚书居守东都

典故
相关人物
夏禹
 
成汤


《礼记·礼运》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东汉·郑玄注:「能用礼义以成治也。」
《史记》卷二《夏本纪》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史记》卷三《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例句

在德期巢燧,居安法禹汤。 苏颋 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

得失鉴齐楚,仁思念禹汤。 魏知古 从猎渭川献诗

典故
禹汤罪己

相关人物
夏禹
 
成汤


《春秋左传正义》卷九〈庄公·传十一年〉~53~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例句

且如歌笑日挥金,应笑禹汤能罪己。 钱起 秋霖曲

典故
翟汤隐德

相关人物
翟汤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翟汤传》
翟汤字道深,寻阳人。笃行纯素,仁让廉洁,不屑世事,耕而后食,人有馈赠,虽釜庾一无所受。永嘉末,寇害相继,闻汤名德,皆不敢犯,乡人赖之。司徒王导辟,不就,隐于县界南山。始安太守干宝与汤通家,遣船饷之,敕吏云:「翟公廉让,卿致书讫,便委船还。」汤无人反致,乃货易绢物,因寄还宝。宝本以为惠,而更烦之,益愧叹焉。咸康中,征西大将军庾亮上疏荐之,成帝徵为国子博士,汤不起。建元初,安西将军庾翼北征石季龙,大发僮客以充戎役,敕有司特蠲汤所调。汤悉推仆使委之乡吏,吏奉旨一无所受,汤依所调限,放免其仆,使令编户为百姓。康帝复以散骑常侍徵汤,固辞老疾,不至。年七十三,卒于家。

例句

翟汤隐德,许询胜具。 李瀚 蒙求

典故
张廷尉
 
张汤

相关人物
张汤


《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传》
张汤者,杜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馀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父死后,汤为长安吏,久之。……张汤为廷尉,两人交驩,而兄事禹。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见文法辄取,亦不覆案,求官属阴罪。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始为小吏,乾没,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慕之。是时上方乡文学,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

例句

慎微参石奋,决密与张汤。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官属张廷尉,身随杜幼公。 韩翃 送赵评事赴洪州使幕

典故
致君尧汤
 
致君尧舜

相关人物
伊尹(名挚,又名阿衡)


《孟子注疏》卷九下〈万章章句上〉~70~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末闻以割烹也。林氏曰:「以尧舜之道要汤者,非实以是要之也,道在此而汤之聘自来耳。犹子贡言夫子之求之,异乎人之求之也」愚谓此语亦犹前章所论父不得而子之意。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例句

仕宦至公相,致君作尧汤。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國語辭典》:金汤(金湯)  拼音:jīn tāng
比喻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参见「金城汤池」条。《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赞曰》:「金汤失险,车书共道。」宋。陆游〈江上对酒作〉诗:「胡来即送死,讵能犯金汤。」
《國語辭典》:金城汤池(金城湯池)  拼音:jīn chéng tāng chí
金城,金属造的城。汤池,如滚水的护城河。金城汤池形容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语出《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后比喻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北史。卷八二。儒林传下。辛彦之传》:「帝尝令彦之与沉重论议,重不能抗,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也作「固若金汤」。
《國語辭典》:汤汤(湯湯)  拼音:shāng shāng
水流盛大的样子。《诗经。大雅。江汉》:「江汉汤汤,武夫洸洸。」清。夏敬观〈八声甘州。听愁霖一阵打窗来〉词:「谁管汤汤水?渐蹴吴天。」
《漢語大詞典》:禹汤(禹湯)
夏禹 和 商汤 。后视为贤明君主的典范。《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勃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晋书·安帝纪:“自顷国难之后,人物彫残,常所供奉,犹不改旧,岂所以视人如伤, 禹 汤 归过之诫哉!” 明 刘基 《咏史》诗之一:“六雄糜沸扰天纲,天下嗷嗷望 禹汤 。” 清 顾炎武 《晋王府》诗:“定知慈俭理,得占 禹 汤 齐。”
《漢語大詞典》:泰和汤(泰和湯)
指酒。 宋 辛弃疾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词:“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参见“ 太和汤 ”。
分類:
《漢語大詞典》:太和汤(太和湯)
(1).即酒。 宋 邵雍 《无名公传》:“生喜饮酒,尝命之曰‘大和汤’。” 宋 邵雍 《林下五吟》诗之一:“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釅半醺时。”
(2).谓沸水。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二·热汤
分類:沸水
《國語辭典》:探汤(探湯)  拼音:tān tāng
1.用手试于热水之中。《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比喻心存戒惧。《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