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晞沐
指沐浴晾发。 明 张羽 《杂言》诗之一:“青阳萌始节,万物咸光昭;我亦动新怀,晞沐起晨朝。”
分類:沐浴
《漢語大詞典》:入浴
入水沐浴。山海经·海外西经“一曰居一门中” 晋 郭璞 注:“ 西海 有 黄池 ,妇人入浴,出即怀姙矣。” 李广田 《入浴》诗:“我们大家一齐入浴,我们笑哈哈无所牵挂·泉水的温暖使我们心里开花,我们仿佛在一个母胎里重新长大。”
分類:沐浴郭璞
《国语辞典》:温泉浴(温泉浴)  拼音:wēn quán yù
在温泉中沐浴。因温泉溶解力强,能溶解种种矿物,如硫磺等,对于人的皮肤极有益。
《漢語大詞典》:盥浴
盥洗沐浴。后汉书·刘宽传:“ 宽 简略嗜酒,不好盥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风俗,儿生一期,为製新衣,盥浴装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菩萨生已,支属宗亲莫不奔驰,求水盥浴。”
《國語辭典》:衅浴(釁浴)  拼音:xìn yù
以香草沐浴。《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漢語大詞典》:濯澡
洗涤,沐浴。常比喻经过修养使道德高洁。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脱身声利中,道德自濯澡。”参见“ 澡身浴德 ”。
《國語辭典》:澡身浴德  拼音:zǎo shēn yù dé
语本《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指从事道德修养,而使身心纯净清白。《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日逝月除,时方已过,澡身浴德,将以曷为?」北周。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铭:「君器宇详正,风鉴弘敏,澡身浴德。」
《漢語大詞典》:乾浴
即干沐浴。云笈七籤卷三二:“摩手令热,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乾浴。”云笈七籤卷三二:“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乾浴。”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浴罢》:“理髮千梳浄,风晞胜汤沐。闭息万窍通,雾散名乾浴。”
分類:沐浴
《漢語大詞典》:衅沐(釁沐)
本谓用芳香的草涂身后沐浴以去除秽恶。引申指认真研究,取精用宏。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 敬 自能执笔之后,求之於 马 郑 而去其执……求之於恢奇弔诡之技力而去其诈悍,淘汰之,播扬之,摩揣之,衅沐之,得於一是而止。”参见“ 衅浴 ”。
《國語辭典》:衅浴(釁浴)  拼音:xìn yù
以香草沐浴。《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國語辭典》:添盆  拼音:tiān pén
一种古代风俗。婴儿出生后三日行浴儿礼,亲友投置铜钱等物于浴盆中以为祝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看孩子洗三的亲眷们,也有银子的,也有铜钱的,厚薄不等,都著在盆里,叫是『添盆』。」
《国语辞典》:藻莹(藻莹)  拼音:zǎo yíng
清洗得洁净、光鲜。比喻沐浴。唐。陈鸿《长恨传》:「别疏汤泉,诏赐藻莹。」
《漢語大詞典》:浴沐
(1).沐浴,洗澡。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她太热烈了,怕她自行爆裂;还在海水之中浴沐着在!”
(2).比喻受浸润。 郭沫若 《海涛集·离沪之前》:“我们向碧桃花下游行,浴沐着那亲蔼的阳光。”
《漢語大詞典》:颒浴
洗脸和沐浴。 明 杨慎 《伊兰赋》序:“意古者纫佩之用,頮浴之具,必此物也。”
分類:洗脸沐浴
《漢語大詞典》:七香汤(七香湯)
加多种香料供沐浴用的汤水。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后浴五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坐,潦降神百藴香。”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回生》:“死工夫救了你活地狱,七香汤莹了美食相扶。”
《國語辭典》:浸浴  拼音:jìn yù
浸泡沐浴。如:「她喜欢藉著浸浴来放松心情。」
《國語辭典》:一沐三捉发(一沐三捉髮)  拼音:yī mù sān zhuō fǎ
比喻求贤心切。参见「握发吐哺」条。《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漢語大詞典》:一沐三握发(一沐三握髮)
见“ 一沐三捉髮 ”。 汉 王充 论衡·书解:“ 文王 日昃不暇食,此谓演而益卦; 周公 一沐三握髮,为 周 攻法制而 周 道不弊。”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 干王 恩高量广,不以初交见嫌,不以触犯见罪,虽兴 周 之 姬旦 ,一饭吐三餔,一沐三握髮,无以过也。”
分類: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