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洗祓
古代沐浴斋戒以除灾求福的祭祀活动。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九》:“ 罗马 王 地朶 焚毁 尼罗 所造金殿,用土填塞而建宫於其上,并为国民洗祓之所。”
《国语辞典》:三衅三沐(三衅三沐)  拼音:sān xìn sān mù
三次用香料涂身,三次沐浴,表示对人的礼遇、尊重。宋。黄庭坚〈元勋字序〉:「有居成功之心则不达,自智而教不能则不达,故三衅三沐之,而字之曰:『不伐。』」也作「三沐三薰」、「三衅三浴」、「三熏三沐」、「三浴三熏」。
《国语辞典》:如沐春风(如沐春风)  拼音:rú mù chūn fēng
如同沐浴在春风之中,和暖舒畅。比喻遇到良师诚挚教诲的感受。如:「林老师亲切诚恳的教导,令人如沐春风。」
《国语辞典》:土耳其浴  拼音:tǔ ěr qí yù
一种源于中东的沐浴法。在浴室内,利用热气、使人全身出汗,然后进行按摩,再做冷水浴或淋浴。有减轻体重、消除疲劳、清洁等功效。也称为「蒸气浴」。
《国语辞典》:斋戒沐浴(斋戒沐浴)  拼音:zhāi jiè mù yù
祭祀前,吃斋持戒,沐浴更衣,以示虔诚庄敬。《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国语辞典》:永浴爱河(永浴爱河)  拼音:yǒng yù ài hé
祝福有情人永远沐浴在爱情的滋润里的贺词。
《国语辞典》:芬兰浴(芬兰浴)  拼音:fēn lán yù
一种用水冲击加热的石子,以产生蒸气的沐浴方式。源于乌克兰一带。进行的方式是浴者坐在瀰漫的蒸气中,以木棒拍打皮肤变红后,再跳入冷水中,如此反覆进行。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及松弛精神的作用。
《国语辞典》:垢离(垢离)  拼音:gòu lí
立愿于佛前,以清水沐浴,表示身心清净。
《国语辞典》:泡沫浴  拼音:pào mò yù
一种浸在泡沫中的沐浴方式,洗后仍须用清水冲洗。
《国语辞典》:沐浴盐(沐浴盐)  拼音:mù yù yán
一种清洁沐浴的非食用盐。主要成分为天然海盐、无机盐、界面活性剂及微量的添加剂等,具有洗净和医疗的效果,可补充肌肤流失的盐分和养分,防止肌肤老化,促进新陈代谢,并可润滑皮肤,保持光泽弹性。
《国语辞典》:血管操  拼音:xiě guǎn cāo
大陆地区指以冷水沐浴。因洗冷水澡时,可使血管收缩,有如体操。
《漢語大詞典》:几头酒(幾頭酒)
古代风俗,沐浴后饮酒,谓之“几头酒”。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几头酒。 山 东风俗,新沐讫饮酒,谓之几头。 颜师古 云:字当为禨,音机,禨,谓福祥也。按云:沐稷而靧粱,櫛用樿櫛,髮晞用象櫛,进禨进羞,工乃升歌。 郑康成 注云:沐靧必进禨、作乐,益气也。此谓新沐靧体虚,故更进食饮,而又加乐以自辅助,致福祥也。此古之遗法乎。”
《漢語大詞典》:靧泽(靧澤)
沐浴洗涤。 清 余庆远 《维西见闻记》:“男妇老幼率喜佩刀为饰,不爱靧泽,衣至敝不澣,数日不沐,经年不浴。”
分類:沐浴洗涤
《漢語大詞典》:辨浴
谓准备沐浴之具。后汉书·列女传·阴瑜妻:“ 采 因勑令左右辨浴。既入室而掩户,权令侍人避之……遂以衣带自縊。”
分類:准备沐浴
《国语辞典》:擦澡  拼音:cā zǎo
用湿毛巾擦拭全身,而不沐浴,称为「擦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