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6—303 【介绍】: 西晋河内温人,字士度。武帝子。初封长沙王。惠帝永平元年,助楚王玮杀汝南王亮、卫瓘。玮诛,贬常山王。永康二年,赵王伦篡位,乂率兵助齐王囧等攻杀伦。齐王囧专权。永宁二年,河间王颙等起兵反齐王囧,义在洛阳为内应,杀囧。太安末,颙与成都王颖起兵反乂,乂于京郊与颙等大战三月,后为东海王越潜结殿中诸将囚之,送颙部将张方,被杀。
全晋文·卷十七
乂字士度,武帝第六子。案:《世说·言语篇》注引《八王故事》作:「第十七子」。太康十年封长沙王,拜员外散骑常侍。元康初,坐楚王玮罪贬为常山王。赵王伦篡位,以匡复功拜抚军大将军,领左军将军,迁骠骑将军开府,复封长沙王,拜大都督。东海王越废之,收送金墉城,寻为成都王颖所杀。谥曰厉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8—300 【介绍】: 西晋河内温人,字熙祖。小名沙门。晋惠帝长子。晋武帝时封广陵王。惠帝即位,立为皇太子。及长,不好学,唯与左右嬉戏。为贾后废为庶人。赵王司马伦欲诛后,微泄其谋。后惧,矫诏害遹,以绝众望。贾后死,册复太子。谥悯怀。
公沙歆 朝代:

人物简介

全晋文
歆,北海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8—422 【介绍】: 南朝宋彭城人。武帝中弟。初为国子学生,后从刘裕征讨,以战功封骠骑将军、荆州刺史。裕代晋称帝,封长沙王,卒官。卒谥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僧人。罽宾国人。能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世间法术,多所综习。在沙勒国,为太子达摩弗多所重,留养宫中。鸠摩罗什从而受学。后至姑臧,姚兴迎之,与罗什共译经。译出《四分律》、《长阿含经》等。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等。后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此云觉明。罽宾国婆罗门种。世奉外道。有比丘乞食其家。耶舍父怒驱之。遂手足挛躄。卜曰。坐犯大人。即求向比丘忏悔。遂愈。父大惊。俾耶舍师事焉。时年十三。尝随师逢虎嚝野中。师窘欲逃匿。耶舍曰。毋畏。虎且去。师问其故。曰虎已饱矣。前行见馀残。师心异之。年十五。日诵三万言。有异僧怜其慧敏。为乞食分共之。使无废诵习。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性高简以知见广大。自持视世。莫足以师己者。人亦以此短之。然见其风度。谈笑则又爽然。失所恨。以是反壮犹为沙弥。益从其舅。学五明诸论。年二十七乃得戒。常供众僧饭于沙勒王家。太子达磨勿多与语悦之。留以供养。罗什后至。复相研究欢甚。会什侍毋还龟兹。沙勒太子嗣位。时吕光伐龟兹。龟兹求敕于沙勒。兵未至。而龟兹陷。罗什为所执舍独东化龟兹。十年什在姑臧。遣书邀舍。国人留挽。又一年因夜与弟子。窃发。弟子曰。且日追至奈何。于是祝药投钵水中。洗足以行。黎明数百里。问弟子何觉。曰但闻疾风泪出耳。复祝药投水。洗足乃止。至姑臧什在长安闻兴以女子逼为非法。叹曰。好绵其可使驰之棘林中哉。什劝兴迎之使至。耶舍笑曰。明旨远降。便当驿驰。仰副檀越待士之勤。脱见礼如罗什者。即贫道未敢闻命。使还以闻。兴叹其几慎。遣使敦喻。乃肯来。兴郊迎。别建精舍于逍遥园。虽盛供设。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时罗什译十住品经。疑未操笔。至是审定。焉舍为人赤髭。善毗婆沙。时号赤髭毗婆沙又以其道。为什所师。号大毗婆沙。司隶校尉姚爽。请出昙无德律。兴疑其脱谬。试令诵差籍药方五万言及覆无误者。又译四分律。凡四十四卷。长阿含等兴以万缣施。凡所施积一屋。皆未尝问。或货之以造城南寺云。还西域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傅贾客寄凉州故人。
神僧传·卷第二
佛陀耶舍。此云觉名。罽宾人。婆罗门种。世事外道。有一沙门从其家乞食。其父怒使人打之。父遂手脚挛躄不能行止。乃问于巫师。对曰。坐犯贤人鬼神使然也。即请此沙门竭诚忏悔。数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为其弟子。时年十三。常随师远行。于旷野逢虎。师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饱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见馀㱴。师密异之。至年十五诵经日记二三万言。所住寺常于外分卫废于诵习。有一罗汉重其聪敏。恒乞食供之。至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年二十七方受具戒。后至沙勒国。时国王不豫。请僧斋会。太子见而悦之请留宫内供养。罗什后至。复从舍受学。甚相尊敬。后罗什往龟兹。为吕光所执。舍停十馀年。乃东适龟兹法化甚盛。时什在姑臧。遣使要之。欲去国人留之停岁许。后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衣发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日追至不免复还耳。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咒数十言。与弟子洗足。即便夜发。比至旦行数百里。问弟子曰。何所觉耶。答曰。唯闻疾风之响。眼中泪出耳。耶舍又与咒水洗足住息。明旦国人追之。已差数百里不及。行达姑臧。而什已入长安。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乃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什闻其至姑臧劝姚兴迎之。兴未纳。顷之兴命什译出经藏。什曰。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达幽致。今在姑臧愿诏徵之。一言三详。然后著笔。使微言不坠取信千载也。兴从之。即遣使招迎。厚加赠遗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降便应载驰。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则未敢闻命。使还具说之。兴叹其慎重。至长安兴自出候问。别立新省于逍遥园中。四事供养。并不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耶舍先诵昙无德律。伪司隶校尉姚爽请令出之。乃试耶舍。令诵羌籍药方可五万言。经一日执文覆之不误一字。众服其强记。即以弘始十二年译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并出长阿含等。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秦言。道含笔受。至十五年解座。兴䞋耶舍布绢万匹。悉不受。道含佛念布绢各千匹。名德沙门五百人。皆重䞋施。耶舍后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寄贾客传与凉州诸僧。后不知所终。
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中
佛陀耶舍。此云觉明。罽宾人也。婆罗门种。世事外道。有一沙门从其家乞。其父怒使人打之。父遂手脚挛癖不能行止。乃问于巫师。对曰。坐犯贤人鬼神使然也。即请此沙门竭诚忏悔。数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为其弟子。时年十三。常随师远行于旷野逢虎。师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饱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见馀残。师密异之。至年十五诵经日得二三万言。所住寺常于外分卫废于诵习。有一罗汉重其聪敏。恒乞食供之。至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然性度简傲颇以知见自处。谓少堪己师者。故不为诸僧所重。但美仪止善谈笑。见者忘其深恨。年及进戒莫为临坛。所以向立之岁。犹为沙弥。乃从其舅学五明诸论。世间法术多所练习。年二十七方受具戒。恒以读诵为务手不释牒。每端坐思义。尚云不觉虚过于时。其专精如此。后至沙勒国。国王不悆请三千僧。会耶舍预其一焉。时太子达摩弗多。此言法子。见耶舍容服端雅问所从来。耶舍詶对清辩。太子悦之仍请留宫内供养。待遇隆厚。罗什后至。复从舍受学甚相尊敬。什既随母还龟兹。耶舍留止。顷之王薨。太子即位。时符坚遣吕光西伐龟兹。龟兹王急求救于沙勒。沙勒王自率兵赴之。使耶舍留辅太子委以后事。救军未至而龟兹已败。王归具说罗什为光所执。舍乃叹曰。我与罗什相遇虽久未尽怀抱。其忽羁虏相见何期。停十馀年。乃东适龟兹法化甚盛。时什在姑臧遣信要之。裹粮欲去。国人留之。复停岁许。后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夜发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日追至不免复还耳。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咒数十言。与弟子洗足。即便夜发。比旦行数百里。问弟子曰。何所觉耶。答曰唯闻疾风之响。眼中泪出耳。耶舍又与咒水洗足住息。明旦国人追之。已差数百里不及。行达姑臧。而什已入长安。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乃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什闻其至姑臧劝姚兴迎之。兴未纳。顷之兴命什译出经藏。什曰。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达幽致。今在姑臧。愿下诏徵之。一言三详然后著笔。使微言不坠取信千载也。兴从之。即遣使招迎。厚加赠遗。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降便应载驰。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则未敢闻命。使还具说之。兴叹其几慎。重信敦喻。方至长安。兴自出候问。别立新省于逍遥园中。四事供养。并不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于时罗什出十住经。一月馀日疑难犹豫尚未操笔。耶舍既至。共相徵决辞理方定。道俗三千馀人皆叹其当要。舍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时人号曰赤髭毗婆沙。既为罗什之师。亦称大毗婆沙。四事供养衣钵卧具。满三间屋不以关心。姚兴为货之。于城南造寺。耶舍先诵昙无德律。伪司隶校尉姚爽请令出之。兴疑其遗谬。乃请耶舍令诵羌籍药方可五万言。经二日乃执文覆之不误一字。众服其强记。即以弘始十二年译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并长阿含等。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秦言。道含笔受。至十五年解座。兴䞋耶舍布绢万匹。悉不受。道含佛念布绢各千匹。名德沙门五百人皆重䞋施。耶舍后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寄贾客传与凉州诸僧。后不知所终。
昙摩耶舍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此云法明。罽宾国人。少好学。年十四为弗若多罗所知。既长标致特高。该通经律。有异能解。尝习禅观。时以比浮头婆驮。孤行山泽。往往冲虎。每坐树下。叹曰。年已三十。乃未得果。何其懈哉。至忘寝食。以精苦悔先罪。乃梦。博叉天王劝以游方观道。不当自善。曰道可致。不可求也。然以非分强求。虽死无所获。乃游诸国。以隆安中。至广州白沙寺。善诵毗婆沙律。时号大毗婆沙。年已八十五。弟子八十五人。有女子张氏字晋明。清净自活。从耶舍咨授道要。乃为说佛生缘起。并译出差摩经一卷。义熙中。至长安。姚兴为前席。与天竺沙门昙摩屈多友善。秦弘始九年。共译舍利弗阿毗昙。至十六年乃竟。凡二十二卷。后如江陵止新寺。大弘禅要。学者至三百馀人。道俗初疑其慢。及见之莫不倾伏。往往定中多见殊祥。人传以为證果矣。元嘉中辞还西域。 弟子法度善梵语。佐耶舍译经。度天竺婆勒子也。勒贾于广州。而生度于南康。名金迦。长而出家。获今名。而不知者。以度为南康人也。度自其师西归。乃执异见。学小乘禁方等法。谓无十方佛。性礼释迦。食用铜钵。不置别器。令诸尼相从。而行悔罪。止伏地相向而已。尼法弘普明皆受其法。而诸尼多宗习之云。
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昙摩耶舍。此云法明。罽宾人。少而好学。年十四为弗若多罗所知。长而气干高爽雅有神慧。该览经律明悟出群。陶思八禅游心七觉。时人方之浮头婆驮。孤行山泽不避豺虎。独处思念动移宵日。尝于树下每自剋责。年将三十尚未得果。何其懈哉。于是累日不寝不食。专精苦到以悔先罪。乃梦见博叉天王。语之曰。沙门当观方弘化旷济为怀。何守小节独善而已。道假众缘复须时熟。非分强求死而无證。觉自思惟欲游方授道。既而踰历名邦履践郡国。以晋隆安中初达广州住白沙寺。耶舍善诵毗婆沙律。人咸号为大毗婆沙。时年已八十五。徒众八十五人。时有清信女张普明咨受佛法。耶舍为说佛生缘起。并为译出差摩经一卷。至义熙中来入长安。时姚兴僣号甚崇佛法。耶舍既至深加礼异。会有天竺沙门昙摩掘多来入关中。同气相求宛然若旧。因共耶舍译舍利弗阿毗昙。以伪秦弘始九年初书梵书文。至十六年翻译方竟。凡二十二卷。伪太子姚泓亲管理味。沙门道标为之作序。耶舍后南游江陵。止于辛寺大弘禅法。其有味靖之宾披榛而至者三百馀人。凡士庶造者。虽先无信心见皆敬悦。自说有一师一弟子。修业并得罗汉。传者失其名。又尝于外门闭户坐禅。忽有五六沙门来入其室。又时见沙门飞来树端者。往往非一。常交接神明而俯同矇俗。虽道迹未彰。时人咸谓已阶圣果。至宋元嘉中辞还西域。不知所终。耶舍有弟子法度。善梵汉之言常为译语。度本竺婆勒子。勒久停广州往来求利。中途于南康生男。仍名南康。长名金迦。入道名法度。度初为耶舍弟子承受经法。耶舍既还外国。度便独执矫异规以摄物。乃言。专学小乘禁读方等。唯礼释迦。无十方佛。食用铜钵无别应器。又令诸尼相捉而行悔罪之日但伏地相向。唯宋故丹阳尹颜瑗女法弘尼。交州刺史张牧女普明尼。初受其法。今都下宣业弘光诸尼习其遗风。东土尼众亦时传其法。
僧瑜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生周氏。吴兴馀杭人。年十二。为沙门。尝与昙温慧光。庐于山南。号招隐。常曰。结果三涂。情形故也。情将尽矣。形亦宜捐。其远追药王焚身之轨可也。于是诵药王品。以即火聚。时年四十四。后有双桐。生其室。世号双桐和尚。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僧瑜。姓周。吴兴馀杭人。弱冠出家。业素纯粹。元嘉十五年。与同学昙温慧光等。于庐山南岭共建精舍。名曰招隐。瑜常以为结累三涂情形故也。情将尽矣形亦宜损。药王之𨅊独何云远。于是屡发言誓始契烧身。以宋孝建二年六月三日。集薪为龛。并请僧设斋。告众辞别。是日云雾晦合密雨交零。瑜乃誓曰。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如其无感便当滂注。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昧也。言已云景明霁。至初夜竟便入薪龛中。合掌平坐。诵药王品。火焰交至犹合掌不散。道俗知者奔赴弥山。并稽首作礼。愿结因缘。咸见紫气腾空久之乃歇。时年四十四。其后旬有四日。瑜房中生双梧桐。根枝丰茂。巨细相如。贯壤直耸。遂成连树理。识者以为娑罗宝树剋炳泥洹。瑜之庶几故现斯證。因号为双桐沙门。吴郡张辩为平南长史。亲睹其事。具为传赞。赞曰。悠悠玄机。茫茫至道。出生入死。孰为妙宝(其一)。自昔药王。殊化绝伦。往闻其说。今睹斯人(其二)。英英沙门。慧定心固。凝神紫气。表迹双树(其三)。其德可乐。其操可贵。文之作矣。式飘髣髴(其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颍川人。父庾佩玉为长沙内史,宋顺帝升明中被诛,时沙弥始生。年五岁,不肯服采衣,终身布衣蔬食。起家临川王国左常侍。嫡母刘氏疾,沙弥晨昏侍侧,衣不解带,以身先试针灸。及母亡,昼夜号恸。举纯孝,梁武帝召见,补歙令。迁邵陵王参军,随府会稽。终于长城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绍杀其父道武帝,磨浑斩绍帐下二人奔拓跋嗣。嗣即位(明元帝),以功封长沙公,为定州刺史,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元达。梁武帝长兄。起家齐安南邵陵王行参军,袭爵临湘县侯。历位晋陵太守,有善政。齐东昏侯永元二年,裴叔业据豫州反,懿以豫州刺史领兵讨之。既而崔慧景围攻建康,齐室大乱,懿复率三千锐卒回救,击杀慧景。授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以功高,遭疑忌。弟衍及长史徐曜甫曾劝懿反齐,不从。卒为东昏侯毒死。衍闻懿死,在襄阳起兵,越二年灭齐。追封长沙郡王,谥宣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0—490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明,小字白象。齐高帝子。起家宋秘书郎。仕宋至豫州刺史。齐高帝即位,封长沙王。每陈政事,辄为典签所裁,晃杀之。高帝怒,手诏赐杖。齐武帝立,迁南徐州刺史。罢还,私载数百人仗还都,为禁司投诸江。武帝禁诸王畜私仗,闻之大怒,将纠以法。豫章王嶷泣救得免。从此不见亲宠。官至护军将军。卒谥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9—526 【介绍】: 本名渊业。后人避唐讳或改为深业。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静旷。萧懿子。初仕齐为著作郎、太子舍人。懿为东昏侯毒死,与二弟逃匿。入梁,袭封长沙王,历秘书监,侍中。迁湘州刺史,尤著善政。性敦笃,崇信佛法。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全梁文·卷二十二
渊业(《梁书》但作「业」,亦作「深业」,避唐讳。)字静旷,武帝长兄长沙王懿之子。天监二年袭封。历秘书监、侍中、中书令、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普通二年死,谥曰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1—581 【介绍】: 北齐北海剧人,字叔朗,小名沙弥。王猛六世孙。魏末,官府徵召,皆不就。后随高欢,为中外府功曹参军、常山王高演友,深得演器重。文宣帝高洋昏逸,演屡谏,高洋疑为晞所教,髡鞭钳配甲坊,后又得为常山王友。高洋死,废帝高殷立。杨愔等执朝政。高演在鲜卑贵族支持下杀杨愔等,夺帝位,晞实为谋主。孝昭帝高演立,除散骑常侍,兼吏部郎中。后拜太子太傅。后主高纬武平初迁大鸿胪。齐亡,周武帝以为太子谏议大夫。
全后周文·卷五
晞字督朗,小名沙弥,北海剧人,秦丞相王猛六世孙。魏永安初,除员外散骑侍郎,征署广平王开府功曹史,不就。神武以为中外府功曹参军、常山王演友。齐受禅,行太原郡事;废帝时以司马领吏部郎中;孝昭即位,除散骑常侍;武成即位,历东徐州刺史、秘书监;武平初,迁大鸿胪,加仪同三司。齐亡入周,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元年卒,年七十一,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河东汾阴人,字仁直,本名沙陀。世为河东著姓。少有志操,励精笃学。年十七,司空高乾辟为参军。以天下纷乱,弃官归乡里。后归宇文泰,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西魏文帝大统三年,从宇文泰与东魏大战,擒东魏将窦泰,复弘农,战沙苑,以功累迁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进爵为侯。赐姓宇文氏,赐名端。入北周,孝闵即位,除工部中大夫,进爵为公。晋公宇文护将废帝,端不附从,出为蔡州刺史,有惠政,寻转基州刺史。未几卒,年四十三。遗诫薄葬。
全后周文·卷六
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魏常主守孝通从子,本名沙陁。司空高乾辟为参军,赐爵汾阴县男。弃官。大统中征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进爵为伯,转丞相东阁祭酒,加本州大中正,迁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出为李弼行军长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转尚书左丞,进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恭帝末拜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进爵为侯。孝闵受禅,除工部中大夫,转民部中大夫,进爵为公,出为蔡州刺史。明帝初转基州刺史,卒,谥曰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德茂。萧猷子。梁武帝太清初,为舍人。侯景陷台城,韶奉诏西奔,至江陵。人多询城内事,韶乃作《太清纪》,多非实录。湘东王萧绎德之,封长沙王,官至郢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