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沙虱(沙蝨)
亦作“ 沙蝨 ”。
(1).一种细小而极毒的虱子。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又有沙蝨,水陆皆有,其新雨后及晨暮前,跋涉必著人,唯烈日草燥时,差稀耳。其大如毛髮之端,初著人,便入其皮里,其所在如芒刺之状,小犯大痛,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著爪上行动也。”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山魈邪乱逼,沙虱毒潜婴。”《太平广记》卷四七八引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沙虱》:“ 潭 、 袁 、 处 、 吉 等州有沙虱,即毒蛇鳞中虱也。细不可见。夏月,蛇为虱所苦,倒掛身於江滩急流处,水刷其虱;或卧沙中,碾虱入沙。行人中之,所咬处如针孔粟粒。四面有五色文,即其毒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沙虱》:“按 郭义恭 《广志》云:沙虱在水中,色赤,大不过蟣,入人皮中杀人。”
(2).石蚕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石蚕》。
(1).一种细小而极毒的虱子。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又有沙蝨,水陆皆有,其新雨后及晨暮前,跋涉必著人,唯烈日草燥时,差稀耳。其大如毛髮之端,初著人,便入其皮里,其所在如芒刺之状,小犯大痛,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著爪上行动也。”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山魈邪乱逼,沙虱毒潜婴。”《太平广记》卷四七八引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沙虱》:“ 潭 、 袁 、 处 、 吉 等州有沙虱,即毒蛇鳞中虱也。细不可见。夏月,蛇为虱所苦,倒掛身於江滩急流处,水刷其虱;或卧沙中,碾虱入沙。行人中之,所咬处如针孔粟粒。四面有五色文,即其毒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沙虱》:“按 郭义恭 《广志》云:沙虱在水中,色赤,大不过蟣,入人皮中杀人。”
(2).石蚕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石蚕》。
《骈字类编》:沙声(沙声)
宋 杨万里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其二 急下柴车踏晚晴,青鞋步步有沙声。
《骈字类编》:沙川
明一统志:沙川桥在岷州卫西固城西一十里。
《骈字类编》:潮沙
宋史河渠志:提举常平徐确谓:三州开江兵卒千四百人,使臣二人,请就令护察已开之江,遇潮沙淤淀,随即开淘,若他役者,以违制论。
《骈字类编》:冰沙
魏书源怀传:北方沙漠,夏乏水草,时有小泉,不济大众。脱有非意,要待秋冬,因云而动。若至冬日,冰沙凝厉,游骑之寇,终不敢攻城,亦不敢越城南出。如此北方无忧矣。
《骈字类编》:沙桥(沙桥)
晋书桓振传:振自号荆州刺史。建威将军刘怀肃率宁远将军索邈与振战于沙桥。振兵虽少,左右皆力战,每一合,振辄瞋目奋击,众莫敢当。宋书刘粹传:元嘉三年,讨谢晦,遣粹弟车骑从事中郎道济龙骧将军沈敞之就粹,自陆道向江陵。粹以道济行竟陵内史,与敞之及南阳太守沈道兴步骑至沙桥,为晦司马周超所败。又又邓琬传,荆州闻浓湖平,议欲更遣军与郢州合势,欲断据巴陵,经日不决,乃遣将赵道始于江津筑垒,任演戍沙桥,诸门津要,皆有屯兵,人情转离,将士渐逃散。 辽邸记:闻辽王抱异疾,不能亲女色,后宫中往往有抑郁致死者。今沙桥门外宫人斜,即群姬埋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