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1,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沙角
湖沙
面沙
大沙
乌沙
琼沙
沙亭
沙山
沙南
沙露
沙涧
素沙
汰沙
重沙
沙壅
《漢語大詞典》:沙角
嫩菱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红菱、沙角儿、药木瓜、水木瓜、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青布繖,当街列牀凳堆垛。” 元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物产:“菱初生,嫩者名沙角,硬者名餛飩。湖中生如栗样者,极鲜。”
分類:菱角
《骈字类编》:湖沙
唐 崔国辅 题豫章馆 驿前苍石没,浦外湖沙细。
《漢語大詞典》:面沙
在粘土地上加沙,以改良土壤。《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简阳县解放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的生产计划》:“一种是死黄泥,需要面沙的四百五十一亩。”
《骈字类编》:大沙
汉书匈奴传: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
李咸用水仙操:大沙拍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
分类:大沙
《骈字类编》:乌沙(乌沙)
岳阳风土记:刘备既与鲁肃画湘为界,遂筑地乌沙镇,对垒在州北六十里,俗谓之金门刘备城。杨万里过乌沙望大唐石峰诗:乌沙未到一溪横,水清见厎心已清。
《骈字类编》:琼沙(琼沙)
唐 刘禹锡 海阳十咏 其八 棼丝瀑 却望琼沙际,逶迤见脉分。
《骈字类编》:沙亭
水经注见沙丘下。
《骈字类编》:沙山
元史地理志:应理州与兰州接境,东阻大河,西据沙山。考之图志,乃唐灵武郡地,元初仍立州。 明一统志:沙山在宁夏中卫城西五十里,因沙所积故名。
又沙山,在常州府江阴县东四十五里,初本平地,晋宋间江水泛涨,涌沙石积成此山。
《骈字类编》:沙南
汉书地理志云:中郡县沙南。中水绖河水又东径塞泉城南而东注,又东过云 桢陵县南,又东过沙南县北,从县东屈南过沙陵县西。
《骈字类编》:沙露
宋 黄庚 秋晚山行 蟹痕沙露湿,雁影夕阳明。
《骈字类编》:沙涧(沙涧)
水经:河水又东,沙涧水注之。明一统志:沙涧在平阳府平陆县东二十里。傅:岩前。
又沙涧泉,在顺天府昌平州西南三十里境。
又张说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
诗:探窥石门断,缘越沙涧转。李绅忆登栖霞寺峰诗:移步下碧峰,沙涧更踌躇。
《漢語大詞典》:素沙
(1).见“ 素纱 ”。
(2).白沙。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四:“素沙匝广岸,雄虹冠尖峰。”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一:“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分類:白沙
《漢語大詞典》:素纱(素紗)
亦作“ 素沙 ”。 白色绉纱。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郑玄 注:“素沙者,今之白縳也。”礼记·杂记上:“内子以鞠衣、褒衣、素沙。” 郑玄 注:“素沙,若今纱縠之帛也。”新唐书·车服志:“皇后之服三:褘衣者,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也……素纱中单、黼领、朱罗縠褾、襈。”明会典·冠服一·皇帝冕服:“中单以素纱为之。”
分類:白色绉纱
《漢語大詞典》:汰沙
(1).淘沙。 南朝 梁 庾肩吾 《新苔》诗:“徒令 阿谷 丽,停筐不汰沙。”
(2).指经水冲荡的沙滩。 唐 李贺 《昌谷诗》:“石钱差復籍,厚叶皆蟠腻,汰沙好平白,立马印青字。”
《漢語大詞典》:重沙
层层沙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涢水:“ 溳水 又会 温水 , 温水 出 竟陵 之 新阳县 东泽中,口径二丈五尺。垠岸重沙,端浄可爱。”
分類:层层沙粒
《漢語大詞典》:沙壅
广东 食品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食语·茶素:“以糯米粉杂白糖沙,入猪脂煮之,名沙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