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1,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王轨( 沙门 郯国公 )
沙钵略可汗(别称 始波罗可汗 摄图 )
沙门法彦
陈叔坚( 长沙王、丰城侯 字 子成 叔贤 )
沙门波若
王摩沙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突厥沙钵略可汗( 阿史那摄图 号 沙钵略 )
苏沙罗(字 子粹 通泰郡公 )
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阿史那贺鲁(号 沙钵罗可汗 )
慈恩寺沙门
沙吒利
归登(字 冲之 长沙县男、长洲县男 宪 )
其它辞典(续上)
僧惠光(别称 慧光 杨 号 圣沙弥、冯居士、捧心论 )王轨( 沙门 郯国公 )
沙钵略可汗(别称 始波罗可汗 摄图 )
沙门法彦
陈叔坚( 长沙王、丰城侯 字 子成 叔贤 )
沙门波若
王摩沙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突厥沙钵略可汗( 阿史那摄图 号 沙钵略 )
苏沙罗(字 子粹 通泰郡公 )
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阿史那贺鲁(号 沙钵罗可汗 )
慈恩寺沙门
沙吒利
归登(字 冲之 长沙县男、长洲县男 宪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慧光。北齐僧。长卢人,俗姓杨。少有神慧,年十三从佛陀禅师出家,人号圣沙弥。精律部、《地论》,通南北方言。参与译场,沟通译主菩提流支、勒那等三家分歧,完成译业。为《地论》师南道派开创者,又为四分律宗开山祖。东魏时任国僧都。北齐时,迁邺都,任国统。年七十卒于邺城大觉寺。有《十地经论疏》、《四分律疏》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生定州长庐杨氏。年十三。随父入洛。以四月八日。从佛陀禅师。受三归戒。陀强其父留之曰。此儿目光外射。必可教。因令诵习。光执卷揽文。若宿授。是岁夏末即为薙落。遽复演说所习辞理华赡。时辈号之圣沙弥。所获利养。则尽以施人。陀壹听之而弗诘。已而还乡里。登具陀使先学律曰。律为慧基经论所由入也。苟以经论先之。必将慢律。是障道之源已。自是因循多学律部。先有道覆律师者。创开四分制疏。惟科提举宏纲。未之闻也光既登具之四夏。讲僧祇听者云合。然后究经论于辨公。攻字音于洛邑。著述以代忆持。而业弘矣。他日陀见其所作之文。召而告之曰。吾以果向期子今子区区。方事世谛语言。仅足为高明法师耳。对之流涕。会陀任少林寺主职勒那翻译事。光时获厕其席。久之诏充国僧都。属岁大旱。祷雨嵩岳。沾洽。被诏入邺都。以绥缉功。转国统。尔朱世隆举兵北讨乏军兴。税僧尼以充之。督责严酷。谏者斩。光直前诋世隆曰。若行此。恐非国家之福。遂寝一时名贤。如高傲曹高隆之令孤子儒等。皆礼敬焉。冯衮冀士也。淹贯经史。以州贡。观光京师。自以未知释宗。欲候光适值光讲。乃坐听大惬服。因求隶门下。不肯去。后于光门下。大著功行。号冯居士。光一日乘车。将坐曹。才出门。梁木忽裂。坐而署事。块坠于前。察之亦莫知所从来也。由是卧疾。迨四旬而化于邺之大觉寺。寿七十。光平生于华严涅槃维摩十地地持等。则疏其奥旨。于胜鬘遗教温室仁王般若等。则注释其义又重疏四分律百二十纸。删定羯磨戒本。撰玄宗论。大乘义。律义章。仁王七诫。僧制十八条。弟子道云道晖等。云撰律疏九卷。晖略为七卷。故谚以为云公头。晖公尾。洪理中间著所以。并存亡不可考。光之终也。见天宫来下。乃曰。吾愿生安养。生天岂吾愿哉。天宫遂隐。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释慧光。姓杨氏。定州卢人也。年十三随父入洛。四月八日往佛陀禅师所从受三归。陀异其眼光外射如焰。深惟必有奇操也。苦邀留之且令诵经。光执卷览文曾若昔习。旁通博义穷诸幽理。兼以剧谈谲诡态新奇。变动物情时谈逸口。至夏末度而出家。所习经诰便为人说。辞既清靡理亦高华。时人号之圣沙弥也。因获利养受而还施。师为掌之寻用复尽。佛陀曰。此诚大士之行也。便纵而不禁。咨请教诫敬而异之。然其雅量弘方不拘小节。赞毁得失声色不渝。众益器之。而美其远度。陀曰。此沙弥非常人也。若受大戒宜先听律。律是慧基。非智不奉。若初依经论必轻戒网。邪见灭法障道之元。由是因循多授律检。先是四分未广宣通。有道覆律师。创开此部。制疏六卷。但是科文。至于提举宏宗。无闻于世。故光之所学惟据口传。及年登冠肇。学行略周。尝闻言不通华发戒便阻。乃往本乡进受具足。博听律部随文奉行。四夏将登讲僧祇律。初以唱高和寡。词理精玄渐染津流。未遂听徒云合。光知学功之所致也。义须广周群部。乃从辩公参学经论。听说之美声飏赵都。后入洛京搜扬新异。南北音字通贯幽微。悉为心计之劳。事须文记。乃方事纸笔缀述所闻。兼以意量。参互销释。陀以他日密睹文言。乃呼而告曰。吾之度子。望传果向于心耳。何乃区区方事世语乎。今观神器已成。可为高明法师矣。道务非子分也。如何自累。因而流涕。会佛陀任少林寺主。勒那初译十地。至后合翻。事在别传。光时预沾其席。以素习方言通其两诤。取舍由悟纲领存焉。自此地论流传命章开释。四分一部草创基兹。其华严涅槃维摩十地地持等。并疏其奥旨而弘演导。然文存风骨颇略章句故千载仰其清规。众师奉为宗辖矣。司徒高傲曹仆射高隆之。及朝臣司马令狐子儒等。齐代名贤重之如圣。尝遇亢旱。众以闻光。乃就嵩岳池边烧香请雨。寻即流霔原隰。民皆利之。又尔朱氏举兵北伐。徵税僧尼用充军实。先立严刑。敢谏者斩。时光任僧官。顾五众屯塞。以命直往语世隆曰。若当行此税。国事不存。言既克明事亦遂免。其感致幽显为若此也。初在京洛任国僧都。后召入邺绥缉有功。转为国统。将终前日。乘车向曹。行出寺门。屋脊自裂即坐判事。块落笔前寻视无从。知及终相。因斯乖悆。四旬有馀。奄化于邺城大觉寺。春秋七十矣。光常愿生佛境。而不定方隅。及气将欲绝。大见天宫来下。遂乃投诚安养。溘从斯卒。自光立志贞静坚存戒业。动止安详衣裳附帖。昼夜存道。财无盈尺之贮。涤除便秽。誓以报尽为期。偏重行宗四仪无妄。其法洁己独立。七众深崇其操。自正道东指。弘匠于世。则以道安为言初。缁素革风广位声教。则慧光抑其次矣。凡所撰胜鬘遗教温室仁王般若等。皆有注释。又再造四分律疏百二十纸。后代引之为义节。并羯磨戒本咸加删定。被于法侣今咸诵之。又著玄宗论大乘义律义章仁王七诫及僧制十八条。并文旨清肃见重时世。学士道云。早依师禀。奉光遗令专弘律部。造疏九卷为众所先。成匠极多流衍弥远。加以威容严肃动止有仪。谈吐慈和言行相检。又光门人道晖者。连衡云席。情智傲岸不守方隅。略云所制以为七卷。间以意会。揵度推焉。故谚云。云公头。晖公尾。洪理中间著。所以是也。并存亡有绪嘉绩莫寻。可为悲哉。时光诸学士翘颖如林。众所推仰者十人。拣选行解入室惟九。有儒生凭衮。光乃将入数中。衮本冀人。通解经史。被贡入台用拟观国。私自惟曰。玄素两教颇曾怀抱。至于释宗生未信重。试往候光欲论名理。正值上讲因而就听。瞩其威容聆其清辩。文句所指遣滞为先。即坐尽虔伤闻其晚。顿足稽颡毕命归依。然攻击病源。深明要害。我为有本。偏所长驱。每有名胜道俗。来资法药。衮随病立治。信者衔泣。故其言曰。诸行者不得信此。无明昏心觅长觅短。听经学问严饰我心。须识诈贼觅他道恶。不求其长则吾我渐歇。特须分疏勿迷自他。我过常起炽然法界。他道少过便即瞋也。常须看心自臣多过。若思量者虽在世间。无有滋味终无欢心。以未丧我何由有乐。此心将我上至非想。还下地狱。常诱诳我。如怨家。如爱奴。岂可学问长养贼心。巧作细作。使觅名利造疽妒也。故经云。当为心师不师于心。八岁能诵百岁不行。不救急也。时有私写其言者。世号捧心论焉。亦有怀本于胸逢境终忘者。无勤励故耳。衮在光门低头敛气。常供厨隶日营饭粥。奉僧既了。荡涤凝淀温煮自资。微有香美便留后供。夜宿灶前取蒿一束。半以藉背半以坐之。明相才动粥便以熟。无问阴晴此事常尔。午后担食送彼狱囚。往还所经识者开路。或至绸人广众。率先供给。若水若火若扫若帚。随其要务莫不预焉。口随说法初不告倦。遂卒光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9 【介绍】: 北周太原祁人,小名沙门。起家事辅城公。武帝即位,累迁内史下大夫,加授仪同三司,颇受亲遇,处腹心之任。武帝欲诛宇文护,问轨可否,轨赞成之。以克齐晋州功,封郯国公。大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官至徐州总管。数以太子(宣帝)失德事言于武帝,武帝挞太子,并除太子幸臣郑译。及宣帝即位,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7 【介绍】: 隋时东突厥首领。名摄图。他钵可汗侄。他钵可汗卒,子庵罗继立,懦弱不能统国,因让国于摄图。得立后,号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简称沙钵略可汗。以勇得众,控弦四十万称雄漠北,累扰边郡。文帝开皇三年,于白道被隋军击败。后又受困于达头可汗,遂称藩于隋,岁岁朝贡。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清河张氏子也。周废教。南游抵金陵。陈太建七年。从智者入台岭。伏膺诲益。每于冢间林下。常坐不卧。定辄七日方起。虽山祇相娆。不为动。如是三十年。尝从智者求印所證。智者谓。是背舍观中。第二观相也。大业七年二月三十日。卒于国清。寿六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成。陈宣帝第四子。好数术、卜筮。文帝天嘉中封丰城侯。宣帝太建元年,立为长沙王。累迁丹阳尹。与始兴王叔陵争权宠。宣帝死,后主遭叔陵行刺,赖叔坚得免。以功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迁司空。政事悉决于叔坚,权倾朝廷。后主复疏忌之,几被杀。后获赦,出为荆州刺史。入隋,迁瓜州,更名叔贤,与妃沈氏以酤酒、佣保为事。隋炀帝大业中,为遂宁郡太守。全汉文·卷五十五
咸字子成,沛国洨人。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平帝时,王莽辅政,乞骸骨去。莽篡位,召为掌寇大夫,不就。后再征,称病笃,敛其家律令书,皆藏之壁。(案《莽传》:始建国三年,以沛郡陈咸为讲礼,盖即其人。先是别有陈咸,沛郡相人,卒于成帝时。见《陈万年传》。「非」即「止」。)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高句丽人也。陈氏有国日。游学金陵。逮隋而来仪京辇。开皇十六年。入天台依止智者。然而诸根聪利。遽有證入。智者尝谓之曰。汝于此地有缘。华顶吾昔头陀所在。自非大乘根器。不可往。汝宜就以成备妙行。凡所须衣食。不足忧虑也。开皇十八年。始杖锡孤涉。以履践所训。至大业九年。则阅十六寒暑矣。而形影俱泯。不接尘世。其年二月。忽自以寿命将尽。诣国清。后数日。果于寺以无疾坐逝。春秋五十二。及阇维。龛将出门。其尸则回。以内向而开目焉。盖示别也。已而复外尚。而闭目如故。见者异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隽州人。高祖武德六年,举兵反,自称元帅,建元进通。唐遣骠骑将军卫彦讨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9 【介绍】: 唐时西突厥首领。名同俄设。太宗贞观九年入贡。寻其国分为十部。十二年,西突厥分裂,统伊列河东地。次年,死于内乱。
人物简介
全隋文·卷三十一
可汗,姓阿史那氏,名摄图,伊利可汗之子。齐、周间,佗钵可汗以为尔伏可汗,统其东面。佗钵卒,国人迎立之,号伊利俱罗设莫何始波罗可汗,一号沙钵略。治都斤山。后度漠南,寄居白道川,立约以碛为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扶风人,字子粹。苏孝慈侄。初仕北周,从韦孝宽平尉迟迥乱,以功封通泰郡公。入隋,累有战功,历检校利州总管、检校益州总管长史。后以事除名,卒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1 【介绍】: 唐西突厥首领。名毕贺咄叶护,或作薄布特勤,沙钵罗咥利失可汗之侄。弩失毕部落迎立之。建庭于睢合水北,谓之“南庭”。太宗贞观中累遣使朝贡。与乙毗咄陆可汗相攻击,兵败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 【介绍】: 唐时西突厥五咄陆部首领。初为叶护,隶咄陆可汗,及咄陆败走,遂率部归唐,授瑶池都督。高宗时进拜左骁卫大将军。永徽二年,率众西遁,总有西域诸部,建衙于双河及千泉,自号沙钵罗可汗,数侵扰西蕃诸部。显庆二年,与苏定方战,败走石国被执,献俘京师,诏免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蕃将。肃宗时,有军功。代宗初,见淄青书记韩翃妾柳氏有色,遂劫归第,宠以专房。后虞候许俊计取柳氏以归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20 【介绍】: 唐吴人,字冲之。归崇敬子。代宗大历时举孝廉高第。德宗贞元初策贤良为右拾遗。以直谏闻。顺宗初拜给事中,迁工部侍郎。宪宗时累官工部尚书,封长沙县男。有文学,工草隶。卒谥宪。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4—820 字冲之,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代宗大历七年(772)举孝廉高第。德宗贞元初(785)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右拾遗。累迁至工部侍郎。宪宗元和六年(811)受诏与孟简等同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加右散骑常侍,转兵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十四年迁工部尚书,累封长洲县男,卒谥宪。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工草隶,笔法甚古,不近俗。有文名,权德舆称其“词学精实,晦而不耀。”(《起居舍人举人自代状》)《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