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成。陈宣帝第四子。好数术、卜筮。文帝天嘉中封丰城侯。宣帝太建元年,立为长沙王。累迁丹阳尹。与始兴王叔陵争权宠。宣帝死,后主遭叔陵行刺,赖叔坚得免。以功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迁司空。政事悉决于叔坚,权倾朝廷。后主复疏忌之,几被杀。后获赦,出为荆州刺史。入隋,迁瓜州,更名叔贤,与妃沈氏以酤酒、佣保为事。隋炀帝大业中,为遂宁郡太守。
全汉文·卷五十五
咸字子成,沛国洨人。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平帝时,王莽辅政,乞骸骨去。莽篡位,召为掌寇大夫,不就。后再征,称病笃,敛其家律令书,皆藏之壁。(案《莽传》:始建国三年,以沛郡陈咸为讲礼,盖即其人。先是别有陈咸,沛郡相人,卒于成帝时。见《陈万年传》。「非」即「止」。)
沙门法彦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清河张氏子也。周废教。南游抵金陵。陈太建七年。从智者入台岭。伏膺诲益。每于冢间林下。常坐不卧。定辄七日方起。虽山祇相娆。不为动。如是三十年。尝从智者求印所證。智者谓。是背舍观中。第二观相也。大业七年二月三十日。卒于国清。寿六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高句丽人也。陈氏有国日。游学金陵。逮隋而来仪京辇。开皇十六年。入天台依止智者。然而诸根聪利。遽有證入。智者尝谓之曰。汝于此地有缘。华顶吾昔头陀所在。自非大乘根器。不可往。汝宜就以成备妙行。凡所须衣食。不足忧虑也。开皇十八年。始杖锡孤涉。以履践所训。至大业九年。则阅十六寒暑矣。而形影俱泯。不接尘世。其年二月。忽自以寿命将尽。诣国清。后数日。果于寺以无疾坐逝。春秋五十二。及阇维。龛将出门。其尸则回。以内向而开目焉。盖示别也。已而复外尚。而闭目如故。见者异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9 【介绍】: 唐时西突厥首领。名同俄设。太宗贞观九年入贡。寻其国分为十部。十二年,西突厥分裂,统伊列河东地。次年,死于内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扶风人,字子粹。苏孝慈侄。初仕北周,从韦孝宽平尉迟迥乱,以功封通泰郡公。入隋,累有战功,历检校利州总管、检校益州总管长史。后以事除名,卒于家。

人物简介

全隋文·卷三十一
可汗,姓阿史那氏,名摄图,伊利可汗之子。齐、周间,佗钵可汗以为尔伏可汗,统其东面。佗钵卒,国人迎立之,号伊利俱罗设莫何始波罗可汗,一号沙钵略。治都斤山。后度漠南,寄居白道川,立约以碛为界。
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1 【介绍】: 唐西突厥首领。名毕贺咄叶护,或作薄布特勤,沙钵罗咥利失可汗之侄。弩失毕部落迎立之。建庭于睢合水北,谓之“南庭”。太宗贞观中累遣使朝贡。与乙毗咄陆可汗相攻击,兵败被杀。
王摩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隽州人。高祖武德六年,举兵反,自称元帅,建元进通。唐遣骠骑将军卫彦讨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 【介绍】: 唐时西突厥五咄陆部首领。初为叶护,隶咄陆可汗,及咄陆败走,遂率部归唐,授瑶池都督。高宗时进拜左骁卫大将军。永徽二年,率众西遁,总有西域诸部,建衙于双河及千泉,自号沙钵罗可汗,数侵扰西蕃诸部。显庆二年,与苏定方战,败走石国被执,献俘京师,诏免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桐庐人,自号清冷山沙门。幼强识,能文词。晚居扬州慧照寺。其品藻臧否古今之义,生徒录之,号《顺正记》。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睦州相庐人。然不知姓氏所从出。童年即强识。志大言高。耆宿皆伟其器。从师隶业圣德寺。依姑苏开元道恒师。习毗尼。恒殊爱其勤谨。晚讲训维扬著顺正录十卷。世呼淮南记主。自号清冷山。沙门云。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省躬。睦州桐庐人也。为童强识。耆宿呼语怪其志大而言高。每厌樊笼。忽投圣德寺慕道从师。敕恩得度。性灵天发于毗尼道。学如温习。复择名师得姑苏开元道恒师。恒曰。甚矣吾得躬也。门人日益亲。及乎探颐精微愈征愈远。时有击论互指为迷者必请见。躬为其判之。坐分曲直。谚曰。义尽省躬。言到躬义无不尽也其博综律乘捍禦师门也若此。恒曰。自吾有躬也恶言不闻矣。躬避席叶拱而对曰。某不佞也。仰师之道。若采扶桑以啖𧔞蚕。所患者未能呕繁丝以报主耳。恒曰。视子吐园客五色丝。可供黼绣之资。言太谦矣。晚赴维扬之召。广训徒焉。然其满口雌黄品藻否臧古今之义。生徒明敏者各录之。都加润色号顺正记。十卷行之。复著分轻重物仪别行沿袭十三章门。条例外加近世现有物之重轻。颇为要用。躬复高儒学作碑颂越多。以其曾化邪沟。故呼淮南记主。自号清冷山沙门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高宗时人。《全唐诗》存诗1首,出自《广弘明集》卷三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蕃将。肃宗时,有军功。代宗初,见淄青书记韩翃妾柳氏有色,遂劫归第,宠以专房。后虞候许俊计取柳氏以归翃。
释道澄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梁氏。京兆人。父涉中书舍人。幼使出家。无所顾恋。偶有禅者过之。谓曰。可名道澄。且付以瓶锡仪范之器。号律沙弥。受具后。历横肆。习南山钞。谨持守以进于学。然姿性率略。所处不恒。奉恩庄严草堂诸刹。所至安之。尤以护生为务。建中二年。坐夏云阳山。一虎忽哮吼入门。澄若有所语者。虎摇尾摄耳去。澄后徙居章信寺。或问其故。澄曰。出家可滞一方乎。西域之法。三时分房。俾无贪著。后世易之。哀哉。贞元二年二月八日。上于寺从澄受菩萨戒。京甸倾瞻。赐赉优渥。澄尽以回施二田。五年。上幸澄所居问修心法门。且诏为妃主嫔御。受菩萨戒。十六年四月。赐号大圆。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终。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道澄。姓梁氏。京兆人也。父涉中书舍人。生而奇表辄恶荤肴。出家如归无所顾恋。忽遇禅僧摩顶。与立名曰道澄。瓶锡常随冥合律范。号律沙弥也。受具之后习听南山律于诸学处。微其玷缺。然性都率略住寺不恒。或奉恩庄严草堂等寺。所到便居护生为切。建中二年坐夏于云阳山。有虎哮吼入其门。澄徐语之。其虎摇尾襵耳而退。徙居章信寺。或问其故。澄曰。出家者可滞一方乎西域三时分房俾无贪著。观门易立矣。不然者岂通方广恕乎。贞元二年二月八日。帝于寺受菩萨戒。京甸倾瞻赐赉隆洽。所受而回施二田矣。五年帝幸其寺问澄修心法门。又敕为妃主嫔御受菩萨戒。十六年四月。敕赐号曰大圆。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终于此寺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20 【介绍】: 唐吴人,字冲之。归崇敬子。代宗大历时举孝廉高第。德宗贞元初策贤良为右拾遗。以直谏闻。顺宗初拜给事中,迁工部侍郎。宪宗时累官工部尚书,封长沙县男。有文学,工草隶。卒谥宪。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4—820 字冲之,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代宗大历七年(772)举孝廉高第。德宗贞元初(785)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右拾遗。累迁至工部侍郎。宪宗元和六年(811)受诏与孟简等同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加右散骑常侍,转兵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十四年迁工部尚书,累封长洲县男,卒谥宪。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工草隶,笔法甚古,不近俗。有文名,权德舆称其“词学精实,晦而不耀。”(《起居舍人举人自代状》)《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德宗时敦煌龙兴寺僧。敦煌遗书斯三八一录日进于“大蕃岁次辛巳”(即贞元十七年,801)闰二月所撰之《龙兴寺毗沙门天王灵验记》。伯三六一九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