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70,分92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沙雁
沙丘
烟沙
沙尾
岸沙
淘沙
沙陀
碧沙
沙滩
沙土
画沙
边沙
沙飞
溪沙
沙村
《漢語大詞典》:沙雁
亦作“ 沙鴈 ”。 即雁。常栖息于江湖沙渚中,故称。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星廻穷纪,沙鴈相飞。” 宋 陆游 《新秋》诗:“犹胜 玉门关 外客,卧听沙雁数归期。” 清 朱克生 《送子寿往河南》诗:“ 汴水 月明沙雁过, 蓟门 霜动夜砧凉。”
分類:栖息江湖
《國語辭典》:沙丘  拼音:shā qiū
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地形,有时呈孤丘状,有时可延展如丘陵,最常见于沙漠、海岸或河边等多沙源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烟沙(煙沙)
亦作“烟沙”。 云雾迷蒙的沙滩。 南朝 梁 沈约 《愍涂赋》:“听奔沸於洲屿,望掩曖乎烟沙。” 唐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诗:“烟沙分两岸,露岛夹双洲。” 元 张可久 《梧叶儿·春日郊行》曲:“长空雁,老树鸦,离思满烟沙。”
《漢語大詞典》:沙尾
滩尾,沙滩的边缘。 唐 杜甫 《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復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唐 李端 《荆门歌送从兄赴夔州》:“沙尾长檣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宋 范成大 《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诗:“扁舟费年华,短缆繫沙尾。”
分類:沙滩边缘
《骈字类编》:岸沙
唐 薛能 石堂溪 岸沙崩橘树,山径入茶苗。
宋 陆游 醉歌 老夫樯竿插苍石,水落岸沙痕数尺。
宋 陆游 晚步湖塘少休民家 瓜蔓缘篱竹,芦芽刺岸沙。
《國語辭典》:淘沙  拼音:táo shā
1.冲刷沙砾;汰除沙砾。唐。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之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2.用水淘洗沙金,选取金屑。《元史。卷一五七。列传。刘秉忠列传》:「珍贝金银之所出,淘沙鍊石,实不易为。」
《國語辭典》:沙陀  拼音:shā tuó
1.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处月为突厥语「沙碛」之义。居金娑山之南,蒲类海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唐太宗时,处月部随西突厥降唐,其酋长子孙以助唐平乱有功,屡受唐封,并赐姓李。如晋王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北汉刘知远均为沙陀人。也称为「朱邪」。
2.复姓。如唐有沙陀金山、沙陀辅国等。
《漢語大詞典》:碧沙
(1).绿色的沙粒。 唐 曹唐 《刘阮洞中遇仙子》诗:“碧沙洞里乾坤别,红树枝前日月长。”
(2).绿色的沙滩。 南朝 宋 谢灵运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峯。” 唐 杜审言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池》之三:“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國語辭典》:沙滩(沙灘)  拼音:shā tān
水边的沙地。《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土人知是玄德,奉献羊酒,乃聚饮于沙滩之上。」
《國語辭典》:沙土  拼音:shā tǔ
沙和黏土的混合土壤。通常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沙和百分之二十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也作「砂土」。
《漢語大詞典》:画沙(畫沙)
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闲闲公 以 正大 九年五月十二日下世,此卷最为暮年手书,故能备 钟 张 诸体,於屋漏雨、锥画沙之外,别有一种风气,令人爱之而不厌也。”参见“ 画沙印泥 ”。
《漢語大詞典》:画沙印泥(畫沙印泥)
(1).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 宋 黄庭坚 《题绛本法帖》:“ 王氏 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2).比喻刻画毕肖。 清 凤韶 《凤氏经说·拜主手言》:“ 朱子 曰:‘拜而后稽顙,先以两手据地如常,然后引首向前,叩地稽顙而后拜;开两手,先引首叩地,却交手据地如常。’两言手据地,拜字画沙印泥。”
《漢語大詞典》:边沙(邊沙)
(1).边地的沙砾。 唐 高骈 《边城听角》诗:“席箕风起雁声秋, 陇 水边沙满目愁。”
(2).借指边地。西北边地多沙漠,故称。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受命边沙远,归来御席同。” 仇兆鳌 注:“边沙,言远镇。” 唐 黄滔 《逢友人》诗:“瘴岭行衝夏,边沙住隔冬。” 明 何景明 《胡人猎图歌》:“边沙萧萧天北风,高林昼屯鞍马雄。”
《漢語大詞典》:沙飞(沙飛)
扬州 一种木顶游船,本叫飞仙,因系 沙 氏所造,故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舫扁录》:“木顶船,谓之飞仙,製如 苏州 酒船。本于城内 沙 氏所造,今谓之沙飞。” 清 李斗 《虹桥录下》:“郡城画舫无灶,惟沙飞有之。故多以沙飞代酒船。”
分類:扬州游船
《骈字类编》:溪沙
王建 县丞厅即事诗 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废渠。
《漢語大詞典》:沙村
(1).沙滩边或沙洲上的村落。 唐 杜甫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诗:“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唐 孟郊 《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诗:“江城与沙村,人语风颼飀。” 明 王逢 《题杉溪老人家壁六言》之三:“红白花明水寺,青苍树遶沙村。”
(2).粗暴;粗野。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这哥哥恁地狠,没些儿淹润,一剗地沙村,倒把人寻趁。” 明 徐复祚《投梭记·订盟》:“做出个沙村势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