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莫知其姓名。传说文帝时,筑草庵于河滨,时人称为河上公。帝好读《老子》,有不解处,时人莫能道之。闻其解《老子》义旨,即亲往问之,授帝素书二卷,嘱熟研之,所疑即解。
《漢語大詞典》:怵怵
戒惧、警惕貌。老子:“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 河上公 注:“圣人在,天下怵怵,常恐怖富贵,不敢骄奢。” 汉 枚乘 《七发》:“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元 王纶 《水深叹》:“皇帝詔四方,夙夜靡暇逸。兴利与除害,守令宜怵怵。”
《漢語大詞典》:琭琭
珍贵貌。老子:“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河上公 注:“琭琭喻少,落落喻多,玉少故见贵,石多故见贱,言不欲如玉为人所贵,如石为人所贱,当处其中也。”
《國語辭典》:犹犹(猶猶)  拼音:yóu yóu
1.快慢适中的样子。《礼记。檀弓上》:「故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君子盖犹犹尔。」
2.犹豫、迟疑。《淮南子。兵略》:「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國語辭典》:犹豫(猶豫)  拼音:yóu yù
迟疑不决。《楚辞。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红楼梦》第五回:「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从后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因犹豫为双声字,以声取义而无本字,故也作「由豫」、「游预」、「游豫」、「犹夷」、「犹与」。
《漢語大詞典》:不毂(不轂)
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老子:“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轂。” 河上公 注:“不轂,喻不能如车轂为众辐所凑。”轂,一本作“ 穀 ”。参见“ 不穀 ”。
《國語辭典》:不谷(不穀)  拼音:bù gǔ
古代君侯自称不善的谦词。《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漢語大詞典》:专气致柔(專氣致柔)
道教语。谓结聚精气使身体柔顺。老子:“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河上公 注:“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应之而柔顺。” 晋 阮侃 《宅无吉凶摄生论》:“专气致柔;少私寡欲。”
《國語辭典》:知白守黑  拼音:zhī bái shǒu hè
虽知光明的可贵,而宁以尘暗自守。语本《老子》第二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比喻不自炫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七。东坡二》:「孔公之堂名虚白,苏子堂后作圆屋,堂虽白矣庵自黑,知白守黑名曰谷。」
《漢語大詞典》:言者不知
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慧。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河上公 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 言者弗知 ”。庄子·知北游:“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淮南子·道应训》:“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 唐 白居易 《读〈老子〉》:“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於 老君 。”
《漢語大詞典》:河上丈人
古高士名。史记·乐毅列传论:“ 乐臣公 学 黄帝 、 老子 ,其本师号曰 河上丈人 ,不知其所出。 河上丈人 教 安期生 , 安期生 教 毛翕公 , 毛翕公 教 乐瑕公 , 乐瑕公 教 乐臣公 , 乐臣公 教 盖公 。 盖公 教於 齐 高密 、 胶西 ,为 曹相国 师。”按, 晋 葛洪 神仙传中的 河上公 或即由此附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