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7,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伯阳
鸣雁
金水
淇园
官渡
陵树
人门
西苑
夸父
方城
张衡
丛台
昆阳
孟津
朝歌
《國語辭典》:伯阳(伯陽)  拼音:bó yáng
1.人名:(1)周太史。生卒年不详。《史记。卷四。周本纪》:「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2)老子的字。参见「老子」条。
2.地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惠文王)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
《漢語大詞典》:鸣雁(鳴雁)
(1).《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毛 传:“雝雝,雁声和也。纳采用雁,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 郑玄 笺:“雁者,随阳而处,似妇人从夫,故昏礼用焉。”后用“鸣雁”指嫁娶之事。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三星照夜,佇稽鸣雁之期;七日秉秋,坐廌飞皇之兆。” 倪璠 注:“婚姻六礼皆用雁,故云鸣雁之期。”
(2).鸣啼的大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南朝 宋 范泰 《九月九日》诗:“劲风肃林阿,鸣雁惊时候。” 宋 陆游 《冬晴》诗:“鸣雁过长空,纤鳞泳清池。”
(3).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杞县 北。左传·成公十六年:“ 衞侯 伐 郑 ,至于 鸣雁 ,为 晋 故地。” 杨伯峻 注:“ 鸣雁 在今 河南 杞县 北。”
《漢語大詞典》:金水
(1).五行生克,金生水。后以喻交情深厚。汉书·王莽传上:“有詔遣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杂加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金水相生也。” 北齐 魏收 《月下秋宴》诗:“良交契金水,上客慰萱苏。”
(2).金星与水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以为星火谬中,金水违用。”
(3).水名。在今 河南省 郑州市 。 元 无名氏 《贾氏说林》:“ 子产 死,家无餘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之,丈夫舍玦珮,妇人舍珠玉以賻之,金银珠宝不可胜计。其子不受,自负土葬于 邢山 。国人悉輦以沉之河,因名 金水 。”
(4).水名。见“ 金水河 ”。
《漢語大詞典》:金水河
又名 玉河 ,在 北京市 。 金 始引 玉泉 水东注于三海。 明 萧洵 《故宫遗录》:“自 瀛洲 西度飞桥上回阑,巡红墙而西,则为 明仁宫 ,沿 海子 导 金水河 步 邃河 南行为西前苑。”亦省称“ 金水 ”。 明 萧洵 《故宫遗录》:“中建小直殿,引 金水 绕其下,甃以白石。”
《漢語大詞典》:淇园(淇園)
古代 卫国 园林名。产竹。在今 河南省 淇县 西北。史记·河渠书:“是时 东郡 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 淇园 之竹以为楗。”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 淇园 , 卫 之苑也,多竹篠。”后汉书·寇恂传:“ 恂 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 淇园 之竹,为矢百餘万。” 宋 司马光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诗:“ 淇园 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清 吴伟业 《通元老人龙腹竹歌》:“ 淇园 已竭苍生痛, 会稽 正採征人哀。”
《國語辭典》:官渡  拼音:guān dù
1.由公家设置,以渡行人的船。
2.地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因濒官渡水而得名,汉末曹操曾败袁绍于此。
《漢語大詞典》:陵树(陵樹)
(1).植于陵园的树木。后汉书·虞延传:“ 延 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諳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宋史·符瑞志中:“太常丞上言,其日陵树叶有甘露,帝令百官采甘露。”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六和林卿韵》词:“投老泪,瞻 越山 紫翠,陵树青苍。”
(2). 汉 地名。在今 河南省 尉氏县 东北。三国志·魏志·荀攸传:“ 冀州 平, 太祖 表封 攸 曰:‘军师 荀攸 ,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 攸 之谋也。’於是封 陵树亭侯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 建武 元年以户不满三千,罢为 尉氏县 之 陵树乡 ,又有 陵树亭 。 汉 建安 中,封尚书 荀攸 为 陵树乡侯 。”
《漢語大詞典》:人门(人門)
(1).用人环列护卫以为门。周礼·天官·掌舍:“无宫则共人门。” 郑玄 注:“谓王行有所逢偶,若住游观,陈列周卫,则立长大之人以表门。”《孙子·军争》“交和而舍” 三国 魏 曹操 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
(2).人品与门第。陈书·文学传·蔡凝:“黄散之职,固须人门兼美。”北史·裴叔业传:“﹝ 裴植 ﹞自言人门不后 王肃 ,怪朝廷处之不高。”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柳潭 ﹞以人门第一,选尚公主,拜太子洗马。”
(3).他人门下。 宋 苏轼 《赠仲勉子文》诗:“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剪灯新话·金凤钗记》:“自念婚事不成,隻身孤苦,寄迹人门,亦非久计。”
(4). 黄河 中的峡名。在 河南 陕县 东北的 三门山 北侧,与 神门 、 鬼门 并列。 贺敬之 《三门峡歌》:“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
《國語辭典》:西苑  拼音:xī yuàn
1.地名。位于北平旧皇城西华门西。本为金朝的离宫,元、明、清诸代递加修缮,明、清时在大内之西,故称为「西苑」。内有太液池、琼华岛、广寒殿诸胜。
2.隋炀帝大业初所筑的园林。今河南省洛阳县西。周围二百里,台观宫殿,华丽非常。也称为「芳华苑」、「会通苑」、「禁苑」、「紫苑」。
《國語辭典》:夸父  拼音:kuā fù
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了与太阳追赶竞走,渴死在途中。见《山海经。海外北经》。
《國語辭典》: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典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后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壮志但未竟大业。南朝宋。释僧悯 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若然者,君亦可即老子邪?便当五道群品,无非是佛,斯则是何言欤!真谓夸父逐日,必渴死者也。」
分類:日影
《國語辭典》:方城  拼音:fāng chéng
1.春秋时楚北的长城,为古九塞之一。其城由今之河南省方城县北至邓县。
2.山名:(1)位于湖北省竹山县东南。(2)位于河南省叶县南。
《国语辞典》:张衡(张衡)  拼音:zhāng héng
人名。(西元78~139)字平子,东汉西鄂(故治在今河南省南阳县南)人。精天文历算,作浑天仪及候风地动仪。擅长文学。所作〈同声歌〉、〈四愁〉诗为五七言诗创始期重要作品。赋有〈两京赋〉,构思十年。又所作〈思玄〉、〈归田〉、〈髑髅短赋〉三篇,一扫铺采恶习,为汉赋另辟新径。
《漢語大詞典》:丛台(叢臺)
(1).台名。 战国 赵 筑,在 河北 邯郸 城内,数台相连,故名。汉书·邹阳传:“夫全 赵 之时,武力鼎士袨服 丛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 幽王 之湛患。” 唐 李远 《听话丛台》诗:“有客新从 赵 地回,自言曾上古 丛臺 。” 清 吴伟业 《读魏石生〈怀古诗〉》诗:“家近 丛臺 推意气,山开全 赵 见平芜。”
(2).台名。 战国 楚 筑,在今 河南 商水 县。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陈州:“此臺盖 襄王 所筑也,非 赵 之 丛臺 ,名同事异。按 郎蔚之 《陈州旧图》云:‘ 楚王 游观弋钓地,或税驾於此,往往有嘉禾丛生,因以为名也。’”
《国语辞典》:昆阳(昆阳)  拼音:kūn yáng
地名。汉时设县,在今河南省叶县。汉光武帝曾于此大破王莽军队,是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
《漢語大詞典》:孟津
古 黄河 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 孟县 西南。相传 周武王 在此盟会诸侯并渡 河 ,故一名 盟津 。一说本作 盟津 ,后讹作 孟津 。为历代兵家争战要地。书·禹贡:“导 河积石 ,至于 龙门 ,南至于 华阴 ,东至 厎柱 ,又东至于 孟津 。” 汉 史岑 《出师颂》:“昔在 孟津 ,惟师 尚父 。” 南朝 梁 沈约 《法王寺碑》:“昔 周 师集於 孟津 , 汉 兵至於 垓下 。” 明沈采《千金记·投阃》:“南征北讨,堪除残暴,把 江 淮 尽扫。义兵咸瞻旗纛,分明是会合 孟津 来到。”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欲以君主立宪定国,以中流人士执政,如捧土以塞 孟津 ,无所济矣。”
《国语辞典》:朝歌  拼音:zhāo gē
地名。殷纣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淇县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