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上河
汉书冯参传:阳朔中,中山王来朝,参擢为上河农都尉。注:师古曰:上河在西河富平,于此为农都尉。后汉书安帝纪:元初四年十二月甲子,任尚及骑都尉马贤与先零羌战于富平上河,大破之,虔人羌率众降。宋史河渠志:今春阙雨,上河乾浅,堰身塌损,以致咸 潮透入上河,使农民不敢车注溉田。 水经:河水又径典农城东,注:世谓之胡城。又北径上河城东,世谓之汉城。薛瓒曰:上河在西河富平县,即此也。冯参为上河典农都尉所治也。青又注: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景即上河峡,世谓之 山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 詹凤东图元览清明上河图,本宋院人张择端画。严氏图书尽入大内,朱箑庵意欲尽得之,当事者遂奏请发朱氏,著令上价。临发,有小内臣知上河图价重,遂启箱,窃此卷。适当事者至,内臣亟以藏御沟石罅中。是日忽大雨骤长,没罅二日夜不歇,雨水消,从罅中索所藏卷,则已糜烂。不可复理矣。
《骈字类编》:汴河
地理通释鸿沟,文颖云:即今官渡水也。盖为二流,一南经阳武县,为官渡水,一东经大梁城,即河沟,今之汴河是也。明一统志:汴河源出开封府荥阳县大周山,合京、索 郑四水,东南至中牟县北,入于黄河县。又汴河自凤阳府宿州流入虹须至泗州东西两城之间,入于淮。
《漢語大詞典》:饮河(飲河)
(1).谓喝 黄河 水。《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 禺谷 。将饮 河 ,而不足也,将走大泽。”事又载《列子·汤问》。 唐 韩愈 《双鸟诗》:“朝饮 河 生尘,暮饮海絶流。”
(2).《庄子·逍遥游》云: 尧 让天下于 许由 , 由 曰:“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成玄英 疏:“ 许由 ,隐者也……隐於 箕山 ,师於 啮缺 ,依山而食,就河而饮。 尧 知其贤,让以帝位。 许由 闻之,乃临河洗耳。”后遂用作典故,以“饮河”比喻所需求极有限。 晋 左思 《咏史》之八:“饮 河 期满腹,贵足不愿餘。” 唐 王绩 《游北山赋》:“饮河知足,巢林必安。”
(3).比喻隐退,不追求荣利。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臣闻 尧 风冲天, 潁 阳振饮河之谈, 汉 德括地, 商 阴峻餐芝之气。”参阅《吕氏春秋·求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2).《庄子·逍遥游》云: 尧 让天下于 许由 , 由 曰:“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成玄英 疏:“ 许由 ,隐者也……隐於 箕山 ,师於 啮缺 ,依山而食,就河而饮。 尧 知其贤,让以帝位。 许由 闻之,乃临河洗耳。”后遂用作典故,以“饮河”比喻所需求极有限。 晋 左思 《咏史》之八:“饮 河 期满腹,贵足不愿餘。” 唐 王绩 《游北山赋》:“饮河知足,巢林必安。”
(3).比喻隐退,不追求荣利。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臣闻 尧 风冲天, 潁 阳振饮河之谈, 汉 德括地, 商 阴峻餐芝之气。”参阅《吕氏春秋·求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漢語大詞典》:浙河
分類:浙江
《骈字类编》:济河(济河)
书禹贡:济河惟兖州。郑诗:定之方中,作于楚宫。传:楚宫,楚丘之宫也。疏志:张逸问:楚宫今何地??荅曰:楚丘在济、河间,疑在今东郡界中。卫本河北,至懿公灭,乃东徙渡河,野处曹邑,则在河南明矣,故疑在东郡界中。杜公楚丘,济阴成武县西南,属济阴郡,犹在济北,故云济河间也。但汉之郡境己不同,郑疑在东郡。杜云:济,阴也。又允犹翕河疏:郑志赵商谓河在兖州之北,已分为九河分而复合于大陆之北,又分为九,故问之曰:禹贡导河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然则大陆以南,固未播也,在于兖州,安得有九?至于何时,复得合而为一,然后从大陆以北复播为九也?荅曰:兖州以济河为界,河流分兖州界,文自明矣。复合为一,乃在下头。子走南北,何所求乎?观子所云,似徙见今兖州之界,不及九河,而青、冀州,公之故疑之耳。既知今,亦当知古。 尔雅:济河间曰兖州。注:河东至济。宋书符瑞志:孝武帝孝建三年九月,济河清冀州刺史垣,护之以闻。 明一统志:济河在兖州府汶上县北,一名大清河。禹贡:济水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岱。庾信郑常神道碑见海岱下渚。又郑伟墓志铭,见海 下。 元好问济南行记:凡北 亭所见西北孤峰五,曰匡山,济河路出其下,世传李白尝读书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