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寿州人,字稚卿。吕公著弟。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历知泽、颍、庐、常四州,累改陕西转运使。神宗元丰初知永兴军,徙河阳,平洛口兵变。哲宗时迁刑部侍郎、知开封府,为政明恕。官终户部尚书。卒年七十。
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吕公孺(一○二一——一○九○),字稚卿,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幼子。仁宗时任奉礼郎,赐进士出身。判吏部南曹,知泽、颍、庐、常四州,提点福建、河北路刑狱,入为开封府推官。判都水监,改陕西转运使。知渭州,徙郓州。熙宁十年坐失入死罪,责知蔡州。元丰初,知永兴军,二年徙河阳。四年五月知审官东院,十一月出知秦州。以与李宪不和,徙相州,更陈、杭、郑、瀛四州。元祐初加龙图阁直学士,二年五月任秘书监,三年迁刑部侍郎,知开封府,四年擢户部尚书。五年三月以病提举醴泉观,同月卒,年七十。著有诗集、奏议二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九,《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附传、卷二○八《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 【介绍】: 宋河南人。英宗治平元年知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司马光奏其资性狡猾,善于进取,求请不倦,请勒归放官,不报。累迁陕西转运使、江淮发运使,官至直昭文馆、都转运使。
全宋诗
皮公弼(?~一○七九),字宪臣,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明隆庆《仪真县志》卷四)。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一)。后知袁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神宗熙宁间历江淮、陕西、永兴军路转运使,制置解盐使。元丰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七)。
全宋文·卷一六四九
皮公弼(?——一○七九),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治平元年以都官员外郎知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熙宁中权发遣江淮等路发运使,永兴军等路转运使,陕西转运使,官屯田郎中,迁度支郎中。元丰元年为陕西都转运使,直昭文馆。二年四月,坐举俞士龙降一官,旋卒。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二七四、二八○、二九七,《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人,字正夫。仁宗皇祐进士。嘉祐四年授旌德县尉。应制科入等,被论罢。神宗元丰二年,任河北东路转运判官。尝密劾文彦博不治事,被神宗斥为无礼。三年,权提点河北东路刑狱。后自太常丞除广东转运副使,乞分司致仕,五年,罢知虔州。
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汪辅之,字正夫,宣州(治今安徽宣城)人。嘉祐四年,以旌德县尉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入等,而论者言其无士行,遂罢。熙宁初,尝为京兆府法曹参军。熙宁末,历官大理寺丞、知司农寺丞、淮南西路转运判官,改河北东路、西路。元丰三年,以太子中允权发遣河北东路提点刑狱,改开封府推官,除广东转运副使,遂乞分司致仕。元丰五年,知虔州,论者言其狂悖,遂罢。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三一及《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四、《全宋词》第二一二页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0—1107 【介绍】: 宋密州诸城人,字正夫。神宗熙宁间进士。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力行市易法。哲宗元祐中,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以苏轼尝谓其“聚敛小人”,乃劾轼诽谤神宗,反为谏官所劾,谪徐州通判。后累迁中书舍人、给事中。徽宗朝为礼部侍郎,拜御史中丞,排击元祐党人不遗余力。崇宁四年,以蔡京荐,为尚书右仆射。因与京争权,相位罢复不定,未几卒。谥清宪。
全宋诗
赵挺之(一○四○~一一○七),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石林燕语》卷三),教授登、棣二州。元丰末通判德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为集贤校理。二年,为监察御史。四年,出通判徐州。五年,知楚州。八年,为京东路转运副使(同上书卷三九三、四○二、四二九、四四五、四六七、四八四)。绍圣四年(一○九七)为礼部、吏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九二、四九三)。元符元年(一○九八)为中书舍人(同上书卷四九八)。徽宗朝,拜尚书右仆谢。大观元年卒(《宋史·徽宗纪》),年六十八。谥清宪。《宋史》卷三五一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二一○七
赵挺之(一○四○——一一○七),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熙宁进士,为登、棣二州教授,通判德州。元祐中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又历太常少卿,权吏部侍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徽宗朝累官御史中丞。力主绍述之说,排击元祐诸臣不遗馀力。崇宁元年,由吏部尚书拜右丞。二年,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四年,因蔡京荐,进拜尚书右仆射。既相,与京争权,屡陈京奸恶,且请去位避之。罢京,加挺之特进,仍为右仆射。大观元年罢,卒,年六十八,赠司徒,谥清宪。《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亳州蒙城人,字子育。高遵裕从弟。以荫为供奉官。神宗熙宁中,试经义中选,换大理评事。哲宗元祐中,为户部侍郎,以龙图阁学士知庆州。宣仁后临朝,绳检族人一以法度,乃举家事付遵惠,遵惠躬表率之,人无间言。卒年五十八。
全宋诗
高遵惠(一○四二~一一○○),字子育,亳州蒙城(今属安徽)人。神宗熙宁中试经义中选,历三班院主簿、军器丞。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以集贤殿修撰知颍昌府,加宝文阁待制知成德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二年,召为户部侍郎,十二月壬寅以龙图阁学士知庆州,卒(同上书卷五○九、五一九),年五十八。《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全宋文·卷二一八二
高遵惠(一○四一——一○九九),字子育,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人。以父荫为供奉官,熙宁中试经义中选,历三班院主簿、军器监丞。元祐中知郓州、河南颍昌府,成德军,召为户部侍郎,以龙图阁学士知庆州,卒,年五十九,赠枢密直学士。《宋史》卷四六四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1122 【介绍】: 宋蜀州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张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调通川主簿。熙宁中以章惇荐,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擢监察御史里行。坐事责监荆南税。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屡诣执政求进,反对稍更新法,出提点河东刑狱,连徙数路。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迁左司谏,力攻元祐大臣司马光、吕公著等。徽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与蔡京议政不合,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变更蔡京所为,为政持平。为台臣疏击出贬。后还故官职卒。谥文忠。有《神宗正典》、《无尽居士集》等。
全宋诗
张商英(一○四三~一一二一),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六《张少保商英传》),调通川县主簿,知南川县。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检正中书礼房公事。五年,权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二三一)。贬监荆南税。元丰初,除馆阁校勘。三年(一○八○),检正中书刑房,寻责监江陵县税(同上书卷三○三、三○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为开封府推官。二年,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南、淮南路(同上书卷三七五、四○三、四五○、四八一)。绍圣中,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因事责监江宁酒税。起知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五○四)。召为工部侍郎,迁中书舍人。徽宗立,出为河北路都转运使,降知随州。崇宁初,为翰林学士,拜尚书右丞转左丞。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一一一○),除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乾道临安志》卷三),顷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出知河南府,寻落职知邓州,再谪汝州团练副使,衡州安置。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辑有《友松阁遗稿》一卷。《宋史》卷三五一、《东都事略》卷一○二有传。张商英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从《新刊古今岁时杂咏》(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抄本为底本)等书中辑得之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二二二八
张商英(一○四三——一一二一),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今四川新津)人,唐英弟。治平二年进士,调达州通川主簿,辟知南川县,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里行,责监荆南税。更十年,得馆阁校勘、检正刑房,责监赤岸盐税。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反对变更新法,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力攻元祐大臣。又以事责监江宁酒。起知洪州,入为工部侍郎,迁中书舍人,出为河北都转运使,降知随州。崇宁初,历吏部、刑部侍郎、翰林学士。雅善蔡京,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攻京,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削籍知鄂州。大观四年,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变更蔡京之政。政和元年,为臣僚所攻,罢知河南府,旋贬衡州安置,继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九。绍兴中赐谥文忠。有《无尽居士集》一百卷,久佚。《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君俞。王圭子。以父战死录为供奉官、閤门祗候。神宗熙宁中为沿边安抚副使,以定契丹边功除真定钤辖。徙梓夔,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其功第一。吐蕃围茂州,光祖领兵三千击溃之。累功至客省使、嘉州刺史。历泾原、河东、定州路副总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094 【介绍】: 宋大名清平人,字彦霖。仁宗嘉祐六年,举明经科第一。调栾城主簿,累知安喜县。哲宗立,以刘挚荐为监察御史,请复差役法,劾罢蔡确、章惇。历侍御史、枢密都承旨、中书舍人等。元祐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刘挚罢相,岩叟连疏论救,被劾为挚党。七年,罢知郑州,徙河阳。卒谥恭简。有《大名集》等。
全宋诗
王岩叟(一○四三~一○九三),字彦霖,大名清平(今山东临清东南)人。仁宗嘉祐五年(一○六○)进士,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知定州安喜县。哲宗即位,擢监察御史,迁左司谏,侍御史。元祐二年(一○八七),改起居舍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不拜,以直集贤院知齐州。四年,权中书舍人(同上书卷四二六)。进权吏部侍郎、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后知开封府。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七年,罢知郑州(同上书卷四七三)。八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宋史》卷三四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二一八
王岩叟(一○四三——一○九三),字彦霖,大名清平(今山东临清)人。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熙宁中,韩琦留守北京,辟为属。哲宗初,为监察御史,累上书言役钱、榷盐之弊,论蔡确罪状。迁左司谏兼权给事中,改侍御史,起居舍人,拜中书舍人,权知开封府。元祐六年任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后为御史排击,出知郑州。八年,徙河阳,数月而卒,年五十一,谥恭简。绍圣中入党籍。著《》、《》、《春秋传》、《系年录》、《韩魏公别录》(存),有《大名集》四十卷。见《东都事略》卷九○,《宋史》卷三四二本传,《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子平。贾昌朝弟。举进士。历梓州路转运判官、淮南提刑、广东转运使、两浙路转运使。神宗熙宁更法,核吏治,昌衡数以利害闻,帝奖其论奏忠益。召为户部副使,提举市易司,课羡,增秩右谏议大夫,知河南府。历任州府。以正议大夫致仕。
全宋文·卷一三○七
贾昌衡(?——一○九○),字子平,真定获鹿(今河北鹿泉)人,昌朝弟。举进士,为梓州路转运判官。徙提点淮东刑狱、广东转运使、两浙路转运使。熙宁四年召为户部副使、提举市易司。八年,擢右谏议大夫、太子中允。历知河南府、陈州、郓州、应天府、邓州。元丰八年提举鸿庆宫。元祐二年以正议大夫致仕,五年六月卒。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四、二二三、二五五、二六九、三五九、三九六、四四四,《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一四,《宋史》卷二八五《贾昌朝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19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当时。神宗熙宁六年进士。以荐为监察御史。哲宗立,察访江湖,举劾蹇周辅父子所经画江右盐法为民害,建言除额外上供及定役法。绍圣中为殿中侍御史,累章劾章惇、蔡卞,得罪,谪监南安军酒税。徽宗立,召为侍御史,复极论惇、卞、曾布、蔡京之恶。迁右谏议大夫。崇宁间入党籍,累降职,除名编管循州。政和中复旧职卒。
全宋诗
陈次升(一○四四~一一一九),字当时,仙游(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宝祐仙溪志》卷四)。历知安丘县,累迁监察御史。哲宗立,提点淮南、河东刑狱。绍圣中,复为监察御史,进左司谏,谪南安军。徽宗立,召为侍御史,迁右谏议大夫。崇宁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颍昌府,继除名编管循州。政和中,复旧职。宣和元年卒,年七十六(同上书)。《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全宋文·卷二二四○
陈次升(一○四四——一一一九),字当时,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宁六年进士,知安丘县,为监察御史、提点淮南、河东刑狱。绍圣中为殿中侍御史,进左司谏,得罪谪监南安军酒税。徽宗立,召为侍御史,迁右谏议大夫。崇宁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颍昌府,降集贤殿修撰,继又除名徙建昌,编管循州。政和中复旧职。重和二年卒,年七十六,有《谠论集》。见《宋史》卷三四六《陈次升传》,元陈则中《待制陈公行实》(载《谠论集》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字才甫。梁彦昌子。哲宗绍圣中提举湖南常平。时新复免役法,子美先诸路成役书,擢提点刑狱。徽宗时累迁直龙阁阁、河北都转运使,倾漕计以奉上,至捐缗钱市契丹北珠以进,遂致位通显。后以疾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提举嵩山崇福宫。善属文,尤工诗。有《耆英集》。
全宋诗
梁子美(一○四六~一一二三),字才甫,东平(今属山东)人。适孙。由荫入官,哲宗绍圣初提举梓州路常平。三年(一○九六),由湖南提举常平除广西提点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一)。徽宗即位,为河北都转运使,召为枢密直学士,拜户部尚书,兼知开封府。大观元年(一一○七),拜尚书右丞,迁左丞,加中书侍郎。二年,出知郓州(《宋史·徽宗纪二》),移大名府。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坐事责居单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起知青州。六年,再知大名(同上书礼一三之七)。宣和五年卒,年七十八。《宋史》卷二八五、《东都事略》卷六六有传。
全宋文·卷二三五二
梁子美(一○四六——一一二三),字才甫,东平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梁适之孙。以荫入官,绍圣初,为右朝奉郎、提举梓州路常平,迁湖南路;三年,除广西提刑,改荆湖南路。徽宗立,为河北转运使,除枢密直学士,拜户部尚书,兼开封尹。累迁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学士知定州,移大名府,进大学士,拜宁远军节度使。宣和二年,以疾乞罢,除开府仪同三司、提举嵩山崇福宫。宣和五年卒,年七十八,赠少保。著《耆英集》一百卷。见《东都事略》卷六六,《宋史》卷二八五《梁适传》,《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一、四九六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登州蓬莱人,字寿明。第进士。神宗时累官京东转运使,青州城河贯其中,常泛滥成灾,乃即城立飞梁,设楼橹,下建门,以时启闭,人诵其智。徙河北路,会河决曹村,立软横二埽以遏激流而平水患。朝廷赏其功,建以为都水法。官至河北都转运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
全宋文·卷一五一三
王居卿,字寿明,登州蓬莱(今山东蓬莱)人。以进士至知齐州。熙宁四年权发遣京东路提点刑狱,历知扬、青、瀛州。十年,权京东转运使,徙河北路。立软横二埽堵河决,建以为都水法,朝廷赏其功,元丰二年召拜户部副使、都提举市易。擢河北转运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九、二九二、二九八、三一六、三一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三之五、职官六六之七,《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三、四,《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6—1117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以荫入仕。性沉毅,有干略,论事剀切。神宗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击西夏,皆无功,帝欲再举,纯粹奏言不可,遂止。哲宗立,以直龙图阁为京东转运使,改知庆州。后以元祐党夺职,知均州。徽宗时,以徽猷阁待制致仕。
全宋诗
范纯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第四子。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权陕西路转运判官,进副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七、三三○)。八年,为京东路转运使,知庆州(同上书卷三五四、三六一)。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入为户部侍郎,出知延安府(同上书卷四五五、四五九)。绍圣初入元祐党籍。徽宗立,起知信州,旋以党禁复起,责常州别驾、鄂州安置。党禁解,复徽猷阁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吴郡志》卷二六)。有集,已佚。事见《范忠宣集补编》范能浚《德孺公传》,《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全宋文·卷二三四七
范纯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仲淹第四子。以荫入仕,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进为副使,又为河东转运副使。哲宗立,以直龙图阁为京东转运使。元丰八年,代兄纯仁知庆州。请弃所取夏地,乞修明应援牵制之策,所言皆略施行。除宝文阁待制,再任。元祐六年,召为户部侍郎,寻又出知延州。绍圣中历知熙、邓等州,以元祐党人夺职。徽宗立,起知太原,加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延州,改永兴军。复以党禁贬,后以徽猷阁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纯粹沈毅有干略,论事剀切,有奏议十七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又见《范忠宣公集补·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德孺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陈州宛丘人,字几道。黄孝先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官新蔡令,逢岁凶,赈民全活甚众。累迁监察御史里行,上言开封府当受部民诉常平事,且直贾蕃被诬之狱。历知蔡州、濮州,卒。
全宋诗
黄好谦,字几道,浦城(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神宗熙宁初除监察御史,通判颍州、大名府。哲宗初,为驾部郎中。元祐二年(一○八七)知濮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改知颍州,未赴,卒。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黄好谦,字几道,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祐二年进士,除新蔡令。熙宁中,官著作佐郎,登对受神宗与王安石赏识,命编修中书条例。迁太常丞,权监察御史里行。以母老自请,权通判颍州。七年,为河北转运判官,领京西转运使事。元丰中,历三司判官;六年,自司勋郎中出知蔡州;八年,入为驾部郎中。元祐二年,出知濮州,改颍州,未赴而卒,年六十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二三三、二五七、三〇八、三三九、三五八、三九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13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仙民。宋庠孙。以父荫监市易,坐事失官。以女嫁蔡京子,京当国,始复起用。累官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京罢相,贬保静军节度副使,蕲州安置。京复相,还旧官,知陈州。卒谥忠文。
全宋文·卷二四○八
宋乔年(一○四七——一一一三),字仙民,开封府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庠之孙,太中大夫充国之子。以父荫监市易,坐事失官,落拓二十年。崇宁中,以联姻蔡京,始复起用,提举开封县镇府界常平,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崇宁四年八月,赐进士出身,仍除集贤殿修撰、京畿转运使,改开封尹,以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京罢相,言者交攻,贬保宁军节度副使。京复相,还旧官,知陈州。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七,谥「忠文」。见《宋史》卷三五六本传及《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四、仪制一一之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