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52,分117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河险
河注
河阻
河浊
河绕
河华
枕河
河涨
河侯
河魁
河泣
河目
河潼
葱河
月河
《骈字类编》:河险(河险)
唐书食货志:刘晏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人。自扬州遣将部送河阴上三门,号上门填阙船。米斗减钱九十。调巴蜀、襄汉麻枲竹筱为绹挽舟,以朽索腐材代薪,物无弃者。未十年,人人习河险。盐铁论:先帝举汤武之师,定三垂之难,一面而制敌,匈奴遁逃,因河山以为防,故去沙石咸卤不食之地,故割其什辟之县,弃造阳之地以与胡。省曲塞,据河险,守要害,以宽繇役,保士民。由此观之,圣主用心,非务地广以劳众而已矣。
《骈字类编》:河注
贾岛马戴居华山因寄诗。见华山下。
《骈字类编》:河阻
汉书王莽传:南郡秦丰,众且万人,平原女子迟昭平能说经,博以八投,亦聚数千人,在河阻中。
《骈字类编》:河浊(河浊)
战国策:昔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地广而兵强,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浊足以为限,长城钜防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胜而无齐故。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
《骈字类编》:河绕(河绕)
崔颢题潼关楼诗见华阴下。
《漢語大詞典》:河华(河華)
黄河 与 华山 的并称。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 自 汧 雍 以东至 河 华 ,膏壤沃野千里。” 唐 高适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诗:“ 河 华 屯妖气, 伊 瀍 有战声。” 清 顾炎武 《晋王府》诗:“国分 河 华 北,星主实沉西。”
分類:黄河华山
《漢語大詞典》:枕河
(1).临河。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之十四:“半城斜出树,长林直枕河。” 唐 杜荀鹤 《送人游吴》诗:“君到 姑苏 见,人家尽枕河。”
(2).指临银河。《星经》卷下:“左右旗各九星并在牛北,枕河,主军鼓。”《星经》卷下:“螣蛇二十三星在室北,枕河。”
分類:天河
《骈字类编》:河涨(河涨)
宋 晁补之 跋遮曲 吴歈越吟初不省,恐自塞北传胡笳,跋遮胡为乐中华。试歌河涨水渐车,河中耕泥春种麻。
《漢語大詞典》:河侯
亦作“ 河矦 ”。 传说中的河神。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选奇於 河矦 之府,出宝於驪龙之川。”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稽神枢上:“昔有一人,数旦旦诣河边拜河水,如此十年, 河侯 、 河伯 遂与相见,与其白璧十双,教授水行不溺法。”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词》:“图五岳、九江之像,貌 河侯 、溪女之真。”
分類:河神
《漢語大詞典》:河魁
(1).古代主将设置军帐的方位。 唐 杨炯 《出塞》诗:“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唐 李白 《司马将军歌》:“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宋 张淏 云谷杂记·玉帐:“戌为河魁,谓主将之帐宜在戌也。”
(2).丛辰名,月中的凶神。据星命术士的说法,阳建之月,前三辰为天罡,后三辰为河魁;阴建之月则相反,这一天诸事宜避。新唐书·吕才传:“ 歷阳 成湖,不共河魁; 蜀郡 炎火,不尽灾厄。”《剪灯新话·渭塘奇遇记》:“孤眠怜 月姊 ,多忌笑河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女翻检得之,先自涉览,而后进之,笑曰:‘今日河魁不曾在房。’”
《骈字类编》:河泣
江淹为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见山摧下。
《漢語大詞典》:河目
上下眶平正而长的眼睛。古以为圣贤相貌。《孔子家语·困誓》:“ 孔子 适 郑 ,与弟子相失,独立东郭门外。或人谓 子贡 曰:‘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 王肃 注:“河目,上下匡平而长。” 唐 颜真卿 《郭公庙碑铭》:“﹝府君﹞河目电照,虬鬚蝟磔,进退闲雅,望之若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仰覩龙颜河目,如日方昇。”参见“ 河目海口 ”。
《漢語大詞典》:河目海口
上下眶平正而长的眼睛,大而深的口。古以为圣贤相貌。《诗·大雅·生民》“ 后稷 呱矣” 唐 孔颖达 疏:“异之於人,犹有奇表异相,若 孔子 之河目海口, 文王 之四乳龙颜之类。”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社会》:“ 弓伯长 河目海口,食禄千鐘。”
《骈字类编》:河潼
蜀志马超传注:典略曰: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阵。是岁。曹公西征,与超等战于河渭之交,超等败走。
又杨戏传,马孟起赞骠骑奋起,连横合从;首事三秦,保据河潼。
《骈字类编》:葱河(葱河)
汉书西域传:见葱岭下。李鲍照荷花赋:润蓬山之琼膏,辉葱河之银烛。 白战城南乐府: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旋马天山雪中草。
《漢語大詞典》:月河
为减杀水力,开凿成的偃月形的河道。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天寳 中,上以三河道险束,漕运艰难,乃旁北山凿石为月河,以避湍急,名曰 天寳河 。”宋史·河渠志二:“今若开修月河石堤,上下置牐,以时开闭,通放舟船,实为长利。”元史·河渠志一:“復有 程同 、 程章 二石桥阻咽水势,拟开减水月河二道,可久且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