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期(一○六六~一一三七),字友约,祖籍洛阳(今属河南),其父赵寓迁居亳州(今安徽亳县)。赵普四世孙。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官机宜检详文字,除秘书郎。徽宗立,累迁光禄少卿、国子祭酒。宣和二年(一一二○),除尚书丞,迁兵部尚书。三年,以镇压宋江、方腊封武功伯。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冬,奉敕为江南宣抚使督诸勤王兵入援。高宗即位,以卫尉少卿进封河南郡公。自亳护驾南迁,侨居缙云。绍兴七年卒,年七十二。谥忠简。著《九望》、《九怨》,大抵皆忧国悯世之意,已佚。事见《五云赵氏宗谱》卷一八《赵忠简公言行录》、《摘芳外集·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少卿河南郡公墓志》。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16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元承。哲宗元符三年进士。累除监察御史,决大狱多所平反。遭诬劾,谪知饶州,岁饥发廪赈救,安集逃散之民。移宣州,又遇水灾,设法拯溺、抚留难民。卒于官。师事程颐,以学行为时人推重,称大刘、永嘉先生。有《刘左史集》。
全宋文·卷二九五九
刘安节(一○六八——一一一六),字元承,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师事程颐,以学行为时推重。登元符三年进士第,官起居郎、太常少卿,除监察御史,决大狱,平反甚众。后谪知饶州,徙宣州,值洪水大至,安节多方拯救,全活甚多,流民来归者以万数。政和六年卒于官,享年四十九。见许景衡所撰《墓志》(《左史集》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9 【介绍】: 宋沧州乐陵人,徙齐州,字元直。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时累官河北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与张浚倡议勤王。拜右相,进航海避金兵之策,寻罢相。绍兴元年复任左相,力倾秦桧,罢桧右相,遂独秉政,屡请兴师复中原。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赵鼎等主战派。曾立江、浙、湖南诸路月椿钱,大为东南患。卒谥忠穆。有《忠穆集》。
全宋诗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沧州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齐州,遂为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历成安尉,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徽宗宣和末燕山之役,以转输功累官河北都转运使。以病辞,提举崇福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扬州。三年,金人犯扬州,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罢充醴泉观使,旋为建康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同上书卷三二、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宣抚淮南,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同上书卷四四、四九)。三年罢,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同上书卷六八)。五年,为荆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书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同上书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观使(同上书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赠秦国公,谥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吕颐浩诗,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他书,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四二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齐州(治今山东济南)人。绍圣元年进士,历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建炎三年,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苗傅等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以与赵鼎不协,罢为醴泉观使。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张琪之乱。绍兴元年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三年,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罢相,提举洞霄宫。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谥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见《宋史》卷三六二本传,《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8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初名大年,字显叔。哲宗元祐间进士。调长沙尉。累擢河北、燕山府路转运使。钦宗靖康元年,召为水部员外郎。高宗建炎元年迁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总管,至洛招集散亡,得众万余。金军来犯,战不利,部下欲拥之南还,不从,遂为叛兵所害。谥忠悯。
全宋文·卷三○一四
孙昭远(一○七一——一一二八),初名大年,字显叔,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元祐进士,调长沙尉,辟河东经略司干办公事,历凤翔府天兴县、河北山东抚谕盗贼干当公事,寻擢河北、燕山府路转运使。靖康元年,召为水部员外郎。金兵围太原,钦宗遣与折彦质招集溃师,为西道总管,与诸道军同出关。建炎元年,迁河南尹、西京留守、西道都总管,与金兵战不利。次年正月,其下欲拥之南还,不从,为叛兵所杀。谥忠悯。见周必大《孙公昭远行状》(《周文忠公集》卷二九),《宋史》卷四五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42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充美。哲宗绍圣四年进士。累知平阳府,革去蠹弊,及移京畿提点刑狱,人皆牵衣泣送之。钦宗靖康初,以中大夫直秘阁,再领平阳,为民拥戴。官终秘阁修撰。
全宋文·卷三○五四
林积仁(一○七一——一一四二),字充美,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绍圣四年进士,补建昌南城主簿,调建州司理,瓯宁令,徙北海县。擢广济河辇运,迁提举江南西路常平。宣和六年,改提举河东路常平,转中奉大夫、监察御史,知平阳,移京师提点刑狱。靖康元年复知平阳。累官秘阁修撰、知筠州。后三更祠秩,绍兴九年起为广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十二年卒,年七十二。见林光朝《林公行状》(《艾轩集》卷八)。
赵仲秉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赵仲秉,舒王宗肃子。建中靖国二年为庄宅副使,封河内侯。见《宋会要辑稿》帝系五之一三,《宋史》卷二二九《宗室世系表》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郑州人,字将叔。毕仲游弟。工诗。历迁国子监丞、诸王府侍讲、知凤翔府。坐仲游陷党籍,例废黜,徽宗特以为都官郎中,擢秘书少监,卒。
全宋诗
毕仲愈,字将叔,管城(今河南郑州)人。仲游弟、士安曾孙。哲宗时官国子丞、诸王府侍讲,知凤翔府。坐兄仲游事入党籍。徽宗即位,召为都官郎中。政和三年(一一一三),提举河东路常平(《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二一),卒。事见《东都事略》卷四一,《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全宋文·卷二五九五
毕仲愈,字将叔,郑州(治今河南郑州)人,仲游弟。亦工诗。历国子监丞、诸王府侍讲、知凤翔府。坐仲游陷党籍废黜。政和中提举河东路常平,擢秘书少监。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二一、崇儒六之一一,《宋史》卷二八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秦州成纪人,字子文。神宗熙宁中,殿试射艺补官。数从军,累转泾原将,除知河州。吐蕃赵怀德等叛,仲武设伏大败之。进荣州防御使,转西宁都护。羌王子臧征仆哥降,河南绥定,得仲武力居多。历拜徐州观察使、泸川军节度使。卒年七十三。谥威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5—1127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子安,一字安常。第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历官太学博士、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出知拱州。钦宗靖康初提举醴泉观。金人立张邦昌,拒受其伪命,忧愤废食而卒。
全宋文·卷三○四○
李熙靖,(一○七五——一一二七),字子安,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公弼子。擢进士第,又中词学兼茂,为太学正,升博士,除提举河东学事,留为兵部员外郎。忤王黼,左迁太常少卿。黼罢,拜中书舍人,出知洪州。靖康初为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金人立张邦昌,命熙靖权直学士院,拒命,忧愤而卒,年五十三,追赠端明殿学士。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宋史》卷三五七《李熙靖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国永兴人,字智夫。吴中复从孙。以父任为雍丘主簿。知太康县。擢熙河路转运判官、副使,从招讨使王厚攻青唐,克兰廓城栅十三。为京畿都转运使,拜户部侍郎兼知开封府。有卖珠人居民货久不返,匿宦官杨戬家,择仁捕窜之,戬中以事,出知熙州。历领江淮发运、知渭州,奉祠。卒年六十六。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吴择仁,字智夫,兴国军永兴(今湖北阳新)人,中复从孙。以父任为开封雍丘主簿,建中靖国初知太康县。崇宁中擢直秘阁、熙河路转运副使,从王厚领兵克兰、廓城栅十三,加直龙图阁,进集贤殿修撰,为京畿都转运使。大观中除户部侍郎兼知开封府。出知熙州,徙永兴军,坐改茶法夺职。起复徽猷阁待制领江淮发运,还直学士、知渭州。以病提举崇福宫,起知青州,不克拜,卒,年六十六。见《宋史》卷三二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9 【介绍】: 宋济南人,字庆曾,号两河。徽宗崇宁三年进士。曾知道州。后依附秦桧,力主和议。任御史中丞,劾罢宰相赵鼎。任参知政事,与秦桧合谋罢韩世忠、张俊、岳飞兵权。为奉迎扈从礼仪使,坚拒偿韦太后为犒从者而向金使所贷金,帝欲诛之,为桧所救。寻奉祠归。有《两河集》。
全宋诗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庆曾,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聚徒授业,号两河先生。后入太学,礼部别头试第一,授恩州司理参军。历知道州、处州,广西转运判官。谄附秦桧,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参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銮,为奉迎扈从礼仪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庆曾,济南府(治今山东济南)人。入太学,礼部别头试第一,授恩州司理参军,历知道、处州。秦桧居朝,以为吏部员外郎,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讲,改御史中丞。希桧意,论罢赵鼎。绍兴十年,擢参知政事。后以资政殿学士奉祠,引年归,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五、一六,《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蔡安持,字资中,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宋代分册)。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为右通直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二○)。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为发运副使(同上书职官四二之三五)。重和元年(一一一八)官兵部侍郎时以事降官(同上书职官六九之二)。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三
蔡安持(?——一一二四),字资中,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哲宗绍圣初为右通直郎。徽宗时官两浙提点刑狱。政和初为江淮发运副使。四年,为河南尹,寻除迹古殿直学士。七年,迁工部侍郎,换刑部,进兵部。官终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宣和六年四月卒。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二○、职官四二之三五、职官四二之三六、职官六一之三四、职官六九之二、仪制一一之九,《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中万泉人,字亢宗。薛向子。徽宗时累官徽猷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后知太原府,以抚纳西羌功,拜礼部、刑部尚书。坐启拟反覆罢,提举崇福宫。久之,知延安府。当迁官,乞回授其子薛昶京秩。前后因事六七贬,多以欺罔获罪,言者并论之,降为待制。
全宋诗
薛嗣昌,字亢宗,祖籍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西南),居开封。绍彭弟。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判官,梓州、陕西转运副使。历知渭州、庆州、相州,太原府、延安府,坐启拟反覆,前后因事六七贬。事见《宋史》卷三二八《薛向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薛嗣昌,字亢宗,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人,薛向子。崇宁中历熙河转运判官,梓州、陕西转运副使,直龙图阁、集贤殿修撰。入为左司郎中,擢徽猷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大观间知渭州,改庆州。责安化军节度副使,起知相州、太原府。政和中进延康、宣和殿学士,拜礼部、刑部尚书,坐启拟反覆罢,提举嵩山崇福宫。久之,迁延康殿学士、知延安府。后获罪降为待制。《宋史》卷三二八《薛向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5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宽夫。蔡承禧子。第进士。累官吏部员外郎。徽宗大观初拜右正言,进右谏议大夫。极论东南兵政七弊,请选实学多闻之士充实学官、书局,重制姑息胥吏、吏强官弱之弊。改户部侍郎,被论在谏省时为宋乔年父子利用,出知秦州,又因事罢职。蔡京再相,起官历知东平府。有《蔡宽夫诗话》。
全宋诗
蔡居厚,字宽夫,临安(今属浙江)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至顺镇江志》卷一八)。徽宗大观初拜右正言,迁右谏议大夫,改户部侍郎,出知秦州,坐事罢。蔡京再相,起知沧、陈、齐三州,应天、河南二府,后徙汝州。久之,知东平府,又知青州,病不能赴,未几卒。有《蔡宽夫诗话》。《宋史》卷三五六有传。
全宋文·卷二九二○
蔡居厚(?——一一二五),字宽夫,原居临川,徙润州丹徒(今属江苏镇江)。承禧子。绍圣元年第进士,累官吏部员外郎。大观初,拜右正言,历右谏议大夫。三年,改户部侍郎,寻以集贤殿修撰出知秦州,坐失职,削职罢官。政和二年,蔡京再相,起知沧、陈、齐三州,加徽猷阁待制,为应天、河南府尹。初建神霄宫,度地污下,徙汝州。久之,知东平府,复徽猷阁待制。宣和七年十月卒。著有《诗史》二卷。见苏颂《蔡公(承禧)墓志铭》(《苏魏公集》卷五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九、仪制一一之一一,《宋史》卷二○九《艺文志》八,《宋史》卷三五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54 【介绍】: 宋凤翔府成纪人,字伯英。好骑射,负才气,起于诸盗。年十六,为三阳弓箭手。钦宗靖康至高宗建炎、绍兴间,与金人战,屡立奇功。曾讨江淮,平苗刘,破李成,皆著劳绩。绍兴十一年拜枢密使。知朝廷欲罢兵,首请纳所统兵,力赞议和。秦桧尽罢诸将兵权付俊。岁余无去志,桧使江邈论罢之。累封广、益国公,进封清河郡王,拜太师。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南宋四大名将。然岳飞冤狱,俊独助桧成其事,为世所鄙。卒谥忠烈。
全宋诗
张俊(一○八六~一一五四),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徽宗政和七年(一一一七),为都指挥使。宣和间累转武功大夫。高宗即位,为御营前军统制,江南招讨使。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改江淮路招讨使,拜太尉。屯兵建康,置司盱眙,屡立战功,为中兴四将之一。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九,谥忠烈。事见《海陵集》卷二三《张循王神道碑》,《宋史》卷三六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八五一
张俊(一○八六——一一五四),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早年以武功授保义郎。靖康初奋力抗金,授武义大夫,权河北十三将。勤王,高宗(时为康王)擢为元帅府统制,累功转荣州刺史,迁至拱卫大夫。高宗即位,为御营前军统制。建炎四年入卫,拜检校少保。绍兴初以江淮招讨使讨平叛将李成,拜太尉。绍兴四年为浙西、江东安抚使,屯建康,败伪齐刘猊,拜少保,改淮南西路宣抚使。绍兴十一年,力赞和议,与秦桧意合,且首请纳兵,拜枢密使。次年春,进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忠烈。俊为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然其主和议、助秦桧成岳飞冤狱,为世所鄙。见周麟之《张循王神道碑》(《海陵集》卷二三),《宋史》卷三六九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