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1,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7  68  69  7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河出鼻中
河出伏流
河伯从事
河煎
不废江河
不到黄河心不死
辨如悬河
辨若悬河
表里山河
冰河期
冰河时代
槎客河低
巴拿马运河
百二山河
百二关河
《分类字锦》:河出鼻中
酉阳杂俎:大象百头。头有十牙。牙端有百浴池。顶有山。名曰界庄严。鼻有河。如阎牟那。河水散落。世界为雾。胁有二园。一名喜林,二名乐林。象名伊罗婆那。又徵象事。园开胁上。河出鼻中。
分类:
《漢語大詞典》:河出伏流
语出《淮南子·墬形训》“ 河 出 积石 ” 汉 高诱 注:“ 河 源出 崑崙 ,伏流地中方三千里, 禹 导而通之,故出 积石 。”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 周 室之势既微,其所餘虚文仪式之陈言,不足以范围一世之人心。遂有 河 出伏流,一泻千里之概。”
《國語辭典》:河伯从事(河伯從事)  拼音:hé bó cóng shì
鳖。晋。崔豹《古今注。卷中。鱼虫五》:「鳖名河伯从事。」
分類:
《漢語大詞典》:河煎
草名。本草纲目·草十一·杂草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河煎﹞味酸。主结气痈在喉颈者。生海中,八月、九月采。”
分類:草名
《漢語大詞典》:不废江河(不廢江河)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二:“ 王 杨 卢 骆 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后以“不废江河”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清 姚莹 《复杨君论诗文书》:“至以僕为‘不废江河’之喻,则不敢当;此自足下阿其所好耳,然得无为他人笑耶?”
《國語辭典》: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黃河心不死)  拼音: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谚语)比喻不到完全绝望的地步,绝不轻言放弃。参见「不到乌江心不死」条。《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横竖我们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活地狱》第四回:「这些东西不到黄河心不死。刁先生,我这话可是不是?」
《漢語大詞典》:辨如悬河(辨如懸河)
犹言口若悬河。辨,通“ 辩 ”。 金 王若虚 《〈道学发源〉后序》:“故士有读书万卷,辨如悬河,而不免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亦作“ 辨若悬河 ”。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 邹 枚 ,方驾 陆 谢 。”
分類:口若悬河
《漢語大詞典》:辨若悬河(辨若懸河)
见“ 辨如悬河 ”。
《漢語大詞典》:辨如悬河(辨如懸河)
犹言口若悬河。辨,通“ 辩 ”。 金 王若虚 《〈道学发源〉后序》:“故士有读书万卷,辨如悬河,而不免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亦作“ 辨若悬河 ”。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 邹 枚 ,方驾 陆 谢 。”
分類:口若悬河
《國語辭典》:表里山河(表裡山河)  拼音:biǎo lǐ shān hé
有山河为屏障,固守无虞。《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唐。杨烱〈益州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况乎东西海岱,强齐九合之都;表里山河,全晋三分之围。」
《漢語大詞典》:冰河期
见“ 冰川期 ”。
《漢語大詞典》:冰川期
亦称“ 冰河期 ”。亦称“ 冰河时代 ”。 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纪,当时气候非常寒冷, 欧洲 和 美洲 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
分類:地质个时
《漢語大詞典》:冰河时代(冰河時代)
见“ 冰川期 ”。
《漢語大詞典》:冰川期
亦称“ 冰河期 ”。亦称“ 冰河时代 ”。 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纪,当时气候非常寒冷, 欧洲 和 美洲 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
分類:地质个时
《分类字锦》:槎客河低
唐无名氏七夕赋:槎客河低,针楼月落。
分类:七夕
《國語辭典》:巴拿马运河(巴拿馬運河)  拼音:bā ná mǎ yùn hé
Panama Canal
运河名。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横贯巴拿马地峡,全长约八十二公里,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间的交通。初为法人雷塞布开凿,因经费不足而中止,后由美国接手,经十年完成,获得单独开凿运河权利与永久租让权。西元一九七七年,在巴国抗争下,美、巴两国签订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及营运条约,规定在西元二○○○年前运河主权归还巴国。
《國語辭典》:百二山河  拼音:bǎi èr shān hé
语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形容形势险要,防事牢固,兵力壮盛。也作「百二关山」。
分類:山河险固
《漢語大詞典》:百二
(1).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虞喜 曰:“言诸侯持戟百万, 秦 地险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 秦 兵当二百万也。” 晋 张载 《剑阁铭》:“ 秦 得百二,并吞诸侯。”周书·贺兰祥传:“固则神皋 西岳 ,险则百二犹在。” 宋 王清惠 《满江红·题驿壁》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对山河百二,泪沾襟血。”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兹岂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
(2).犹言一百挂零。晋书·王敦传赞:“弼成王度,光佐中兴,卜世延百二之期,论都创三分之业,此功固不细也。” 唐 许浑 《汴河亭》诗:“百二禁兵辞象闕,三千宫女下龙舟。”
(3).犹言百分之二。形容数量之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漢語大詞典》:百二关河(百二關河)
同“ 百二山河 ”。 金 元好问 《岐阳》诗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 秦 京。”